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准确性模型: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分析策略
1
作者 陈少华 卢桢 林志鹏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社会准确性模型(SAM)将准确性分解为标准准确性和独特准确性,并计算这两者在判断者和目标中的随机效应,从而对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做出直接估计,是一种比传统的Cronbach方法和社会关系模型更有效的分析方法。该文介绍了SAM的概念和原理... 社会准确性模型(SAM)将准确性分解为标准准确性和独特准确性,并计算这两者在判断者和目标中的随机效应,从而对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做出直接估计,是一种比传统的Cronbach方法和社会关系模型更有效的分析方法。该文介绍了SAM的概念和原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设计与扩展形式,扼要综述了SAM与心理适应、喜欢及其他个体差异变量在人格判断准确性研究中的应用。未来运用SAM进行个体差异研究,应不断优化研究设计,简化建模难度,考虑更多变量及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并与其他模型相结合,深入探讨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准确性模型 人格判断 个体差异 标准准确性 独特准确性
下载PDF
面孔吸引力对人格判断的影响综述
2
作者 王珊珊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5期1671-1675,共5页
“美的就是好的”面孔刻板印象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被证实,人们普遍认为吸引力高的人拥有更多的积极人格特质。本文总结了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从认知和环境角度解释了刻板印象这一现象。此外,研究表明,腹内侧前额叶、背内侧前额叶、脑岛... “美的就是好的”面孔刻板印象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被证实,人们普遍认为吸引力高的人拥有更多的积极人格特质。本文总结了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从认知和环境角度解释了刻板印象这一现象。此外,研究表明,腹内侧前额叶、背内侧前额叶、脑岛、颞顶联合区和眶额叶都是刻板印象产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吸引力 人格判断 刻板印象 神经机制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特质特性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少华 吴颢 赖庭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41-1449,共9页
特质特性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已有的研究表明,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容易判断,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更高;特质的可评估性干扰了自我知觉的准确性,与中性特质相比,可评估性特质的自我—他人一致性更低;与清晰特质相比,模... 特质特性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已有的研究表明,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容易判断,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更高;特质的可评估性干扰了自我知觉的准确性,与中性特质相比,可评估性特质的自我—他人一致性更低;与清晰特质相比,模糊特质的自我—同伴判断间的一致性更低,且随特质模糊性的增加而递减。不仅如此,特质特性经常与其他因素如熟悉度交互作用于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在考查特质特性的作用时,必须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将该变量与特性匹配、特质分类、个体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准确性 可观察性 可评估性 模糊性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少华 曾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4,81,共7页
良好的信息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信息是否良好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信息数量假设认为,判断者对判断目标的人格信息了解越多,其人格判断越准确。当信息数量有限时,内隐人格理论和假定相似性会通过额外信息影响判断的... 良好的信息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信息是否良好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信息数量假设认为,判断者对判断目标的人格信息了解越多,其人格判断越准确。当信息数量有限时,内隐人格理论和假定相似性会通过额外信息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在信息数量相同的条件下,信息质量决定了判断的准确性。对于准确的人格判断,价值信息比事实信息更有效,私密信息比公开信息更重要。此外,情境强弱对行为信息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判断者与判断目标的熟悉度和关系质量是获取信息的关键。未来的研究应着手解决信息数量与质量的量化、人格判断的生态效度及其与其他变量交互作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准确性 信息数量 信息质量
下载PDF
关系质量对人格判断的影响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少华 赖庭红 吴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作者从关系质量这一核心因素出发,回顾了不同关系质量背景下与之相关的特质特性、信息数量和质量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同时,结合人格判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作者还探讨了在学校教育、同伴交往以及家庭教育背景下,不同水平关系尤其... 作者从关系质量这一核心因素出发,回顾了不同关系质量背景下与之相关的特质特性、信息数量和质量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同时,结合人格判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作者还探讨了在学校教育、同伴交往以及家庭教育背景下,不同水平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及其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质量 人格判断 特质特性 信息数量和质量 教育
下载PDF
特质模糊性对大学生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颢 陈少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6期542-547,共6页
该研究从大学生样本中抽取19名目标被试、57名熟人被试和76名陌生人被试,采用词汇评定方法考察了特质模糊性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熟人及陌生人对清晰特质判断的一致性比模糊特质的一致性更高,这种差异在自我—陌... 该研究从大学生样本中抽取19名目标被试、57名熟人被试和76名陌生人被试,采用词汇评定方法考察了特质模糊性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熟人及陌生人对清晰特质判断的一致性比模糊特质的一致性更高,这种差异在自我—陌生人及熟人—陌生人一致性中尤为显著;(2)无论是模糊特质还是清晰特质,自我—熟人判断一致性显著高于自我—陌生人和熟人—陌生人一致性,后两者差异不明显;(3)随着特质模糊性的增加,被试判断间一致性差异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清晰特质判断一致性的差异较小,模糊特质判断一致性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判断 模糊性 准确性 判断间一致性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透镜模型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少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51-58,共8页
人际知觉的透镜模型认为,当环境中的线索有效且可以被知觉者正确利用时,人格判断才有可能准确。从标准透镜模型到双透镜模型的转变,更加突显了知觉者和知觉对象在准确性判断中的作用。目前,透镜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现实环境、网络环境及... 人际知觉的透镜模型认为,当环境中的线索有效且可以被知觉者正确利用时,人格判断才有可能准确。从标准透镜模型到双透镜模型的转变,更加突显了知觉者和知觉对象在准确性判断中的作用。目前,透镜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现实环境、网络环境及语言表达情境的人格判断分析。由于透镜模型局限于零相识情境和单一特质的判断,关注于线索分析而不是对人进行分析,因此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还有待提高。未来的研究不仅要将该模型推广到熟人之间及不同特质判断准确性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借用眼动技术,将透镜模型研究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透镜模型 零相识 准确性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自我—他人一致性:熟悉度和亲密度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少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关系质量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分别在男性、女性朋友两个样本中考查了熟悉度与关系亲密度对人格判断自我—他人一致性(SOA)的影响,结果表明:(1)神经质的自我评定显著高于朋友评定,责任心的自我评定显著低于朋友评定;(2... 关系质量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分别在男性、女性朋友两个样本中考查了熟悉度与关系亲密度对人格判断自我—他人一致性(SOA)的影响,结果表明:(1)神经质的自我评定显著高于朋友评定,责任心的自我评定显著低于朋友评定;(2)两个样本中大五人格所有维度的SOA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尽管女性样本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样本高,但两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两样本聚合的SOA中,外倾性最高(r=0.41),责任心其次(r=0.36),神经质和开放性最低(均为r=0.21);(4)除了男性样本中的外倾性,熟悉度对其他维度的SOA都没有显著调节效应;(5)两样本中关系亲密度对所有人格维度SOA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自我—他人一致性 熟悉度 亲密度 调节效应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不对称:领域、解释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少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9期50-55,共6页
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反映了知觉者在人格判断准确性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同知觉者在同一特质内判断的准确性不对称,同一知觉者在不同特质间的判断同样不对称。由于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有不同的优势,加之受特质特性及判断者与判断目标关系质量... 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反映了知觉者在人格判断准确性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同知觉者在同一特质内判断的准确性不对称,同一知觉者在不同特质间的判断同样不对称。由于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有不同的优势,加之受特质特性及判断者与判断目标关系质量的影响,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研究者分别从影响判断准确性的过程、知觉者的信息性和动机性差异以及对判断目标整体评估的角度解释了不对称的成因。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对于人格测量与评估、人才招聘与选拔以及处理人际冲突等方面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准确性 不对称 解释模型 启示
下载PDF
微信互动时长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
10
作者 陈少华 林志鹏 卢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为研究微信即时互动情境中聊天时长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笔者选取138名互不相识的大学生进行5min、10min和20min的微信聊天,对彼此的大五人格做出判断:(1)在所有互动组中,神经质的他评分数显著低于自评分数,而外倾性的他评分数显著... 为研究微信即时互动情境中聊天时长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笔者选取138名互不相识的大学生进行5min、10min和20min的微信聊天,对彼此的大五人格做出判断:(1)在所有互动组中,神经质的他评分数显著低于自评分数,而外倾性的他评分数显著高于自评分数;(2)总体而言,除神经质以外,大五人格其余四种特质的自我—他人一致性(SOA)均达到显著水平;(3)分组中,10min组的尽责性和外倾性,以及20min组的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的SOA都比较显著;(4)随着微信互动时长的增加,SOA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可见,更长时间的微信互动能使个体表露更多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深层的交流,因此观察者做出的人格判断也更准确,这对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即时互动 人格判断 准确性 信息数量 自我-他人-一致性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研究述评
11
作者 刘湘玲 《社会心理科学》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主要涉及到现实准确性、一致性和自我—他人一致性三个方面。现实准确性代表着人格判断和目标本来面目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一致性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对他人人格做出的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而自我—他人一致性则被认为是...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主要涉及到现实准确性、一致性和自我—他人一致性三个方面。现实准确性代表着人格判断和目标本来面目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一致性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对他人人格做出的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而自我—他人一致性则被认为是他人做出的判断和目标自我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人格判断的标准化问题是当前人格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格研究的新动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现实准确性 一致性 自我一他人一致性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线索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婷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透镜模型强调线索的有效性是人格判断准确的重要条件。已有研究表明,文字信息,语音内容,面孔图片,反映不同情境的视频片段以及面对面交流涉及的言语、非言语信息在人格判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背景下常规的文字、视频... 透镜模型强调线索的有效性是人格判断准确的重要条件。已有研究表明,文字信息,语音内容,面孔图片,反映不同情境的视频片段以及面对面交流涉及的言语、非言语信息在人格判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背景下常规的文字、视频信息等同样能够有效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而与人格特质密切相关的网络语言、表情的使用,状态更新与点赞等特殊线索的有效性也值得深入探究。未来对人格判断线索的研究应加强现实生活情境以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考虑不同线索间的相互比较以考察线索有效性的适用条件,深入探究网络情境中个体行为线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线索 有效性 准确性 网络情境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的人格判断有效线索
13
作者 卢桢 《心理学进展》 2021年第12期2889-2893,共5页
人格判断即依据环境中的有效线索知觉他人人格的过程。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已不仅局限于线下情境,网络环境中也存在许多判断人格的重要线索。本文扼要介绍了网络环境中人格判断的最重要的两类线索,即文字和表情符号,已有研究证明了这... 人格判断即依据环境中的有效线索知觉他人人格的过程。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已不仅局限于线下情境,网络环境中也存在许多判断人格的重要线索。本文扼要介绍了网络环境中人格判断的最重要的两类线索,即文字和表情符号,已有研究证明了这两类线索与各种人格特质都存在显著相关。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语音、网络自制表情包等线索如何反映人格,并比较个体的跨平台人格稳定性、从跨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线索背后的复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人格判断 有效线索 表情符号
下载PDF
人格判断准确性模型评述
14
作者 郭林鑫 《心理研究》 2019年第6期490-500,508,共12页
随着人与情境之争的平息,人格的地位得到重新确立,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相关模型也陆续问世,这些模型使人们对人格及判断准确性有了更好的理解。透镜模型、双透镜模型和现实准确性模型为我-他一致性提供理论支持;加权平均模型和个人模型为他... 随着人与情境之争的平息,人格的地位得到重新确立,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相关模型也陆续问世,这些模型使人们对人格及判断准确性有了更好的理解。透镜模型、双透镜模型和现实准确性模型为我-他一致性提供理论支持;加权平均模型和个人模型为他-他一致性给予理论说明;自我他人知识不对称模型进一步指出何时自我判断更准确,何时他人判断更优越;特质-声誉-身份模型则明确提出要将人格分成三种因素,道明了人格既包含我—他眼中的共识部分,也包含自我独有的见解及他人眼中独有的我。未来研究应收集神经科学和遗传学的证据,与互联网更好地融合,并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另外进行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准确性 我-他一致性 他-他一致性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中的人格判断的影响因素和实际意义
15
作者 盖博特 杨宗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第32期63-65,共3页
人格判断即我们在内心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而在中小学教育场景下,教师也会依照一定的行为和观察事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人格判断。本文阐述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判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 人格判断即我们在内心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而在中小学教育场景下,教师也会依照一定的行为和观察事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人格判断。本文阐述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判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判断 面部特征 特质类型
下载PDF
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基于微信交流的透镜模型分析
16
作者 林志鹏 陈少华 卢桢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57,共8页
该研究考查了微信即时交流中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并运用透镜模型分析检验了这些线索在不同互动时长条件下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神经质外,大五人格其余四种特质总体的自我—他人一致性(SOA)均达到显著水平,平均SOA... 该研究考查了微信即时交流中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并运用透镜模型分析检验了这些线索在不同互动时长条件下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神经质外,大五人格其余四种特质总体的自我—他人一致性(SOA)均达到显著水平,平均SOA随互动时长增加而递增;(2)微信交流的非语言线索非常广泛,很多非语言线索在观察者的人格判断中是有效的和可用的;(3)在10min和20min组中,“字数”和“消息量”是外倾性的诊断性线索,“表情符号”和“文字重复”是宜人性与开放性的诊断性线索;(4)观察者对10min组的宜人性和外倾性线索以及20min组所有特质的线索敏感性均显著,且随互动时长增加而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交流 人格判断 非语言线索 透镜模型分析 自我—他人一致性
原文传递
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守忠 田官贵 《经济师》 2006年第6期121-122,共2页
文章认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动力结构由人格需要和人格判断两方面组成,提出社会压力、奖励与惩罚及自我实现分别是塑造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基本原因、激励手段和根本动力。
关键词 人格 创造性人格 人格需要 人格判断
下载PDF
论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9-82,共4页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 ,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 ,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境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人格需求 人格判断
下载PDF
论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
19
作者 陈伟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境因素 ,提出培养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人格需求 人格判断
下载PDF
也许,没有人比它更懂你
20
作者 张富峥 《经贸实践》 2017年第4期44-45,共2页
人工智能只需利用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行为,就可以相当准确地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预测。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性格特点 互联网 人格判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