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0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的城市及其限度——从政治仪轨到人民至上
1
作者 姚尚建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166,共14页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中。但是不受控制的、基于资本的权力同样支配了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进而损害了城市的核心价值。人民国家意味着人民主权,国家的城市与人民的城市拥有一致的政治目标;城市增长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高水平的城市治理和高标准的公共生活,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而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国家以妥善的形式重新进入城市,在权力自我约束的前提下,以人民性统领城市性,以人民性规范城市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城市 城市政治 国家仪轨 人民至上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的民主逻辑及其实现
2
作者 孙贺 傅孝天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嵌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逻辑。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内在规定了人民至上生成的理论必然,只有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人民至上的理论认识和政治主张... 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嵌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逻辑。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内在规定了人民至上生成的理论必然,只有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人民至上的理论认识和政治主张;坚持人民至上落实到实践中是依靠民主制度维系和保证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安排为坚持人民至上奠定了政治前提;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和拓展了人民至上的实现方式,厚植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民主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下载PDF
理解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三个维度
3
作者 刘卓红 刘艺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这一命题以继承的方式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品格;另一方... 坚持人民至上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这一命题以继承的方式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以创新的姿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的本质属性,彰显了其中蕴含着的人民主体性、人民创造性、人民价值性等基本内涵,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本质特征和认识逻辑。坚持人民至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为根本点,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底色,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人民至上 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思想
下载PDF
政治学视域下“人民至上”与“以民为本”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
4
作者 韩锴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以民为本 契合 融通
下载PDF
人民至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质
5
作者 董佳 《前线》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的社会建设把人民立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成果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社会建设 价值理念 实践特征
下载PDF
深刻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与原则遵循
6
作者 李东坡 贾新媚 《求知》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精辟概括...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精辟概括和科学阐述,并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首,这充分体现出人民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折射出共产党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深刻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与原则遵循,有助于从主观能动性方面挖掘人民的主体价值和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精辟概括 奋斗史 主体价值 人民至上 主观能动性 价值意蕴 不可替代性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向度
7
作者 陈功 朱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其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其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初心根植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其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其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初心根植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过程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以人民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效诠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切实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治国理政
下载PDF
人民至上: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新阶段
8
作者 陈永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揭示了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的新阶段。人民至上激发了人的思想自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理论上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揭示了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的新阶段。人民至上激发了人的思想自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理论上的升华。人民至上意味着新时代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以人民为评价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人民至上 自由 全面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阐释
9
作者 朱文琦 孙绪民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唯物史观意蕴的时代彰显。唯物史观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哲学依据、明确政治立场、标识核心理念、指引实践导向...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唯物史观意蕴的时代彰显。唯物史观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哲学依据、明确政治立场、标识核心理念、指引实践导向。坚持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创新表达,具有深厚的学理渊源和实践支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和理论自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上的高度清醒,昭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民至上 唯物史观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理论内核、文化渊源与现实写照
10
作者 李忠涛 李先伦 李晓培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根本理念,蕴含着层次清晰、建构递进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内核来看,其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遵循了人民主体认识的逻辑前提,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继承...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根本理念,蕴含着层次清晰、建构递进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内核来看,其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遵循了人民主体认识的逻辑前提,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探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品格和实现路径;从文化渊源来看,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汲取了尚民文化、爱民文化、惠民文化等民本基因;从现实写照来看,其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时代阐释过程,在宗旨论、评判论、代表论、根本论、中心论的推演递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坚持人民至上 执政理念 理论建构
下载PDF
论“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原则
11
作者 赫秋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4,146,共12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回应“人民之问”的百年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从政治价值维度上看,“人民至上”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发展中,对人民...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回应“人民之问”的百年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从政治价值维度上看,“人民至上”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发展中,对人民作为历史的、政治的、伦理的主体地位的确证,蕴含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奠基性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人民立场。从政治实践维度上看,坚持“人民至上”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世界提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人民正义 美好生活 生命至上
下载PDF
基于人民至上理念的“强政府-强社会”协同路径升级与中国经验总结
12
作者 邱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工具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自治空间与权限范围有限压缩,“强政府—强社会”良性局面构筑的核心要点即在于实现不同治理构件间的协调统一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最优治理效能,使有为政府下的管控与约束不仅不... 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工具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自治空间与权限范围有限压缩,“强政府—强社会”良性局面构筑的核心要点即在于实现不同治理构件间的协调统一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最优治理效能,使有为政府下的管控与约束不仅不阻碍社会主体自治效能的科学发挥,而且可以减少无谓试错和风险误差。社会自治的实施则应成为科学动态响应国家意志、完成国家目标的有效助力。这就要求“强政府—强社会”中介连接点的设置体现一种致广大而又聚精微的治理智慧:在贴近人民的基本理念下,确保政府治理优化深入群众,完善自下而上的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强社会”可正确实现,同时又以扎根基层的做法优化自上而下的政策传达与灵活运用机制,构建更具人民性、共享性、包容性和系统性的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理念 “强政府—强社会” 政府治理 社会自治 国家权力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立场遵循
13
作者 竟辉 高燕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思想渊源...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思想渊源看,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华民族重民美德分别为坚持人民至上奠定了理论基石、供给了文化基因;从现实意义看,坚持人民至上能够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集聚民力;从实践进路看,坚持人民至上要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旨归,进而紧紧依靠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 新的历史伟业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的形成依据、精髓要义与价值导向
14
作者 旷爱萍 杨晓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蕴含着系统、科学的形成依据,在理论的奠定与时空转换下,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精髓要义主要表现为“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1]19三个方面,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坚定不移的根基所在、价...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蕴含着系统、科学的形成依据,在理论的奠定与时空转换下,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精髓要义主要表现为“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1]19三个方面,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坚定不移的根基所在、价值取向及力量之源,相互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论需要把握好处理好“个人至上”与“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与坚持人民至上,人与自然之间构建生命共同体的内在统一性的关系,形成对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清醒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形成依据 精髓要义 价值导向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进路
15
作者 孔玺铭 武文豪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共5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论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基本依靠、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其提供根本方法。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人民至上,要从“全体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面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方位”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生成逻辑 理论内涵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人民至上”理念的学理诠释、历史阐释与时代新意
16
作者 陈莹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民至上”理念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就“人民至上”命题本身而言,既蕴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历史观,又蕴含...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民至上”理念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就“人民至上”命题本身而言,既蕴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历史观,又蕴含社会进步以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相应地对人民至上理念的阐释也不同。民主革命时期,“人民至上”内蕴“依靠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人民至上”凝结“支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追求”;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至上”内嵌“为了人民实现生活富裕的发展要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把人民比喻成天地、江山、父母、老师,凸显人民地位至上、权力至上、利益至上、智慧和标准至上,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理念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学理诠释 历史阐释 时代新意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研究综述
17
作者 陈胜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人民至上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迅速成为政党建设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近年来,学界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的生成逻辑、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持续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 人民至上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迅速成为政党建设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近年来,学界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的生成逻辑、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持续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认识和体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提供了学术素材,但也存在着研究视野不够宏大、研究内容不够系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局限。着眼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时代诉求,从拓宽研究视野、深化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等向度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研究,成为勾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图谱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思想 治国理政 民族复兴 新时代
下载PDF
论党不同历史阶段人民至上出版价值取向
18
作者 胡虹霞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并大力倡导和践行人民至上的出版价值取向。第一阶段(1935—1976),为人民服务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向;第二阶段(1977—1992),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的价值准绳;第三阶段(1992—200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版的价值根基;第四阶段(2002—2012),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导向。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推进出版事业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集体 人民至上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红色文化再现“人民至上”的逻辑、特征与价值
19
作者 陈波 吴梦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红色文化再现“人民至上”具有深刻的逻辑理路和价值意蕴。其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民、爱民、惠民思想的汲取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幸福观和权力观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之... 红色文化再现“人民至上”具有深刻的逻辑理路和价值意蕴。其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民、爱民、惠民思想的汲取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幸福观和权力观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之上的。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终贯穿着红色文化的发展,并呈现出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真理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奠定了新时代发展的价值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人民至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