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垂鹤鸵的人工孵化与育雏观察分析
1
作者 伊霞 许亚改 +4 位作者 王君 田亚琼 王志永 许家兴 聂鹏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双垂鹤鸵(又名食火鸡)在圈养条件下自然繁殖十分困难,石家庄市动物园通过技术攻关已成功掌握双垂鹤鸵的人工孵化繁殖技术。2019—2020年石家庄市动物园澳洲食草区一对食火鸡成功合笼配对,2020年后开始产卵。2021年石家庄市动物园首次采... 双垂鹤鸵(又名食火鸡)在圈养条件下自然繁殖十分困难,石家庄市动物园通过技术攻关已成功掌握双垂鹤鸵的人工孵化繁殖技术。2019—2020年石家庄市动物园澳洲食草区一对食火鸡成功合笼配对,2020年后开始产卵。2021年石家庄市动物园首次采用人工孵化方式孵化出食火鸡幼雏,并且成功人工育雏。文中主要总结了2021和2022年成功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3只食火鸡的一些经验,通过控制体重监测调整饲料喂量,引导幼雏学习采食以及做好动物观察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双垂鹤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丰富动物种群,并加强对雏鸟常见疾病预防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火鸡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下载PDF
哈尔滨动物园古巴火烈鸟人工孵化及育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井丽 田一柳 +5 位作者 吕泓学 李晓敏 杜雨梅 何相宝 张昕茹 许俊荣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探索古巴火烈鸟的繁殖习性并积累基础的生产和管理资料,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古巴火烈鸟的孵化及育雏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巴火烈鸟卵人工孵化温度为37.5~37.8℃,湿度为55%~60%,平均失重率为14.60%;孵化率为61.54%(8只),健雏率... 为了探索古巴火烈鸟的繁殖习性并积累基础的生产和管理资料,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古巴火烈鸟的孵化及育雏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巴火烈鸟卵人工孵化温度为37.5~37.8℃,湿度为55%~60%,平均失重率为14.60%;孵化率为61.54%(8只),健雏率为100%,雏成活率为87.5%(7只);出雏后的饲养管理、育雏温度、饲料组成、饲料量及体重增长速度是影响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火烈鸟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哈尔滨动物园
下载PDF
大红鹳人工孵化研究
3
作者 朱井丽 孙雪莹 +4 位作者 李晓敏 孙雪颖 陈思 张昕茹 许俊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了探讨大红鹳人工孵化信息,以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2015—2017年的25枚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卵为材料,对大红鹳的卵重、卵型指数、孵化周期及人工孵化条件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大红鹳的卵重平均为161.98 g;卵为对称... 为了探讨大红鹳人工孵化信息,以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2015—2017年的25枚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卵为材料,对大红鹳的卵重、卵型指数、孵化周期及人工孵化条件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大红鹳的卵重平均为161.98 g;卵为对称长卵圆形,白色或者灰蓝色,为白垩质卵壳,卵型指数平均为1.59;整个孵化期孵化温度为37.2~37.8℃,孵化湿度为45%~60%,孵化期为28 d左右;人工孵化成功出雏14只大红鹳,健雏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鹳 人工孵化 卵特征 孵化条件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
下载PDF
中华蛸受精卵人工孵化研究
4
作者 孙以康 李美帅 +3 位作者 陈四清 边力 刘永胜 常青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7,共6页
捕自福建连江海域体质量0.68~1.74 kg的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亲体在水泥池(6 m×2 m×1.5 m)中培育50 d,自然交配、产卵,选取A、B、C、D、E、F、G、H 8个发育期的受精卵分别按下列方法处置于筛盆中:卵串间隔3~4 cm(对照组)... 捕自福建连江海域体质量0.68~1.74 kg的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亲体在水泥池(6 m×2 m×1.5 m)中培育50 d,自然交配、产卵,选取A、B、C、D、E、F、G、H 8个发育期的受精卵分别按下列方法处置于筛盆中:卵串间隔3~4 cm(对照组);卵串间隔3~4 cm,每天间隔1 h用洗瓶吹洗卵(第1组);卵串紧密叠放置于筛盆(第2组);卵串紧密叠放置于筛盆,每天间隔1 h用洗瓶吹洗卵(第3组),计算受精卵的孵化率。取亲蛸看护的F、G和H时期孵出的幼蛸(对照组)和离开亲体看护分别由F、G和H时期孵出的幼蛸(处理组),置于20 L的水桶中,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对比人工孵化与亲蛸护卵所孵幼蛸的7日成活率。结果显示:当受精卵发育至E时期(母体看护孵化16 d,胚胎身体开始出现5~8个浅红色色素斑)后,脱离母体进行人工孵化均可获得初孵幼体;当发育至G期时(母体看护孵化20 d,受精卵串呈灰色)受精卵脱离母体看护,人工孵化效果最佳;当受精卵发育至H期时(母体看护孵化23 d,受精卵串呈灰褐色)脱离母体进行人工孵化虽然孵化率可达99%,但此时将卵串取出胚胎会因外界环境刺激提前破膜,所孵幼蛸7日成活率仅11.7%。在人工孵化过程中,排列稀疏的卵串孵化率均明显高于排列紧密的卵串,在相同疏密下吹洗卵串可明显提高孵化率,但随着临近孵出日期,吹洗卵串对孵化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蛸 受精卵 人工孵化 孵化
下载PDF
鲤鱼的人工孵化及精子的短期保存
5
作者 郑丽明 孔德伟 姜松 《海洋与渔业》 2023年第3期74-75,共2页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精子的短期储存是一种简单而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和濒危物种的人工繁殖。精子的短期储存是指精子在低温下保存数小时到数天的时间,同时精子保持其运动和受精能力的潜力。然而,精子在贮藏期间会发生...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精子的短期储存是一种简单而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和濒危物种的人工繁殖。精子的短期储存是指精子在低温下保存数小时到数天的时间,同时精子保持其运动和受精能力的潜力。然而,精子在贮藏期间会发生表型、生理和遗传或表观遗传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受精能力和后代的性能。本文综述了鲤鱼精子短期储存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鲤:鱼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能力 短期保存 精子活力 表观遗传 水产养殖 人工孵化 鲤鱼 濒危物种
下载PDF
斑嘴环企鹅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
6
作者 王晶晶 叶珊珊 袁耀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3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提高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的孵化率和成活率,选取上海动物园园内、繁殖场的4对斑嘴环企鹅的种卵进行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显示:斑嘴环企鹅受精卵在孵化箱(温度36.3~36.8℃,相对湿度55%~65%)内孵化,孵化周期为39~42 d,... 为提高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的孵化率和成活率,选取上海动物园园内、繁殖场的4对斑嘴环企鹅的种卵进行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显示:斑嘴环企鹅受精卵在孵化箱(温度36.3~36.8℃,相对湿度55%~65%)内孵化,孵化周期为39~42 d,出雏率达100%,刚出生的雏鸟体重为60.0~70.8 g;40日龄前,饲喂与亲鸟嗉囊内半消化食物相近的自制鱼浆,40日龄雏鸟体重可达500 g左右;40~59日龄,饲喂鱼浆和整条小黄鱼;60日龄开始,仅饲喂整条小黄鱼;90日龄幼鸟可自主采食;203日龄幼鸟体重达2500 g左右。结果表明: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为斑嘴环企鹅繁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环企鹅 雏鸟 人工孵化 育雏
下载PDF
闽清毛脚鸡人工孵化要点
7
作者 林秋娟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11期41-42,45,共3页
1闽清毛脚鸡简介闽清毛脚鸡是福州市闽清县特有的肉蛋兼用地方鸡种,因其发达的腿羽、胫羽和趾羽,形似“脚穿裤子”而得名。2014年闽清毛脚鸡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般成年公鸡体重在2.2~2.6 kg之间,成年母鸡体重在1.7~2... 1闽清毛脚鸡简介闽清毛脚鸡是福州市闽清县特有的肉蛋兼用地方鸡种,因其发达的腿羽、胫羽和趾羽,形似“脚穿裤子”而得名。2014年闽清毛脚鸡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般成年公鸡体重在2.2~2.6 kg之间,成年母鸡体重在1.7~2.2 kg之间。母鸡在140~150日龄开产,一年产蛋110~140只,平均蛋重42.1 g。种蛋的受精率为86%~91.6%,受精蛋的孵化率为90%~95.7%(公母配比为1∶10)。该品种鸡耐粗饲,采食能力强,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遗传资源 成年公鸡 抗病能力 受精蛋 公母配比 地方鸡种 受精率 人工孵化
下载PDF
洪氏环企鹅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初探
8
作者 郭玉琦 王真厚 +6 位作者 汪明权 熊恒庆 彭超 徐文卿 江波 张莉 涂叶倩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8期56-59,共4页
本研究以武汉动物园2019—2021年洪氏环企鹅人工孵化与育幼为例,探究洪氏环企鹅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表明其平均卵重(127.32±5.24)g,卵形指数(1.36±0.05),平均孵化天数为42 d,孵化温度范围为36.1~36.2℃,湿度为43%~53%,幼鸟的... 本研究以武汉动物园2019—2021年洪氏环企鹅人工孵化与育幼为例,探究洪氏环企鹅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表明其平均卵重(127.32±5.24)g,卵形指数(1.36±0.05),平均孵化天数为42 d,孵化温度范围为36.1~36.2℃,湿度为43%~53%,幼鸟的配方根据不同的日龄来制定,含有黄鱼、多春鱼及多种营养物质,其体重增长满足线性方程Y=45.55X-70.76,80~90 d期间体重减少,可能与换完毛食欲减退有关。该文填补了国内洪氏环企鹅人工孵化和育雏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氏环企鹅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下载PDF
白点鲑发眼卵的贮存与人工孵化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昭明 吴凡修 +1 位作者 王新军 陈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白点鲑 发眼卵 人工孵化 贮存
下载PDF
非洲鸵鸟在我国北方的繁殖习性及人工孵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苏舰 张贵友 +4 位作者 徐文联 曹玮 蒋五玲 白文彬 耿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9-44,共6页
本文描述了非洲鸵鸟在我国北方的繁殖习性,讨论了人工饲养及人工孵化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非洲舵鸟可以作为一个优良收种在北方地区推广。
关键词 鸵鸟 繁殖 人工孵化 人工养殖
下载PDF
中国大鲵人工孵化生态初报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鉴毅 杨焱清 +1 位作者 肖汉兵 林锡芝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9,共2页
在人为控制光照强度和水温、适当调节水质的条件下,中国大鲵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利用充分曝气过的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均可孵化出大鲵幼苗。
关键词 中国大鲵 孵化 人工孵化 生态
下载PDF
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司亚东 姚卫建 +2 位作者 李文祥 陈英鸿 张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5,共3页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繁殖 人工孵化
下载PDF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与冬眠前的人工饲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红 唐鑫生 +1 位作者 胡建国 黄接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17,共2页
室内人工孵化乌梢蛇卵16 7枚。平均卵重10 . 4 1g ,孵化出幼蛇14 2条,孵化率85 % ,其中11枚未受精,受精率93. 5 %。对幼蛇做了形体度量,挑选活泼健康的幼蛇98条,平均体重6 . 2 6±0 . 89g ,随机分成3组进行人工饲养,一组为群体饲养... 室内人工孵化乌梢蛇卵16 7枚。平均卵重10 . 4 1g ,孵化出幼蛇14 2条,孵化率85 % ,其中11枚未受精,受精率93. 5 %。对幼蛇做了形体度量,挑选活泼健康的幼蛇98条,平均体重6 . 2 6±0 . 89g ,随机分成3组进行人工饲养,一组为群体饲养,另两组为单个饲养。开口饲料采用两种处理,一种是人工填喂瘦猪肉,另一种是饲喂活幼体泽蛙。饲养时间为冬眠前两个月。群体饲养组冬眠前平均增重率达4 0. 4 % ,单个饲养组平均增重率达4 6. 5 % ,未达差异显著(P >0 . 0 5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人工孵化 幼蛇饲养
下载PDF
采用人工孵化及育雏等技术救助东方白鹳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宝庆 赵俊 乔艾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20 0 0年 5~ 7月 ,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弃巢的东方白鹳 (Ciconiaboyciana) 4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研究。在孵化期温度 37 4~ 37 6℃ ,湿度 4 5%~ 55% ;出雏期温度 37 2~ 37℃ ,湿度 6 0 %~ 6 5% ,同时严格了翻卵、晾卵... 20 0 0年 5~ 7月 ,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弃巢的东方白鹳 (Ciconiaboyciana) 4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研究。在孵化期温度 37 4~ 37 6℃ ,湿度 4 5%~ 55% ;出雏期温度 37 2~ 37℃ ,湿度 6 0 %~ 6 5% ,同时严格了翻卵、晾卵、通风、换气等技术指标 ,孵化成功率 10 0 %。在设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保证食物供给的条件下进行育雏 ,对 1~ 30日龄的幼雏进行连续的测量及观察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人工孵化 育雏 生长发育 动物保护
下载PDF
丹顶鹤卵人工孵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拥军 杨冬辉 +5 位作者 赵万里 王志跃 陈国远 陈浩 王会 高志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0,共2页
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98、99年两个繁殖期所产卵的人工孵化情况为材料,研究丹顶鹤卵的特征、孵化周期及孵化过程中鹤卵的失重规律。结果表明:丹顶鹤卵重256克左右,呈椭圆形,鹤卵孵化期为32天左右。鹤卵的失重规律为... 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98、99年两个繁殖期所产卵的人工孵化情况为材料,研究丹顶鹤卵的特征、孵化周期及孵化过程中鹤卵的失重规律。结果表明:丹顶鹤卵重256克左右,呈椭圆形,鹤卵孵化期为32天左右。鹤卵的失重规律为前快、中慢、后快。认识鹤卵孵化过程中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人工孵化
下载PDF
金乌贼产卵规律及室内人工孵化培育方法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维武 郑小东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产卵规律 金乌贼 培育方法 人工孵化 室内 经济价值 蛋白质含量 海洋生物 北方沿海 营养丰富
下载PDF
鸽蛋人工孵化和仔鸽并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文娥 陈益填 江玉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研究了鸽蛋人工孵化和仔鸽并窝对产鸽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鸽蛋人工孵化可有效减少破蛋率,降低死胎率,出雏率提高12.2%(P〈0.05).同时,使产蛋周期缩短30d,差异极显著(P〈0.01);并窝3只的乳鸽体重增长与非并窝的... 研究了鸽蛋人工孵化和仔鸽并窝对产鸽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鸽蛋人工孵化可有效减少破蛋率,降低死胎率,出雏率提高12.2%(P〈0.05).同时,使产蛋周期缩短30d,差异极显著(P〈0.01);并窝3只的乳鸽体重增长与非并窝的乳鸽相似,但饲料报酬明提较高,重料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窝4只的仔鸽饲料报酬高,但乳鸽增重较慢。说明一对亲鸽完全有可能同时哺喂3~4只仔鸽,但以每窝并至3只仔鸽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孵化 并窝 生产性能 饲料报酬
下载PDF
鸸鹋卵人工孵化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秀华 王建荣 何相宝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对1998~2002年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鸸鹋卵人工孵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初步确定鸸鹋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卵型指数为1.52~1.56的鸸鹋卵,孵化温度控制在36.5~37.4℃,孵化湿度为50%~61%,孵化期失重在10%~15%之间能获得最佳... 对1998~2002年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鸸鹋卵人工孵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初步确定鸸鹋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卵型指数为1.52~1.56的鸸鹋卵,孵化温度控制在36.5~37.4℃,孵化湿度为50%~61%,孵化期失重在10%~15%之间能获得最佳孵化率和健雏率。Hoty方程计算出鸸鹋卵特异系数CSS为0.000565(n=60)。鸸鹋卵平放180°,每2h翻1次卵,晾1次卵,翻卵角度为90°能明显提高鸸鹋出雏率和健雏率,及时熟练的人工助产是避免鸸鹋后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鸸鹋 人工孵化 人工助产 卵型指数 失重率
下载PDF
斑嘴鸭卵的人工孵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子安 刘冰许 徐新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斑嘴鸭卵的形态学特征、人工孵化及出雏行为等问题,结果表明:鲜卵重平均为6 1.35± 1.89g,长径 5 6.84± 1.30mm,短径 43.5 5± 0.97mm,孵化期为 2 8.0 4± 0.94天;孵化失重率(Y)与孵化天数(X)之... 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斑嘴鸭卵的形态学特征、人工孵化及出雏行为等问题,结果表明:鲜卵重平均为6 1.35± 1.89g,长径 5 6.84± 1.30mm,短径 43.5 5± 0.97mm,孵化期为 2 8.0 4± 0.94天;孵化失重率(Y)与孵化天数(X)之间的关系为Y =1.0 10 6 - 0.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鸭 人工孵化 失重率 人工饲料 孵化 出雏行为 经济鸟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及其在资源增殖中作用的估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星颉 戴健寿 《海洋渔业》 1982年第1期2-6,共5页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分布在苏联远东海区、日本沿海、中国沿海及东南亚海区,其中以中国东海群体数量最大,是浙、闽、台东南诸省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7万多吨(1959)。
关键词 资源增殖 人工孵化 东海区 群体 中国沿海 数量 分布 远东 海洋捕捞 东南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