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科学
1
作者 刘丛强 李思亮 +5 位作者 刘学炎 王宝利 郎赟超 丁虎 郝丽萍 张琼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66,共12页
地球已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关键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给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带... 地球已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关键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给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威胁。本文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人类世全球变化特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地球系统各圈层演化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特别关注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和消费模式改变等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生态和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应对人类世全球变化需要系统理解人类活动作为主要驱动力的多要素和多尺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生态和环境效应,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针对人类世社会-生态系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在文末提出了人类世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和方向,并强调解决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影响下人类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各种复杂科学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全球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
下载PDF
人类世中地理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2
作者 胡蓉 向彦 周飚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人类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思考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范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以“人类世中地理教育”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类世背景下地理教育的前沿问题与实践探索。人类世下,地理教育面临的责任与使命重大,亟待变革... 人类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思考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范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以“人类世中地理教育”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类世背景下地理教育的前沿问题与实践探索。人类世下,地理教育面临的责任与使命重大,亟待变革滞后的地理教育内容以及提升改革的未来性。气候变化教育、希望和勇气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人类世地理教育的重要议题。为更好地面向人类世的机遇与挑战,地理教育可在塑造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探究性教学方法变革及加强数字工具的教学支撑等方面寻求未来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地理教育 可持续发展 会议综述
下载PDF
“人类世”视域下的《阿凡达2》与多物种民族志想象
3
作者 李彬 杜文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自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人类工业化的现代文明进程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无尽的灾难。当今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新审视。生态环境问题是卡梅隆的《阿凡达》两部曲中的重要言说对象... 自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人类工业化的现代文明进程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无尽的灾难。当今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新审视。生态环境问题是卡梅隆的《阿凡达》两部曲中的重要言说对象,虽然潘多拉魔盒里的灾祸已在“人类世”被不幸释放,但《阿凡达》作为重要的影像人类学载体,以多物种民族志想像的关怀作为集合,关注“主体间性”的影像书写对人类与非人类二元边界的超越作用,所有的物种共同型塑着同一个生活的异域星球,展现了多物种共同体作为主导力量的救世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达2》 人类世 人类学想象 多物种民族志
下载PDF
“人类世”可受掌控吗——对现代化方案的一种思考
4
作者 刘颖 刘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于“人类世”中兴起的生态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现代化模式,相信“人类世”是可受掌控的,人类的掌控能够促成人类繁荣与世界生机勃勃。罗萨借由“不受掌控”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共鸣”为核心、更具现实性的现代化模式,坚信世界本就... 于“人类世”中兴起的生态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现代化模式,相信“人类世”是可受掌控的,人类的掌控能够促成人类繁荣与世界生机勃勃。罗萨借由“不受掌控”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共鸣”为核心、更具现实性的现代化模式,坚信世界本就是不受掌控的,“全面掌控”会使得世界呈现出更为根本的不受掌控,这恰好印证了生态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但是,这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未能妥善回答“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议题,也未能引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对此,人类需要基于对现代性的进一步反思,继续探寻“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谜底,创造出一种适应“人类世”的现代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生态现代主义 罗萨 现代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世熵化困境的反思与超越
5
作者 杨茂玉 关健英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人类世是人类对时代的精神状况、自身的生活样貌与星球的生态环境作出的病理学诊断,病因矛头直指黑暗的“资本世”罗盘,而吊诡的“技术世”则作为催化剂的中介存在进一步加剧病症的生发节奏。从认识论的视角看,人类世问题背景下应当承... 人类世是人类对时代的精神状况、自身的生活样貌与星球的生态环境作出的病理学诊断,病因矛头直指黑暗的“资本世”罗盘,而吊诡的“技术世”则作为催化剂的中介存在进一步加剧病症的生发节奏。从认识论的视角看,人类世问题背景下应当承认有差别人类与不同步人类世;从实践论的视角分析,人类世叙事话语暗藏在资本主义经济规训中,人类进行自我奴役成为功绩主体;从本体论的视角出发,技术结构性内嵌于人与自然,自然的人已经成为“人—技术—自然”的存在方式,从而与世界一起不受掌控。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的叙事逻辑,以“天下为公”的理念锚定命运共同体进行新契约的签订,以“人民本位”的立场形塑超越资本至上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臻至共鸣”的理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访谈
6
作者 王天健 李政涛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动造成的诸多影响,是一种用以描述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综合观念。由人类世概念引发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理念。全球公民教育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公民意识,旨在通过对全人类共同体意识与共同责任的唤醒应对全球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素养,以及反思批判能力、承担责任和团结合作能力等。两种教育理念互为补充,成为人类世背景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复合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全球公民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文化遗产 全球性风险 人类共同体 教育人类
下载PDF
罗兰·艾默里奇科幻电影《哥斯拉》的人类世叙事
7
作者 姜易 李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哥斯拉》于1998年上映,影片中的灾难书写从主题、人物形象及其符号象征三重维度,立体呈现了人类世图景,并探索了人类、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影片通过对工具理性下的剥削者以及科技异化的正反方形象的建... 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哥斯拉》于1998年上映,影片中的灾难书写从主题、人物形象及其符号象征三重维度,立体呈现了人类世图景,并探索了人类、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影片通过对工具理性下的剥削者以及科技异化的正反方形象的建构,凸显了科技发展的二难选择以及人与其它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既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也是对科技滥用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艾默里奇 人类世 科幻电影 哥斯拉
下载PDF
人类世到来了
8
作者 郝君宇 汪虹伶 徐继山 《科学24小时》 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大地、大海和天空的探索变得更深入。地球的大气、海洋、岩石、动物和植物,正在经历着一种大到足以标志着一个世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的开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些地球科学家看来是“人类世到来了”的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大地、大海和天空的探索变得更深入。地球的大气、海洋、岩石、动物和植物,正在经历着一种大到足以标志着一个世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的开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些地球科学家看来是“人类世到来了”的标志。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这一新的地质年代何时开始,那么“人类世”将会被添加到地质历史的第四纪中。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地球科学家 地质年代 地质学 科学技术 第四纪 标志
下载PDF
人类世人类学的可持续性
9
作者 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 卞思梅(译) 彭文斌(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早期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社会都被默认为我们现在所称的可持续性社会,因为它们被认为能够无限地复制自己,并且只会逐渐地,几乎难以被察觉地发生改变。变化也被认为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如殖民主义。这与当代人类学实践和理论的对比... 早期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社会都被默认为我们现在所称的可持续性社会,因为它们被认为能够无限地复制自己,并且只会逐渐地,几乎难以被察觉地发生改变。变化也被认为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如殖民主义。这与当代人类学实践和理论的对比显著:人类世人类学将全球化当作一种事实,认为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文化是无界的,对可持续性的威胁主要是从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的角度来概念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于1987年被提出,之后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得到了详细阐述,其与当代人类学的全球视野一致,但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并将文化多样性纳入其中。对于这一论述及其相关实践,人类学正在做出重大贡献,它从一个世纪前取得的方法论进步中获益,将民族志置于全球人类世的背景中,用学科工具来批判轻率的普遍主义,与地方世界进行对话并呈现了许多替代性选择。虽然为研究表面不变的乡村社会而设计的方法论对研究全球危机仍具意义,但新人类学必然是跨学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过热 人类学史 民族志方法 可持续性
下载PDF
“人类世”背景下的灾害风险科学复杂性及前沿议题
10
作者 孔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灾害风险科学复杂性问题研究已成为当前学科发展的难题和热点。该文首先从“人类世”概念出发,阐述了环境变化对灾害风险的影响和解决灾害风险科学中复杂性议题的重要性。论述了系统思维下灾害风险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区域灾害系统特征和机... 灾害风险科学复杂性问题研究已成为当前学科发展的难题和热点。该文首先从“人类世”概念出发,阐述了环境变化对灾害风险的影响和解决灾害风险科学中复杂性议题的重要性。论述了系统思维下灾害风险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区域灾害系统特征和机制,并探讨了区域灾害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联系。在分析灾害风险科学发展新特征的基础上,对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的特点及其与灾害系统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复杂系统视角下的灾害系统过程和机制特点。最后阐述了灾害风险科学复杂性研究面临的秩序机遇、技术机遇和数据机遇,并提出了灾害风险科学复杂性研究的前沿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灾害风险科学 灾害系统 复杂灾害事件 灾害耦合效应 系统性风险与多重跨界危机
下载PDF
人类世下的环境政治:概念缘起、核心议题与理论展望
11
作者 秦世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滥觞于地质学界,被自然科学家用来论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决定性影响的地质学概念——人类世,已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扩散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引发学术讨论。环境政治学,作为政治学对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已接受人类世... 滥觞于地质学界,被自然科学家用来论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决定性影响的地质学概念——人类世,已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扩散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引发学术讨论。环境政治学,作为政治学对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已接受人类世概念。人类世成为21世纪环境政治学学术讨论的重要概念。人类世下的环境政治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聚焦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关注人类世给政治运行机制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对以“地球工程”为代表的技术性解决方案进行政治性批判。人类世下的环境政治研究丰富了政治学与环境政治学发展的知识谱系,扩宽了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也构成当下环境政治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治 人类世 人与自然
下载PDF
走向共生的整体生物艺术:人类世、行星思维与当代生物艺术
12
作者 杨国柱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早期以转基因艺术为代表的生物艺术,属于一种生物学哲学视角下的艺术实践,它关注生命科学语境中生命的本质问题,即如何在基因重组等分子生物学尺度上重新理解生命。在尤金·萨克对生命概念的种种扩展中,将生命视为信息、程序和指令... 早期以转基因艺术为代表的生物艺术,属于一种生物学哲学视角下的艺术实践,它关注生命科学语境中生命的本质问题,即如何在基因重组等分子生物学尺度上重新理解生命。在尤金·萨克对生命概念的种种扩展中,将生命视为信息、程序和指令的观点促进了一种认识论的转向,标志着全新的“生物媒介”实践:使用无机、非生物材料来创造生物和有机过程。因此,我们需要跳出西方现代主义那种只在主客体关系框架下认识人类与自然的传统二元认识论的逻辑,尝试生产一种新的知识型:微观尺度上的行星思维与整体论下的宇宙共生意识。最终,随着分子美学意义上的有机生物被推进到无机生物、计算机与信息数据美学,当前的生物艺术也会走向一种以宇宙共生为本体论内涵的“整体”生物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思维 生物艺术 生物媒介 人类世 共生艺术 整体论
原文传递
蚁丘·时空·负熵:人类世智能城市的技术迷思——以“逻辑学”为例
13
作者 陈思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0,54,共5页
技术赋能下的智能城市极大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便利了市民生活,但同时也存在着内生缺陷,亟待哲理反思。以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为出发点,对智能城市进行剖析,明确这一城市形态是以算法治理为核心的完全自动化社会。它通过智能技术剥夺人... 技术赋能下的智能城市极大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便利了市民生活,但同时也存在着内生缺陷,亟待哲理反思。以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为出发点,对智能城市进行剖析,明确这一城市形态是以算法治理为核心的完全自动化社会。它通过智能技术剥夺人的思考能力并造成人的异化和系统性愚蠢。斯蒂格勒将城市进化视作书写的具体化、离散化及知识的体外化过程,论证了技术与人的互构关系。作为体外器官的城市在人类世表现为自然逆熵与数字资本主义增熵的悖论,需以斯蒂格勒倡导的贡献性经济开展负熵知识生产。智能城市建设呼唤“人”的回归和市民鲜活的文明实践。只有以数码城市性取代当前的城市数码性,人类才能迈向“新的智能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城市 斯蒂格勒 技术哲学 人类世 算法治理
下载PDF
论布鲁诺·拉图尔的新气候体制观——基于人类世与盖娅假说视角的分析
14
作者 郭佳楠 焦聪聪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问人类世... 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问人类世与盖娅假说的本质,进而为构建出“新气候体制”提供理论基础,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拉图尔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主线,反对现代主义的进化论、整体论、系统论,希望通过批判现代理性的两个假设,即自然与文化的对立以及大地的全球化视图,努力建构一种非整体论的联结性,号召每一个行动者从自身出发,并以循环的方式不断返回自身,从而自下而上地形成普遍的联结。拉图尔也向中国学者发出倡议:在应对共同的生态突变时,中国古典的自然观念及其“天人合一”思想也许对“新气候体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体制观 布鲁诺·拉图尔 人类世 盖娅说
下载PDF
气候小说中的“她性”表达——巴奇加卢皮、罗宾逊和李昌来作品人类世女性主义解读
15
作者 言声远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作家巴奇加卢皮、罗宾逊和李昌来的气候小说在呈现人类世灾难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命运方面具有典型性。文章聚焦3位作家的4部小说——《水刀子》《纽约2140》《未来部》和《满潮之海》,从人类世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析二元论模式下各种气... 作家巴奇加卢皮、罗宾逊和李昌来的气候小说在呈现人类世灾难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命运方面具有典型性。文章聚焦3位作家的4部小说——《水刀子》《纽约2140》《未来部》和《满潮之海》,从人类世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析二元论模式下各种气候非正义之间的同构性,探究人类世气候危机给女性造成的困境与挑战,女性应对困境的力量与智慧,以及气候灾难中的新型本体论和后人类伦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女性主义 气候小说 “她性”表达
下载PDF
人类世博物馆
16
作者 菲尔·艾尔斯 孙斯坦(译)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建筑师工作室”系列的最后一场展览深入到地下,探访肯尼亚广阔的火山洞穴系统。Cave_bureau工作室回溯了人类的起源,审视未来,同时找寻应对当今一些最紧迫挑战的具体方案。肯尼亚的火山洞穴承载着该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证据。Cave_bur... “建筑师工作室”系列的最后一场展览深入到地下,探访肯尼亚广阔的火山洞穴系统。Cave_bureau工作室回溯了人类的起源,审视未来,同时找寻应对当今一些最紧迫挑战的具体方案。肯尼亚的火山洞穴承载着该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证据。Cave_bureau工作室以非洲视角直面现代生活的挑战,强调去殖民化优先于减碳,因为这些洞穴现在是地热能的源头,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室 人类世 绿色转型 人类的起源 博物馆 肯尼亚 地热能 去殖民化
下载PDF
适应与缓解:应对气候变化的21世纪人类世风景园林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贞 万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2,共7页
健康的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全球气候变化却使之深陷危机,“人类世”概念的提出为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连接人、场地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对激励和领导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共同应对全球... 健康的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全球气候变化却使之深陷危机,“人类世”概念的提出为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连接人、场地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对激励和领导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为应对人类世时代风景园林的挑战,本文梳理了人类世风景园林的特征,指出作为人类世首要表征的气候变化给风景园林学带来的广泛影响,通过在气候变化、人类世和风景园林三者之间建立逻辑联系,深入归纳应对气候变化风景园林需要明确的主要目标,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解决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气候变化 人居环境 风景园林 适应与缓解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人类世”与“资本世”之争的演变趋向及其现代化审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魁 罗民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对于当代全球气候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保罗·克鲁岑提出了著名的“人类世”假说,主张以气候工程应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其中以马尔姆、摩尔等人的“资本世”与其“人类世”之争影响最大。自历史学家查克拉巴蒂从大历史的视角对... 对于当代全球气候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保罗·克鲁岑提出了著名的“人类世”假说,主张以气候工程应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其中以马尔姆、摩尔等人的“资本世”与其“人类世”之争影响最大。自历史学家查克拉巴蒂从大历史的视角对于这场争论进行反思之后,学术界逐渐走上了如何走出“人类世”危机、建设后人类世的探索道路,哈拉维、拉伍洛克、斯蒂格勒等人的各种后人类世假说应运而生,生态现代主义、生态非现代主义等学派从不同路径进行了探索。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脑机接口技术、人类增强技术以及GPT-4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人类世”的生态危机可能为智能机器人的“替代危机”所取代,为此社会各界忧心忡忡。对此,人类必须转换思路,摆脱具有西方中心主义特征的经典现代化,走人与自然(包括智能机器人)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才有可能迎接光明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资本 保罗·克鲁岑 气候危机 现代化审视
下载PDF
“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源起、内容探析与理论评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睿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共11页
“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兴起于21世纪初地质学界关于“人类世”这一地质年代新概念的广泛讨论,是国外(广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时代性检视并力求将其与跨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 “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兴起于21世纪初地质学界关于“人类世”这一地质年代新概念的广泛讨论,是国外(广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时代性检视并力求将其与跨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讨论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关于人类世时间起点定位及其批判意义的讨论、关于人类世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如何“版本更新”的讨论、关于人类世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的讨论。“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出场与展布标志着人类世范畴及其知识产物的影响力跃升,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绿色议题介入上的理论活力,构成了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 人类世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绿色左翼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爱恨纠缠的他者想象——论人类世气候小说《未来部》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礼福 言声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1-79,共9页
诸多西方作家高度关注21世纪的中国,并将其融入文学创作,这尤为体现在近些年英语文坛蓬勃发展的气候小说中。本文以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2020年出版的《未来部》为研究对象,聚焦其中的中国形象塑造。论文借... 诸多西方作家高度关注21世纪的中国,并将其融入文学创作,这尤为体现在近些年英语文坛蓬勃发展的气候小说中。本文以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2020年出版的《未来部》为研究对象,聚焦其中的中国形象塑造。论文借鉴心理学中的“心智三维度”“双重态度”等理论概念,探讨《未来部》呈现的整体中国形象,考察作家的中国观,并剖析作家塑造中国形象的深层发生机制。研究认为,罗宾逊笔下的中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鲜活感和现实主义色彩;具有高度政治自觉的罗宾逊将中国塑造为人类世时代的“他者”,这根植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对中国他者的态度以“爱恨纠缠”为鲜明特征,这同西方既要依靠中国、又不完全信任中国的矛盾态度密切相关。此个案研究对揭示西方对21世纪的中国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我们更好实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小说 《未来部》 中国形象 人类世 罗宾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