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
1
作者 卜宪敏 梁迪 +4 位作者 张斌 徐英杰 丁豪 吴彬 田荣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34-6641,共8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3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去势组(24只)。去势组采用经典的去势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2周随机选取去势组6只大鼠与假手术组6只大鼠行Micro-C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模型验证。验证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去势组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构建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模型,骨折端分别注射PBS(PBS组)、1.5×10^(11)particles/mL(低浓度外泌体组)、3×10^(11)particles/mL(高浓度外泌体组)外泌体。骨折术后4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骨折愈合和骨组织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增快,骨折端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②X射线片评分:外泌体组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Micro-CT三维成像: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加快,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外泌体组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有更多的骨小梁生成,有更多的新生骨组织生长;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钙素与CD31的表达更加显著;高浓度外泌体组较低浓度外泌体组新生血管密度更大,骨痂生成量更多,骨折愈合增快,呈现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成骨,最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其机制可能与CD31和骨钙素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折愈合 骨钙素 CD31
下载PDF
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曹慧玲 张洁 +2 位作者 朱小飞 钱世宁 陈云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和梗死率计算,观察ucMSCs在脑组织定位情况,采用芯片技术对各实验组进行研究,对样本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PCR验证。结果 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移植效果显著高于未处理组,表现在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明显,TTC染色显示梗死灶减少和梗死率降低显著,观察发现该组ucMSCs定位于脑损伤组织的数量明显多于未处理组,根据筛选条件,筛出2 905个差异mRNA,其中1 754个上调、1 151个下调,依据倍数变化值≥2.0且P≤0.05,得到27个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胞迁移密切相关且表达激活的基因有4个,分别为Ccr6、Ccr3、Cxcr1和Ccl6,随机验证结果证实Ccr3及Cxcr1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ucMSCs显著提高了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处理后的ucMSCs迁移至脑损伤部位数量明显增加,分析认为可能与川芎嗪激活多种趋化因子Ccr6、Ccr3、Cxcr1和Ccl6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卒中 脐带充质干细胞 迁移 趋化因子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丰哲 陶奕孜 +3 位作者 冯琳 吕和 魏纪湖 鲁世金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细胞凋亡,进而引发股骨头形态改变、塌陷以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关节活动受限、屈伸不利、行走时呈现跛行状态以及髋部出现剧烈的疼痛感等[1]。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劳动能...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细胞凋亡,进而引发股骨头形态改变、塌陷以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关节活动受限、屈伸不利、行走时呈现跛行状态以及髋部出现剧烈的疼痛感等[1]。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劳动能力丧失的风险[2]。该病临床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极大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综述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优效治疗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乙芮 高天芸 +2 位作者 王亚萍 黄亚红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78-4887,共10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是未来细胞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目的: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典型的抗炎细胞因子,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并诱导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该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0基因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基于细胞治疗产品标准筛选出临床级细胞。给予C57BL/6J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水溶液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前1 d(尾静脉途径)与造模后第4天(腹腔途径)注射空质粒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在造模后第6天取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CD3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构建的稳定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工程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标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结肠炎具有修复效果,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更加优效,更显著地抑制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下降(P<0.05)、结肠缩短(P<0.05)以及结肠组织损伤(P<0.05);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结肠组织切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与CD31阳性细胞显著多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表明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显著促进肠组织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进而促进结肠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0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工程化修饰充质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再生修复 细胞增殖 肠再生
下载PDF
明胶三维微球装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慢性肌腱病
5
作者 李帝均 酒精卫 +3 位作者 刘海峰 闫磊 李松岩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肌腱组织因缺少血管而修复困难,如何促进肌腱的恢复和提高肌腱损伤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微载体支架结合构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与大鼠体内实验观察... 背景:肌腱组织因缺少血管而修复困难,如何促进肌腱的恢复和提高肌腱损伤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微载体支架结合构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与大鼠体内实验观察明胶微载体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肌腱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三维明胶微载体后观察细胞活性以及存活情况,以常规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2)动物体内实验: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肌腱病组、2D组(肌腱病+常规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D组(肌腱病+明胶微载体三维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组6只,治疗4周后进行动物行为学检测以及跟腱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1)体外细胞实验:接种于明胶微载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三维明胶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活性更好;(2)动物体内实验:治疗4周后,与肌腱病组比较,3D组大鼠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改善,而2D组也可一定程度改善肌腱病损伤,但效果不及3D组;(3)结果表明,三维明胶微载体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肌腱损伤组织修复再生,且修复效果优于常规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病 肌腱损伤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干细胞 微载体 三维培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抗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6
作者 李灵玉 魏华锋 +4 位作者 罗豪 王浩 贺佳辉 姚雅韡 吕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06-2712,共7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获取外泌体并鉴定;②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外泌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的分布;③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Compound C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外泌体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在肾蒂夹闭前15 min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再灌注24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肾组织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茶托形态,直径分布在40-16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更易聚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③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所逆转。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发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YAP1通路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AMPK-YAP1通路 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细胞的焦亡
7
作者 何长良 王炎 +1 位作者 罗玲 刘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42-6648,共7页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细胞过度焦亡从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愈发受到重视。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脓毒症所致急性...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细胞过度焦亡从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愈发受到重视。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n=16)。模型组、治疗组行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后缝合。治疗组术后6 h尾静脉注射200μ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105个细胞),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术后6 h尾静脉注射200μL生理盐水。术后28 h,各组随机取5只小鼠予以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检测肺血管通透性;收集各组剩余小鼠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水平,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TUNEL染色观察肺组织细胞焦亡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GSDMD及Caspase-1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术后28 h肺血管通透性显著下降(P<0.05),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水平降低(P<0.05),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数降低(P<0.05),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细胞焦亡指数降低(P<0.05),肺组织Toll样受体4、GSDMD、GSDMD-N及Caspase-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Caspase-11/GSDMD信号通路活化,改善肺组织细胞焦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TOLL样受体4 Caspase-11 GSDMD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焦亡 脓毒症 工程化干细胞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鞘内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郑伊桐 汪永新 +2 位作者 刘文 阿木吉特 秦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7743-7751,共9页
背景: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可以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神经炎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 背景: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可以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神经炎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n=16),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外泌体组在损伤后24 h通过神经内镜鞘内注射20μ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造模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结合Rivlin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检测脊髓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M1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的表达比例,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精氨酸酶1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与结论:(1)术后3,7,14 d,外泌体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7,14 d时外泌体组Rivlin斜板实验角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外泌体组相比于模型组脊髓组织的神经损伤减轻,术后7 d时外泌体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2)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外泌体组术后第7天病变区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而精氨酸酶1阳性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也证实了免疫荧光实验结果;(3)外泌体组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分泌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分泌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减少了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脊髓损伤中神经炎症的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外泌体 炎症 神经内镜 工程化干细胞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张含 宋娟 +5 位作者 王军 李文冬 彭茜瑞 杨禄祥 张新玲 曹洋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移植组造模后侧脑室注射5×10~5个hUC-MSC,模型组给予等体积PBS。术后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7只,采用核磁共振评估脑梗死情况,之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术后第24天起,剩余20只小鼠开始通过新物体识别、Y迷宫实验、转棒疲劳实验、CatWalk步态分析进行神经行为学分析;术后第120天,每组取7只,采用DTI评估海马区脑白质发育情况,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脑梗死体积、白质及灰质损失体积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15.7±1.3)%]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所占面积百分比[(10.3±1.4)%]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自发交替率升高,认知指数升高,转棒运动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0.191±0.002)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脑白质FA值(0.224±0.004)升高(P<0.05)。结论:hUC-MSC可减轻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促进脑白质的发育,改善远期学习记忆及运动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未成熟脑 脑白质损伤 缺氧缺血 行为学 小鼠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龚瑾 张进进 +2 位作者 陈立力 王辉 邢颜超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滑膜炎症、软骨丢失等,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注射和手术干预,主要致力于缓解症状,对于软骨的修...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滑膜炎症、软骨丢失等,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注射和手术干预,主要致力于缓解症状,对于软骨的修复效果有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因具有抗炎和软骨再生能力,成为治疗KOA的新希望。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临床中应用hUC-MSCs治疗KOA的理论依据、研究设计及疗效评价进行论述,同时围绕hUC-MSCs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需攻克的方向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hUC-MSCs治疗KOA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膝骨关节炎 软骨再生
下载PDF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1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联合人参皂苷Rg1对心力衰竭细胞模型的影响
12
作者 任疏桐 郝苗 +2 位作者 刘越 侯平 全娟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25-6633,共9页
背景:目前,如何促进细胞扩增、减少细胞损失、提高细胞归巢率、减少细胞凋亡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人参皂苷Rg1可在体外或体内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增殖、分化,其可能是提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 背景:目前,如何促进细胞扩增、减少细胞损失、提高细胞归巢率、减少细胞凋亡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人参皂苷Rg1可在体外或体内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增殖、分化,其可能是提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率的候选药物。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联合人参皂苷Rg1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心衰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人参皂苷Rg1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参皂苷Rg1组。对照组H9C2细胞用正常DMEM培养基培养24 h,其他组H9C2细胞用含0.8%戊巴比妥钠的DMEM培养基培养7 min构建心衰细胞模型。建模后,分别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参皂苷Rg1单独或共同处理。采用CCK-8法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按试剂盒说明检测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ELISA测定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RT-qPCR测定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Bax和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Bax、Bcl-2、Toll样受体4、p65和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戊巴比妥钠组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人参皂苷Rg1组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参皂苷Rg1组H9C2细胞活力和EdU阳性率升高,TUNEL阳性率以及Bax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Ca^(2+)-Mg^(2+)-ATP酶活性升高,H9C2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H9C2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降低,Toll样受体4和p-p6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参皂苷Rg1组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人参皂苷Rg1提高了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心衰细胞活力,并抑制了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介导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H9C2细胞 心力衰竭 人参皂苷RG1 戊巴比妥钠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噪声性耳聋听力保护中的作用
13
作者 廖康 潘明杰 +3 位作者 李美华 何四海 祝园平 姜鸿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各5只。3组小鼠分别在噪声暴露前1 d及暴露后第1、3、7、14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评估听力阈值。实验结束后,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出耳蜗进行固定、脱钙和基底膜铺片,再使用Alexa Flour 488-Phalloidin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4',6-diamidine-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听觉毛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人脐带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贴壁生长特性、符合鉴定标准。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32 kHz时ABR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 kHz时ABR阈值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32 kHz时ABR阈值与噪声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与噪声暴露+hUC-MSCs组耳蜗顶回OHCs仍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中回OHCs可见部分缺失,底回OHCs大量缺失,残余OHCs排列明显不规则,噪声暴露+hUC-MSCs组中回、底回OHCs损伤程度轻于噪声暴露组,小鼠耳蜗OHCs缺失率从顶回至底回呈现指数增加趋势,噪声暴露+hUC-MSCs组OHCs缺失率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噪声暴露小鼠的听觉功能,减轻耳蜗毛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脐带充质干细胞 听力保护 耳蜗毛细胞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C57BL/6J小鼠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体内生物分布对比研究
14
作者 郝晓芳 朱灏 +4 位作者 秦超 姜华 李倩倩 黄瑛 李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C57BL/6J小鼠和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采用Di R近红外荧光染料标记技术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回输到正常C57BL/6J小鼠和EAE小鼠体内,在给予干细胞...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C57BL/6J小鼠和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采用Di R近红外荧光染料标记技术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回输到正常C57BL/6J小鼠和EAE小鼠体内,在给予干细胞后2 h、3 h、1 d、3 d、5 d、7 d、10 d、14 d进行活体成像示踪干细胞,14 d后剖检小鼠,对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脑、脊柱(含脊髓)进行组织成像。结果DiR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回输给予小鼠后,荧光值在体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正常C57BL/6J小鼠中2d到达峰值,在疾病模型小鼠中1d达到峰值;在正常C57BL/6J小鼠中10 d检测不到荧光信号,在疾病模型小鼠中10 d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14 d荧光信号消失。组织成像研究显示干细胞单次尾静脉给予正常和疾病模型小鼠后,细胞在体内至少存续14d,集中分布于肺脏、肝脏、脾脏等部位。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模型EAE小鼠体内比在正常C57BL/6J小鼠中存续时间更长,且MSC在EAE疾病小鼠中具有更明显的脾脏归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C57BL/6J小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活体成像 生物分布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移植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廖海林 王晓华 +1 位作者 卢意 巨春蓉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2只。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只。肺移植术后72h取材观察移植肺的颜色、大小、质...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2只。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只。肺移植术后72h取材观察移植肺的颜色、大小、质地,通过micro-CT评估各组大鼠移植肺的通气情况及实变进展。收集受体大鼠血浆、移植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以了解肺水肿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移植肺外观颜色与自体肺差异较大,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移植肺与自体肺外观颜色几乎一致。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肺泡内渗出减少,气道上皮细胞结构更为完整。空白对照组未见肺泡内渗出,气道及肺泡结构保持正常。治疗组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湿/干比和MPO活性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各组间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UC-MSC能够通过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和抑制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大鼠原发性移植肺失功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原发性移植肺失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充质干细胞 脐带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高氧新生大鼠肺损伤的研究
16
作者 赵莎莎 戴晓宇 +1 位作者 李莉 李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治疗高氧导致的新生大鼠肺损伤的疗效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对照组...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治疗高氧导致的新生大鼠肺损伤的疗效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均置于高压氧箱内饲养,建立肺损伤模型,对照组置于室内空气中饲养,造模4 d后,治疗组给予细胞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2周后处死新生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情况、血管肌化情况和微血管密度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活性氧(ROS)、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大鼠相比,模型组新生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值、ROS活性、MPO活性、MDA含量均增高,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升高,显示造模成功;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肺组织湿/干重比值、ROS活性、MPO活性、MDA含量均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降低,肺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血管肌化情况显著减轻,微血管密度显著增高。结论UC-MSC能显著改善高氧环境下导致的新生大鼠肺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 脐带充质干细胞 高氧 新生儿肺损伤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动物实验研究
17
作者 郭思琪 李汶聪 刘美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7,12,共8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SD雌性大鼠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18只SD雌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各组含6只。首先确认大鼠的动情周期,随后进行如下操作:正...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SD雌性大鼠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18只SD雌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各组含6只。首先确认大鼠的动情周期,随后进行如下操作:正常组大鼠仅行剖腹并缝合,不接受任何治疗,于术后7天处死;模型组大鼠剖腹后,使用眼科钳对子宫壁进行多次刮擦以建立宫腔粘连模型,7天后处死;UC-MSCs治疗组则在建模后7天再次开腹,向双侧子宫宫腔内灌注UC-MSCs,连续治疗三个动情周期后处死大鼠。收集所有大鼠的双侧子宫组织,进行包埋切片,并依次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统计腺体数量、计算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以及评估CK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来综合评价UC-MSCs在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效果。结果:LSD-t检验和Dunn’st检验分析:相较于模型组,正常组与UC-MSCs治疗组的HE染色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F=86.361,P<0.001),腺体数目也显著增长(F=81.639,P<0.001);在MASSON染色中,与模型组对比,UC-MSCs治疗组显示出纤维化程度的显著降低(F=50.151,P<0.001);此外,正常组与UC-MSCs治疗组的CK染色平均光密度相较于模型组均有明显提升(F=10.326,P=0.002)结论:UC-MSCs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的数量,降低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提高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恢复其部分功能,起到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充质干细胞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相关肝损伤
18
作者 孙良 李培培 +2 位作者 葛汝村 王新华 徐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模型组(SAP组)、激动剂组(SAP+LPS组)、抑制剂组(SAP+TAK-242组)、细...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模型组(SAP组)、激动剂组(SAP+LPS组)、抑制剂组(SAP+TAK-242组)、细胞干预组(SAP+huMSC组)和细胞+激动剂组(SAP+huMSC+LPS组),每组12只。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及肝脏组织病变,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抗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大鼠胰腺和肝脏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淀粉酶、脂肪酶、ALT、AST、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肝组织TLR4、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与SAP组比较,SAP+TAK-242组和SAP+huMSC组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上述指标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而SAP+LPS组以上指标升高(P均<0.05);与SAP+LPS组比较,SAP+huMSC+LPS组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上述指标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SAP大鼠相关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NF-ΚB TLR4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
19
作者 张凌风 韩奇洋 +6 位作者 张晓颖 陈尚钧 方玥琨 杨秀秀 黄巧林 王娜 张义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脐带MSCs治疗的Ⅲ度以上aGVHD患者30例,描述患者一般情况及预后、MSCs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回输...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脐带MSCs治疗的Ⅲ度以上aGVHD患者30例,描述患者一般情况及预后、MSCs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回输时间点对疗效的影响及回输前后患者血象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0%,其中17例(56.67%)完全缓解,4例(13.33%)部分缓解,9例(30%)无效。患者使用MSCs期间均未出现输注相关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为165(27,1398)d,3年总体生存期为53.08%。发病2周内回输MSCs的疗效优于2周后回输(P<0.05)。回输MSCs 30 d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P均<0.05)。结论:脐带MSCs治疗移植后重度aGVHD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脐带充质干细胞 疗效
下载PDF
携带miR-296-3p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大鼠症状
20
作者 赵丹 刘廷翔 +1 位作者 郑楚文 何文聪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携带miR-296-3p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外泌体(Exo)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用miR-296-3p-NC、miR-296-3p mimics转染MSCs后分别提取Exo,获得MSCs-Exo-miR-NC和MSCs-Exo-miR-296-3p;以... 目的探讨携带miR-296-3p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外泌体(Exo)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用miR-296-3p-NC、miR-296-3p mimics转染MSCs后分别提取Exo,获得MSCs-Exo-miR-NC和MSCs-Exo-miR-296-3p;以RT-qPCR检测其中miR-296-3p表达,制备孕鼠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霉素来诱导建立G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s-Exo-miR-NC组、MSCs-Exo-miR-296-3p组,每组10只,另外制备10只孕鼠为对照组;用MSCs-Exo-miR-NC和MSCs-Exo-miR-296-3p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孕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母鼠与胎鼠质量、血脂4项、免疫器官指数;以ELISA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母鼠和胎鼠质量、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IL-6及IL-8水平、CD8^(+)比例升高(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IgA、IgG、IgM、IL-2及IL-10水平、CD4^(+)比例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s-Exo-miR-NC组、MSCs-Exo-miR-296-3p组大鼠母鼠和胎鼠质量、血清TG、TC、LDL-C、IL-6及IL-8水平、CD8^(+)比例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血清HDL-C、IgA、IgG、IgM、IL-2及IL-10水平、CD4^(+)比例升高(P<0.05);且MSCs-Exo-miR-296-3p对GDM大鼠各指标的作用更强(P<0.05)。结论携带miR-296-3p的MSCs来源Exo可改善GDM大鼠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6-3p 脐带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妊娠期糖尿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