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推进食物消费营养化转型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1
作者 徐兴利 黄家伟 《食品界》 2025年第4期7-11,共5页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健康的物质基础,吃、穿、住、行是人们的根本需求,健康、幸福是人们的美好追求。其中,饮食和健康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为人民生活夯实关键基础,也为社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关键词 营养化转型 健康水平 饮食 食物消费 人民群众
下载PDF
当好人民群众“发言人”争做海南发展“宣传员”——三组关键词展现省人大代表履职风采
2
作者 张琬茜 《民声》 2025年第2期14-16,共3页
一次次审议发言,展现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初心使命;一个个履职故事,记录人大代表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一篇篇新闻采访,传递人大代表对海南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1月14日至18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海口召开。为期4天半的... 一次次审议发言,展现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初心使命;一个个履职故事,记录人大代表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一篇篇新闻采访,传递人大代表对海南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1月14日至18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海口召开。为期4天半的会议,是一场高举旗帜、增强信心、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做海南发展 履职风采 发言人 当好人民群众
下载PDF
孙军:紧盯人民群众关切 推动犬类规范管理
3
作者 孙军 《上海人大月刊》 2025年第4期42-42,共1页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市人大代表,孙军代表聚焦群众关切的小事难事烦心事,在民生保障、社区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多件议案建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宠物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吸猫撸狗”已经成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据...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市人大代表,孙军代表聚焦群众关切的小事难事烦心事,在民生保障、社区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多件议案建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宠物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吸猫撸狗”已经成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据统计,上海犬只总量已过百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类管理 民生保障 人民群众 市人大代表
下载PDF
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对促进大庆市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逻辑分析
4
作者 韩国锋 《农场经济管理》 2025年第3期67-69,共3页
以创业、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更为大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情感记忆。新时代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为联结纽带,更好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 以创业、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更为大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情感记忆。新时代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为联结纽带,更好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大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实现大庆转型振兴发展、二次创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精神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下载PDF
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5
作者 孙钰航 苑冰杰 李红军 《西部蒙古论坛》 2025年第1期12-20,125,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与总结,亦是新时代我们党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与总结,亦是新时代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在思想观念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其赋予人民群众文化主体性、内在于实践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深刻互动。基于此,本研究从精神凝聚、价值整合和行为规范等维度,探讨了基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并提出了夯实群众基础、加强外在约束、提高内在自觉及实现实践转化等实践进路,实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的价值意蕴、内容呈现和方法路径
6
作者 牛宝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4-39,77,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是培育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融通”具体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宇宙观、家国万邦俱和谐的天下观、以民为本和谐处世间的社会观、以正义无私为准则的道德观四个层面。采用会通循道而行的思维方式、统合“共产大同”的理想目标、贯通以人为本的主体立场、契合集体本位的价值观念,才能促进“融通”的有效落实,从而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 融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对“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深度理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表述是对“两个结合”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在人类认识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从价值看,这一表述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置于独特地位;从认识看,这一表述历史性地赋予人民群众以文化主体性;从实践看,这一表述强调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内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特点;从方法看,这一表述开辟了社会科学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四位一体,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中,才能为人民群众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行动基础;只有科学研究什么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才能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提供事实、方法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下载PDF
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喜平 刘峻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于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这充分反映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规律,以人民至上为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人类... “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于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这充分反映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规律,以人民至上为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物质、精神财富创造的主体,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的理论创新来源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在新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方位中继续保持和发扬先进性、人民性,就必须重视发挥人民力量,充分汇集人民群众具体实践中的智慧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人民群众 人民至上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9
作者 徐国亮 陈芝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基础之上主体观念形态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二者得以融通的历史基础,共同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要素则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现实基础。从价值意蕴看,二者相融通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基础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之中,就是要在认知传导方面做到晓之以“理”,在思想共鸣方面做到动之以“情”,在常态推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外化方面做到导之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新四军抗战御敌的制胜密码
10
作者 朱纯辉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打胜仗的靠山,坚持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深入发动群众支前参战,高度重视群众武装建设,从而赢得了华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也使新四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打胜仗的靠山,坚持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深入发动群众支前参战,高度重视群众武装建设,从而赢得了华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也使新四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无坚不摧的铁军,成为中国人民抗战御敌的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依靠人民群众 抗战御敌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睿 黄金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情感是其不可或缺的着力点。情感属于人的本质范畴,情感先于理性,情感具有能动性,这为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进路提供本体论支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政治体系的情感态度是民心...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情感是其不可或缺的着力点。情感属于人的本质范畴,情感先于理性,情感具有能动性,这为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进路提供本体论支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政治体系的情感态度是民心的晴雨表,这为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进路提供认识论根据。人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有机体,将利益满足作为基石,将情感关怀作为必要路径,将“民生三感”作为主要抓手,这为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进路提供方法论遵循。在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三维情感进路中,本体论维度是逻辑前提,认识论维度是中介,方法论维度是落脚点,三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坚持情感进路并非奉行情感至上,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其价值边界,法治框架是其行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血肉联系 民心 情感认同
下载PDF
坚持群众路线 服务人民群众
12
作者 谢军 胡坚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184-186,共3页
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党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 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党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教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处处关心人民群众;事事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永远热爱人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领导干部 服务人民 密切党群关系 领导者 讲政治 人民群众监督 党的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最广大人民群众
下载PDF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研究
13
作者 曾梦晴 李明锡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1-56,共6页
东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若干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从事民主政权建设、实施利民经济政策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治动员下,通过参与组建抗日民主政权... 东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若干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从事民主政权建设、实施利民经济政策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治动员下,通过参与组建抗日民主政权、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反日团体、参加群众性集会活动和地方抗日武装等途径热情参政,并在参政过程中强化了革命认同感,从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支持了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并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 人民群众 政治参与
下载PDF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现实挑战和对策
14
作者 纪中强 周叶馨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当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面临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廉洁自律意识淡化、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群众工作方法亟待创新等挑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聚焦现存问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面临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廉洁自律意识淡化、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群众工作方法亟待创新等挑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聚焦现存问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完善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相关制度,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动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历史经验 现实挑战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群众观及其时代价值
15
作者 包格根其尔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3期93-94,共2页
历史的创造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都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自党的十八大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高举... 历史的创造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都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自党的十八大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策略,以更有效的方式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研究新时代人民群众观对于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较强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人民
下载PDF
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16
作者 杨翠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040-0043,共4页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这一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彰显。新时代的中国,雄厚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凸显。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要“...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这一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彰显。新时代的中国,雄厚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凸显。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这一时代课题表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比以往更需要思想的引领、价值的导向。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设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所要回应的时代问题,更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使命和理论创新的着力点。本文对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新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文化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要求
下载PDF
一个重要问题:谁是人民群众——兼对目前高校“原理”课教科书中“人民群众”概念的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宇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0,91,共6页
谁才是人民群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再次回答的问题,否则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将会有流于"口号化"的危险。然而作为"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对"人民群众"... 谁才是人民群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再次回答的问题,否则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将会有流于"口号化"的危险。然而作为"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却不尽如人意,它过于绝对化,导致了自身体系的矛盾,需要我们给予认真反思。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我们就会发现现行"原理"课教材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界定缺少地位和功能的限度。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概念有着特定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必须理清为了谁,依靠谁,谁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高校“原理”课教材 人民群众的主体
下载PDF
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奋进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人民群众 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现实考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