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
1
作者 刘娜 王丙刚 +1 位作者 魏海强 田鑫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30-333,360,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从骨关节炎倡议组织(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OAI)数据库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整合与筛选。479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992例,女性2804例;年龄45~79岁,平均... 目的基于数据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从骨关节炎倡议组织(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OAI)数据库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整合与筛选。479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992例,女性280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61.2±9.2)岁。有症状KOA患者1390例,无症状KOA患者3284例,对照组患者122例。研究指标包括诊断、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婚姻、医保情况。采用R语言中的“arsenal”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收入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保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婚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症状KOA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1)平均年龄较大;(2)未就业率较高;(3)受教育程度较低;(4)年收入水平较低;(5)非婚姻状态比率较高;(6)有医保比率较低。结论有症状KOA患者往往有其特有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依其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可能更有利于中国KOA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探究 膝骨关节炎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晓惠 李天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59,共3页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李晓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930)1导师李天霖1王滨燕1(北京医科大学)在研究和筛选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社会学特征是影响老年人群生...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李晓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930)1导师李天霖1王滨燕1(北京医科大学)在研究和筛选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社会学特征是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质量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不同等级医院门诊患者就医原因及其人口社会学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昌 蔡少健 +2 位作者 黄雅卿 肖力 钱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796-1797,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的就医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在同一时间对三甲医院、三乙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内科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结果促使患者就医的前3位原因是:疾病信号、专...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的就医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在同一时间对三甲医院、三乙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内科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结果促使患者就医的前3位原因是:疾病信号、专家门诊和对健康问题的焦虑不安。三甲、三乙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就医的首位原因分别是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和疾病信号。3个不同等级医院门诊患者在年龄构成、职业分布、月均收入以及付费方式等方面有不同的特征,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门诊患者就医原因不同,且患者具有不同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其应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患者 就医原因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高职护理专业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学生人际容纳状况的差异性研究
4
作者 李胜琴 饶和平 邵亚莉 《护理与康复》 201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学生人际容纳状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和Fey编制的容纳他人量表和被他人容纳量表对336名学生进行调查,按照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容... 目的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学生人际容纳状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和Fey编制的容纳他人量表和被他人容纳量表对336名学生进行调查,按照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容纳首期评价(71.72±2.9)分、后期评价(79.37±2.4)分。容纳他人、被他人容纳、人际容纳总分,三校生均高于普高生(P〈0.05),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P〈0.05),学习成绩优秀者高于成绩一般者(P〈0.05)。与首期评价相比,各类型学生经过专业后期教育与临床实习,人际容纳总分明显提高(P〈0.05),普高生与三校生比较已无差异,而非独生子女仍高于独生子女(P〈0.05),学习成绩优秀者仍高于成绩一般者(P〈0.05)。三校生、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优秀者容纳他人与被他人容纳呈正相关(r=0.298~0.419,P〈0.01)。普高生、三校生、单亲家庭、独生子女与学习成绩优秀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后期教育对提高学生人际容纳起积极作用,同时高职教育应针对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护理 学生 人口社会学特征 人际容纳 差异性
下载PDF
外出务工人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和艾滋病KAB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龙飞 蒋少艾 +2 位作者 郑煜煌 胡平成 陈富周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口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现状,为政府决策和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三阶段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遂川县农村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匿名问卷...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口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现状,为政府决策和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三阶段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遂川县农村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未婚者居多;主要为初中文化程度;多数在工厂工作;外出务工时间较长。以跨省流动为主,流入地主要集中于与江西相邻的东部沿海省份。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仍未完全达到《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所要求的在2005年以前达到的45.0%以上的水平。他们的性观念较为开放。24.42%的被调查者承认有婚前性行为。[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人口社会学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艾滋病易感性;流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对自身的艾滋病易感性和现实威胁性的认识不够;行为和性观念中存在传播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外出务工人员 人口社会学特征 艾滋病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人口社会学及献血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悦 钟慧斌 +1 位作者 冯凡凡 曾庆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125-312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其性别、职业、学历、献血频次、献血年限、献血间隔与初次献血量等特征差异。结果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92,P<0.01);固定献血者初次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61.17%),而初次献血者人群18~25岁是主力军(67.03%);初次献血者中200 mL和400 mL献血者比例相近,为39.87%和40.17%,固定献血者中400 mL献血者比例最高(60.28%);固定献血者中64.16%献血年限处于10年之内,82.96%累计献血频次在10次以下。结论对女性献血者群体和大学生团体应加强关注和回召;改善团体预约献血活动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态度,促进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的转化;针对既往献血10次及以上、献血年限10年以上的固定献血者,应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的激励方法和途径提高有效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有效保留率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上海市金山区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及献血相关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全花 奚军花 唐健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献血相关特征,为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本站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待的无偿献血者35 230人,比较初次献血组(n=25 ... 目的通过比较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献血相关特征,为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本站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待的无偿献血者35 230人,比较初次献血组(n=25 436)与再次献血组(n=979 4)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献血情况(献血量、献血反应)与不合格情况。结果再次献血组无偿献血者年龄以18—35岁(79.7%)为主,文化程度以大学(45.6%)为主,职业以医务工作者(18.6%)和职员(18.9%)为主;献血量400 mL比率再次献血组(70.3%)高于初次献血组(30.5%),P<0.05;献血反应率再次献血组(0.39%)低于初次献血组(1.39%),P<0.05;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5个项目的检验不合格率再次献血组(2.70%)明显低于初次献血组(5.62%),P<0.05。结论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使其自愿成为固定献血者,对增加血液募集量、保障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 再次献血 人口社会学特征 检验不合格 献血反应
原文传递
中国10地区30~79岁成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1
8
作者 余灿清 吕筠 +8 位作者 陈怡平 郭彧 SHERLIKER Paul 卞铮 周汇燕 谭云龙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对我国10地区30~79岁人群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GAD患者的治疗现状,为有效开展GAD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在10个地区以社区为基础的基线调查样本,通过世界卫生... 目的:对我国10地区30~79岁人群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GAD患者的治疗现状,为有效开展GAD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在10个地区以社区为基础的基线调查样本,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简版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SF)诊断12月内发生GAD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GAD之间的关联,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方法比较不同人群GAD治疗情况的差异。结果:在512 891人有效样本中,共有677人(1.32‰)在过去12月内发生过GAD。农村、女性、未在婚状态、低教育程度以及低家庭收入等人群中GAD患病率较高。GAD患者出现的症状比例和个数无性别差异,除男性在"工作及学习方面"和"社会人际关系方面"高于女性(P〈0.05)外,其他焦虑内容无性别差异。有45.49%的GAD患者表示生活和日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但接受抗焦虑药物的比率较低(13.15%)。约1/3的GAD患者没有寻求过任何帮助。结论:我国成人GAD现患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中存在差异,GA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寻求心理社会帮助的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成人 人口社会学特征 简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 现况调查
下载PDF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国30~79岁成年人抑郁发作的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余灿清 吕筠 +9 位作者 陈怡平 郭彧 Paul Sherliker 卞铮 周汇燕 谭云龙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描述我国30 ~ 79岁成年人群过去1年内抑郁发作(MDE)的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了解MD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在基线问卷中收集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通过WHO短版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 目的 描述我国30 ~ 79岁成年人群过去1年内抑郁发作(MDE)的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了解MD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在基线问卷中收集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通过WHO短版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SF)诊断1年内MDE情况.采用x2检验和非参数方法比较不同人群MDE表现和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MDE的关联.结果 共有3281人(6.40‰)在过去1年内有MDE.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收入等与MDE有关.在3 281名MDE患者中,躯体化症状明显,以体重改变、睡眠紊乱和精力丧失为主(分别为99.91%、83.60%和81.59%).女性患者各症状出现的比例和数目均高于男性(P<0.05).发作后仍有约1/3的患者没有寻求过社会支持和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仅为8.99%.结论 我国30 ~ 79岁成年MDE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65.19%的患者寻求社会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人口社会学特征 成年人
原文传递
中国艾滋病VCT服务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晨希 李洁芳 +1 位作者 刘淑君 魏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8期624-627,共4页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经过咨询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做出选择的过程。VCT不仅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机会感染,还能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VCT...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经过咨询在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做出选择的过程。VCT不仅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机会感染,还能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VCT点9016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是HIV检测率还很低,VCT点的利用率不高。就当前中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现状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改进现有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质量、提高HIV检测率,加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社会学人口特征 咨询员 利用率 艾滋病防治
原文传递
海南省黎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李大伟 那涵 +2 位作者 云川 黄向婉 陈金妮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21期2929-2932,2937,共5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黎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趋势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本地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琼中... 目的调查海南省黎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趋势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本地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6个自治县共3 125人,年龄9~20岁且在该地居住≥6个月的黎族女性作为调查对象。由接受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群体人口社会学特征与体格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3 125例黎族女性中,已潮1 332人、未潮1 793人。已潮初潮年龄(12.69±1.67)岁,且初潮年龄变化趋势表现为11、12、13岁占比较高,分别为21.32%、32.43%和17.94%。居住地农村、家庭年收入<5万、父母未过多干涉、父母未经常批评、睡眠时间≥8 h、看电视或电脑<1 h、出生体质量≥2.5 k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e index,VAI)正常、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正常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分别高于居住地城镇、家庭年收入≥5万、父母过多干涉、父母经常批评、睡眠时间<8 h、看电视或电脑≥1 h、出生体质量<2.5 kg、BMI异常、VAI异常及BFP异常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居住地、家庭年收入、父母过多干涉、父母经常批评、睡眠时间、BMI、VAI及BFP均是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海南省黎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以11~14岁年龄段为来潮高发人群,而居住地、家庭年收入、父母过多干涉、父母经常批评、睡眠时间、看电视或电脑、出生体质量、BMI、VAI及BFP等均是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月经初潮 人口社会学特征 体格 影响因素 体质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