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3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瑞 葛莹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杨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005);术后6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86.67±4.49)分也高于非重建组(82.34±5.68)分(t=2.782,P=0.009);③此外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0.008,P=0.927);④提示对于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小转子重建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初步说明小转子重建在高龄Evans-Ⅲ型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小转子重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
2
作者 蔡尚淇 洪丽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腹股沟韧带下行FICB治疗,观察组给予股沟韧带上行FICB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静脉镇痛泵24 h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高于术后6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切皮前、切皮后、术后即刻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筋膜间隙神经阻滞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和髋关节功能对比研究
3
作者 彭程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FNF)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术与全髋关节置换(THA)术的近期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1淮滨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AFHR组和THA组,每组29例。比较2...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FNF)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术与全髋关节置换(THA)术的近期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1淮滨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AFHR组和THA组,每组29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n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H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短(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FHR组,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F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HR术和THA术治疗老年FNF均有确切效果。其中AFHR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术后并发症较多。THA术具有术后并发症风险低、髋关节功能恢复肯定等优势;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临床需根据患者身体条件和对术后功能需求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评价
4
作者 方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81-0184,共4页
评估精细化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0名患者的并发症。这些患者被均匀分配到两个群体,每组50人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接受精细化护理。结果 接受精细化护理的患者并... 评估精细化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0名患者的并发症。这些患者被均匀分配到两个群体,每组50人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接受精细化护理。结果 接受精细化护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护理组的病人在身体疼痛感、情感状态、社交功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分也都高于常规护理组,各项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这些结果,结论 在手术室引入精细化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更广泛范围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 并发症 评价
下载PDF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陈泷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3-0076,共4页
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 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应用
下载PDF
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
6
作者 陈永 王柯 +1 位作者 李东辉 陈朝辉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生物组(55例)和水泥组(55例),生物组患者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水泥组患者行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生物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水泥组(t=2.600、11.082、16.783,P=0.011、P<0.001、P<0.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水泥组(t=2.036、2.978、2.729,P=0.044、0.004、0.007);术后3个月,生物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水泥组(Z=-4.089,P<0.001),Harris评分中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均明显高于水泥组(t=2.146、5.752、2.793,P=0.036、P<0.001、P=0.007);术后随访3个月,生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水泥组无明显差异(χ^(2)=0.343,P=0.558)。结论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更能明显提高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Evans分型 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耘 张斌 +3 位作者 李昌坤 杨先武 戴伟 周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根据手术时点进行分组,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为A组(n=...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根据手术时点进行分组,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为A组(n=55)、>24 h为B组(n=49),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A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7 d时,A组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可促进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加速康复理念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时点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志斌 林涌生 +2 位作者 李扬 郭仰丹 陈宏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0期142-144,共3页
目的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 目的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溶解、假体松动率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与治疗前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42.68±5.27)分相比,治疗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81.69±3.87)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骨溶解发生率为4.17%,假体松动率为5.0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手术出院后半年内自我运动、生活自理、肢体舒适、骨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骨质增生发生率、关节炎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83%。结论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能够改善髋关节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避免假体下沉、下端松动等问题,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朱亚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74-76,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91.4±19.7)min、住院时间(23.4±4.8)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7.1±9.9)min、(14.1±5.3)d,手术期间出血量(336.0±193.7)ml、术后引流量(119.2±84.4)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6.5±75.4)、(74.2±47.2)ml,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84.2±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存在较高的安全性,需要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开展对应治疗,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瞿晖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目的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航天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 目的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航天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大,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可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陶德刚 郭龙 陈冰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劣势。方法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2例,研究人员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人...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劣势。方法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2例,研究人员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341,P<0.05);手术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2%)明显少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33,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更佳,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身体状态评估的情况下,建议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临床疗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秦俊 谭杨 陈廖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3年2月期间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80例,采用Harris评分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 目的 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3年2月期间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80例,采用Harris评分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3个月(6~22),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按Harris评分平均85.6分(72~94),其中优良42例,较好28例,尚可10例,良好率达87.5%。结论 选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快,可早期下床负重,减少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生物型加长柄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不稳定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比较
13
作者 宋华伟 石岩 +1 位作者 孟令鑫 许猛子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90-892,89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移位性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2组均行HHA治疗,A组采用直接前入路(DAA),B组采用...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移位性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2组均行HHA治疗,A组采用直接前入路(DAA),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24、48、72 h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术前、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HHS)评估]。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B组短,手术时间较B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时VAS评分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后外侧入路,采用DAA的HHA治疗对移位性FNF患者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能缩短患者坐立、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但DAA的手术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HHA的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王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评估跌倒恐惧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评估跌倒恐惧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FES-I总分为(30.21±4.37)分,其中室内身体活动(16.28±2.45)分,室外身体活动(13.93±1.92)分;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患者FE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无主要照护者、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有跌倒史、合并视力减退、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康复自我效能感低患者的FES-I评分均高于其他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有跌倒史、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合并视力减退、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康复自我效能低均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50岁、有跌倒史、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合并视力减退、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康复自我效能感低均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跌倒恐惧 焦虑抑郁 康复自我效能
下载PDF
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15
作者 翁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09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行HA治疗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09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行HA治疗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室保温措施分为综合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和术中的体温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离开麻醉复苏室时间。统计低体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患者的体温均较术前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但综合保温组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常规保温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综合保温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复苏室时间均短于常规保温组,低体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A的治疗中,有利于保持术中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化术后苏醒期指标,并可降低体温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
16
作者 陈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29-0031,共3页
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时,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方法 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n=80)于2020年12月进行纳入,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均含有4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A、B两组,于2021年10月完成两组... 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时,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方法 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n=80)于2020年12月进行纳入,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均含有4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A、B两组,于2021年10月完成两组不同的对比。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但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为优异(p<0.05)。结论 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术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汝清 穆文博 +1 位作者 曹力 胥伯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27-630,636,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103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103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51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术,男性11列,女性40例,平均年龄(80.41±5.59)岁;B组52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钢缆重建股骨大转子术,男性18列,女性34例,平均年龄(80.38±7.08)岁。采用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此后每年的髋关节疼痛、功能进行评估,采用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与B组比较,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后一年至末次随访高,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在术后一年至末次随访低,中远期结果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较高。与B组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中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钩钢板 钢缆
下载PDF
MDT结合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朱彦丞 王云华 +2 位作者 何斌 王伯尧 范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结合慕尼黑骨外科(orthop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结合慕尼黑骨外科(orthop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年龄82~94岁,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DT结合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术后1、6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7天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3±2.7天、66.4±8.8分、80.4±11.5分、2.7±0.8分、1.0±0.4分,均优于对照组(12.4±3.4天、50.1±12.5分、72.5±8.2分、3.6±0.9分、1.5±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2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出现2例小转子处骨折;对照组有3例假体后脱位以及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MDT结合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天数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综合治疗 OCM入路 股骨颈骨折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19
作者 冯武 程彦骁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343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8月~2022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照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纳入内固定组4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0例,比...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8月~2022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照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纳入内固定组4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416.83±42.11)ml、手术时间(73.74±6.83)min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248.95±23.17)ml、手术时间(44.72±4.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住院时间(8.29±3.2)d、卧床时间(2.28±0.41)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住院时间(12.81±3.8)d、卧床时间(30.07±0.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肢体疼痛感评分(37.24±4.13)分、肢体活动(3.57±0.98)分、肢体功能(38.46±5.28)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肢体疼痛感(26.18±4.59)分、肢体活动(2.38±0.29)分、肢体功能(24.17±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不良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内固定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利于预后,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率。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需要主治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在实际手术方案选择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采用个性化方案制定,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泽伟 樊俊俊 +3 位作者 郝治龙 邹继伟 罗鸣 袁志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更优手术方式。方法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其中接受AFHR 55例(AFHR组)、PFNA 71例...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更优手术方式。方法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其中接受AFHR 55例(AFHR组)、PFNA 71例(PFNA组),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数据。于术后3个月及1年,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HS)、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简要生活质量评分(SF-12)、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整体生活质量。结果与PFNA组比较,AFHR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负重早,并发症少(P均<0.05);术后1年,两组HHS、ADL、SF-12比较,P均>0.05。与PFNA组比较,手术及麻醉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低(P均<0.05)。结论与PFNA比较,A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短期内具有更多优势,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高、不良反应少;PFNA与AFHR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