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华文明本体创建人类文化共同体
1
作者 闫雨 王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德性是中国文明之本性所在,“天下观”具有独特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奠定整合多元文化的思想基础,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化治理提供启示。中正平和、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和“普世价值”有补... 德性是中国文明之本性所在,“天下观”具有独特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奠定整合多元文化的思想基础,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化治理提供启示。中正平和、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和“普世价值”有补偏救弊之功,有助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进文明交流,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型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本体 人类文化共同体 文明比较
下载PDF
文化哲学的历史支撑——读《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
2
作者 常晋芳 《发展论坛》 1999年第2期48-49,共2页
“文化”,大概是近年来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在“热”的背后,隐藏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以文化史的视角和视野研究文化,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却往往局限于实证性的历史现象层面的描述和梳理,找不到或没有真正找... “文化”,大概是近年来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在“热”的背后,隐藏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以文化史的视角和视野研究文化,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却往往局限于实证性的历史现象层面的描述和梳理,找不到或没有真正找到文化发展的深层规律和本质,广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人类文化 中国文化 流变 文化形态 文化实践 文化变迁 文化哲学研究 人类文化精神 文化整合
下载PDF
从信息学角度看人类文化——论文化的实质及其进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斌 邹志仁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9,共4页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文化时代,信息学却很少深入探讨文化问题。从信息学角度研究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信息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信息学角度考察文化,提出了基于信息学的文化的全新定义,并以信息的各方面特征为统一线索,论述了文化进化的过...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文化时代,信息学却很少深入探讨文化问题。从信息学角度研究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信息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信息学角度考察文化,提出了基于信息学的文化的全新定义,并以信息的各方面特征为统一线索,论述了文化进化的过程、特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化 文化进化 信息学
下载PDF
人类文化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复兴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金惠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69,共7页
本文发掘、分析和批判了当前学界文化自信阐释和研究中无意识地潜藏着的"中国文化复兴论",它自鸦片战争以来时起时伏,但从未绝迹,甚至有时以发布宣言的形式形成一次次高潮。本文认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复古主义,&q... 本文发掘、分析和批判了当前学界文化自信阐释和研究中无意识地潜藏着的"中国文化复兴论",它自鸦片战争以来时起时伏,但从未绝迹,甚至有时以发布宣言的形式形成一次次高潮。本文认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复古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等于单一的中国文化之复兴。中国文化复兴论或特殊论是旧时代的后殖民思维,进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标志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放下中国文化复兴论,阐扬特殊性或差异性的话语性之交往性维度,致力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化复兴论 人类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体育与科学技术——人类文化的一个悖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奕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0-42,共3页
本文从科学技术对体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入手,重点分析了科技滥用对体育造成的负面作用,指出科学技术促使运动技术、运动成绩的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体育运动中人的缺失(人文危机),使体育运动沦落为技术的附庸,成为技术的产物。这成... 本文从科学技术对体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入手,重点分析了科技滥用对体育造成的负面作用,指出科学技术促使运动技术、运动成绩的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体育运动中人的缺失(人文危机),使体育运动沦落为技术的附庸,成为技术的产物。这成为人类文化中的一个悖论。悖论的解决有赖于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提倡体育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运动技术 运动成绩 悖论 科学技术 人类文化 科学与人文 重点分析 科技 危机
下载PDF
藏族传统体育与人类文化生态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丁玲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文章从藏族传统体育与农耕文化、高原环境生理机制的适应性、高原自然环境行为适应机制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藏族传统体育出现之初,便与藏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一种与外界自由地进行物质与信息交换的开放的文化系统,与... 文章从藏族传统体育与农耕文化、高原环境生理机制的适应性、高原自然环境行为适应机制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藏族传统体育出现之初,便与藏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一种与外界自由地进行物质与信息交换的开放的文化系统,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同步的节奏,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传统体育 人类文化 生态关系
下载PDF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和人类文化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捷 龚庆杰 +1 位作者 徐德斌 王根厚 《中国地质教育》 2004年第4期58-59,共2页
阐述了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环境和人类文化野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第1层次适合一年级的课间野外教学或非地质类专业的参观路线,内容以"北京... 阐述了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环境和人类文化野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第1层次适合一年级的课间野外教学或非地质类专业的参观路线,内容以"北京人"及其相关的内容为主;第Ⅱ层次是适合地质类专业二年级的教学实习,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周口店第四纪地质概貌,如第四纪地层、"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内涵、常见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的观察等;第Ⅲ层次是比较深入的内容,以满足更高要求的野外教学,如地质学基地班,涉及到古环境分析、冰缘地貌、古气候变迁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整合到两条野外路线上,即龙骨山野外路线和太平山北坡野外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店 野外实习 第四纪地质 人类文化
下载PDF
浅谈滑雪旅游与人类文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德成 《冰雪运动》 2002年第1期78-80,共3页
滑雪旅游对于人类文化的交流、整合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滑雪旅游与历史文化,滑雪旅游与异质文化,滑雪旅游与国际文化交流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滑雪 整合 人类文化 国际文化交流 旅游 异质文化 历史文化 发展 作用
下载PDF
人类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认识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生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87-691,共5页
关键词 人类文化遗产信息 空间认识
下载PDF
“自我造型”的人类文化行为——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核心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洁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8,共7页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阐释了"自我造型"的人类文化行为,将人类文化中的"自我造型"模式用文本阐释的方式揭示出来。这是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格林布拉特理论阐发的重要出发点。在格林布拉...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阐释了"自我造型"的人类文化行为,将人类文化中的"自我造型"模式用文本阐释的方式揭示出来。这是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格林布拉特理论阐发的重要出发点。在格林布拉特看来,"自我造型"潜在力量既来自于种种外在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抑制与颠覆,又来自于内在的心理与知识结构的呼应与感化,是一种多重复杂的、充满种种社会力量的富有张力的过程。文本阐释更是一次"自我造型"的复杂理论旅程。既然文化是一个互文结构的整体,"自我造型"在互文性的人类文化结构中就是一种文本观念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布拉特 新历史主义 文化诗学 自我造型 人类文化行为
下载PDF
论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根源——基于人类文化传递现象的分析
11
作者 叶春红 王宜好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3,共6页
师生关系冲突频发且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下众多研究者热议的话题,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以玛格丽特·米德的人类文化传递现象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以及前象征文化中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探讨不同... 师生关系冲突频发且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下众多研究者热议的话题,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以玛格丽特·米德的人类文化传递现象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以及前象征文化中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探讨不同文化互动中师生关系异化的根由,并提出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要坚守“师道尊严”传统、发扬师生平等精神、促进文化共融发展、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建议,以消解冲突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文化传递 冲突 文化人类
下载PDF
从天人之学看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兼论未来人类文化的理想进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出发,把对"天人之学"和中西文化的总体比较结合起来作宏观的考察,力图较为系统地阐明文化研究中令人困惑的文化内在机制问题和它在历史中的实现问题,从而尝试澄清"天人之学"和中西文化的根本...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出发,把对"天人之学"和中西文化的总体比较结合起来作宏观的考察,力图较为系统地阐明文化研究中令人困惑的文化内在机制问题和它在历史中的实现问题,从而尝试澄清"天人之学"和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的真实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文化面临着心灵化和心灵化的落实两个问题,作为心灵觉醒产物的天人关系的确定,是对中西文化总体把握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文化的心灵化及其实现两个层面的研究,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便有了确切的涵义可寻察;我们就能明晓两种文化的优劣长短和它们的历史成因,并发现看似截然对立的中西文化是心灵发展的两个不同侧面的体现,它们之间并无天然鸿沟,而是互融互补的。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心灵的全面完善和充分发展将成为未来人类文化的共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之学 中西文化 心灵化 根本差异 人类文化
下载PDF
树立“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文化家园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 《前线》 CSSCI 2017年第5期62-63,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关键词 人类文化 共同价值 理念构建 家园 人类命运 共同体 总书记 习近平
下载PDF
俄罗斯教育中的人类文化素养与社会专业能力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玉霞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132,共3页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看,教育是对社会的继承和向后代传递社会职业能力、人类文化素养的手段。俄罗斯教育的目标是保障学生掌握社会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人类文化素养,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俄罗斯教育 人类文化素养 社会专业能力
下载PDF
电视广告符号与人类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一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49-52,26,共5页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卡西尔这一命题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文化形式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即是说,当我们把一种文化形式置于符号的范畴考察时,或许会获得对这种文化形式的...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卡西尔这一命题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文化形式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即是说,当我们把一种文化形式置于符号的范畴考察时,或许会获得对这种文化形式的特性的新认识。 电视广告是二十世纪新型文化形式之一,根据卡西尔的命题,它也应被视为一种符号形式,并具备符号所应有的各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式 符号形式 电视广告 人类文化 恩斯特·卡西尔 非真实性 真实世界 符号化 理想主义 二十世纪
下载PDF
小民族、社会科学与人类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安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3,共6页
通过分析小民族的处境,探讨了小民族对社会科学及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在人类探讨自身历史、探讨自身方式和探讨自身问题诸方面,小民族为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二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小民族文化是人类文... 通过分析小民族的处境,探讨了小民族对社会科学及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在人类探讨自身历史、探讨自身方式和探讨自身问题诸方面,小民族为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二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小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其破坏将导致人类发展的“特化”。故此,唯将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结合,社会科学才有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民族 社会科学 人类文化 问题意识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论列宁对人类文化学的贡献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定广 倪稼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6-33,共8页
文化问题是列宁晚年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政治遗嘱"中更加明显,成为其思想焦点。从人类文化学学科角度分析,列宁在肯定"文化"概念多话语性以及"文化"与"文明"相区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隐型... 文化问题是列宁晚年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政治遗嘱"中更加明显,成为其思想焦点。从人类文化学学科角度分析,列宁在肯定"文化"概念多话语性以及"文化"与"文明"相区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隐型层面分析"文化"的内涵、性质及特点;在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传承、发展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的同时,尤其重视研究对群体行为深刻而持久的制约性影响;并且提出俄罗斯文化的模式特征及其在十月革命后的总体现状与实质。列宁的这些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类文化学理论。深入研究列宁关于人类文化学的理论,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构建,对当下中国正面临的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性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化 列宁 民族传统 文化心理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和原则立场--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凯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文化观首要的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认为重视人类的文化遗产乃是对文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文化观首要的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认为重视人类的文化遗产乃是对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应有尊重。它揭示了对待人类的文化遗产的客观依据,确立了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和原则立场,从而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文化遗产 传承和发展
下载PDF
艺术及人类文化起源探测(上)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小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2-48,41,共8页
从生物行为到人类文化的过渡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这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中一直是一段空白。本文以对六种最古老的艺术形态的起源的研究为基点,探讨人类文化起源和发展初期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舞蹈 文化形态 艺术形态 民族文化 节奏 文化起源 人类文化 生物行为 艺术起源 音乐
下载PDF
人类文化的语言视界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小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93-98,共6页
语言对人的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它塑造了人对世界的“观点”。人的认识往往是由主体先学习掌握一些有关的符号和指称,并通过符号构成的理论体系来认识和把握对象。由于语言的掌握运用在先,并对整个认识活动具有贯穿作用,认识的发展也就... 语言对人的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它塑造了人对世界的“观点”。人的认识往往是由主体先学习掌握一些有关的符号和指称,并通过符号构成的理论体系来认识和把握对象。由于语言的掌握运用在先,并对整个认识活动具有贯穿作用,认识的发展也就表现为语言对经验的不断分类或概括。知识不仅与客观存在相关,也受制于语言形式和符号体系。一些西方哲学家也指出,词语范畴帮助人们形成了他们所命名的经验。这些范畴是经验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人类文化 辅音 语言问题 同语 语言的范畴 萨丕尔 语言符号 母语 颜色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