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植被根区土壤性质及其净化水质季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旭丹 孙晓刚 +2 位作者 赵春莉 王薇 杨红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3-1049,共7页
为了探明人工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的季节效应,通过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测定了不同季节人工湿地植被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生物耗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Cr)和高锰酸钾指... 为了探明人工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的季节效应,通过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测定了不同季节人工湿地植被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生物耗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研究人工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的季节效应。结果发现,人工湿地植被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变化范围为3.4×10^5~7.3×10^5),占到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变化范围为2.1×10^4~9.5×10^4),真菌数目最少(变化范围为3.6×10^3~7.8×10^3),土壤各微生物数目和酶活性随季节均呈"倒V型"变化规律,依次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人工湿地出水TN、TP、NH4^+-N、BOD5、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总体具体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呈"V字型"变化规律;人工湿地植被能有效的净化水质,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各指标去除率随季节呈"倒V型"变化规律,均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综合来看,人工湿地对TN(变化范围为43.5%~82.3%)和TP(变化范围为38.7%~73.5%)的去除效果较好。人工湿地植被地上和地下N、P积累量随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规律,均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随季节呈"倒V型"变化规律。对于N积累量,不同季节地上部分N积累量高于地下部分N积累量,不同季节N积累量差异均显著(P〈0.05)。对于P积累量,不同季节地上部分P积累量低于地下部分P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植被 根区 净化水质 季节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