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5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
作者 刘晓娟 邓培渊 +1 位作者 范春丽 田云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1)环氧虫啶能有效猝灭HSA荧光,不同温度下环氧虫啶与HSA的结合常数在0.76×10^(5)~1.57×10^(5)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环氧虫啶结合在HSA的IIA疏水腔内,有1个结合位点;3)结合自由能分析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显示,环氧虫啶和H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自由能为-25.90 kJ/mol,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复合物;5)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Gln459是环氧虫啶与HS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环氧虫啶在人体内的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虫啶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张少华 杜文水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MCLIA),探讨KL-6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5月... 目的建立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MCLIA),探讨KL-6联合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5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为对照组,利用MCLIA法测定NSE、SCC、CEA、CYFRA21-1血清含量,分析肿瘤标志物单项测定与多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CLIA测定KL-6的空白检出限(LoB)为20U/ml、最低检出限(LoD)为50U/ml,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精密度分别低于6%和8%,在检测范围50~10000 U/ml内成线性。KL-6单一指标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5项肺癌血清标志物联合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97.6%,AUC为0.997,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人血清KL-6全自动定量MCLIA检测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均符合临床要求。联合检测血清KL-6、NSE、SCC、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理想,对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人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 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血清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
下载PDF
笋篼黄酮的结构鉴定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波 益莎 +2 位作者 李琴 贺亮 杨光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3期301-307,345,共8页
以竹笋加工剩余物笋篼为原料,采用红外光谱(FT IR)、液质联用技术(HPLC MS)对笋篼黄酮(BSDF)的主要组分进行鉴定,并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笋篼黄酮类物质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红外结果表明,BSDF具有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特征峰... 以竹笋加工剩余物笋篼为原料,采用红外光谱(FT IR)、液质联用技术(HPLC MS)对笋篼黄酮(BSDF)的主要组分进行鉴定,并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笋篼黄酮类物质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红外结果表明,BSDF具有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特征峰;液质研究结果表明,BSDF中主要有4种黄酮苷类物质,分别是夏佛塔苷、白杨素6 C阿拉伯糖8 C葡萄糖苷、芹菜素6,8 C二那阿拉伯糖苷、白杨素6 CβD葡萄糖苷8 CαL阿拉伯糖苷;分子模拟结果显示,BSDF苷类物质白杨素6 CβD葡萄糖苷8 CαL阿拉伯糖苷能够很好地结合HSA的子域ⅠA和ⅢA。两者之间的结合存在氢键作用力、范德华作用力及阳离子π堆积。该研究为了解笋篼黄酮结构及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运输情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加工剩余物 笋篼 黄酮 人血清白蛋白 结构鉴定 分子模拟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4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天 鲍珊 +1 位作者 姜威龙 陆一夫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5-783,共9页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同时测定人血清中4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CPs)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包含18种多氯联苯(PCBs)和25种有机氯农药(OCPs)。取250μL血清样本加入甲醇和酸,使用正己烷和甲基叔丁基醚依次对...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同时测定人血清中4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CPs)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包含18种多氯联苯(PCBs)和25种有机氯农药(OCPs)。取250μL血清样本加入甲醇和酸,使用正己烷和甲基叔丁基醚依次对样品进行萃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洗脱液氮吹浓缩后用甲苯复溶,经TG-5SilMS(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8种PCBs和25种OCPs分别在0.008~1μg/L和0.08~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5~0.1μg/L,定量下限为0.02~0.3μg/L,基质效应为74.9%~126%;加标回收率为71.6%~12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1%,日间RSD为1.3%~18%。使用标准参考样品评估方法准确度,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30%。应用该方法测定某地区173份普通人群血清样品,共检出28种POCPs,其中p,p'-DDE和PCB153的检出率超过50%,p,p'-DDE质量浓度的中位数为0.46μg/L,是该地区人群血清中主要的POCPs组分。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基质效应,提高检测灵敏度,适用于人血清中43种POCP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人血清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金属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5
作者 任丽磊 彭玉苓 +4 位作者 王树军 张成根 陈钰 王昕彤 孟晓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6-813,共8页
近年来,卟啉及金属卟啉在光动力疗法、抗癌药物研究方面备受关注,有些已被批准临床使用。人血清白蛋白(HSA)能结合、运输许多药物活性分子,详细研究金属卟啉与HSA的结合机制,对阐明卟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合成了3种新... 近年来,卟啉及金属卟啉在光动力疗法、抗癌药物研究方面备受关注,有些已被批准临床使用。人血清白蛋白(HSA)能结合、运输许多药物活性分子,详细研究金属卟啉与HSA的结合机制,对阐明卟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合成了3种新型6-氯烟酸修饰的自由卟啉(4,5,6)及锌卟啉(4-Zn,5-Zn,6-Zn),并通过测试表征和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了结构确定。理论计算结果表明:3种锌卟啉中的侧链6-氯烟酸基团均远离卟啉环平面;4-Zn构型比连有取代基的5-Zn、6-Zn构型更稳定。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3种锌卟啉与HSA之间的键合方式,通过Stern-Volmer方程、双对数方程和Van’t Hoff方程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3种锌卟啉均能有效猝灭HSA的荧光,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锌卟啉与HSA在不同温度下的K_(q)值均大于2.0×10^(10) L·mol^(-1)·s^(-1),表明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2)采用双对数方程得到锌卟啉与HSA的结合常数,除5-Zn在318 K时外,其他温度条件下的结合常数K_(A)均大于10^(3) L·mol^(-1),结合位点数n均接近1,说明形成了1∶1的复合物;(3)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3种锌卟啉与H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均小于0,如4-Zn与H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为ΔH=-123.9 kJ·mol^(-1),ΔS=-322.9 J·mol^(-1)·K^(-1),ΔG=-27.7 kJ·mol^(-1)(298 K),由此得出反应过程为自发进行,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实验获得的数据可以为研究金属卟啉与生物小分子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烟酸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人血清中葡萄糖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务荣 杨彬 +5 位作者 黄彦捷 张宁 罗思婷 王晶 邬泉周 武利庆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310,共7页
血糖是诊断和判别糖尿病的直接指标,标准物质是血糖检测结果准确可比的重要保障。研制人血清中6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葡萄糖标准物质的过程包括标准物质的制备、定值、均匀性、稳定性检验、不确定度评定以及互通性评价等内容。其中标准物质... 血糖是诊断和判别糖尿病的直接指标,标准物质是血糖检测结果准确可比的重要保障。研制人血清中6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葡萄糖标准物质的过程包括标准物质的制备、定值、均匀性、稳定性检验、不确定度评定以及互通性评价等内容。其中标准物质定值采用了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即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人血清中葡萄糖的浓度,并重点分析了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差异及成因。人血清中葡萄糖标准物质的量值覆盖1.70~28.12 mmol/L,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已获得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定级证书,编号为GBW(E)091140~GBW(E)091145,有望用于临床检验及相关领域对血清葡萄糖项目测量的质量评价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人血清 葡萄糖 标准物质 ID-LC-MS/MS ID-GC-MS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宸溪 曹竹君 +2 位作者 项晓刚 谢青 耿嘉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人体血浆中一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参与行使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介绍了HS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结构与功能,并总结了HS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不良反应。HSA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人体血浆中一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参与行使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介绍了HS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结构与功能,并总结了HS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不良反应。HSA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功能分子,不仅可以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近年来其结合转运、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循环功能、维持内皮细胞稳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非胶体功能也受到广泛重视。HSA结构易受到疾病环境的影响,翻译后修饰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变化,如N末端或C末端截断、糖基化、第3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34)氧化等,其中Cys-34氧化程度与肝硬化病程进展及生存结局相关。除了可以预防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后的循环功能紊乱,HSA在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等多种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非SBP感染、腹水的长期管理、肝性脑病、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HSA的治疗效益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失代偿期肝硬化 腹水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华法林与人血清蛋白结合的动力学过程和光谱性能研究
8
作者 唐妍 杨云帆 +3 位作者 胡建波 张航 刘永刚 刘强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99-2104,共6页
华法林作为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几十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栓类疾病。因此针对华法林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为了人们的重点。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模拟了华法林分子在水溶液状态下与人血清蛋白结合过程中几种状态的紫外-可见吸... 华法林作为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几十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栓类疾病。因此针对华法林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为了人们的重点。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模拟了华法林分子在水溶液状态下与人血清蛋白结合过程中几种状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与荧光光谱,研究不同状态在激发过程中的跃迁方式和电荷转移过程,以及光谱的差异,探究整个动力学过程的激发态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华法林在水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现出双吸收现象,双吸收现象主要由不同的激发态跃迁导致。未去质子化前,主要吸收峰波长为291 nm,去质子化后,吸收强度降低,波长红移,当华法林与血清蛋白结合后发生电荷转移导致吸收增益,波长307 nm吸收峰强度最高。通过计算第一激发态(S_(1))的结构和激发能模拟华法林不同状态的荧光光谱,最初状态下荧光峰为360 nm,去质子化后,荧光强度降低,波长红移,结合后结构变化导致荧光增益。根据华法林的荧光光谱变化情况,说明其在整个动力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荧光发射过程。通过分子前线轨道分析和电子-空穴分析研究整个动力学过程的电荷转移情况,表明华法林单体的荧光发射过程为局域激发,与蛋白质结合后荧光发射过程为电荷转移激发,结合后的荧光增益特征使华法林可以作为荧光探针。该研究揭示了华法林与蛋白结合过程中光谱变化机理,为以后探究分子结合动力学过程提供新型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人血清蛋白 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原位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
9
作者 江泽斌 姜小梅 +5 位作者 张智鑫 韩文念 王康 胡琛光 汪曣 杜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本研究提出一种原位磁固相萃取法并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 2[25(OH)VD 2]和25-羟基维生素D 3[25(OH)VD 3]。研究利用原位磁固相萃取法高效提取人血清样本中25(OH)VD,联合LC-MS/MS测定人血清中25(OH... 本研究提出一种原位磁固相萃取法并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 2[25(OH)VD 2]和25-羟基维生素D 3[25(OH)VD 3]。研究利用原位磁固相萃取法高效提取人血清样本中25(OH)VD,联合LC-MS/MS测定人血清中25(OH)VD 2和25(OH)VD 3,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定量下限、基质效应、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磁固相萃取法联合LC-MS/MS检测人血清25(OH)VD 2和25(OH)VD 3的检测限均为0.5 ng/mL,线性范围均为1~100 ng/mL,回收率范围为98%~103%,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在7%以内。因此,原位磁固相萃取法可有效净化复杂生物样本,联合LC-MS/MS可便捷、快速、准确检测临床上人血清样本中25(OH)VD,有望应用于更多复杂样本基质下痕量化合物的检测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磁固相萃取法 人血清 25-羟基维生素D LC-MS/MS
下载PDF
基于无金属可见光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人血清白蛋白超微印迹传感器及其性能
10
作者 姜士鹏 周禹希 +4 位作者 孟沛然 谢炎轩 宋祉怡 赵洹影 孙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将荧光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既作模板分子又作催化剂,利用无金属可见光诱导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金(nAu)修饰的铂超微电极(Pt UME)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构建超微印迹传感器(MIPs/nAu/Pt UME),利用电化学循环伏... 将荧光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既作模板分子又作催化剂,利用无金属可见光诱导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金(nAu)修饰的铂超微电极(Pt UME)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构建超微印迹传感器(MIPs/nAu/Pt UME),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所得传感器进行表征。进一步,以MIPs/nAu/Pt UME为工作电极,自制铂微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构建只需5μL待测液的微体积检测体系,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方法对HSA进行检测。在最优条件下,超微印迹传感器检测HSA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2)mg/L,检出限为3.4×10^(-10)mg/L,相关系数为R2=0.9980。考察了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小鼠IgG和牛血清白蛋白对检测HSA的干扰,并探究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重现性。最后,利用MIPs/nAu/Pt UME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得到加标回收率为96.0%~104.5%,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金属可见光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超微印迹传感器 人血清白蛋白 微体积检测
下载PDF
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杨晶 李莉 +5 位作者 梁健丹 黄珊 苏炜 韦雅淑 韦良 肖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61-2767,共7页
氨基硫脲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生物学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更好地了解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合成了两种氨基硫脲芳基钌(Ⅱ)配合物,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和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氨基硫脲芳基钌... 氨基硫脲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生物学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更好地了解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合成了两种氨基硫脲芳基钌(Ⅱ)配合物,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和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这两种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能使H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且HSA的荧光猝灭影响与配合物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对比发现配合物2对HSA的荧光猝灭效率更强。两个配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是静态猝灭过程,且配合物2的荧光猝灭能力更强。通过热力学参数分析发现这两种配合物与HSA的主要结合作用力均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两种配合物与HSA之间的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最后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验证了这两种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均对HSA二级构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与HSA的结合引起了HSA二级结构的重排,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这两种配合物的加入使HSA的二级结构稳定性降低。研究表明:通过探究氨基硫脲芳基钌配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揭示其作为抗肿瘤药物进入体内后与HSA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以氨基硫脲为配体的芳基钌配合物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硫脲 芳基钌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一种方酸菁染料探针用于人血清白蛋白的检测
12
作者 于丽佳 赵树华 刘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409,共5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体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对HSA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合成了一种近红外方酸菁染料(YSQ)探针用于检测人血清白蛋白。探针YSQ自身的荧光较弱,但加入HSA后荧光强度显著提高,基于此...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体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对HSA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合成了一种近红外方酸菁染料(YSQ)探针用于检测人血清白蛋白。探针YSQ自身的荧光较弱,但加入HSA后荧光强度显著提高,基于此原理建立了人血清白蛋白的检测方法。人血清白蛋白在浓度为10~300 mg/L范围时,与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范围,检出限(S/N=3)低至0.88 mg/L,响应迅速(<1 min)。竞争性试剂布洛芬加入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说明探针可能作用于HSA的结合位点Ⅱ。将此探针用于检测尿液中HSA的含量,回收率在89.4%~111.2%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酸菁染料 荧光光谱 人血清白蛋白 尿液
下载PDF
基于光谱法研究汞荧光分子探针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3
作者 陈昕 刘元艳 +3 位作者 马明硕 陈杰 刘治刚 曾晓丹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用于识别汞的荧光分子探针(WL-6)与生物大分子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HSA在结合位点的荧光强度,随着WL-6的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据荧光数据,得到了WL-6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主要...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用于识别汞的荧光分子探针(WL-6)与生物大分子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HSA在结合位点的荧光强度,随着WL-6的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据荧光数据,得到了WL-6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主要作用力及猝灭常数。从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的结果可以看出,WL-6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人血清白蛋白 结合常数
下载PDF
磁性免疫微球在人血清白蛋白纯化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明珲 姜玲黎 +2 位作者 曾凡波 王妮丹 唐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8-614,共7页
目的为了快速地从人血清中提纯人血清白蛋白,利用磁性免疫微球作为提取手段,再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方法将经过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载体,用EDC(碳化亚胺)活化微球表面的羧基,再将兔抗人血清白蛋白抗体包... 目的为了快速地从人血清中提纯人血清白蛋白,利用磁性免疫微球作为提取手段,再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方法将经过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载体,用EDC(碳化亚胺)活化微球表面的羧基,再将兔抗人血清白蛋白抗体包被于微球上,这种微球-抗体复合物能特异性地捕获人血清白蛋白,磁分离复合物后,通过将兔抗人血清白蛋白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将酶联羊抗人血清白蛋白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起间接酶联免疫法,用于检测人血清中和磁性免疫微球上吸附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得到微球从人血清中提纯人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结果第1次提纯的回收率为(86±4)%,重复利用微球2次,回收率分别为(69.0±0.6)%和(40.8±0.8)%,而提纯的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度为90%。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免疫磁性微球提纯人血清白蛋白的实验是有效的,为工业上大规模提纯人血清白蛋白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免疫微球 兔抗人血清白蛋白抗体 蛋白纯化 人血清白蛋白 BAS-ELISA
下载PDF
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二甲酚橙的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铭 李树伟 王小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5,101,共4页
对二甲酚橙作为光散射探针测定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对二甲酚橙的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共振散射光谱法.在pH4.00的NaOAc-HOAc缓冲溶液中,二甲酚橙只有微弱的光散射强度,但它与蛋白质的缔合物却有... 对二甲酚橙作为光散射探针测定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对二甲酚橙的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共振散射光谱法.在pH4.00的NaOAc-HOAc缓冲溶液中,二甲酚橙只有微弱的光散射强度,但它与蛋白质的缔合物却有较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在λ=517nm处,光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并且与蛋白质浓度在为0.0~10.0mg·L^-1范围呈线性,检出限为0.044 mg·L^-1.运用摩尔比法测定二甲酚橙和蛋白质的结合数为132,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考马斯亮蓝法的结果一致,分析结果的RSD值(n=5)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 二甲酚橙 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测定
下载PDF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为探针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
16
作者 郭晔 陈艳华 +5 位作者 田媛 高德江 邓新煜 张寒琦 于爱民 盛韧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3-675,共3页
通过共振光散射(RLS)技术,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探针应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在一定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浓度范围(2.35×10^-8-1.17×10^-6mol/L)内,HSA—PDDA体系的RLS强度随HSA浓度的增... 通过共振光散射(RLS)技术,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探针应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在一定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浓度范围(2.35×10^-8-1.17×10^-6mol/L)内,HSA—PDDA体系的RLS强度随HS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其结果与考马士亮蓝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 总蛋白
下载PDF
4',5,7-三羟基二氢黄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63
17
作者 谢孟峡 徐晓云 +1 位作者 王英典 刘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55-2062,共8页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与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NAR)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显示,在生理pH下NAR分子中A环7位的酚羟基发生部分解离,7位酚羟基的解离使A环与B环上...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与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NAR)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显示,在生理pH下NAR分子中A环7位的酚羟基发生部分解离,7位酚羟基的解离使A环与B环上羰基形成的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该谱带发生了进一步的红移,说明该共轭体系参与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药物与蛋白质浓度比(cNAR/cHSA)为0.1~10的范围内,NAR在HSA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可能位于site I),结合常数为1.27×105L·mol^(-1)(n=5,RSD小于5%).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药物对蛋白质荧光猝灭的影响,发现药物分子中的没有解离的活性基团在结合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缓冲水溶液和重水溶液中分别测定了与药物作用前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NAR和HS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降低,而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无轨结构在药物浓度较高时也有少量的增加.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探讨了HSA与NAR相互作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 7-三羟基二氢黄酮 人血清白蛋白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蛋白相互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 二氢黄酮 三羟基 光谱学研究 蛋白质二级结构 紫外吸收光谱 药物浓度 α-螺旋结构
下载PDF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固定相的分子生物色谱分析几种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孔亮 邹汉法 +2 位作者 汪海林 倪坚毅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提出用人血清白蛋白分子生物色谱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分别比较了当归等 4种单味中药的分离结果 ,考察了提取当归的 3种溶剂及提取时间对活性物质提取量的影响 ,同时建立了当归中阿魏酸与藁本内酯的定量分析方法 .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分子生物色谱 中药 生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木犀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志恒 李彩瑞 +4 位作者 马晶军 吴秋华 王春 仵茜 王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5-1139,共5页
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木犀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木犀草素... 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木犀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木犀草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木犀草素与HSA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求得了木犀草素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木犀草素对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黄芩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宁 刘忠英 +2 位作者 胡秀丽 卜凤泉 赵学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利用荧光猝灭技术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性质,由药物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求出其结合常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结合力的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Zn2+,Mg2+,Al3+和Cu2+存在时对结合性质的... 利用荧光猝灭技术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性质,由药物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求出其结合常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结合力的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Zn2+,Mg2+,Al3+和Cu2+存在时对结合性质的影响.此研究不仅对于揭示体内药物动力学问题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药物分子设计及新药开发等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汉黄芩苷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