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胎小肠肥大细胞的发生与神经肽分布和发育的研究
1
作者 陈晓宇 贾友苏 +3 位作者 陈晓蓉 贾雪梅 王惠株 齐为琴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23-24,共2页
目的:①观察胎儿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发育的组织形态变化。②研究胎儿小肠壁肥大细胞(mast cells MC)的发育规律和异质性。③研究人胎儿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④探讨胎儿小肠MC... 目的:①观察胎儿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发育的组织形态变化。②研究胎儿小肠壁肥大细胞(mast cells MC)的发育规律和异质性。③研究人胎儿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④探讨胎儿小肠MC与SP-IR、CGRP-IR肽能神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小 小肠 肥大细胞 人胎 肽能神经 CGRP 人胎 发育 神经肽 MC
下载PDF
氟致人胎肝细胞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褚启龙 王爱国 +4 位作者 夏涛 张明 刘方 刘宏凯 杨克敌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氟致人胎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接触不同浓度的氟化钠24h后,检测人胎肝细胞凋亡百分率、细胞周期构成比、脂质过氧化物(LP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培养液中LPO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研究氟致人胎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接触不同浓度的氟化钠24h后,检测人胎肝细胞凋亡百分率、细胞周期构成比、脂质过氧化物(LP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培养液中LPO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氟染毒组培养液中LDH和AS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内和上清液中LPO水平升高,细胞内GSH则明显下降,并且二者均与氟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氟可使人胎肝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S期细胞数增多。结论氟可致人胎肝细胞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氟所诱导的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肝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脂质过氧化 氟中毒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成纤维细胞、人胎肝细胞DNA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范列英 孔宪涛 +2 位作者 高锋 高春芳 候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小鼠胚胎3T3成纤维细胞株及人胎肝细胞株为细胞模型,以3H-脯氨酸掺入量及掺入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具有钙拮抗剂作用的汉防已甲素对两种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μg/ml浓度范围内,汉防已甲素能显著... 以小鼠胚胎3T3成纤维细胞株及人胎肝细胞株为细胞模型,以3H-脯氨酸掺入量及掺入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具有钙拮抗剂作用的汉防已甲素对两种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μg/ml浓度范围内,汉防已甲素能显著抑制两种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汉防己甲素 成纤维细胞 人胎肝细胞
下载PDF
LIF对人胎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尹国才 栾佐 +2 位作者 闫凤青 屈素青 郭万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N2培养基培养人神经干细胞(hNSC)。实验分添加LIF(LIF+)组和无LIF(LIF-)组,接种12天后计...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N2培养基培养人神经干细胞(hNSC)。实验分添加LIF(LIF+)组和无LIF(LIF-)组,接种12天后计数细胞集落(球)的形成率。传代培养观察120天,定期进行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速率曲线。取第6代细胞球进行分化诱导,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并计算各细胞类型间的比例。结果:两组集落形成百分比分别为:LIF+为0.50%-0.91%;LIF-为0.49%-0.94%。两组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各例胎脑来源的NSC扩增速率的相差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LIF对NSC扩增有重要作用,刺激细胞扩增了约4000-8400倍,无分化发生;LIF-组仅为43-97倍,培养两个月后可观察到分化现象。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到:LIF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细胞接种传代约50-60天以后。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进行分化细胞类型鉴定,计数神经元和星形胶细胞数,并计算其中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LIF+培养为12%-83%,明显高于LIF-组的8%-23%(P<0.005),来源于海马的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要高于来源于纹状体的NSC。结论:LIF能阻抑人胎脑NSC的分化,促进其体外长期增殖,其效应主要表现在接种传代培养的50-60天以后。LIF还影响NSC的分化,可显著提高分化细胞中神经元的百分比,海马源性hNSC对LIF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脑神经干细胞 白血病抑制因子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人胎脾脏和胸腺细胞的LAK活性与增殖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宁志强 陈德政 王玉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文报道用细胞毒及~3H-TdR掺入等方法,研究人重组IL-2对人胚胎中期脾脏和胸腺细胞LAK活性的诱导及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在低剂量IL-2的作用下,人胎脾脏和胸腺细胞出现广谱杀瘤活性,但二者的活性表达有所不同;脾脏细胞出现很强... 本文报道用细胞毒及~3H-TdR掺入等方法,研究人重组IL-2对人胚胎中期脾脏和胸腺细胞LAK活性的诱导及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在低剂量IL-2的作用下,人胎脾脏和胸腺细胞出现广谱杀瘤活性,但二者的活性表达有所不同;脾脏细胞出现很强的增殖反应,胸腺细胞没有出现。实验结果提示,胎儿脾脏和胸腺细胞对重组IL-2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脾脏细胞 胸腺细胞 人胎
下载PDF
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体外感染HBV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蒋业贵 李奇芬 +1 位作者 毛青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 建立HBV感染人胎肝细胞体外培养系统。 方法 首先分离、培养人胎肝细胞,然后应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每隔2d收集上清液和肝细胞,应用ELISA、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上清液和细胞中HBsAg和HBV DNA... 目的 建立HBV感染人胎肝细胞体外培养系统。 方法 首先分离、培养人胎肝细胞,然后应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每隔2d收集上清液和肝细胞,应用ELISA、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上清液和细胞中HBsAg和HBV DNA。 结果 上清液中HBsAg在感染后2d~20d均可测出,以感染后4d~16d达高峰(A值在0.22左右)。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HBsAg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检测细胞和上清液中HBV DNA也呈阳性表达。 结论 HBV在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中能稳定复制和表达至少达1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 人胎肝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TGF-β_1诱导人胎肺成纤维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布地奈德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小平 邱丹 +6 位作者 黄毅 贺刚 李沁 钟国英 林江 陈代刚 刘代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95-2698,共4页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人胎肺成纤维细胞(HFL-1)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观察布地奈德(Budesonide)对HFL-1分泌VEGF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法,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刺激,孵育72 h后收集细胞培...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人胎肺成纤维细胞(HFL-1)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观察布地奈德(Budesonide)对HFL-1分泌VEGF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法,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刺激,孵育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经EIA法检测VEGF含量;同时在0.5 ng/ml TGF-β1刺激下,观察应用不同浓度布地奈德对VEGF的调控。结果低浓度TGF-β1上调VEGF的表达,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着TGF-β1刺激浓度加大,VEGF含量也逐渐增加,当TGF-β1浓度为0.5 ng/ml时,VEGF相对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10-7mol/L布地奈德不仅能明显阻断内源性VEGF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还可明显下调TGF-β1诱导的VEGF分泌增加效应,与相同浓度单独TGF-β1刺激组比较,VEGF含量明显下降,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HFL-1增殖及VEGF分泌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效应。提示TGF-β1诱导VEGF分泌增加可能是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VEGF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是布地奈德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布地奈德 人胎肺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多种添加剂对冻存人胎胰岛存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钟胜荣 张洪德 +5 位作者 胡远峰 徐静娟 张洪 董维平 张爱芳 王丽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多种添加剂对人胎胰岛冻存后存活性的影响,是在以二甲亚砜为主的冷冻保护剂中,添加多种制剂,比较其对冻存人胎胰岛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胰岛移植 人胎胰岛 冷冻保存 添加剂 存活性
下载PDF
HBV体外感染人胎肝细胞的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方 王宇明 +3 位作者 汤勃 刘俊 刘国栋 王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通过HBV体外感染 2 2周龄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 ,比较常用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利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 ,荧光定量PC... 目的 通过HBV体外感染 2 2周龄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 ,比较常用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利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和细胞中HBVDNA ,巢式PCR法检测细胞中cccDNA。结果 胎肝细胞核中的HBcAg于感染后第 2天出现阳性 ,培养上清和细胞中HBVDNA定量自第 4天起检出 ,上清中HBsAg和HBeAg于第 5~ 6天出现阳性 ;细胞中HBVcccDNA自第 8~ 9天出现阳性。结论 HBV在原代培养人 2 2周龄的胎肝细胞中能够稳定复制和表达 ,各种检测指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不一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敏感性好 ,特异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 人胎肝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DMSO大规模冻存人胎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独辉 潘明新 +4 位作者 姚坤厚 夏武政 康玉占 汪艳 高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2-514,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大规模低温冻存人胎肝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改良肝细胞获取方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经过1h预培养后。将5种不同浓度(1×107,2.5×107,5×107,7.5×107,10×107.mL-1)的胎肝细胞以6mg/L苦参碱+5%DMSO为...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大规模低温冻存人胎肝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改良肝细胞获取方法分离人胎肝细胞,经过1h预培养后。将5种不同浓度(1×107,2.5×107,5×107,7.5×107,10×107.mL-1)的胎肝细胞以6mg/L苦参碱+5%DMSO为冻存保护液置于骨髓干细胞冻存袋在液氮中冷冻保存1个月。1个月后复苏,进行活率、形态学及功能检测。结果5种不同浓度的细胞冻存1个月后,细胞浓度为2.5×107·mL-1组复苏后存活率与其余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其余四组。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和24h贴壁率分别为73%,69%,经过短期培养后,细胞功能逐渐恢复。结论(1)苦参碱对低温冻存的人胎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与二甲基亚砜联用可降低DMSO的浓度;(2)以5%DMSO+6mg/L苦参碱作为冻存保护剂,细胞浓度在2.5×107·mL-1冻存效果最佳。该大规模冻存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生物人工肝肝细胞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人胎肝细胞 冷冻保存 苦参碱
下载PDF
人胎阑尾淋巴组织及T、B淋巴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 苏敏 +4 位作者 杨宇 胡蓉 黄悦 许庭良 姜俸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生以及T、B细胞的发育。方法经孕妇本人知情同意收集人胎阑尾26例,HE染色观察微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S-P法染色显示T、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9周胎儿阑尾管壁4层... 目的探讨人胎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生以及T、B细胞的发育。方法经孕妇本人知情同意收集人胎阑尾26例,HE染色观察微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S-P法染色显示T、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9周胎儿阑尾管壁4层结构尚未分化形成,上皮为复层柱状,间充质内有单个淋巴细胞散在分布;11周上皮内偶见单个淋巴细胞浸润,间充质内淋巴细胞较前略多;13~15周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初级淋巴小结雏形形成;16~20周管壁内初级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明显;21~28周淋巴小结初级数量增多,尤以28周明显。免疫组化染色:9周间充质内出现少量IgM阳性细胞;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15周IgM阳性反应细胞聚集开始形成淋巴小结,小结内CD3阳性反应细胞数量少;随胎龄增加,淋巴小结数量增多,IgM阳性反应细胞和CD3阳性反应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P<0.01,P<0.05)。结论人胎阑尾淋巴组织发生的过程中,9周即有B细胞迁入,而T细胞在11周迁入,B细胞的发育早于T细胞。随胎龄增加,T、B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阑尾 B细胞 T细胞
原文传递
人胎肝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涂强 吴祖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人胎肝细胞裂解液经膜超滤,在分子量10~30kD组分中可检测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活性。hHGF为一热稳定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它可特异地刺激肝来源细胞~3H-TdR掺入的增加,并且存在量效依赖关系,而对非肝来源细胞的DNA合成无刺激作用... 人胎肝细胞裂解液经膜超滤,在分子量10~30kD组分中可检测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活性。hHGF为一热稳定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它可特异地刺激肝来源细胞~3H-TdR掺入的增加,并且存在量效依赖关系,而对非肝来源细胞的DNA合成无刺激作用。hHGF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与某些已知因子,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增殖刺激因子等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HGH 生物活性
下载PDF
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人胎回肠的发育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敏 胡蓉 +3 位作者 李红 黄悦 许庭良 姜俸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3606-3610,共5页
目的:探讨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过程中的分布、定位及发育.方法:收集因故终止妊娠人胎回肠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用BioMiaspro图象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 目的:探讨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过程中的分布、定位及发育.方法:收集因故终止妊娠人胎回肠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CD3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用BioMiaspro图象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9wk,回肠内可见CD3和CD8阳性反应细胞,主要定位于肠壁的结缔组织内,数量较少,散在分布;11wk可见CD3和CD8阳性细胞三五成群分布;17wk,CD3和CD8阳性细胞聚集成群,主要分布于绒毛中轴以及小肠腺之间固有结缔组织,回肠黏膜上皮偶见阳性细胞浸润;18wk,CD3和CD8阳性反应细胞出现在淋巴小结处参与构成淋巴小结;24wk后,CD3和CD8阳性反应细胞数量增多,尤以典型的集合淋巴小结处有较多分布,其中,在28wk数量增加最为明显(P<0.05).CD8和CD3阳性细胞数量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831,P<0.01),CD3阳性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数量上均较CD8阳性细胞多.结论:人胎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形成过程中,第9周即有T细胞发育.CD8和CD3阳性T细胞的发育时序基本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8 人胎 回肠
下载PDF
人胎胸腺素的制备及其生化性质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祁岩超 赵鹏 +1 位作者 卜夏 王燕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93,共3页
本文报道了4~9个月龄的正常胎儿胸腺组织制备的胸腺素的生物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人胎胸腺素具有制备方法简单,蛋白分子量小,生物活性高,稳定性较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实验结果还提示:胎儿胸腺发育迅速,而... 本文报道了4~9个月龄的正常胎儿胸腺组织制备的胸腺素的生物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人胎胸腺素具有制备方法简单,蛋白分子量小,生物活性高,稳定性较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实验结果还提示:胎儿胸腺发育迅速,而且其胸腺素的生物活性也随胎龄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胸腺素 生化性质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人胎舌内氮能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金贵 忻国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26,T00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胎舌内氮能神经元的发育。 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舌内氮能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和生长发育进行观察。 结果 第 4个月胎龄时 ,舌上皮组织中层圆形细胞分化形成梭形的氮能神经细胞 ,并从上皮组织向上皮下层和肌... 目的 探讨人胎舌内氮能神经元的发育。 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舌内氮能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和生长发育进行观察。 结果 第 4个月胎龄时 ,舌上皮组织中层圆形细胞分化形成梭形的氮能神经细胞 ,并从上皮组织向上皮下层和肌组织迁移。神经细胞体较小 ,NOS阳性反应较弱 ,其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期 ,从第 4~ 7个月龄末为生长发育期 ,神经元胞体由小逐渐增大 ,数目增加 ,NOS阳性反应逐渐增强。至第 7个月龄时 ,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其形态特征 :由梭形发育成蝌蚪形 ,之后形成多样性形态。第 8~ 10个月龄为成熟期 ,表现为氮能神经元胞体较大 ,NOS呈强阳性反应。在上皮下层和肌组织内氮能神经元呈散在分布 ,有的部位聚集成明显的舌内神经节。 结论 舌内氮能神经元来源于胚胎早期舌的上皮组织 ,通过分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能神经元 发育 人胎
原文传递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异种体内移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霞 黄心智 +2 位作者 陈新宇 陈玉英 汤雪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5-190,共6页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nestin^+)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slet-1ike cell cluster,ICC),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为了验证其体内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我们进行了诱导后ICC的NOD-Scid糖尿病模型小...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nestin^+)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slet-1ike cell cluster,ICC),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为了验证其体内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我们进行了诱导后ICC的NOD-Scid糖尿病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肾膜下移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血糖水平监测等手段考察移植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移植处有明显的血管增生。(2)ICC可使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明显降低。(3)ICC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化为多种结构,同时继续增殖侵入肾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细胞 胰腺 NESTIN ICC 移植 血管 增生 糖尿病
下载PDF
植入人胎羊膜预防损伤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军宁 张玉兰 张秀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4-275,I038,共3页
目的:了解肌腱端端吻合术中植入人胎羊膜后周围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愈合状况。方法:切断鸡双足爪肌腱后行常规吻合术,左侧植入人胎羊膜,右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后2、3、4、6、8周时取材对标本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目的:了解肌腱端端吻合术中植入人胎羊膜后周围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愈合状况。方法:切断鸡双足爪肌腱后行常规吻合术,左侧植入人胎羊膜,右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后2、3、4、6、8周时取材对标本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周时羊膜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炎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以后逐渐减少、消失,6~8周时肌腱愈合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羊膜植入 粘连 肌腱损伤 预防
下载PDF
氟对人胎肝细胞细胞周期、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燕 禇启龙 +4 位作者 夏涛 刘俊玲 陈学敏 杨克敌 王爱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 研究氟对人胎肝细胞 (L 0 2细胞 )细胞周期、凋亡及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接触 4 0、 80、 16 0 μg/ml氟化钠 2 4h后 ,MTT法检测L 0 2细胞存活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构成比 ,Westernblot检测P... 目的 研究氟对人胎肝细胞 (L 0 2细胞 )细胞周期、凋亡及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接触 4 0、 80、 16 0 μg/ml氟化钠 2 4h后 ,MTT法检测L 0 2细胞存活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构成比 ,Westernblot检测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剂量氟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各染氟组S期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 (P <0 0 1) ,中、高剂量氟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和p5 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氟可使L 0 2细胞S期细胞数增多 ,诱导人胎肝细胞凋亡和 p5 3表达 ,并呈剂量 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肝细胞 P53表达 细胞凋亡率 对照组 细胞周期 高剂量 染毒 表达水平 体外培养 氟化钠
下载PDF
人胎胰腺GnRH免疫反应细胞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慧红 朱清仙 +2 位作者 钟纯 邹江洪 施滨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的激素 (GnRH)免疫反应细胞在人胎胰腺的存在部位和数量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对 3 7例第 1 0~ 3 2w人胎胰腺内的GnRH IR细胞进行观察 ,并用体视方法分析其数量变化。结果 :人胎胰腺GnRH IR细胞出...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的激素 (GnRH)免疫反应细胞在人胎胰腺的存在部位和数量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对 3 7例第 1 0~ 3 2w人胎胰腺内的GnRH IR细胞进行观察 ,并用体视方法分析其数量变化。结果 :人胎胰腺GnRH IR细胞出现于第 1 3w ,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 ;分布于胰岛及外分泌部的腺泡上皮、导管上皮细胞间。位于胰岛的GnRH IR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位于腺泡上皮细胞间的GnRH IR细胞多为锥体形 ,外分泌部的GnRH IR细胞均为开放型细胞。结论 :胰腺GnRH IR细胞于胚胎第 1 3w出现 ,广泛存在于内、外分泌部 ,其数量随胎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胰腺 GNRH 免疫反应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载PDF
人胎胰腺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海霞 陈玉英 +1 位作者 仓辉 汤雪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31,共9页
胰腺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与胰腺发育密切相关的一种多能干细胞。我们对人胎胰腺中的nestin^+细胞进行了分离和体外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胎胰nestin^+细胞表达高水平ABCG2/BCRP1,并在形态和生长... 胰腺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与胰腺发育密切相关的一种多能干细胞。我们对人胎胰腺中的nestin^+细胞进行了分离和体外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胎胰nestin^+细胞表达高水平ABCG2/BCRP1,并在形态和生长方式上均不同于导管上皮细胞;(2)Nestin^+细胞在体外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CC,islet-likc cell clusters);(3)ICC中的nestin^+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表达多种细胞特异抗原,经体外诱导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阳性的类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胰腺巢蛋白阳性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性 多向分化潜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