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色曲霉素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邢凌霄 张祥宏 +3 位作者 李月红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PBMc)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术(FCM)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ST(0.125、0.25、0.5、1和2mg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PBMc)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术(FCM)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ST(0.125、0.25、0.5、1和2mg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FCM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ST处理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HLAⅠ的平均荧光强度均降低,以较高浓度(0.5、1和2mgL)ST处理组降低更明显(P<0.05)。在0.125mgL到2mgL的浓度范围内,随ST处理浓度的升高,HLAⅠ荧光指数逐渐降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841,P<0.01)。免疫印迹结果也表明,随ST浓度的增高,HLAⅠ分子降低越明显。结论提示在0.125mgL到2mgL的浓度范围内,ST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的表达呈现出负的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HLA-Ⅰ分子 流式细胞定量术 免疫印迹分析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天花粉多糖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和对人乳腺癌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桂珠 朱逢佳 +2 位作者 徐水凌 曹丽莉 唐文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40-2142,共3页
目的研究天花粉多糖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增殖作用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0.51,.0,2.05... 目的研究天花粉多糖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增殖作用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0.51,.0,2.05,.01,0.02,0.0 mmol.L-1)作用于人PBMC 72h后,对人PBMC的促增殖作用;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对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2.0~20.0 mmol.L-1天花粉多糖具有显著促进人PBMC增殖(P<0.05),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5.0,10.0,20.0 mmol.L-1天花粉多糖均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结论天花粉多糖具有促人PBMC的增殖作用,并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MCF-7和HeLa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多糖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CF-7细胞 HELA细胞 生长抑制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AP-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月红 张祥宏 +4 位作者 邢凌霄 左连富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A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半定量RT- PCR方法, 从蛋白和mRNA水平上分析不同浓度的DON对体外培养的人PBMC中TAP- 1分子表达的影响及量 效关系...  目的: 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A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半定量RT- PCR方法, 从蛋白和mRNA水平上分析不同浓度的DON对体外培养的人PBMC中TAP- 1分子表达的影响及量 效关系。结果: FCM定量检测表明, 用不同浓度的DON处理, 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人PBMC中TAP -1蛋白的表达, 且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865,P<0. 01)。半定量RT -PCR检测显示, 不同浓度的DON处理均可抑制人PBMC中TAP -1mRNA的表达。结论: DON可剂量依赖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PBMC中TAP- 1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 对阐明食管癌高发区被DON污染的粮食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AP-1 RT—PCR
原文传递
伏马菌素B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邢凌霄 申海涛 +4 位作者 李月红 王俊灵 严霞 王凤荣 张祥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伏马菌素B1(FB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PBMc)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不同浓度FB1(10和50μmol/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 目的:探讨伏马菌素B1(FB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PBMc)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不同浓度FB1(10和50μmol/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FCM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FB1处理24 h后,两组FB1处理细胞HLAⅠ-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是在两个处理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也证实了上述结果。在mRNA水平上,分别检测了HLA-Ⅰ分子3个等位基因HLA-A,HLA-B,HLA-C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B1处理后,HLA-A、HLA-B mRNA的表达均没有明显影响,仅HLA-C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10和50μmol/L FB1处理24 h可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HLA-I分子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用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构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栋 胡焕然 +7 位作者 李雅红 刘安 林颖 马定远 张菁菁 王艳 胡平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目的用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构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方法收集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用含4个重编程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和c-MYC)的仙台病毒感染PBMC,并用无饲养层细胞的培养体系培育获得i PS... 目的用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构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方法收集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用含4个重编程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和c-MYC)的仙台病毒感染PBMC,并用无饲养层细胞的培养体系培育获得i PSC。通过细胞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拟胚体形成和分化实验对i PSC细胞进行多能性验证;用核型分析和仙台病毒基因组RNA检测对其进行安全性验证。结果在仙台病毒感染后16 d后,PBMC出现i PSC样克隆。i PSC可进行传代培养,且经多能性验证实验证明其具有多能性;安全性验证结果表明,i PSC核型正常,外源性病毒基因组RNA可被完全清除。结论建立了对PBMC进行非整合重编程的诱导体系,并获得了具有多能性、核型正常且不含外源基因的i P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非整合 仙台病毒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C反应蛋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蓉 黄从新 +6 位作者 江洪 李建军 许家俐 朱刚艳 杨波 蒋学俊 李庚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病人 (n =13)与健康人 (n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RP(2 0mg·L-1)刺激细胞 2 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6的表达 (ELISA)。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分别按照不同浓度 (1× 10 -6,2 5× 10 -6,5× 10 -6,7 5× 10 -6,1× 10 -5mol·L-1)预先孵育细胞 2h后继以CRP刺激 2 4h ,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 6水平。结果 CRP(2 0mg·L-1)明显激活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的表达。健康组、SAP组和与ACS组IL 6表达分别为(987± 10 2 )ng·L-1,(991± 134)ng·L-1,(312 9± 333)ng·L-1,均较其基础状态 (未受CRP刺激 )明显增高 (P <0 0 5 ) ;受CRP刺激状态下 ,ACS组IL 6表达是健康组的数倍(P <0 0 5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药物干预下 ,IL 6表达下降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一定浓度的CRP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表达增加 ,提示CRP能直接激活炎症反应 ,在ACS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IL-6 ACS 表达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病人 普伐他汀 细胞培养液 刺激 水平
下载PDF
葫芦素E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力先 张晓钰 +3 位作者 潘浩 徐丽慧 欧阳东云 何贤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列检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Cuc E能明显抑制PDB和Ion刺激引起的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同时,Cuc E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DB和Ion诱导的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论:Cuc E对人外周血CD3+T细胞的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E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69 CD25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伏马菌素B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邢凌霄 张祥宏 +4 位作者 李月红 左连富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609-612,共4页
探讨伏马菌素B1(FB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1)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定量检测(FCM)、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不同浓度FB1(0,10和50μmol/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 探讨伏马菌素B1(FB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1)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定量检测(FCM)、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不同浓度FB1(0,10和50μmol/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AP-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结果表明,10和50μmol/L FB1处理24h后,处理组细胞TAP-1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蛋白质水平,FCM定量分析表明,两个处理组细胞表面TAP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以50μmol/LFB1处理组降低显著(P<0.05)。免疫印迹结果亦表明,FB1处理组TAP-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10和50μmol/LFB1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PBMCTAP-1mRNA和蛋白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
下载PDF
硒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和水祥 李长顺 +1 位作者 李红霞 苌新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7-9,共3页
为探讨硒、脂质过氧化反应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功能的关系 ,离体观察了人PBMC经硒和脂质过氧化诱导剂叔丁基过氧化氢 (tBHP)作用后分泌IL - 2活性、表达IL - 2R阳性百分率和培养液中过氧化脂质 (MDA)含量变化。结果 ,PBMC产生IL... 为探讨硒、脂质过氧化反应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功能的关系 ,离体观察了人PBMC经硒和脂质过氧化诱导剂叔丁基过氧化氢 (tBHP)作用后分泌IL - 2活性、表达IL - 2R阳性百分率和培养液中过氧化脂质 (MDA)含量变化。结果 ,PBMC产生IL - 2活性及其膜上IL - 2R表达百分率随tBHP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培养液中MDA含量呈相反变化。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培养液中MDA含量与PBMC产生IL - 2活性水平呈负相关 (r =- 0 .978,P <0 .0 1)。而经硒预保护作用 6h的PBMC仍保持较高的IL - 2分泌和IL - 2R表达能力。同时发现硒对正常人PBMC分泌IL - 2和表达IL - 2R无显著影响。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可影响人PBMC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2 影响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下载PDF
卡介苗有效成分CpG-ODN2006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昀 张晓文 +4 位作者 姚茂银 杨建军 苑章 柳靖 杨关天 《现代医学》 200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核有效成分CpG ODN 2 0 0 6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获取正常人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CpG ODN 2 0 0 6体外刺激HPBMCs 72h ,收集上清液培养 ,用亲和素双抗体夹心法 (ELISA...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核有效成分CpG ODN 2 0 0 6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获取正常人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CpG ODN 2 0 0 6体外刺激HPBMCs 72h ,收集上清液培养 ,用亲和素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IL 4)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的含量。结果 CpG ODN 2 0 0 6能诱导HPBMCs产生较高水平的IL 12 ,并呈剂量依赖性 ;但对IL 4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 卡介苗细胞核有效成分CpG ODN2 0 0 6能有效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 12 ,为膀胱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卡介苗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12 有效成分 细胞因子 IL-4 高水平 结论 培养
下载PDF
青藤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东 刘庆军 +1 位作者 徐秀红 张玉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进而研究其抑制作用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比色及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结果:青藤碱能够显著地抑制植物血凝素(PHA)和混合淋巴细胞激活的PBMC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加...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进而研究其抑制作用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比色及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结果:青藤碱能够显著地抑制植物血凝素(PHA)和混合淋巴细胞激活的PBMC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加强,环孢素A能够显著的抑制PHA激活PBMC增殖,加入低剂量的青藤碱后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加,青藤碱不能诱导PBMC的凋亡。结论:青藤碱通过抑制PBMC增殖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与环孢素A有协同作用,但其作用途径不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PBMC 抑制作用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增殖 机制探讨 环孢素A 凋亡 激活 MTT比色
下载PDF
四种诱导剂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调节
12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姚仁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穿孔素是具有杀伤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是淋巴细胞介导杀伤中的主要成份.之一。为了促进这些细胞合成和分泌穿孔素,提高用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疗效,我们选用4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诱导剂分别或联合作用人... 穿孔素是具有杀伤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是淋巴细胞介导杀伤中的主要成份.之一。为了促进这些细胞合成和分泌穿孔素,提高用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疗效,我们选用4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诱导剂分别或联合作用人PBMC,观察它们对PBMC穿孔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素 PBMC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淋巴细胞 肿瘤 诱导剂 杀伤 分泌 蛋白 介导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细胞因子mRNA的临床意义研究
13
作者 魏海明 田志刚 +2 位作者 刘杰 冯进波 孙汭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建立细胞因子的基因检测方法,观察其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部分免疫相关性疾病和肿瘤病人外周血或组织中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23例肿瘤病人... 目的 建立细胞因子的基因检测方法,观察其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部分免疫相关性疾病和肿瘤病人外周血或组织中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23例肿瘤病人癌组织主要表达Th2类细胞因子(IL-4、6、10、13)15例肾病综合征病人主要表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16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人主要表达IL-2、IL-4、IL-6,而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未检出细胞因子。结论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可用来反映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表达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6 肿瘤病人 临床意义 RNA RT-PCR技术 基因检测 RT-PCR法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高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ICAM-1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龚小花 郑景晨 +2 位作者 潘晓燕 朱虹 沈飞霞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A组(ALA50组、ALA100组、ALA250组)与人PBMC共同培养24h和48h,并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CAM-1蛋白的浓度。结果(1)HG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ICAM-1蛋白水平均较NG组显著增高(均P〈0.01);(2)ALA100组和ALA250组培养48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MCP-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且两组MCP-1蛋白水平均较培养24h时降低(均P〈0.05),而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3)ALA100组和ALA250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而两组各时段ICAM-1蛋白水平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结论HG可刺激人PBMC中MCP-1、tCAM-1蛋白分泌水平增高;ALA则可降低MCP-1、ICAM-1蛋白的表达,目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Α-硫辛酸
下载PDF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徐秀红 沈洪亮 田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初次和再次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0μg/ml、50μg/ml、25μg/ml、10μg/ml、5μg/ml、1μg/ml、0.1μg/ml、0.01μg/ml、0.001μg/ml、0.0001μg/ml的葡萄球菌肠毒素B刺...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初次和再次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0μg/ml、50μg/ml、25μg/ml、10μg/ml、5μg/ml、1μg/ml、0.1μg/ml、0.01μg/ml、0.001μg/ml、0.0001μg/ml的葡萄球菌肠毒素B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时设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植物血凝素(PHA)组,培养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情况。10μg/ml葡萄球菌肠毒素B间隔48 h重复刺激两次后,同时设阴性对照及PHA组,于第二次刺激后培养48 h,MTT比色法检测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组葡萄球菌肠毒素B初次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μg/ml组PBMC增殖最强,与PH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刺激增殖率分别达23.1%和24.3%。间隔48 h再次刺激后,PHA组可继续促进PBMC增殖,而10μg/ml SEB组可抑制PBMC增殖,抑制率达19.7%。结论 SEB初次刺激人PBMC可引起其增殖,反复刺激可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抑制 凋亡
下载PDF
体外热原检测法-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法研究综述
16
作者 卢金凤 蒲旭峰 +2 位作者 闵志强 李亚丽 杨奎 《中药与临床》 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
本文从热原的本质,热原发热机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培养,PBMC作用机理,检测方法等几方面对PBMC法检测体外热原进行综述。
关键词 热原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_(127-285)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演武 谢菲 +4 位作者 周琳 娄加陶 侯彦强 耿红莲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胞外区片段BLyS127-285,并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BLyS127-285,测序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及...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胞外区片段BLyS127-285,并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BLyS127-285,测序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及Ni-NTA纯化,以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进行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一个480 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报道的人BLyS127-285的cDNA序列一致,该胞外区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49.8%,纯化后纯度可达97.0%。结论:成功地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出入BLyS127-285,并获得高效表达,其纯化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开发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BLyS127-285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浓度脱脂牛血清白蛋白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晓霞 周京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脱脂牛血清白蛋白(BS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分为BSA组及空白对照组,BSA组分别加入0.3125%、0.625%、1.25%、2.5%、5%、10%脱脂BSA培养6 h,...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脱脂牛血清白蛋白(BS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分为BSA组及空白对照组,BSA组分别加入0.3125%、0.625%、1.25%、2.5%、5%、10%脱脂BSA培养6 h,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培养6 h。提取各组PBMCs,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结果BSA组加入1.25%、2.5%、5%、10%脱脂BSA后,IL-1β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BSA组加入1.25%、2.5%、5%、10%脱脂BSA后,ASC 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BSA组与空白对照组NLRP3、Caspase-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25%~10%的脱脂BSA刺激PBMCs可上调细胞中IL-1βmRNA表达、下调ASC mRNA表达,对NLRP3、Caspase-1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NOD样受体蛋白3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 细胞介素1β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卡介苗细胞壁成份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研究
19
作者 蒋志伟 龚寒鹰 王国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壁有效成份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表达细胞因子的刺激作用。方法 获得正常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BCG细胞壁成分体外刺激HPBMCS ,收集培养上清液 ,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 4、IL -12和GM CSF的含...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壁有效成份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表达细胞因子的刺激作用。方法 获得正常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BCG细胞壁成分体外刺激HPBMCS ,收集培养上清液 ,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 4、IL -12和GM CSF的含量。结果 BCG细胞壁成分能诱导HPBMCS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GM CSF ,并呈剂量依赖性 ;但对IL- 4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 BCG细胞壁有效成份能有效诱导HPBMCS产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IL-12和GM- CSF ,为今后以细胞壁成分替代BCG治疗膀胱肿瘤的可行性及其增强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细胞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膀胱肿瘤
下载PDF
病毒灭活血浆残余亚甲蓝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志忠 李结敏 +5 位作者 陈尚良 梁洁贞 卢少芬 陈超红 陆倩文 张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205-2207,共3页
目的 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研究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的亚甲蓝是否对人体免疫细胞功能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在T细胞特异性刺激因子Anti-CD3/CD28存在的条件下,加或者不加不同浓度的亚... 目的 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研究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的亚甲蓝是否对人体免疫细胞功能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在T细胞特异性刺激因子Anti-CD3/CD28存在的条件下,加或者不加不同浓度的亚甲蓝共培养,培养至72h,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培养66h后,加入CCK-8染料继续培养4~6h,于A450处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高浓度剂量亚甲蓝(1.25、2.5、5μmol/L组)对AntiCD3/28刺激PBMC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OD值由0.897±0.385分别降至0.632±0.334、0.524±0.254、0.445±0.287,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高浓度亚甲蓝(1.25、2.5、5μmol/L组)可下调Anti-CD3/28诱导PBMC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IL-10、γ-干扰素(IFN)-γ,且呈剂量依赖效应。1.25、2.5、5μmol/L的亚甲蓝影响PBMC分泌IL-17a,IL-17a水平由(406±57)pg/mL分别降至(276±38)、(192±31)、(134±24)pg/mL;影响PBMC分泌IL-10,IL-10水平由(184±15)pg/mL分别降至(132±13)、(110±12)、(42±8)pg/mL;影响PBMC分泌IFN-γ,IFN-γ水平由(4 512±187)pg/mL分别降至(2 876±143)、(2 234±153)、(1 988±112)pg/mL。结论 高浓度亚甲蓝(≥1.25μmol/L)对人PBMC的增殖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换而言之,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浓度(≤0.33μmol/L)的亚甲蓝对PBMC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该浓度的亚甲蓝对人纯T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血浆 亚甲蓝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