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强制混合充氧对分层型水库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晗
黄廷林
+5 位作者
李楠
张海涵
齐允之
司凡
路林超
王晨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32-1739,共8页
为深度解析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8月~2019年4月水库主库区垂向细菌种群结构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受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作用影响,水库水体中的优势菌群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丰度...
为深度解析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8月~2019年4月水库主库区垂向细菌种群结构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受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作用影响,水库水体中的优势菌群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丰度由11.7%~19.2%降至6.3%~8.9%.其中,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蓝细菌的丰度分别由18.3%、11.7%、19.2%降至8.9%、6.3%、7.9%.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使垂向水体细菌的种群结构差异降低,样本之间的离散度逐渐减小,其中优势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水体垂向的丰度分别由"中>底>表"和"表>底>中",逐渐变为表、中、底层趋于均一.人工强制充氧作用使底部水体溶解氧(DO)含量逐渐升高,好氧型细菌的丰度得到明显的增加,其中Polynucleobacter的丰度从0.06%增加到1.06%,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丰度由0.18%增至2.20%,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的丰度由0.02%增加到1.96%.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为水体热分层稳定性、水温、DO、总磷(TP)和总氮(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
金盆水库
细菌群落结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被引量:
10
2
作者
路林超
黄廷林
+4 位作者
李楠
齐允之
张晗
王晨旭
司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31-3239,共9页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迅速耗竭,导致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为探究铁锰在该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扩散强度,选取主库区代表性采样点,对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溶解态铁锰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并计算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态铁锰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地势较低区域底部水体迅速进入厌氧状态,导致大量溶解态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浓度最高达0.42mg·L-1;而地势较高区域底部水体短暂进入缺氧状态,之后溶解氧浓度迅速回升,因此底部溶解态锰浓度升高幅度较小,浓度最高为0.17mg·L-1.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铁锰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铁锰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溶解态锰相较于铁在厌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且不断在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体中积聚,而溶解态铁的释放不仅受溶解氧的抑制,还受锰氧化物等其他氧化剂的抑制.由扩散通量计算可知,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溶解态锰的扩散通量有降低趋势.由质量平衡计算可知,溶解态锰在厌氧层中的积聚不仅与扩散通量有关,还与沉降通量、厌氧层厚度有关,因此厌氧层中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盆水库
沉积物
铁锰释放规律
人工
强制
混合
充
氧
扩散通量
原文传递
题名
人工强制混合充氧对分层型水库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晗
黄廷林
李楠
张海涵
齐允之
司凡
路林超
王晨旭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水务集团黑河金盆水库管理公司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32-173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9217)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ZDXM-SF-020,2019ZDLSF06-02
2018KW-011)。
文摘
为深度解析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8月~2019年4月水库主库区垂向细菌种群结构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受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作用影响,水库水体中的优势菌群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丰度由11.7%~19.2%降至6.3%~8.9%.其中,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蓝细菌的丰度分别由18.3%、11.7%、19.2%降至8.9%、6.3%、7.9%.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使垂向水体细菌的种群结构差异降低,样本之间的离散度逐渐减小,其中优势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水体垂向的丰度分别由"中>底>表"和"表>底>中",逐渐变为表、中、底层趋于均一.人工强制充氧作用使底部水体溶解氧(DO)含量逐渐升高,好氧型细菌的丰度得到明显的增加,其中Polynucleobacter的丰度从0.06%增加到1.06%,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丰度由0.18%增至2.20%,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的丰度由0.02%增加到1.96%.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为水体热分层稳定性、水温、DO、总磷(TP)和总氮(TN).
关键词
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
金盆水库
细菌群落结构
影响因素
Keywords
artificial forced mixing and oxygenating
Jinpen reservoir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fluence factors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被引量:
10
2
作者
路林超
黄廷林
李楠
齐允之
张晗
王晨旭
司凡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水务集团黑河金盆水库管理公司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31-323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9217)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ZDXM-SF-020)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ZDLSF06-02)。
文摘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迅速耗竭,导致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为探究铁锰在该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扩散强度,选取主库区代表性采样点,对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溶解态铁锰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并计算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态铁锰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地势较低区域底部水体迅速进入厌氧状态,导致大量溶解态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浓度最高达0.42mg·L-1;而地势较高区域底部水体短暂进入缺氧状态,之后溶解氧浓度迅速回升,因此底部溶解态锰浓度升高幅度较小,浓度最高为0.17mg·L-1.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铁锰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铁锰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溶解态锰相较于铁在厌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且不断在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体中积聚,而溶解态铁的释放不仅受溶解氧的抑制,还受锰氧化物等其他氧化剂的抑制.由扩散通量计算可知,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溶解态锰的扩散通量有降低趋势.由质量平衡计算可知,溶解态锰在厌氧层中的积聚不仅与扩散通量有关,还与沉降通量、厌氧层厚度有关,因此厌氧层中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金盆水库
沉积物
铁锰释放规律
人工
强制
混合
充
氧
扩散通量
Keywords
Jinpen Reservoir
sediment
iron and manganese release mechanisms
artificial mixing and aeration technology
diffusive flux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强制混合充氧对分层型水库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张晗
黄廷林
李楠
张海涵
齐允之
司凡
路林超
王晨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路林超
黄廷林
李楠
齐允之
张晗
王晨旭
司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