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滕春玲 张萍 欧林荣 《中外医疗》 2025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20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为期一个月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3±0.95)分,高于对照组的(5.67±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6,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HIV/AIDS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长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吴宣达 李骞 刘江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时长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90例接受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根据治疗时长分为:A组(...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时长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90例接受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根据治疗时长分为:A组(0.5~2年)、B组(2~5年,含2年)和C组(≥5年)。对比分析3组血脂代谢、血糖代谢、肝肾功能情况。结果A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为10.00%,B组为16.67%,C组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高胆固醇症、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异常、低磷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治疗超过半年的HIV/AIDS患者常出现血脂异常,且会影响肝功能,治疗中应做好相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反转录病毒 治疗时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代谢异常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莲 毛会芳 +5 位作者 杨仙 周树星 阿苏木且 吴治阳 曹汴川 段鸿飞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HIV/PTB患者60例,其中男52例(86.7%),女8例(13.3%),年龄16~81岁,平均(42.0±11.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39例(65.0%)、腹痛腹泻26例(43.3%)、胸痛胸闷18例(30.0%)、头痛头晕14例(23.3%)等;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实变影(38例,63.3%),其次为纤维钙化灶(21例,35.0%)和胸腔积液(10例,16.7%)。35例(58.3%)进行了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测,4例(6.7%)进行了痰结核菌培养,7例(11.7%)进行了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1%、75.0%和100.0%。60例患者中53例(88.3%)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55例(91.7%)接受了抗病毒药物治疗;3例(5.0%)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患者合并丙肝者患PTB的风险是不合并丙肝者的3.44倍,血清白蛋白≤30 g/L者患PTB的风险是血清白蛋白>30 g/L者的15.79倍,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患PTB的风险是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的3.61倍。结论凉山州某县HIV/PTB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实变影为主,多累及3个以上肺野,病原学送检率低;合并丙肝、血清白蛋白≤30 g/L以及病毒载量>500拷贝/ml是HIV/PTB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丽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94-097,共4页
本研究针对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1月到2024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150例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研究观察对象的同时... 本研究针对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1月到2024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150例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研究观察对象的同时,通过随机AB球法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对应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组服药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延伸护理干预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观察组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评分及多维生活质量量表数据,均呈现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间的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存在明确临床意义(P<0.05)。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时间长,延伸护理的适用性很强,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延伸护理值得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全面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 老年患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5
作者 巩仪凡 刘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中医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仍存在缺少公认的CM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课题组建议组建多学科攻关队伍,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破解上述难点问题,为AIDS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6
作者 薛天朗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急性阑尾炎(A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20-07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术的72例HIV/AIDS合并A...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急性阑尾炎(A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20-07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术的72例HIV/AIDS合并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LA组和OA组,每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炎症反应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A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均降低,但LA组患者的CD3+、CD4+水平高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未出现职业暴露。结论与OA比较,采用LA治疗HIV/AIDS合并AA患者,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并具有创伤小,炎症反应轻、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干预效果
7
作者 刘青青 乔进 +1 位作者 赵彦 石禹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本的药品保障供应及常规药学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加予基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跟踪随访(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两组均干预10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D_(3)^(+)和CD_(4)^(+)水平及CD_(4)^(+)/CD_(8)^(+)均显著升高,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占比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漏服药物、定时服药及遵医嘱剂量用药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结论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可改善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IAMEF模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张丽 李建维 +2 位作者 高月 王博 邵英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初始抗病毒治疗的200例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初始抗病毒治疗的200例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年时,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毒载量均检测不到。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载量 服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忠胜 温小凤 +5 位作者 覃川 张鹏 胡家光 陈念 陈涛 蒙达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8-62,共5页
目的了解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描述CD4+T淋巴细胞在HAART治疗后3年内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广义估计方... 目的了解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描述CD4+T淋巴细胞在HAART治疗后3年内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传播途径、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因素对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基线(治疗前2周)、3、6、9、12、15、18、21、24、27、30、33和36个月的中位数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96、194、217、212、250、268、282、289、305、311、331、338和357个/μl;与基线比较,各随访时间的中位数CD4+T淋巴细胞增加值分别为80、99、101、124、146、166、178、194、190、234、237和236个/μl。性别、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3个因素的组间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8、25.361和22.230,P<0.05);年龄、民族、职业和传播途径4个因素的组间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影响比较(χ2=0.032、0.433、0.119和0.1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传播途径、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7个因素的不同检测时间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81、384.920、370.505、383.165、385.180、392.199和389.468,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接受HAART治疗3年内,随着抗病毒治疗(ART)时间延长,其CD4+T淋巴细胞呈进行性上升趋势,其动力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快速增长阶段,治疗后1~6个月,每个月增长近20个/μl;2缓慢增长阶段,治疗后6~24个月,平均每月增长近10个/μl;3平台期,治疗24个月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至第30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不再增加。性别、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影响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改变的3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 广义估计方程
下载PDF
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大锦 冯孟贤 刘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提取HIV耐药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对采样时间、采样地点、人群特征(平均年龄及感染状态)、样本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76篇文献(中文46篇,英文30篇),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人群HIV原发整体耐药率、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耐药率、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耐药率、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耐药率分别为4.7%(95%CI:4.0%~5.4%)、2.3%(95%CI:1.8%~2.8%)、1.8%(95%CI:1.3%~2.3%)、1.4%(95%CI:1.1%~1.8%)。上述4类耐药率均是2007年之前高于之后,且都存在显著地区差异(P〈0.05),其中,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均高于5%。平均年龄、感染状态亚组中,组间差异较为复杂,其中小于25岁及新发、新确认组其整体耐药率低于25岁以上及非新发、新确认组。样本量〈100的亚组,各耐药率均高于样本量≥100的亚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HIV/AIDS人群HIV病毒原发总耐药率为4.7%,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已接近WHO提出的5%中度耐药警戒线,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已经超过该警戒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抗HIV药 抗药性 病毒 META分析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颖 张云 +2 位作者 兰碧萍 王玮 张顶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身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30例AIDS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纳入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脂对比分析,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身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30例AIDS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纳入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脂对比分析,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增加(P<0.05),FMD、NMD明显降低(P<0.05);hs-CRP、MCP-1和PAI-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早期AIDS患者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是AIDS患者独立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脂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太雯 卢洪洲 +4 位作者 杨娅玲 张仁芳 沈银忠 刘莉 江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29例(4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眼底照相... 目的探讨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29例(4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眼底照相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载量。结果 29例(40眼)患者中,HIV感染者8例,AIDS患者21例。患者初诊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04者18眼,0.05~0.25者10眼,0.3~0.7者4眼,0.8及以上者6眼。15例(19眼)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11例(17眼)梅毒性葡萄膜炎,2例(3眼)CMV性视网膜炎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1眼)组织胞浆菌性视网膜炎。CMV性视网膜炎和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7.80±25.44)、(259.45±177.38)个/μ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和梅毒性葡萄膜炎是AIDS/HIV患者最常见的首诊眼病,抗CMV、驱梅治疗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挽救患者视力。眼科医师应对CMV和梅毒性眼部病变予以警惕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梅毒性葡萄膜炎 组织胞浆菌性视网膜炎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流行特点及心理状态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叶 熊杨 王红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10-2012,共3页
目前公开报道的年龄最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为94岁〔1〕。近年来老年AIDS病毒感染者(PLWHA)越来越多,2005年全球约有4 000万老年PLWHA,其中老年人约280万,占7%〔2~4〕。由于年龄老化、生理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 目前公开报道的年龄最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为94岁〔1〕。近年来老年AIDS病毒感染者(PLWHA)越来越多,2005年全球约有4 000万老年PLWHA,其中老年人约280万,占7%〔2~4〕。由于年龄老化、生理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感染AIDS后在流行特点与心理状态方面会与青壮年有所不同,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感染者(PLWHA)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扶阳解毒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晶晶 严一凯 +5 位作者 彭鑫 杨欣怡 吴亚梅 张毅 阎玉萍 周天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9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扶阳解毒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设计,比较用药前后CD4... 目的:分析扶阳解毒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设计,比较用药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变化,同时统计出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7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扶阳解毒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层后再分析,显示扶阳解毒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350个/μL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毒载量的变化来看,本方案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病毒载量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阳解毒颗粒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具有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CD4^(+)T淋巴细胞、提高抗病毒治疗有效率的作用,尤其适用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350个/μL的患者,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扶阳解毒颗粒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张静 李军友 +1 位作者 黄蓉 骆志成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28-630,共3页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药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伴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人因“...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药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伴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人因“全身出红斑伴痒20 d”入院,入院前有复杂的用药史,入院后反复发热,查体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脾大,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HIV抗体筛查阳性,明确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为主的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激活相关的重症药疹,典型特征为发热、皮疹、面部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肝酶异常和病情反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HIV感染可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反应 迟发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增多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疼痛的精神病学(中)——精神心理干预
17
作者 李金祥 蒋建军 +2 位作者 郑志洁 John Shuster Mellar P.Davis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精神病学 心理干预 疼痛 心理药物学 心理疗法 HIV 认知性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疼痛的精神病学(下)——治疗和药物滥用
18
作者 李金祥 蒋建军 +2 位作者 刘艳 John Shuster Mellar P.Davis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滥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精神病学 治疗 疼痛 病人的依从性 麻醉性镇痛剂 社区全科医生 临床医生 阿片类戒断 患者群体 AIDS 注射毒品 内科医生 增加率 大都市 大剂量 制剂量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疼痛的精神病学(上)——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19
作者 李金祥 蒋建军 +2 位作者 吴进 John Shuster Mellar P.Davis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4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疼痛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精神病学 艾滋病患者 精神心理因素 临床医务人员 药物滥用 精神病专家 临床问题 文献记载 功能障碍 心理痛苦 感染病人 治疗过程 性状态 精神性
下载PDF
基于国家药品抽验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
20
作者 段欣欣 胡晋君 +3 位作者 高飞 于洋 张瑾 周海卫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生产环节的质量情况,为该试剂盒的批签发及质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2023年度国家药品抽验工作方案,从7家企业共抽取8批次试剂盒。根据各企业的药品注册标准,使...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生产环节的质量情况,为该试剂盒的批签发及质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2023年度国家药品抽验工作方案,从7家企业共抽取8批次试剂盒。根据各企业的药品注册标准,使用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对试剂最低检出限项目进行检验;同时,对2023年度2家进口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批检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结果8批次试剂检测结果均符合各自药品注册标准,但部分企业药品注册标准低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及相应国家参考品要求,注册标准表述不规范等;2023年度进口试剂批检结果均为合格。结论国产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质量水平总体较好,企业应加强与现行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完善自己的产品注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酸血筛试剂 监督抽验 质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