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培养小鼠Tyzzer's菌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虹 朱华 +2 位作者 秦川 曲平 万云霞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Tyzzer's菌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增殖,目前国内常使用的方法为鸡胚和实验动物活体传代。我们实验室成功地在小鼠3T3细胞上培养小鼠Tyzzer's菌(MT-3T3)用套式PCR方法扩增,扩增出Tyzzer's茵特有的196hp条带。目前MT... Tyzzer's菌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增殖,目前国内常使用的方法为鸡胚和实验动物活体传代。我们实验室成功地在小鼠3T3细胞上培养小鼠Tyzzer's菌(MT-3T3)用套式PCR方法扩增,扩增出Tyzzer's茵特有的196hp条带。目前MT-3T3细胞已经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Tyzzer's菌 PCR法 MT-3T3细胞 泰泽氏病 人工培养
下载PDF
人工培养菌种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组成和分子量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雨露 张俐娜 +5 位作者 金勇 陈莉 张玫 韩宏伟 张志强 陈立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 由人工培育的茯苓菌种 (5·78号 )在含麸皮的培养液中于 2 5℃培养 1 8天得到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9g L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 LNaOH和 88%甲酸从菌丝体中提取 7种多糖依次为 :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ab PCM3 II、ab PCM4 I、ab PCM4 II,并从培养液中提取一种多糖ab PCM0 .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和1 3C NMR分析结果表明ab PCM0至ab PCM3 I多糖主要由α (1→ 3 ) D 葡萄糖、α D 甘露糖、β D 半乳糖和乙酰葡萄糖胺组成 ,而且随提取过程进行 ,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 ,即从杂多糖到α 葡聚糖 .ab PCM3 II、ab PCM4 I和ab PCM4 II则主要是 β (1→ 3 ) D葡聚糖 .有趣的是 ,α 葡聚糖和 β 葡聚糖共存在该菌丝体的碱水提取液中 .由粘度法和光散射法测定了多糖的特性粘数 [η]和重均分子量Mw .ab PCM0、ab PCM1、ab PCM2 I、ab PCM2 II、ab PCM3 I和ab PCM4 II多糖的Mw 值分别为 7 7× 1 0 4、5 2× 1 0 4、5 0× 1 0 4、2 4 3× 1 0 4、65 2×1 0 4和 2 5 5× 1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茯苓菌丝体 多糖 分离 组成 分子量 气相色谱 特性粘数 光散射 中药 药用菌
下载PDF
人工培养蛹虫草多糖的抗炎及免疫作用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宾文 宋丽艳 +1 位作者 于荣敏 李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研究人工培养蛹虫草多糖 (CMPS)的抗炎及免疫作用。方法 :检测 CMPS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对免疫器官重量、小鼠碳粒廓清功能、SRBC致敏小鼠溶血素生成、DNC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免疫... 目的 :研究人工培养蛹虫草多糖 (CMPS)的抗炎及免疫作用。方法 :检测 CMPS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对免疫器官重量、小鼠碳粒廓清功能、SRBC致敏小鼠溶血素生成、DNC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免疫作用的影响。结果 :CMPS对小鼠耳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小鼠溶血素的生成 ;对免疫器官重量、碳粒廓清功能、DTH等免疫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CMPS具有抗炎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蛹虫草多糖 抗炎作用 免疫调节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及人工培养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田桂泉 白学良 +1 位作者 徐杰 王先道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4-169,共6页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 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Bryum argenteum)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 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 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Bryum argenteum)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 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程中真藓主要靠茎叶碎片传播和繁殖;通过分株法、撒茎叶法培养的真藓在1个 月后长满整个样地,主要通过如下方式繁殖--茎的碎片连续分枝可产生小植株,茎、叶均可产生原丝体,由原丝 体发育产生小植株,小植株又可再生原丝体,如此反复产生新植物体,这一过程是野外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过 程中真藓主要的繁殖途径。与室内培养中真藓的繁殖特性相比较,野外培养的真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原丝体较 粗壮,分枝多,但在两种条件下的繁殖特性相同,能够揭示该地区自然条件下藓类植物萌发和定居的繁殖机理。该 研究为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及治理受损结皮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藓类植物结皮层 自然恢复 人工培养 繁殖生物学 真藓 生物结皮层
下载PDF
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思静 刘桂君 +4 位作者 尚宏忠 杨素玲 孟佑婷 王平 顾海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7,共5页
蛹虫草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本文概述了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菌种选育、蚕蛹虫草培养技术、人工固体培养技术、液体发酵培养技术,为蛹虫草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蛹虫草 人工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发酵培养
下载PDF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苏娅 孟雪芹 +2 位作者 陈江华 张建国 何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阻滞于 G_1期,呈剂量依赖性;IL-1β、IL-6、IL-10显著减少(P<0.01,P<0.05,P<0.01)。百令高浓度组 sICAM-1增加(P<0.01),低浓度组 sICAM-1降低(P<0.01),与IL-18、IL-10改变呈负相关(r=-0.91,-0.99;P<0.01,P<0.01)。结论:百令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并通过抑制前炎症因子 IL-1β、IL-6、IL-10,增加 sICAM-1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 细胞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人工培养蛹虫草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宾文 于荣敏 白秀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1-364,共4页
以人工培养蛹虫草为原料 ,分离纯化得到蛹虫草多糖 (CMPS) ,经紫外扫描测定其为糖蛋白 .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验证了纯度 .测定了多糖的分子质量、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及摩尔比、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CMPS 人工培养
下载PDF
家蚕蛹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方定坚 郑祥明 +2 位作者 廖森泰 陈卫东 黄起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从广东省采集的巴西虫草(CordycepsbrasiliensisHenn),经分离提纯后给家蚕蛹接种,成功地培养出巴西虫草,提出了家蚕蛹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的方法。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的麦角甾醇、甘露醇、腺苷、氨基酸、微量... 从广东省采集的巴西虫草(CordycepsbrasiliensisHenn),经分离提纯后给家蚕蛹接种,成功地培养出巴西虫草,提出了家蚕蛹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的方法。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的麦角甾醇、甘露醇、腺苷、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与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sis(Berk.)Sacc)相近。有提高实验动物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巴西虫草家蚕蛹 人工培养
下载PDF
海洋细菌S-980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产色素的人工培养条件 被引量:9
9
作者 田黎 何培青 +3 位作者 刘晨临 武洪庆 张久明 李光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77-81,共5页
由渤海大陆架和珠江口分离到207株海洋细菌菌株,经筛选获得1株产生鲜艳红色素的S-9801菌株,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条件等进行了测试.经鉴定,该菌株为黄杆菌属,菌株在2216E培养基形成的菌落鲜红至玫瑰红色,适宜的人工培养条件为... 由渤海大陆架和珠江口分离到207株海洋细菌菌株,经筛选获得1株产生鲜艳红色素的S-9801菌株,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条件等进行了测试.经鉴定,该菌株为黄杆菌属,菌株在2216E培养基形成的菌落鲜红至玫瑰红色,适宜的人工培养条件为NaCl浓度1%~3%,pH值3~8,温度为25~28℃,以胰蛋白胨加酵母粉做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菌株在上述条件下培养12h,开始产生红色素,36h色素产量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色素海洋细菌 生物学特性 人工培养条件
下载PDF
人工培养地木耳的群体显微结构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阎春兰 邓中洋 胡征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人工培养的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为材料,测定其生化组成,并对培养的地木耳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地木耳表层藻丝较中央藻丝排列更加紧密,中央藻丝有或无单独胶鞘包裹;人工培养的地木耳含16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17.46%... 以人工培养的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为材料,测定其生化组成,并对培养的地木耳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地木耳表层藻丝较中央藻丝排列更加紧密,中央藻丝有或无单独胶鞘包裹;人工培养的地木耳含16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17.46%;脂肪含量为0.53%,低于野生地木耳中脂肪的含量;维生素含量较低;矿质元素含量远高于野生地木耳的含量;而砷、铅、汞、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地木耳 营养 分析 结构
下载PDF
黄绿蜜环菌菌种分离及人工培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史强强 党军 +2 位作者 苑祥 岳会兰 王启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0-182,187,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结合处分离菌种,经多次纯化,获得纯化的黄绿蜜环菌菌株。以分离的黄绿蜜环菌母种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菌落直径及菌丝体干重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对...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结合处分离菌种,经多次纯化,获得纯化的黄绿蜜环菌菌株。以分离的黄绿蜜环菌母种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菌落直径及菌丝体干重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菌丝最优化培养条件为马铃薯浸出液20%、黄豆芽浸提液10%、KH2PO40.3‰、VB1+VB21 mg/L(等比例),在此培养条件下,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干重可达6.5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蜜环菌 菌种分离 人工培养
原文传递
古尼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杰麟 梁宗琦 刘爱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用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的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人工培养形成虫草有性子实体的过程及植物激素等对人工培养子实体的影响,并对培养的有性子实体进行了切片观... 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用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的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人工培养形成虫草有性子实体的过程及植物激素等对人工培养子实体的影响,并对培养的有性子实体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质如吲哚乙酸、萘乙酸、玉米素、激动素、环腺苷酸在一定浓度下对古尼拟青霉分化形成虫草子实体有促进作用,但2.4-二氯苯氧乙酸、(艹卡)基腺嘌呤、赤霉素、脱落酸则有抑制作用。纵切和横切面观察显示出人工培养古尼虫草子实体由皮层、髓部及子囊壳构成,与天然子实体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尼虫草 子实体 人工培养
下载PDF
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座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宇 于荣敏 +2 位作者 杨光照 佟志清 曲辉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座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和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 ,用色谱方法分离核苷类化合物。结果 :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蒸馏水 80℃水浴温浸提取 2次 ,每次 5h。结论 :本法从人工... 目的 :研究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座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和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 ,用色谱方法分离核苷类化合物。结果 :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蒸馏水 80℃水浴温浸提取 2次 ,每次 5h。结论 :本法从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座中提取、分离得到腺苷和虫草素两种核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子座 人工培养 提取工艺 腺苷虫草素
原文传递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春斌 佟晓冬 +1 位作者 白静 范圣第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29-31,共3页
通过对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发现:固体营养物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是最佳的,人工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佳pH范围是5~6;VB1、2,4-D和无机元素K+、Mg2+、Ca2+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佳培养条件是湿度... 通过对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发现:固体营养物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是最佳的,人工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佳pH范围是5~6;VB1、2,4-D和无机元素K+、Mg2+、Ca2+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佳培养条件是湿度80%,光照6001x(24L:0D),15℃下培养10d后转到25℃下培养.蚕蛹培养子实体的条件是10℃下培养到蚕蛹僵硬后转到25℃下培养,湿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子实体 人工培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及人工培养菌丝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青青 高英杰 陈燕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冬虫夏草的免疫药理试验多年来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结果不尽一致。本实验室曾对冬虫夏草的生药及人工培养的菌丝制剂(以下简称菌丝)做了对细胞免疫作用的初步探讨。发现虫草与菌丝都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抑制T淋巴细胞的... 冬虫夏草的免疫药理试验多年来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结果不尽一致。本实验室曾对冬虫夏草的生药及人工培养的菌丝制剂(以下简称菌丝)做了对细胞免疫作用的初步探讨。发现虫草与菌丝都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抑制T淋巴细胞的排斥反应,它们二者的作用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做了虫草及菌丝对体液免疫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属 人工培养 菌丝 体液免疫
下载PDF
古尼虫草人工培养物的营养成份含量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爱英 梁宗琦 曹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5-8,共4页
古尼虫草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干重、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在25℃下Ⅱ号培养基菌丝体干重比Ⅰ号培养基高40%以上;蛋白质含量,Ⅱ号培养基高达10.58%,约为对照... 古尼虫草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干重、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在25℃下Ⅱ号培养基菌丝体干重比Ⅰ号培养基高40%以上;蛋白质含量,Ⅱ号培养基高达10.58%,约为对照的1.5倍,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57%;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冬虫夏草全草和子座的1.5倍以上,维生素E平均含量高达2000mg/100g鲜菌丝体干重以上;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于一般粮食和蔬菜,烟酸的含量为酵母的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尼虫草 古尼拟青霉 人工培养
下载PDF
轮虫的饵料意义及人工培养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守义 安树升 梁毅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轮虫作为鱼虾类幼体开口饵料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饵料 人工培养 轮虫
下载PDF
人工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明渊 刘洪涛 +3 位作者 阎万元 孙永吉 胡莹 韩润亭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 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作用;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5~25℃,但15℃和20℃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基适宜的pH值是5~7,以pH6为最佳;光照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数量及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光暗交替是适宜的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产孢因素 人工培养
下载PDF
人工培养铁皮石斛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郭孟璧 封良燕 +3 位作者 田茂军 饶之坤 李聪 田芳 《云南化工》 CAS 2006年第2期15-16,43,共3页
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及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人工培养铁皮石斛,共测出17种氨基酸和7种无机元素。通过人工铁皮石斛三个培养阶段的营养成分对比分析,可知多糖、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规律性差异。从圆球体... 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及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人工培养铁皮石斛,共测出17种氨基酸和7种无机元素。通过人工铁皮石斛三个培养阶段的营养成分对比分析,可知多糖、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规律性差异。从圆球体、分化苗到一年生植株,其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蛋白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而总氨基酸含量也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人工培养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无机元素
下载PDF
发菜人工培养途径初探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乘婧 曾义斌 +2 位作者 张文君 王宏儒 付鑫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21-223,233,共4页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培养方式和不同培养基发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索发菜人工培养的途径。方法 以不同的培养基以及培养基加营养物质对发菜的藻体、藻丝及细胞在昼夜温度和光照变化中进行培养 ,以观察、分析发菜的生长情况。...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培养方式和不同培养基发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索发菜人工培养的途径。方法 以不同的培养基以及培养基加营养物质对发菜的藻体、藻丝及细胞在昼夜温度和光照变化中进行培养 ,以观察、分析发菜的生长情况。结果 发菜在液体培养方式下的生长情况好于固体培养方式。结论 水份在发菜的生长繁殖中具有首要作用。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人工培养 水分 培养方式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