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蛋黄抗体IgY对人工菌斑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江千舟 樊明文 +2 位作者 边专 陈东 黄文学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究特异性抗致龋菌鸡蛋黄抗体IgY在人工菌斑形成过程中对菌斑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制备好的牙釉质块放入含混合细菌菌液的培养基中培养 ,使之形成人工菌斑。在菌斑形成过程中实验组给予特异性IgY处理。在菌斑形成的第 1,3,5 ,7,1... 目的 :研究特异性抗致龋菌鸡蛋黄抗体IgY在人工菌斑形成过程中对菌斑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制备好的牙釉质块放入含混合细菌菌液的培养基中培养 ,使之形成人工菌斑。在菌斑形成过程中实验组给予特异性IgY处理。在菌斑形成的第 1,3,5 ,7,14 ,2 1,2 8d ,取样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斑的形态。结果 :各时期经特异性IgY处理的菌斑形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经特异性IgY处理的菌斑中细菌有凝结成片层状的趋势 ,且细菌间基质减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抗体 人工菌斑 变形链球菌 菌斑 龋病
下载PDF
人工菌斑致牙釉质早期龋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学东 岳松龄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作者采用人工菌斑新技术模拟致龋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研究在人工菌斑这个特定的微生态环境下发生的牙釉质龋样损害,探讨牙菌斑的致龋力。结果显示,在人工菌斑环境下,能模拟出相同于人口腔自然环境下的牙釉质早期龋样损害,而且二者在光... 作者采用人工菌斑新技术模拟致龋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研究在人工菌斑这个特定的微生态环境下发生的牙釉质龋样损害,探讨牙菌斑的致龋力。结果显示,在人工菌斑环境下,能模拟出相同于人口腔自然环境下的牙釉质早期龋样损害,而且二者在光镜下实难区分。表明人工菌斑技术是研究龋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它将致龋菌—牙菌斑—早期龋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得结果更接近于龋病发生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菌斑 人工菌斑
下载PDF
人工菌斑生物膜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岷峰 李德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菌斑生物膜是人类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当前口腔细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口腔环境不易控制和菌斑生物膜极其复杂,直接对自然菌斑生物膜研究存在困难。近年来利用人工菌斑生物膜研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结果,本文就其体外培养... 菌斑生物膜是人类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当前口腔细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口腔环境不易控制和菌斑生物膜极其复杂,直接对自然菌斑生物膜研究存在困难。近年来利用人工菌斑生物膜研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结果,本文就其体外培养模型及基本生物量、结构和组成、活性的分析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菌斑生物膜 菌斑生物膜 体外模型 口腔细菌学
下载PDF
人工菌斑模型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4
作者 周学东 岳松龄 谭红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89-391,共3页
作者利用5种目前认为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细菌,采用微生物体外连续培养技术,在体外合成一种“菌斑”。经观察表明,此人工菌斑的形态、结构都相似于自然牙菌斑,可作为牙茵斑—牙釉质界面的体外模型系统,为研究牙菌斑的致龋性提供新的手段。
关键词 龋齿 菌斑 人工菌斑
下载PDF
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药敏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方法 :以瑞典LKB2 0 2 3液相层析系统的恒温操作箱为基础 ,建立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以茶多酚、鞣酸、氟化钠为实验药物 ,比较了纸片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的药敏 ...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方法 :以瑞典LKB2 0 2 3液相层析系统的恒温操作箱为基础 ,建立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以茶多酚、鞣酸、氟化钠为实验药物 ,比较了纸片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的药敏 ,再以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法比较这些药品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敏感性。结果 :纸片法抑菌实验结果全部阴性 ,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比较 ,液体稀释法比较敏感。而生物膜法则需要较高浓度的药品才能起到抑菌作用 ,与液体稀释法相比 ,对于NaF两者相差 3 2倍 ,对于茶多酚和鞣酸相差 16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 药敏实验 变形链球菌生物膜 疾病模型
下载PDF
人工菌斑发育的形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学东 岳松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菌斑 人工菌斑 发育形态学
原文传递
五倍子抑龋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伟丽 唐荣银 +2 位作者 陈强 杨聚才 王志良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58-260,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五倍子对釉质龋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种致龋菌体外培养形成类似于口内的多菌种致龋菌斑 ,与釉质块共同孵育 ,形成釉质龋。测量龋损深度及脱矿液内的Ca、P含量 ,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龋表面形态。结果 :五倍子对... 目的 :观察中药五倍子对釉质龋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种致龋菌体外培养形成类似于口内的多菌种致龋菌斑 ,与釉质块共同孵育 ,形成釉质龋。测量龋损深度及脱矿液内的Ca、P含量 ,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龋表面形态。结果 :五倍子对龋发生过程中的脱Ca具有抑制作用 ,与去离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作用小于 2 0ml/LNaF(P <0 .0 5 )。对龋损深度的影响与去离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 ,与2 0ml/LNaF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龋发生过程中五倍子可能对龋病的进展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抑龋作用 实验研究 脱矿 龋损 人工菌斑
下载PDF
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药敏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 药敏实验 动物模型 牙周病 龋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