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大鹏 郑娅 +3 位作者 周芸 王晓璇 宋勇强 史立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68-372,共5页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肽氮、亚硝酸盐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对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的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发酵方式的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人工接种发酵的亚硝酸峰值为9.03 mg/kg,自然接种发酵为32.1 mg/kg,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中,所含的风味物质主要以烯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这三类主要风味物质在自然发酵中占总体香气成分的71.8%,人工接种发酵中占比65.6%。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以明显地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缩短泡菜发酵周期,自然发酵的泡菜中风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两种发酵方式生成的风味物质已经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泡菜 亚硝酸盐 风味物质 品质
下载PDF
人工接种发酵甘蓝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燕平梅 赵文婧 +3 位作者 宋敏丽 吴丽花 陈燕飞 张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4-230,共7页
为了探究甘蓝人工接种发酵适宜的发酵剂及发酵条件,采用从四川泡菜老汤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3种菌以单一和不同配比混合组合成1... 为了探究甘蓝人工接种发酵适宜的发酵剂及发酵条件,采用从四川泡菜老汤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3种菌以单一和不同配比混合组合成16组组合发酵剂中选出发酵甘蓝时亚硝酸盐含量低、发酵速度快、风味好的发酵剂。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戊糖乳杆菌,其质量比为1:2(nPb:SPc组合),肠膜明串珠菌、戊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其质量比为1:1:1(nPb:bC1:SPc组合),此两种组合为较优化发酵剂。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此两种组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甘蓝的工艺条件。人工接种发酵甘蓝的条件为食盐质量浓度4g/100mL、接种量0.2%、发酵温度25℃。通过主效应分析说明食盐质量浓度对总酸度影响最大,发酵温度次之,接种量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蔬菜 乳酸菌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及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韩国玲 刘安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用正交试验优化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SPME-GC-MS)对原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新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和自然发酵酸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比较这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酸菜在挥发性... 用正交试验优化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SPME-GC-MS)对原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新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和自然发酵酸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比较这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酸菜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人工接种发酵倒笃菜工艺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陶菲 江学平 郜海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为提高倒笃菜的品质,缩短其生产周期,本试验将传统方法制得的倒笃菜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植物乳杆菌d-1作为发酵菌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各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倒笃菜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加盐量5.20%,p H值4.60... 为提高倒笃菜的品质,缩短其生产周期,本试验将传统方法制得的倒笃菜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植物乳杆菌d-1作为发酵菌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各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倒笃菜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加盐量5.20%,p H值4.60,接种量5.00%。此条件下制得的倒笃菜亚硝酸盐含量低,品质优良。本研究可为人工接种发酵倒笃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笃菜 人工接种发酵 加工工艺 优化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比较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卿 程文健 陈丽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5期46-47,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泡菜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人们对泡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发酵泡菜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泡菜产业的发展。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泡菜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人们对泡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发酵泡菜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泡菜产业的发展。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泡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泡菜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及规模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加大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研究力度,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将中国泡菜推向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下载PDF
泡辣椒人工接种发酵对其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华 刘素纯 +1 位作者 黄彬 赵文魁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以辣椒为原料,研究了泡辣椒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促使亚硝酸盐高峰提前。影响泡辣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蔗糖和人工接种工艺,发酵最佳处理方案为... 以辣椒为原料,研究了泡辣椒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促使亚硝酸盐高峰提前。影响泡辣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蔗糖和人工接种工艺,发酵最佳处理方案为:3.5%蔗糖、盐水浓度8.5%、纯种接种和25℃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人工接种发酵 成品品质 亚硝酸盐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酸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晓博 胡文忠 +1 位作者 姜爱丽 宋春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酸菜是一种民族传统的发酵蔬菜制品,分为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两种,在我国居民尤其是东北地区居民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经常食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该文综述了自然发酵及人工接种发酵产品中主要风味成分、有害成分以及感官品质等方... 酸菜是一种民族传统的发酵蔬菜制品,分为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两种,在我国居民尤其是东北地区居民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经常食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该文综述了自然发酵及人工接种发酵产品中主要风味成分、有害成分以及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变化,并展望了酸菜生产研发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人工接种发酵黄瓜泡菜的研究
8
作者 庞伟华 王士林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30期2-2,共1页
以纯菌种发酵制备黄瓜泡菜。以植物乳杆菌B4、弯曲乳杆菌A8为发酵菌种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了了黄瓜发酵过程中的pH、活菌数、亚硝酸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的黄瓜泡菜与自然发酵的黄瓜泡菜相比,在第5天时有较低的pH、较高的活... 以纯菌种发酵制备黄瓜泡菜。以植物乳杆菌B4、弯曲乳杆菌A8为发酵菌种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了了黄瓜发酵过程中的pH、活菌数、亚硝酸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的黄瓜泡菜与自然发酵的黄瓜泡菜相比,在第5天时有较低的pH、较高的活菌数,较低的亚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黄瓜泡菜 研究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翠珍 刘川 李晚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51-355,共5页
通过用优势菌株进行培养、制备菌种液,对普洱茶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并与未接种自然发酵的比较.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发酵比自然发酵时间大大缩短;(黑曲霉+酵母)组合及(青霉+酵母)组合为人工接种发酵的优势菌种组合;用这2种菌种组合进行发酵时... 通过用优势菌株进行培养、制备菌种液,对普洱茶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并与未接种自然发酵的比较.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发酵比自然发酵时间大大缩短;(黑曲霉+酵母)组合及(青霉+酵母)组合为人工接种发酵的优势菌种组合;用这2种菌种组合进行发酵时,发酵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感观评价最接近陈化3年的特级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人工接种发酵 优势菌种
原文传递
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名志 王丽 +2 位作者 王立波 陈继伟 江凤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56-1958,共3页
为了探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3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熟茶的饮用安全性,以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为对照,采用茶汤灌胃昆明种小鼠法分别对3个茶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测得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人工接种... 为了探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3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熟茶的饮用安全性,以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为对照,采用茶汤灌胃昆明种小鼠法分别对3个茶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测得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的LD50分别为:12.21,13.99,12.58 g/kg体重;对应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14.06~10.61,15.80~12.39,14.32~11.00 g/kg体重。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3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范围的物质。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具有很高的饮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真菌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银杏茶人工接种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俊哲 任金玫 +1 位作者 李银亮 殷红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18,共5页
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制作银杏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 mL、含水量40%、渥堆温度50℃、渥堆时间4 h。经上述优化后,金花发花茂盛,颗粒饱满,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有金花香气,银杏酸... 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银杏叶制作银杏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 mL、含水量40%、渥堆温度50℃、渥堆时间4 h。经上述优化后,金花发花茂盛,颗粒饱满,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有金花香气,银杏酸脱除率达55.63%,银杏总黄酮增加了24.46%,银杏萜类内酯减少了2.14%,保存了银杏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又降低了银杏酸,达到了脱苦去涩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冠突散囊菌 工艺优化 银杏茶
原文传递
人工接种乳杆菌发酵黄瓜泡菜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天红 庞伟华 《中国乳业》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B4、弯曲乳杆菌A8为发酵菌种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了黄瓜发酵过程中的pH值、活菌数、亚硝酸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的黄瓜泡菜与自然发酵的黄瓜泡菜相比,在第5天时有较低的pH值、较高的活菌数,较低的亚硝酸盐...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B4、弯曲乳杆菌A8为发酵菌种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了黄瓜发酵过程中的pH值、活菌数、亚硝酸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的黄瓜泡菜与自然发酵的黄瓜泡菜相比,在第5天时有较低的pH值、较高的活菌数,较低的亚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黄瓜泡菜 乳杆菌
下载PDF
人工接种对泡菜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杨性民 刘青梅 +1 位作者 徐喜圆 唐爱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4,共4页
试验以甘蓝为原料,研究泡菜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不但发酵速度快、成品率高、亚硝酸含量低,而且无亚硝酸盐高峰.影响泡菜风味的主要因素是添加糖和人工接种,发酵最佳处理组合为温度2... 试验以甘蓝为原料,研究泡菜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不但发酵速度快、成品率高、亚硝酸含量低,而且无亚硝酸盐高峰.影响泡菜风味的主要因素是添加糖和人工接种,发酵最佳处理组合为温度25℃、盐水浓度4%、纯接种和5%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泡菜 品质 亚硝酸盐含量 自然发酵
下载PDF
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方法对白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燕平梅 薛文通 +2 位作者 畅晓晖 张惠 乔治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发酵剂)加工的白菜为材料,对比了两种加工白菜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对其制品做了感观分析。结果... 以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发酵剂)加工的白菜为材料,对比了两种加工白菜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对其制品做了感观分析。结果得出人工接种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整个过程均比自然发酵的低,且未出现自然发酵白菜初期出现的"亚硝峰";人工接种发酵白菜中肠杆菌及乳酸菌之外的需氧嗜温菌的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少;乳酸菌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多;人工接种发酵白菜感官分析优于自然发酵。说明人工接种发酵白菜的品质优于自然发酵加工的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亚硝酸盐 乳酸菌 白菜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发酵工艺对资丘木瓜酵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梅子龙 陈润杰 +5 位作者 王旺 陈欢 胡娅 许鹏飞 吕育财 龚大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2期28-32,共5页
以药食两用的资丘木瓜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酵母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3种工艺制备木瓜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3种清除自由基能力、淀粉酶和有机... 以药食两用的资丘木瓜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酵母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3种工艺制备木瓜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3种清除自由基能力、淀粉酶和有机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工艺制得的木瓜酵素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在80%以上,其中自然发酵制备的酵素清除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工艺相对稳定;人工接种-嗜热链球菌后可以提高木瓜酵素清除DPPH·和O2-·的能力,分别提高30%和10%;自然发酵的淀粉酶活力最高,大约是人工接种的2号和3号发酵工艺的3倍,有机酸含量也最高,但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制得酵素产品活菌数比自然发酵的高,其中3号发酵工艺所得酵素产品的益生菌数量是自然发酵的2倍多,2号和3号发酵工艺中增加了乙酸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木瓜酵素 品质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丽华 李珍珠 +1 位作者 赵光远 纵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18-123,共6页
以杜仲叶为主要材料,探索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天数、接种量、含水量、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并选取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以孢子数、绿原酸含量及发花情况为评价指标,确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 以杜仲叶为主要材料,探索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天数、接种量、含水量、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并选取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以孢子数、绿原酸含量及发花情况为评价指标,确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研究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0%、含水量35%、渥堆温度45℃、渥堆时间3 h、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金花茂盛,颗粒饱满,孢子数为1.13×106 CFU/g干茶,绿原酸含量为0.478 mg/g,有金花独特香气且气味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人工接种发酵 杜仲茶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复配筛选及在传统泡菜中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偲 张明 +2 位作者 付竹贤 王淑敏 罗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55-163,共9页
为了探究具有不同菌种关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在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性能,本实验选取不同食品来源的8株乳酸菌和5株酵母菌,通过代谢产物交叉培养及菌株共培养方法,筛选到一对具有互促关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即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 为了探究具有不同菌种关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在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性能,本实验选取不同食品来源的8株乳酸菌和5株酵母菌,通过代谢产物交叉培养及菌株共培养方法,筛选到一对具有互促关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即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05和酿酒酵母(Sacchromyces cerevisiae)Y21。分别从培养方式、接种顺序、接种比例等方面分析该组菌共培养关系,并测定了泡菜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含量、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添加酿酒酵母Y21静置培养无菌代谢产物对处于生长期的植物乳杆菌J05具有明显促生长作用,先接种酿酒酵母Y21后接种植物乳杆菌J05可促进两种菌的生长,筛选到两株菌共培养的最佳比例为30:1和40:1。在30:1的接种比例下,泡菜发酵进入稳定期后,与自然发酵组、单菌组、互抑组相比较,互促组p H维持在3.4~3.5之间,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总酸含量最高值为1.25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还原糖含量较低,维持在0.10 g/100 g左右,亚硝酸盐峰值含量为5.38 mg/kg,显著低于除酿酒酵母Y21组外的其他三组(P<0.01)。本实验筛选所得互促菌组发酵性能较强,可缩短泡菜发酵周期,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 共培养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发酵泡菜
下载PDF
皖江特色腐乳工业化生产实施的思考
18
作者 王忠庆 《农产品加工(下)》 2017年第7期55-56,共2页
皖江特色腐乳因其口感细腻、香辣润滑等优点备受青睐,现有的加工工艺局限于作坊式生产,采用自然发酵生产周期较长、产量低,而且产品品质难以稳定。针对皖江特色腐乳的工艺特点,给出了工业化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 皖江腐乳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下载PDF
散茶人工发花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俊哲 张锐 刘凯丽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98,共3页
试验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黑毛茶制作散茯茶,并优化了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经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其适宜发酵条件为含水量40%、渥堆时间4 h、渥堆温度50℃以及接种量0.12%,经过上述优化后,金花茂盛,颗粒饱满,汤... 试验通过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黑毛茶制作散茯茶,并优化了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经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其适宜发酵条件为含水量40%、渥堆时间4 h、渥堆温度50℃以及接种量0.12%,经过上述优化后,金花茂盛,颗粒饱满,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金花香气浓郁。茶叶水分含量为8.3%,水浸出物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冠突散囊菌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不同发酵工艺对大球盖菇酵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子龙 陈润杰 +3 位作者 杨锟 王旺 陈欢 龚大春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以大球盖菇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酵母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3种工艺制备大球盖菇酵素,并对酵素产品的3种清除自由基能力、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 以大球盖菇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酵母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3种工艺制备大球盖菇酵素,并对酵素产品的3种清除自由基能力、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和有机酸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工艺制得的大球盖菇酵素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人工接种2种工艺发酵制备的酵素工艺更加稳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要强于自然发酵,清除自由基总能力最高的是2号发酵工艺;人工接种发酵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分别提高了100%和85%;并且丰富了酵素中有机酸的种类,但2和3号人工接种发酵制备的酵素中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及总酸和乳酸的含量低于自然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自然发酵 酵素 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