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时代人的尊严何以为能——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
1
作者 王巍 唐师哲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生物技术发展的最高伦理公设应是维护人的尊严及其自然地位,但生物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因编辑技术亦是如此。基因编辑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的尊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 生物技术发展的最高伦理公设应是维护人的尊严及其自然地位,但生物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因编辑技术亦是如此。基因编辑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的尊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基因编辑技术涉及对人的基因进行直接改造,触动了人对生命的定义,不可避免地引发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恐慌,导致了一系列涉及人类尊严的危机,如人的自我认知危机、人的自主权危机、隐私暴露危机、社会歧视危机、人的重塑危机等。我们需要对基因编辑技术展开伦理辨析,并制定相应的伦理原则,平衡技术发展与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的互动,使基因编辑技术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人的尊严 伦理原则
下载PDF
人的尊严保障之宪法规范模式
2
作者 解晋伟 张一土 《晋阳学刊》 2023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人的尊严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基础,已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地区)的确认。我国已然注意到了人的尊严保障的重要性,并将其突显于我国的法治理念之中。但是由于人的尊严保障并没有体现于我国的宪法或法律之中,也使得其是否具有法律上的... 人的尊严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基础,已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地区)的确认。我国已然注意到了人的尊严保障的重要性,并将其突显于我国的法治理念之中。但是由于人的尊严保障并没有体现于我国的宪法或法律之中,也使得其是否具有法律上的规范力受到了普遍质疑。文章即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德国、日本等国家(地区)人的尊严保障的宪法适用进行研究,阐明人的尊严保障在宪法中的规范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成文列明模式,即将保障人的尊严的相关条款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其二,未列明模式,即宪法文本中虽未规定人的尊严保障,但通过宪法解释确认人的尊严保障为宪法的价值或精神,并加以适用。借此以说明,人的尊严保障作为宪法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其法律规范力的实现并非必须以成文表达为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保障 宪法规范功能 宪法规范模式
下载PDF
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齐延平 胡玉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近代以来,人的尊严已被普遍接受为社会伦理的基础。同样,在法律上,人的尊严也是现代法律价值秩序的根基,是现代法律的根本预设,其奠定了法律主体成立的基础,是评价法律内容正当性的标准,而且还代表着法律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 人的尊严 法律公理 法律主体 法律正当 法律目的
下载PDF
论人的尊严与死亡权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建高 谢萍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9-134,共6页
人的尊严是一项古老价值,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理论的分歧在于它是内生的还是获得的。尽管这种争论至今未有定论,但二战后的法律文件将人的尊严地位提升到人权基础的高度。就临终病人的死亡权而言,康德"基于道德自主的人的尊严... 人的尊严是一项古老价值,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理论的分歧在于它是内生的还是获得的。尽管这种争论至今未有定论,但二战后的法律文件将人的尊严地位提升到人权基础的高度。就临终病人的死亡权而言,康德"基于道德自主的人的尊严"之哲学智慧受到挑战。人的尊严之现代意蕴主张以"尊重人"替代"尊重选择"而成为首要原则。人的尊严是病人自主的基础。死亡权的尊严内涵是作为选择的尊严和作为关系的尊严之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死亡权 自主 尊重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维度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晓广 王炳林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7,共4页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向度,纵观其一生的奋斗历程,无不饱含着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切,对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执著追求。可以说,人的尊严及其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理...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向度,纵观其一生的奋斗历程,无不饱含着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切,对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执著追求。可以说,人的尊严及其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理性理想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再到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逻辑看,主要是从宗教批判、异化劳动以及人类解放等不同维度展开对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探讨。研究马克思人的尊严理论,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在当下中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尊严 宗教批判 异化劳动 人类解放
下载PDF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被引量:194
6
作者 林来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5,共9页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是与德国基本法中的那种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的尊严"这一概念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可互换的意义空间。正因如此,同时也基于对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本身内部规范结构的规范分析,吾人可以对这一人格尊严条款作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此即本文所提出的"人格尊严条款双重规范意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人的尊严 个人尊严 宪法上的人格权 宪法的基础性价值
下载PDF
论保护人的尊严与现代行政法任务的变迁 被引量:5
7
作者 石佑启 曾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9,共6页
人的尊严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它意味着每一个人社会存在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让人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当今政府的神圣使命。切实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现代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所在。让人"活得更有尊严",... 人的尊严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它意味着每一个人社会存在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让人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当今政府的神圣使命。切实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现代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所在。让人"活得更有尊严",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行政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与人本观念,实现行政行为人性化、行政救济的有效化与政府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权利本位 法治 行政法治
下载PDF
宪法上“人的尊严”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的机制应当在遵循有限政府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宪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人的尊严 人权 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 人权保障模式
下载PDF
人的尊严:政府行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志刚 罗海钰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4,共3页
人的尊严是人权的最基本内容,是当代宪法最高的价值追求,一切政治活动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体现并尊重人的尊严。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之魂",对行政管理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只有将人的尊严作为... 人的尊严是人权的最基本内容,是当代宪法最高的价值追求,一切政治活动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体现并尊重人的尊严。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之魂",对行政管理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只有将人的尊严作为行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强调尊严意识的重要性,才能将维护人的尊严切实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行政管理 行政文化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算法歧视的宪法价值调适:基于人的尊严 被引量:39
10
作者 洪丹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7,共11页
算法歧视性后果的发生得以让人们重新定位算法并找寻新技术背景下人的尊严与价值。保障人的尊严从道德哲学的要求转变为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蕴含着立宪者对人作为终极目的的肯认与推崇。人的尊严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最高价... 算法歧视性后果的发生得以让人们重新定位算法并找寻新技术背景下人的尊严与价值。保障人的尊严从道德哲学的要求转变为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蕴含着立宪者对人作为终极目的的肯认与推崇。人的尊严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最高价值指引,并应进入到算法应用的正当性论证之中。过度依赖算法决策系统和将人数据化违背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哲学伦理要求,削弱了人的主体性,算法歧视缺乏对人的多样性的包容,背离了人的尊严的价值内核、价值目的和价值意蕴。治理算法歧视、规范算法的运用,应强调人的尊严的价值归依,要求把维护人的尊严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强化国家对人的尊严的保障义务,制衡算法权力对人的尊严的侵蚀,在特定重大领域审慎使用算法决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人的尊严 宪法价值 算法权力 平等权
下载PDF
生命伦理学语境中人的尊严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跃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学科语境的首要因素是学科宗旨。生命伦理学以保护人类生命及其相关权利为宗旨,其语境中人的尊严有三个主要特征:以生命尊严为内核,以人格尊严为外围;属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指导化解原则冲突、奠基相关权利、贯通法律和政策... 学科语境的首要因素是学科宗旨。生命伦理学以保护人类生命及其相关权利为宗旨,其语境中人的尊严有三个主要特征:以生命尊严为内核,以人格尊严为外围;属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指导化解原则冲突、奠基相关权利、贯通法律和政策等作用,是生命伦理学建制化行动的指南。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人的尊严"凝聚了宗教和世俗、伦理和法律、政府和民间的道德共识,是生命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语境 人的尊严 生命尊严
下载PDF
论人的尊严在我国宪法上的性质定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海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
基于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宪法序言阐明的立宪目的、宪法典正文的整体结构安排以及基本权利规范的内容出发,人的尊严是我国宪法的最高原则。人的尊严作为宪法最高原则有三重内涵:一是人的尊严是宪法的"高级法",制宪权的... 基于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宪法序言阐明的立宪目的、宪法典正文的整体结构安排以及基本权利规范的内容出发,人的尊严是我国宪法的最高原则。人的尊严作为宪法最高原则有三重内涵:一是人的尊严是宪法的"高级法",制宪权的行使受人的尊严的价值约束;二是人的尊严是宪法基本原则的"总指挥"和"协调器",各项基本原则的秩序序列和冲突解决,根据其与人的尊严的关系内容来确定;三是人的尊严是基本权利的价值基础,对基本权利具有辅助解释和漏洞弥补之功能。从基本权利规范体系的内在逻辑、人的尊严保障的有效性考量,人的尊严仅为宪法原则,而非基本权利。人的尊严是基本权利界限的界限和宪法修改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宪法原则 基本权利 制宪权
下载PDF
论德国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及借鉴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新 《东方法学》 CSSCI 2016年第6期124-132,共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将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作为宪法的基础和最高价值,不仅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而且与基督教传统和康德哲学有密切联系。神和人的理性都认同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如果国家把个人当作客体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使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将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作为宪法的基础和最高价值,不仅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而且与基督教传统和康德哲学有密切联系。神和人的理性都认同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如果国家把个人当作客体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使个人失去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的形象时,就侵犯了人的尊严。德国宪法上的人的尊严涵盖个人自决、身体和私生活领域不受侵犯、最低生存保障等方面。我国宪法第38条侧重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与人的尊严尚有距离,思想基础也未集中于人是目的。德国的客体公式及目的工具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格尊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德国基本法 主观权利 客观价值 客体公式
下载PDF
捍卫人的尊严:教育启蒙的价值诉求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金木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11,共6页
启蒙是指向人的,它渴求把人从"蒙昧"、"迷信"、"盲从"等"幼稚状态"中解放出来,走向"成熟"。人若要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则需借助教育。无论是西方教育从"... 启蒙是指向人的,它渴求把人从"蒙昧"、"迷信"、"盲从"等"幼稚状态"中解放出来,走向"成熟"。人若要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则需借助教育。无论是西方教育从"神"到"人",还是中国教育从"圣"到"凡"都在于祛除神学之魅和圣学之魅,重新发现人,尊重人的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人的方式对待人。启蒙的抱负与教育的使命都在于"立人",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拒绝一切"非人化"与"非我化"。启蒙了的教育是一种理性而自由的教育,它教给人们一种自主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治理的能力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教育 人的尊严
下载PDF
论作为法治价值基础的“人的尊严” 被引量:7
15
作者 齐延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人的尊严与正义、良善等价值有着相近之处,都具有"元"属性。在"元"价值的语境中,其具有为法治提供价值、塑造意义、确立原则的功能。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元价值 法治
下载PDF
人的尊严与弱者权利保护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玉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人的尊严不仅是现代法律的伦理总纲,更是弱者权利保护的制度基础。人的尊严为弱者权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前提,它通过人的平等、体面生活以及不受歧视,证成了弱者权利保护的必要;人的尊严是弱者权利的推演基础,正当生存权、人格尊严... 人的尊严不仅是现代法律的伦理总纲,更是弱者权利保护的制度基础。人的尊严为弱者权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前提,它通过人的平等、体面生活以及不受歧视,证成了弱者权利保护的必要;人的尊严是弱者权利的推演基础,正当生存权、人格尊严权、行为自主权、私域控制权等,均与弱者权利的落实密切相关;人的尊严也是弱者权利发展的精神动力,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法都是本着人的尊严的理论,充实和完善弱者权利保护的各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弱者权利 国际人权
下载PDF
“人的尊严”思想的法律意蕴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玉鸿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人的尊严”是二战以来许多重要的法律文件所确认的重要价值。“人的尊严”的观念发端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而在康德的笔下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法律上,“人的尊严”成为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是个人确保其自由、独立身... “人的尊严”是二战以来许多重要的法律文件所确认的重要价值。“人的尊严”的观念发端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而在康德的笔下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法律上,“人的尊严”成为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是个人确保其自由、独立身份的护身符,也体现了人的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由“人的尊严”思想可以衍生出法的主体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个人 法律 法的主体性
下载PDF
人的尊严的唯物史观基础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三元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100,共9页
人的尊严思想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一维。在唯物史观中,人是一种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生命性和超生命性的双重性存在,因而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人的价值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实现人的尊严,实质上是实现人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人的尊严思想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一维。在唯物史观中,人是一种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生命性和超生命性的双重性存在,因而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人的价值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实现人的尊严,实质上是实现人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等使人的尊严丧失。因此,克服异化劳动以及拜物教是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必然环节。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扬弃异化劳动的现实的运动,其目的是"人的解放与复原",即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 异化劳动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论人的尊严的基本属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德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人的尊严具有社会、自然和道德三种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尊严所具有的以各种社会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社会特性,是尊严应然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联系纽带,构成了尊严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表现形式。自然属性是尊严基于人自身天然本性所具有的生物... 人的尊严具有社会、自然和道德三种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尊严所具有的以各种社会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社会特性,是尊严应然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联系纽带,构成了尊严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表现形式。自然属性是尊严基于人自身天然本性所具有的生物性特质,包含着生理需求和精神渴望两方面的内容,是其他尊严属性的基础和前提。道德属性是指尊严具有的基于人的理性精神而产生的、以社会价值观念为表现形式的道德特性,是人得以摆脱纯自然的生物性尊严,显示人性特征的基本要素,其构成了尊严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道德属性
下载PDF
论罗马法中人的尊严及其影响——以dignitas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志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3,158,共8页
人的尊严是多重社会关系的复合,可以分为秩序性尊严和人性尊严。在古罗马最为发达的是秩序性尊严,人民在理想的政体中享有不同的秩序性尊严,并且人们的法律地位或积极或消极地受其影响,私法上的权利义务配置因尊严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体... 人的尊严是多重社会关系的复合,可以分为秩序性尊严和人性尊严。在古罗马最为发达的是秩序性尊严,人民在理想的政体中享有不同的秩序性尊严,并且人们的法律地位或积极或消极地受其影响,私法上的权利义务配置因尊严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体现了法律对人的个体性特征的关注。人因其理性而超越动物,并因此而享有人性尊严,人性尊严不仅要求他人尊重其人格,还对享有者的行为构成一定的约束,这构成了斯多亚哲学和伦理学的一部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秩序性尊严 人性尊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