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变性P24抗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预测
1
作者 余玲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3期45-45,共1页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CD4^+淋巴细胞计数HIV-1 R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HIV感染者的临床疾病进展及治疗的重要指标。由于价格昂贵,这两项检查很难在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为了寻求具有同等临床价值而价格较低的指标,John Ho...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CD4^+淋巴细胞计数HIV-1 R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HIV感染者的临床疾病进展及治疗的重要指标。由于价格昂贵,这两项检查很难在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为了寻求具有同等临床价值而价格较低的指标,John Hopkins大学Timcthy等,对495名感染HIV-1的静脉药瘾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性P24抗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 疾病 预测 艾滋病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民 关琪 +6 位作者 梁浩 陈健平 陈钊 冯毅 洪坤学 邢辉 邵一鸣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72-776,共5页
目的 建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80份全国送检的已确认的HIV阳性样品 ,从健康献血员中选取 40份HIV阴性样品。分别提取人DNA和病毒RNA ,再分别扩增HIV 1的gp41、pol和gag各基因区的 3套反应系统 ... 目的 建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80份全国送检的已确认的HIV阳性样品 ,从健康献血员中选取 40份HIV阴性样品。分别提取人DNA和病毒RNA ,再分别扩增HIV 1的gp41、pol和gag各基因区的 3套反应系统 ,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将结果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观察结果是否一致。同时检测 3套反应系统的敏感性、重复性和对HIV 1各亚型参考病毒株的扩增情况。结果 用 3套反应系统对 80份阳性样本进行nPCR检测的阳性率为 :gp41反应系统 88 8% ;pol反应系统 83 8% ;gag反应系统 81 3 % ;3套系统联合应用检出率 90 0 %。用RT PCR检测阳性率为 :gp41反应系统96 3 % ;pol反应系统 91 3 % ;gag反应系统 95 0 % ;3套反应系统联合应用检出率可达 98 8%。阴性样品扩增均阴性 ,特异性为 10 0 %。 3套反应系统不但可扩增HIV 1型M组的A、B、C、D、CRF0 1 AE、F、G、H亚型 ,还可扩增其N和O组毒株 ,且与HIV 2无交叉反应。nPCR最低检测限为 1拷贝 /PCR。gag和pol反应系统RT PCR最低检测限为 750拷贝 /ml;gp41反应系统最低检测限为 150拷贝 /ml。nPCR和RT PCR扩增gp41、pol和 gag基因区的重复性分别为 :93 3 %、90 0 %、 86 7%和10 0 %、96 7%、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 基因诊断 艾滋病 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学诊断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参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怡姝 唐申北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1-13,34,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早期合成的Tat不仅是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所必需,而且感染细胞分泌的细胞外Tat可以诱导靶细胞上该病毒辅助受体的表达,促进病毒的播散,并对不同类型的未感染细胞有多种作用,在艾滋病相关疾病,如卡波济肉瘤、神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早期合成的Tat不仅是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所必需,而且感染细胞分泌的细胞外Tat可以诱导靶细胞上该病毒辅助受体的表达,促进病毒的播散,并对不同类型的未感染细胞有多种作用,在艾滋病相关疾病,如卡波济肉瘤、神经紊乱、免疫缺陷等的病理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 TAT 艾滋病 感染细胞 病毒复制 HIV-1 AIDS 神经毒性 致癌原性 免疫抑制原性 反式激活因子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4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确定者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锦 李丹 +9 位作者 王继宝 李艳玲 段星 项丽芬 叶润华 杨跃诚 龚渝蓉 高洁 蒋岩 段松 《微生物与感染》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2008~2011年49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随访复检情况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揭示WB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 通过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2008~2011年49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随访复检情况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揭示WB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对象均来自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中的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和WB确证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08~2011年WB检测的2452份样本中,有2.00%(49/2452)为HIV抗体不确定,人员构成以自愿咨询检测者所占比例最大,占26.53%。S/CO值从大到小均有分布,但S/CO值≥10的样本复检阳性率较高,为83.33%(5/6)。WB结果呈现12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以p24和gp160为主,其余10种呈散在分布。49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有27例成功进行了随访复检,其中8例HIV抗体复检转为阳性,转阳率为29.63%(8/27)。处于感染窗口期、临床期的患者及处于某些特定生理时期的正常人群都可能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的结果。因此,除对实验的各个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及对出现不确定结果的受检者加强随访外,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从而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蛋白免疫印迹带 不确定
下载PDF
新疆地区HIV-1/HCV合并感染者HCV 5′UTR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素娟 古海尔.肉孜 +9 位作者 沈勤丰 吾不力艾山.哈斯木 达吾提江.麦麦提 符俐萍 倪明健 李凡 帕尔哈提.亚迪卡尔 阿布力孜.肉孜 高眉扬 何纳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混合感染者体内HCV各基因型在6个月时间间隔前后基因变化规律,为针对HCV制定预防治疗策略和后续的研究提供...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混合感染者体内HCV各基因型在6个月时间间隔前后基因变化规律,为针对HCV制定预防治疗策略和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对新疆地区2013年4月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102例感染者进行HCV抗体检测,HCV抗体阳性的研究对象在6个月后(2013年10月)进行第二次采血。对HCV抗体阳性的2次标本抽提血浆病毒RNA,反转录后扩增HCV 5′UTR基因,将所得到的序列与HCV的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确定被检样本的HCV基因型。基于2次采样毒株的序列变异,使用MEGA 6软件计算其基因离散率,使用Beast v1.8.0软件分析起源时间和进化速率。结果 102例HIV-1感染者中有89例(87.25%)HCV抗体阳性,其中成功扩增出HCV 5′UTR基因2次序列的有77例(77/89,86.52%)。HCV 5′UTR基因片段分型结果显示有4种基因型:1a(9/77,11.69%),1b(31/77,40.26%),3a(24/77,31.17%),3b(13/77,16.88%)。HCV的1b基因型6个月后样本的组内基因离散率(0.025±0.007)%明显大于首次采样的(0.001±0.001)%,其他3种基因型的基因离散率在6个月后无明显变化。HCV的5′UTR基因平均进化速率为1.62×10^-3(95%HPD 1.52×10-3~5.38×10^-3)替换/(位点·年),各基因亚型之间的进化速率相差1~3倍,3a亚型祖先株形成时间最为久远。结论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中静脉吸毒人群合并HCV感染率高,HCV的3种基因型(1a、3b、3a)在HIV-1感染者体内稳定存在,总体变异不大,但1b基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比较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 肝炎病毒 5’UTR 基因离散率 进化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