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作者 张世晓 《学习月刊》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新的金融建设规划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亟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金融强国建...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新的金融建设规划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亟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人才培养 我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体经济 金融强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要求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三位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秋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探究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应对行业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设计类人才。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当前设计行业的冲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问... 探究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应对行业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设计类人才。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当前设计行业的冲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智能技术为引擎、专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产业+智能”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阐述实施路径,以期为艺术设计行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艺术设计类专业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艺 陶颖彦 陈英 《纺织科技进展》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发展趋势,分析全球服装智造行业的概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意义,总结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发展趋势,分析全球服装智造行业的概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意义,总结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下服装智造人才培养的新变化、新要求,并探讨相应的改革策略。结合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例,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产业需求,强调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以适应服装产业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职院校 服装智造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的中文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4
作者 刘云 余一骄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面,坚持中文与教育信息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深度融合;组建...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面,坚持中文与教育信息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深度融合;组建新文科实验室,开展有组织科研,通过语言咨政,发挥智库作用;在研究生学业评价指标中新增社会服务能力及服务成效,鼓励研究生利用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 信息化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
作者 朱玉磊 卢杰 +2 位作者 姜昊 王升星 赵良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等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还从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引入国际人才和课程、强化实习与实践等方面对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展望。综上所述,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种子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新农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教育创新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院校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6
作者 阮烨 刘兴荣 +4 位作者 马莉 刘桐 田恬 陈仁彤 罗斌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贯通教育是一种致力于构建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全面提升其学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创新教育模式。该模式旨在不断优化改进教育体制及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与管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质量... 本研贯通教育是一种致力于构建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全面提升其学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创新教育模式。该模式旨在不断优化改进教育体制及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与管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对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和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与国际化发展中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有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制度障碍和实施难题,需通过持续完善与改进以实现其理念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本科生 研究生 本研贯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乳品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7
作者 李春 张国芳 +6 位作者 于思洋 李艾黎 崔立雪 任萌 杜鹏 钱芳 刘丽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精进人才培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决策,代表着新发展观念的实质需求,以及满足产业进步所需的基础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人才培育时应以靠省内乳品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赖...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精进人才培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决策,代表着新发展观念的实质需求,以及满足产业进步所需的基础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人才培育时应以靠省内乳品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赖现代产业学院优化产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配合机制,执行扶持人才基本职责,探索乳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适应市场进步需求的高技巧、强素质的优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乳品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 研究生教学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领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
作者 杨锡运 李新利 +2 位作者 吕游 杨国田 孟令卓超 《高教学刊》 2025年第6期39-42,共4页
碳中和碳达峰对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提出迫切要求。基于华北电力大学的自动化类学科优势,对自动化类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专业培养为发展导向,从明确“双碳”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人才需求特征,加强相关学科融合,... 碳中和碳达峰对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提出迫切要求。基于华北电力大学的自动化类学科优势,对自动化类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专业培养为发展导向,从明确“双碳”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人才需求特征,加强相关学科融合,基于“双碳”理念设计全新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完善“双碳”目标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等方面加强“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领域自动化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各相关学科作用,立足高校学科特色,为国家新能源领域行业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能源领域 自动化 教学体系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下载PDF
“科教+产教”双融合的资源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9
作者 田森 司鹄 +2 位作者 刘莉 尚雪义 杨珊 《安全》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满足经济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重庆大学资源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工程案例引导→科研实训协同→工程前沿导向→校企资源共建的“四位一体”理论与专业实践互动式教学框架,构建“科教+... 为满足经济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重庆大学资源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工程案例引导→科研实训协同→工程前沿导向→校企资源共建的“四位一体”理论与专业实践互动式教学框架,构建“科教+产教”双融合的资源安全类专业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并形成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果、理论与实践资源创新平台,逐渐在专业及学科建设、科教与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等方面形成优势。研究结果为资源安全类专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联动教育创新示范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安全类 人才培养模式 多学科交叉 产教融合
下载PDF
地方行业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东北石油大学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为例
10
作者 赵海洋 雷娜 +1 位作者 陈桂娟 高胜 《内江科技》 2025年第4期4-5,共2页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为已任,东北石油大学成立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学院探索了“校企融合”培养方案制定、“融创班”专业集群建设、“新形态”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双...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为已任,东北石油大学成立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学院探索了“校企融合”培养方案制定、“融创班”专业集群建设、“新形态”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经过实践,学院产教融合教育教地方行业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学改革成绩斐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 产教融合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11
作者 冶杰慧 王威 +1 位作者 白杰 贾慧劼 《化工管理》 2025年第3期30-34,共5页
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无机化学课程作为多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课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并通... 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无机化学课程作为多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课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分类教学”的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式”项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服务。文章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问题驱动式”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模式非常适合双非院校新生的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非院校 分类教学 “问题驱动式”项目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烹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
作者 许荣华 赵芸卿 +1 位作者 朱莉 张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着智慧餐饮的发展,烹饪人才培养应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对烹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现状以及国内外高校多学科融合教学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学校定位,提出了协同创新和多学科融合的烹饪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着智慧餐饮的发展,烹饪人才培养应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对烹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现状以及国内外高校多学科融合教学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学校定位,提出了协同创新和多学科融合的烹饪人才培养模式,建立“1+4+1”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从构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训练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培养出能够立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餐饮业“有温度”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协同创新 多学科融合 烹饪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3
作者 慕金超 陈群玉 +2 位作者 刘春芬 武雪梅 熊伟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仍处于试点阶段,目前的覆盖范围较小。因此,在政策保障、标准制定、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还缺乏体系化建设。同时,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实践成功、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能力...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仍处于试点阶段,目前的覆盖范围较小。因此,在政策保障、标准制定、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还缺乏体系化建设。同时,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实践成功、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还不能适应不同企业或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质量 创新与实践 现场工程师 人才培养模式 体系化建设 管理体制 知识能力素养 课程体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研究
14
作者 徐吉成 卢兵 +1 位作者 邱舒 吕玉梅 《镇江高专学报》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过程不完善、教学评价方法滞后...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过程不完善、教学评价方法滞后等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与管理人员数字化素养,创新数字化赋能质量评价体系,推动产教融合融入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5
作者 楼玉兰 张琳 梁宗锁 《药学教育》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顺应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式覆盖对高水平多层次卓越人才的需求,浙江理工大学作为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省属重点高校,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动力、数字仿真结合为支撑、产教平台融合...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顺应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式覆盖对高水平多层次卓越人才的需求,浙江理工大学作为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省属重点高校,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动力、数字仿真结合为支撑、产教平台融合为路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具有创新动能足、创新支撑强、创新路径准的服务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本科高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6
作者 段姣雯 《职业技术》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将汽车产业链发展与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对接,分别从新质生产力视角、...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将汽车产业链发展与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对接,分别从新质生产力视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视角探究“知识共生、技能孪生、素养衍生”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汽车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自贸港需求下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7
作者 曾先锋 刘红霞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6期177-178,共2页
2021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通过有效整合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海政”)等相关资源筹建海南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海警院”)。海政是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海警院拟办成一所专业涵盖法学... 2021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通过有效整合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海政”)等相关资源筹建海南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海警院”)。海政是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海警院拟办成一所专业涵盖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的省属公办公安本科院校,这与原来海政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大不同。因此,对海警院公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不仅能促进海政教师顺利转型,也能为培养自贸港所需的公安人才奠定扎实的师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本科院校 公安学 公安人才 警察学院 一所 海警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在线+实践”的技工教育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国家开放大学的融通实践
18
作者 袁文武 郭青春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结合国家开放大学“技能+素养”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情况,充分挖掘开放教育以“在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技工教育以“线下”为特征的工学... 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结合国家开放大学“技能+素养”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情况,充分挖掘开放教育以“在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技工教育以“线下”为特征的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互补,构建了“在线+实践”的技工教育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两类教育协同的关键突破口进行课程融通,建立了两类教育的课程融通机制,形成了具体的融通原则、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施细则和实施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技工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融通 融通实践
下载PDF
职教本科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9
作者 胡光武 柳伟 孙小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且对实战技能要求高,但普通本科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首先对我国信息安全行业人才市场,特别是对信息安全岗位技能要求及人才学... 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且对实战技能要求高,但普通本科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首先对我国信息安全行业人才市场,特别是对信息安全岗位技能要求及人才学历层次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接着重点围绕职教本科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具体措施包括: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保障培养质量;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并加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和虚拟实训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希冀为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经验,提升信息安全人才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本科 网络安全 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