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9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的影响
1
作者 李玲 王乐 +3 位作者 户红艳 李红敏 李盼盼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估材料为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开机6个月时THI评分别为36.94±13.337、14.48±12.726分,VAS评分分别为5.13±1.676、2.34±1.903分,术后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例患者耳鸣完全消失,13例患者耳鸣减轻,14例患者耳鸣无变化,2例患者耳鸣加重,总体耳鸣有效率为66.0%(31/47);术前耳鸣病程与耳鸣严重程度对术后耳鸣预后有影响(P<0.05),术前耳鸣病程≤5年、中度及以上耳鸣组耳鸣有效率分别高于耳鸣病程>5年(P<0.05)、轻微及轻度耳鸣组(P<0.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年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具有抑制作用;术前耳鸣病程短、耳鸣程度重的患者术后耳鸣改善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鸣障碍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电极深度和位置
2
作者 孟娟 王涛 +1 位作者 张帆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植入长度、植入深度角、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前CT评估的耳蜗大小、倾斜角度的关系。结果①术后电极植入深度角和长度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直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702±53度,平均植入长度为30.02±1.29 mm;弯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441±45度,平均植入长度为18.4±1.0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电极植入深度角与耳蜗底回的长径和宽径均呈负相关:直电极组r=-0.768(P<0.001)、r=-0.678(P<0.001),弯电极组r=-0.467(P=0.008)、r=-0.471(P=0.008)。电极植入长度与植入深度角呈正相关:直电极组r=0.578(P<0.001),弯电极组r=0.748(P<0.001)。③术后电极移位6例,均为弯电极且位于耳蜗180度位置。弯电极组中电极移位者与未移位者耳蜗底回倾斜角以及第一回和第二回之间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度vs 8.75度,P=0.006;15.23度vs 14.00度,P=0.033)。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长度和深度角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耳蜗大小密切相关;耳蜗盘旋方式不同是引起电极移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锥形束CT 植入长度 植入深度角 电极位置
下载PDF
成人双侧序贯植入人工耳蜗调机病例报告
3
作者 洪梦迪 冀飞 +2 位作者 王倩 陈艾婷 李佳楠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调机改善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患者的听觉感受,实现双侧听觉的对称和匹配,改善人工耳蜗言语分辨能力。方法利用人工耳蜗调机硬件、软件测量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所需各电刺激参数,根据双侧人工耳蜗响度、音色等设置两侧的...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调机改善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患者的听觉感受,实现双侧听觉的对称和匹配,改善人工耳蜗言语分辨能力。方法利用人工耳蜗调机硬件、软件测量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所需各电刺激参数,根据双侧人工耳蜗响度、音色等设置两侧的平衡及对称匹配;通过声场助听听阈测试、言语测听和主观量表评估量化人工耳蜗疗效;辅导患者使用听觉辅助无线调频系统改善在噪声环境下的信噪比,评估不同信噪比噪声下语句测试改善效果。结果(1)双侧对称匹配调机后,双侧助听听阈为20~30 dHL,左侧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46.7%,双音节词得分63%,安静下语句得分74%,+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32%。右侧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66%,双音节词得分60%,安静下语句得分45%,+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45%。双侧人工耳蜗使用1年调机后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76%,双音节词得分75%,安静下语句得分96%,+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34%。(2)使用无线调频系统辅助下人工耳蜗言语测试语句识别率分别为+10 dB信噪比52%,+5 dB信噪比64%,0 dB信噪比30%,-5 dB信噪比34%,-10 dB信噪比18%。结论对重度以上听障患者,序贯双侧植入效果优于单侧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调机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人工耳蜗患者在复杂情况下言语分辨困难时应使用辅助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双侧植入 序贯植入 无线调频系统
下载PDF
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4
作者 蔡爱军 张社江 +2 位作者 王团 马喆 逯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的80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将40例非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对照组,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将40例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观察组,行双... 目的分析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的80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将40例非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对照组,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将40例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观察组,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分析两组开机前和干预6、12、36个月后的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后影响CAP、SI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36个月CAP、SI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岁、术前未使用助听器、植入时间<1年、内耳畸形是影响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CAP、SI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听觉补偿的有效手段,年龄、植入时间、内耳畸形等因素可能影响患儿的听觉、言语功能康复,尽早为患儿植入双侧人工耳蜗,加强相关干预,才能有效促使患儿听觉言语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极重度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能力 言语功能
下载PDF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在人工耳蜗中的应用
5
作者 亓贝尔 董瑞娟 李海云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是人工耳蜗使用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法用于改善这一问题。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是其中之一,旨在通过改进人工耳蜗前端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提高信噪比提升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是人工耳蜗使用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法用于改善这一问题。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是其中之一,旨在通过改进人工耳蜗前端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提高信噪比提升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麦克风阵列与语言增强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以期为深入探索技术创新对改善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言语可懂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风阵列 语音增强 波束形成 人工耳蜗
下载PDF
语后聋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对噪声言语识别阈及音乐感知能力的研究
6
作者 高娜 闵世尧 +1 位作者 张炜徇 迟放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了解语后聋的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BCI)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例语后聋BCI、26例正常听力受试者和40例单侧极重度聋受试者,采用HOUSE耳研所研发的开放式普通话言语识别评估系统,... 目的了解语后聋的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BCI)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例语后聋BCI、26例正常听力受试者和40例单侧极重度聋受试者,采用HOUSE耳研所研发的开放式普通话言语识别评估系统,评估不同听觉条件受试者的噪声言语识别阈(SRT)和音乐音符辨识能力、旋律辨识能力。结果8例语后聋BCI双耳佩戴耳蜗的噪声下SRT与单耳佩戴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单侧耳聋组(P<0.01),且单侧耳聋组高于正常听力组(P<0.01)。语后聋BCI双耳佩戴时的音乐音符识别率高于单耳佩戴时,与单侧耳聋组相似。结论语后聋BCI双耳佩戴耳蜗与单耳佩戴时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相似,均弱于单侧耳聋者及正常听力者。语后聋BCI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既往音乐基础有关,双耳佩戴时优于单耳佩戴时,与单侧耳聋组的音乐感知能力相似,远低于正常听觉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人工耳蜗 单侧人工耳蜗 噪声 言语识别阈 音乐欣赏
下载PDF
面向人工耳蜗的改进Wave-U-Net算法
7
作者 巩瑾琪 叶萍 +3 位作者 吴逸凡 常兆华 樊伟 许长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针对人工耳蜗在噪声环境下言语感知效果差,以及现有算法降噪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Wave-U-Net模型。通过采取轻量化卷积,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损失函数,优化数据集结构,以提高人工耳蜗的降噪效果。使用短时客观可懂度(sh... 针对人工耳蜗在噪声环境下言语感知效果差,以及现有算法降噪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Wave-U-Net模型。通过采取轻量化卷积,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损失函数,优化数据集结构,以提高人工耳蜗的降噪效果。使用短时客观可懂度(short-time objective intelligibility,STOI)、语音质量评估(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PESQ)、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FLOPs)和参数量(Params)对模型的降噪效果和复杂度进行了评估,分别达到0.81、2.75,0.83 G,1.04 M。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算法在符合人工耳蜗产品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明显的降噪效果,提高了人工耳蜗使用者在复杂噪声环境中的语音感知效果。本研究方法为人工耳蜗算法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为听力受损患者提供更好的听觉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改进Wave-U-Net 噪声环境 语音感知 语音降噪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能力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晓静 夏余芝 +1 位作者 郁梦梦 杨见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9-81,9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84例语前聋儿童为调查对象,术后1、3、6个月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84例语前聋儿童为调查对象,术后1、3、6个月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评估患儿家庭环境;采用听觉能力分级标准(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评估标准(SIR)评估患儿术后听觉言语能力,检验FES-CV各维度与CAP、SIR的相关性。结果语前聋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6个月CAP、SIR评分显著提升;植入后1、3、6个月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及娱乐性维度与CAP、SIR评分呈正相关,矛盾性与之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制订以家庭为单位的康复训练计划,调动儿童术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升言语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语前聋 家庭环境 康复训练 言语能力
下载PDF
近红外成像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者语音加工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郎晓 傅祯 +2 位作者 牛传欣 谢青 Kim HaKyung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迄今为止,由于传统的神经成像技术受到人工耳蜗植入物的磁性限制,测评成人和儿童在植入后的语音加工的神经活动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一种大脑神经成像的非侵入性且... 迄今为止,由于传统的神经成像技术受到人工耳蜗植入物的磁性限制,测评成人和儿童在植入后的语音加工的神经活动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一种大脑神经成像的非侵入性且可以与植入设备兼容的成像技术,并且不受电学伪影的影响,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植入者的语音加工的神经活动的测评,能更好的识别和解释皮质反应。本文旨在总结fNIRS测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不同类型语音刺激的语音加工的神经激活水平,为植入者的听觉言语康复评估以及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NIRS 大脑成像技术 人工耳蜗 语音加工 脑机制
下载PDF
第十七届国际人工耳蜗及其他植入式科技学术会议纪要及前沿热点
10
作者 林以鹏 张志钢 +2 位作者 刘勇智 卓明英 银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33-336,共4页
2024年2月21日~2月24日,由国际耳鼻咽喉科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IFOS)、国际听力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 audiology,ISA)、大加那列岛拉斯帕尔马大学(oniversidad de las palm... 2024年2月21日~2月24日,由国际耳鼻咽喉科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IFOS)、国际听力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 audiology,ISA)、大加那列岛拉斯帕尔马大学(oniversidad de las palmas de grancanaria,ULPG)、那瓦拉大学(universidad de navarra)等学术机构联合举办的第17届国际人工耳蜗和其它植入式科技学术会议(CI 2024)在西班牙大加纳利岛隆重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喉科学 人工耳蜗 植入式 学术机构 学术会议纪要 前沿热点
下载PDF
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第二侧植入效果研究
11
作者 乔汝汝 张寒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研究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与第一侧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差异,以及可能影响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取分期双耳人工耳蜗植入患者40例(间隔时间6个月以上);其中20例在此期间一直配戴助听器... 目的 研究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与第一侧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差异,以及可能影响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取分期双耳人工耳蜗植入患者40例(间隔时间6个月以上);其中20例在此期间一直配戴助听器,20例因各种原因未配戴助听器;在患者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1年后,对双侧人工耳蜗分别做助听后听阈测试以及听觉能力分级测试(CAP)。结果 (1)在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1年后,第二侧人工耳蜗与第一侧人工耳蜗声场下平均助听听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1年后,第二侧人工耳蜗与第一侧人工耳蜗CAP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3)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间隔期一直不间断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CAP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在第二侧人工耳蜗植入一年后,后植入侧听觉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仍要差于第一侧人工耳蜗聆听效果;且在分期植入的间隔期,一直坚持配戴助听器有助于后植入耳人工耳蜗的聆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分期植入 听觉能力分级测试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初步探索
12
作者 赵超越 高搏 戴朴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I)手术已成为重度-极重度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听力言语康复的重要手段。老年人群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而无法耐受全麻操作,本研究旨在通过1例局麻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实施、残余听力的保留,探索局部麻醉在老年性听力损失人... 人工耳蜗植入(CI)手术已成为重度-极重度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听力言语康复的重要手段。老年人群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而无法耐受全麻操作,本研究旨在通过1例局麻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实施、残余听力的保留,探索局部麻醉在老年性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局部麻醉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老年性听力损失
下载PDF
智能辅听系统对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听声效果的研究
13
作者 项丽阳 李娟娟 +5 位作者 韩彦 王金剑 杨典 杨婷君 银力 黄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处理器中搭载的智能辅听系统自动识别声音场景并进行智能化的声音处理策略配置及其在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主客观听声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为评估诺尔康智能辅听系统中声音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①为评估场景识别模... 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处理器中搭载的智能辅听系统自动识别声音场景并进行智能化的声音处理策略配置及其在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主客观听声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为评估诺尔康智能辅听系统中声音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①为评估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在隔声室环境中播放预设的语音、噪声、带噪语音、纯音乐主带人声音乐5种测试音频(每类测试音频包括6~9个5 min时长的测试文件),统计各类音频的识别准确率和场景切换次数;②为评估该系统中语音增强模块中的ABeam技术的降噪效果,招募13例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在ABeam“ON”和“OFF”程序下,在90°、180°、270°三种噪声源角度,测试其言语识别率,并对其主观听声感受进行VAS评估。结果场景识别模块对各类声音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语音99%±4%,噪声96%±9%,带噪语音94%±12%,纯音乐94%±15%,带人声音乐92%±13%,预测准确度高;5 min内的场景切换次数分别为语音1.1±0.3次,噪声1.4±0.7次,带噪语音1.3±0.5次,纯音乐1.4±0.8次,带人声音乐1.3±0.5次,预测稳定性较高。当噪声来自侧后方而语音来自正前方时,自适应双麦降噪算法ABeam能够在信噪比为5 dB的噪声环境下显著提高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P<0.001),平均言语识别率提升15.92%。尤其是当噪声来自于正后方180°,开启ABeam能够让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显著提高28.68%(P<0.01)。结论智能辅听系统能够帮助人工耳蜗植入者在不同环境下自动选择合适的声音处理策略,提升其言语可懂度和听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智能辅听系统 声音场景识别 声音处理策略 ABeam
下载PDF
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流畅性及其与口腔轮替速率的关系
14
作者 惠芬芬 万勤 +2 位作者 邵梦蝶 高晓慧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流畅性及其与口腔轮替速率的关系。方法采集62例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复述语言任务(以《唱歌篇》为复述语料)和口腔轮替测试任务(以/pataka/为测试语料)下的语音样本,分析其言语速率、构音速率... 目的研究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流畅性及其与口腔轮替速率的关系。方法采集62例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复述语言任务(以《唱歌篇》为复述语料)和口腔轮替测试任务(以/pataka/为测试语料)下的语音样本,分析其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和停顿时长,ICF转换器获得各指标的损伤限定值,分析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流畅性和口腔轮替速率;对两种任务下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和停顿时长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两种任务下言语流畅性和口腔轮替速率的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口腔轮替速率ICF平均损伤限定值为1.3±0.1,复述任务的言语流畅性ICF平均损伤限定值为1.0±0.3;②复述任务下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与口腔轮替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存在中或低度相关(0.3<|r|≤0.8);复述任务的停顿时长与口腔轮替速率的言语速率和停顿时长呈低度相关(0.3<|r|≤0.5)。结论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存在言语流畅性不佳、口腔轮替速率较低的问题,构音器官运动不佳限制了其言语流畅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言语流畅性 口腔轮替速率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护理改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家长照顾负担的效果
15
作者 冯新宇 于文永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人工耳蜗(CI)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儿家长68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手术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34例。给...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人工耳蜗(CI)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儿家长68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手术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教育,给予干预组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负担总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干预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改善听力障碍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减轻家长的照顾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参与式护理 人工耳蜗植入 家长 照顾负担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评估方法研究
16
作者 曾晓霞 曾宪海 +2 位作者 赵海亮 王鹏 韩晓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 分别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情况,以及内耳精细结构可能造成的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103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应用X线数字减影摄片、颞骨高分辨率CT、以及锥体束CT(CBCT)方法,以及与之相... 目的 分别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情况,以及内耳精细结构可能造成的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103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应用X线数字减影摄片、颞骨高分辨率CT、以及锥体束CT(CBCT)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重建技术,对于电极植入耳蜗内达到的位置、植入电极的数量、植入角度和深度以及对耳蜗内细微结构可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结果 有关植入电极在耳蜗内位置的显示,不同检测方法的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DR检查比较简便,观察耳蜗植入位置比较直观,但是对于细节显示不足,螺旋CT能清晰显示植入电极的位置以及耳蜗的精细结构,但是对于单个电极显示欠清晰。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后,CBCT可以精确显示植入电极的形态和植入位置,但是尚不能清楚反映耳蜗内在微细结构。结论 CBCT对于耳蜗植入电极的显示很清晰,操作相对简单,可以作为人工耳蜗术后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多平面重建(MPR) 锥体束CT X线
下载PDF
HRCT三维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彦蓉 田果 +1 位作者 曾群 秦溶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三维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神经性耳聋患者,均行CI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采用美国GE Optima CT680进行扫描,HRCT扫描期间采用三维容积再现(VRT)、多平...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三维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神经性耳聋患者,均行CI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采用美国GE Optima CT680进行扫描,HRCT扫描期间采用三维容积再现(VRT)、多平面图像(MPR)、曲面重建(CPR)、斜面重组(O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记录CI术后耳蜗相关参数[线性植入深度(LID)、角度植入深度、耳蜗底转直径及周长(A值、R值)],比较HRCT在术前、术后实测结果。结果在CI术后,LID、角度植入深度、A值和R值等耳蜗相关参数均符合取值范围。CI术前、术后,HRCT检测的面神经到蜗窗、面神经到前庭窗、面神经隐窝到蜗窗、面神经隐窝到前庭窗等距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CT三维重建可较为清晰显神经性耳聋患者内耳解剖结构,且可为CI术提供耳蜗相关参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三维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认知功能评估
18
作者 夏雨奇 刘玉和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人工耳蜗植入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听力,也影响了患者的认知功能。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认知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并指导调整康复计划。本文介绍了认知功能评估的发展历史,结合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一步介绍了人工耳蜗植... 人工耳蜗植入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听力,也影响了患者的认知功能。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认知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并指导调整康复计划。本文介绍了认知功能评估的发展历史,结合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一步介绍了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认知发育及评估方法的应用。认知功能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影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认知功能 认知评估
下载PDF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精准调试及效果分析
19
作者 苗艳 刘欣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53-255,269,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调机前后听觉能力、言语清晰度、康复效果等方面的变化,强调术后精准调试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中心2022年1月~2023年7月就诊的1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采用听觉能力评估量表(CAP)、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IR... 目的 通过比较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调机前后听觉能力、言语清晰度、康复效果等方面的变化,强调术后精准调试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中心2022年1月~2023年7月就诊的1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采用听觉能力评估量表(CAP)、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IR)比较患儿调机前后的听觉能力和言语可懂度得分,分析调机前后6个电极的电流刺激量情况(22号、20号、15号、10号、5号、1号)。结果 10例儿童都存在电流刺激量设定过高的情况,除5号电极外,其余电极调试前后的C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6个电极调试前后T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调试前后CAP和SIR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精准调试非常重要,既要注意电流刺激量不足,也要避免刺激量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植入 精准调试
下载PDF
人工耳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听力损失患儿中的应用现状
20
作者 刘天翊 刘畅 银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0-283,289,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及重复、受限的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患病率可能与听力损失存在相关性。近年来,人工耳蜗被广泛应用于患有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人群。对于合并孤独症的听力损失患儿,人...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及重复、受限的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患病率可能与听力损失存在相关性。近年来,人工耳蜗被广泛应用于患有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人群。对于合并孤独症的听力损失患儿,人工耳蜗除了能帮助其重建听觉感知外,对语言习得、社会沟通乃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也具有潜在效益;孤独症合并听力损失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故难以预测。本文旨在从多角度对人工耳蜗在孤独症合并听力损失患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