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认知人造物的信息技术——一种技术哲学的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翔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4期42-52,共11页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是技术哲学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一种可行的方式是,把信息技术当作认知人造物,探讨其设计、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互动与适应。尽管这种研究方向的确为我们理解当代信息技术对人类认知的影响提供了十...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是技术哲学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一种可行的方式是,把信息技术当作认知人造物,探讨其设计、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互动与适应。尽管这种研究方向的确为我们理解当代信息技术对人类认知的影响提供了十分有用的起点,但它的说明力由于其静态特征而有其局限性。更为全面的说明需要考虑到认知人造物的动态和演化,尤其是人造物与人类认知的共演化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人造物 信息技术 人造物的本体论 共演化 人类认知
下载PDF
人造物概念的表征:功能、意图和目的论的解释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宇浩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6-478,共13页
以概念结构研究从“相似”到“解释”的理论转向为背景,评述人造物领域的“意图-历史论”(Bloom,1996),提出人造物概念结构中自上而下的约束是来自“使用目的”而不是“设计意图”。分析近期报告的大量实验,最后提出人造物概念表征的“... 以概念结构研究从“相似”到“解释”的理论转向为背景,评述人造物领域的“意图-历史论”(Bloom,1996),提出人造物概念结构中自上而下的约束是来自“使用目的”而不是“设计意图”。分析近期报告的大量实验,最后提出人造物概念表征的“基于使用的目的论”的解释模式和人造物归类的双重目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结构 人造物 意图 功能 目的论 基于解释的理论
下载PDF
一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开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9,共6页
教育技术学研究面临着困境主要是研究方法论的困境。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所面临的困境则源于我们对教育技术这个研究对象的认识偏差。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这个定义体现了技术过程和技术结果的统一。对技术过程的改进... 教育技术学研究面临着困境主要是研究方法论的困境。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所面临的困境则源于我们对教育技术这个研究对象的认识偏差。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这个定义体现了技术过程和技术结果的统一。对技术过程的改进离不开对技术结果缺陷的分析。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是一种用于认识教育技术的技术缺陷并改善之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方法论 技术人造物 缺陷分析
下载PDF
基于Part-Whole关系的人造物属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雷玉霞 眭跃飞 曹宝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4,86,共3页
知识分析是建立知识库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帮助检查知识库中的知识一致性、完备性和精确性。该文重点讨论了基于Part-Whole关系的人造物属性分析,主要内容是:一是部分和整体的属性之间是否具有继承关系;二是部分的公共属性... 知识分析是建立知识库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帮助检查知识库中的知识一致性、完备性和精确性。该文重点讨论了基于Part-Whole关系的人造物属性分析,主要内容是:一是部分和整体的属性之间是否具有继承关系;二是部分的公共属性和整体相同属性的属性值之间的内在约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表示 知识分析 Part—Whok关系 人造物 知识库系统 属性分析
下载PDF
人造物、意向性与生活世界 被引量:14
5
作者 舒红跃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5,99,共4页
同自然物体一样,人造物也有其功能与结构;与自然物不同的是,人造物的功能是意向性意义上的功能,在人造物身上聚集有人类的意向。通过人造物的结构,可以把技术与物的因素即自然的结构与规律联系起来;通过人造物的功能-意向,可以把技术与... 同自然物体一样,人造物也有其功能与结构;与自然物不同的是,人造物的功能是意向性意义上的功能,在人造物身上聚集有人类的意向。通过人造物的结构,可以把技术与物的因素即自然的结构与规律联系起来;通过人造物的功能-意向,可以把技术与人和人所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 意向性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人造物和科学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锋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26-35,共10页
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哲学对一般物质的研究推进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切要的人造物研究。而研究人造物必须依赖科学意识,于是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研究就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人造物就是以某种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由科学意识物化的,能... 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哲学对一般物质的研究推进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切要的人造物研究。而研究人造物必须依赖科学意识,于是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研究就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人造物就是以某种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由科学意识物化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形态;科学意识就是以逻辑形态反映事物的,以物化人造物为归宿的真理性知识的总和。同时,作者还对人造物和科学意识的提出依据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 科学意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物质形态 物化意识 概念 哲学意识 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世界
下载PDF
浅谈为人造物的艺术中的“技”与“艺”
7
作者 马丽丽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11期40-42,共3页
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产物,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仅有艺术性,没有技术,艺术品不能实现;但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将艺术融入先进技术中,才有利于设计的... 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产物,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仅有艺术性,没有技术,艺术品不能实现;但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将艺术融入先进技术中,才有利于设计的建设与发展;只有当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设计之美才能自然地从产品中体现出来:一言以蔽之,设计之美体现在技与艺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技术 人造物 “艺” “技” 艺术创造 设计 艺术性 艺术品
下载PDF
遗址与人造物——论两要素对纪念性场所的影响
8
作者 于佳欣 张炜 李华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6期163-165,共3页
历史遗址本是纪念性场所设计的根源。文章基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造与改扩建,通过研读设计改造的理念与序列,并基于作者多次实地踏勘的体验,研究纪念性场所设计中元素与人情感变化的关联,探讨历史遗址与人造物两类元素影响祭奠人群情... 历史遗址本是纪念性场所设计的根源。文章基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造与改扩建,通过研读设计改造的理念与序列,并基于作者多次实地踏勘的体验,研究纪念性场所设计中元素与人情感变化的关联,探讨历史遗址与人造物两类元素影响祭奠人群情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址 人造物 场所 纪念 情感
下载PDF
科学意识决定人造物 被引量:1
9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7年第2期29-29,共1页
刘锋在《探索与争鸣》(上海)1986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传统哲学立足于物质者意识的重点,推进到立足于科学意识者人造物,在传统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既有的两个层次(物质在本原和内容方面决定意识和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物... 刘锋在《探索与争鸣》(上海)1986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传统哲学立足于物质者意识的重点,推进到立足于科学意识者人造物,在传统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既有的两个层次(物质在本原和内容方面决定意识和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物质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又增生出第三层次:科学意识决定人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意识 人造物 决定人 化人 物化意识 《探索与争鸣》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和意识 传统哲学 定意
下载PDF
城市之于城市人造物的建造——从Segrate的柱展开
10
作者 甘泉 《四川建筑》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从罗西城市人造物的理论为出发点,以罗西建筑中的柱为观察对象,一方面,探寻罗西如何通过对柱子这一基本建筑元素的运用,建造属于城市的人造物;另一方面,探寻罗西如何将城市的纪念性,经久性等要素融入到他所建造的城市人造物中,并通过柱... 从罗西城市人造物的理论为出发点,以罗西建筑中的柱为观察对象,一方面,探寻罗西如何通过对柱子这一基本建筑元素的运用,建造属于城市的人造物;另一方面,探寻罗西如何将城市的纪念性,经久性等要素融入到他所建造的城市人造物中,并通过柱子体现出来。从理论与实例两方面对罗西的"城市之于城市人造物的建造"进行了分析,寻找罗西建筑观中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造物 纪念性 经久性
下载PDF
在一般物质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增生人造物概念
11
作者 杜绍厚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7年第6期69-70,共2页
刘锋在《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3期撰文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哲学对一般物质的研究推进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切要的人造物研究。因此,在一般物质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增生人造物概念。 人类使物质世界分化出人造物,这是增生人造物概念... 刘锋在《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3期撰文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哲学对一般物质的研究推进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切要的人造物研究。因此,在一般物质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增生人造物概念。 人类使物质世界分化出人造物,这是增生人造物概念的客观必然性根据。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同一于自然界。但是,人类的秉性又不同于自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 物质概念 天然物质 物质形态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物质世界 质的研究 科学意识 自然界 哲学意识
下载PDF
“旅行者1号”,迄今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在银河系“旅行”
12
作者 黄永明 《大学(社会科学)》 2013年第11期76-77,共2页
过去几年里,“旅行者1号”已经数次被宣布即将飞出太阳系。但这一次是真的。根据美国《科学》杂志2013年9月12日在线发表的论文,“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所控制疆域的实际时间是2012年8月25日。
关键词 旅行者 银河系 人造物 地球 《科学》杂志 太阳系
下载PDF
物—符号—物感:中国现代设计中人造物的三个维度
13
作者 牟丹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7-32,共6页
现代设计物通过"物化"摆脱了传统附加意义,解放了功能,重获物的使用性;宽幅聚合形成的组合借由时尚成为消费社会里新的个性象征,使人造物再次实现意义整合;功能与艺术性直呈,物成为空符号,凸显物性,获得物感,使设计真正具有... 现代设计物通过"物化"摆脱了传统附加意义,解放了功能,重获物的使用性;宽幅聚合形成的组合借由时尚成为消费社会里新的个性象征,使人造物再次实现意义整合;功能与艺术性直呈,物成为空符号,凸显物性,获得物感,使设计真正具有了现代性品质。中国现代设计要具有中国式现代性品质,向传统回归的同时还需准确把握中国式独特物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设计 人造物 符号 三维度
下载PDF
人造物,厉害了!——在澳门看魔术杂技剧场秀
14
作者 徐秋 杨流昌 《杂技与魔术》 2017年第2期46-47,共2页
柏拉图说,作为制作物而言,自然物和人工物是一样的,区分只在于作者不同,神造或人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在造物方面越来越厉害了,比如旅游方面,在澳门,虽然也有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但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以博彩业为中心的人造景观,那些... 柏拉图说,作为制作物而言,自然物和人工物是一样的,区分只在于作者不同,神造或人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在造物方面越来越厉害了,比如旅游方面,在澳门,虽然也有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但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以博彩业为中心的人造景观,那些巨大的集娱乐场、酒店、餐馆、商场、会所、影院、剧场于一身的建筑群落,营造着世界最热门的生活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彩业 人造物 人造景观 建筑群落 人工物 海天一色 空中体操 天然优势 自然风物 埃菲尔铁塔
下载PDF
世界首个人造物种将诞生
15
《成才之路》 2007年第22期20-20,共1页
据《世界科学》6月8日报道,世界上将诞生首例人造物种。它可以减轻温室效应,产生氢气等能源。这项研究始于2000年。研究人员经过7年试验,终于创造出世界上首个人造物种。
关键词 人造物 温室效应 世界科学 研究人员 等能源 生物学 基因组 氢气 遗传密码 合成物
下载PDF
让人造物聆听自然的声音
16
作者 谢勇 《现代广告》 2007年第6期113-115,共3页
处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造物主的崇拜,让我选择了工业设计,一项人造物的专业。每次我要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都极力追根溯源.从它的原创点出发,往往能在司空见惯的表面下有新的发现.
关键词 人造物 声音 工业设计 崇拜
下载PDF
物体功能抑制自然的成因对人造物分类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宇浩 王哲 +1 位作者 刘烨 傅小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早期研究显示,人造物概念的分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体的成因和功能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也可能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实验采用大样本施测(N=169),沿用自然语言呈现物体属性并要求被试做自由命名的任务,考察物体... 早期研究显示,人造物概念的分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体的成因和功能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也可能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实验采用大样本施测(N=169),沿用自然语言呈现物体属性并要求被试做自由命名的任务,考察物体的功能和成因影响物体分类的交互模式.结果发现:(ⅰ)不呈现物体的功能时,呈现物体的自然成因会增强被试将物体分类为自然物的反应倾向,同时会削弱被试将物体分类为人造物的反应倾向;(ⅱ)呈现物体的功能时,被试强烈倾向于将物体命名为某种人造物,而且,呈现物体的自然成因没有减少被试将物体分类为人造物的反应.结果说明,物体的功能抑制了物体成因的作用,而物体成因却没有干扰物体功能的作用.结果提示,物体的功能是影响物体分类的核心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 分类 设计 成因 功能
原文传递
物体的成因影响人造物分类的特异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宇浩 王哲 傅小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648-2656,共9页
以前的研究发现,物体的成因(是否人工制造而成)影响成人和幼儿对物体的命名和分类,但没能说明成因影响物体分类的特异性,即成因的作用发生在概念系统的哪个水平.两个实验用前人研究的物体命名任务的变式,检验了物体的成因对物体概念系... 以前的研究发现,物体的成因(是否人工制造而成)影响成人和幼儿对物体的命名和分类,但没能说明成因影响物体分类的特异性,即成因的作用发生在概念系统的哪个水平.两个实验用前人研究的物体命名任务的变式,检验了物体的成因对物体概念系统的领域水平(划分“人造物/非人造物”的水平)和基本水平(物体命名的水平)分类的影响.结果显示:(ⅰ)完成自由命名任务时,人工制造条件的成因使物体被更多地分类为人造物领域的范畴,而自然形成条件的成因使物体被更多分入自然物领域;(ⅱ)用迫选任务强行改变基本水平的分类后,领域水平分类的模式保持不变.综合起来,两个实验的结果说明领域水平和基本水平的分类可以分离,而物体的成因对物体分类的影响只发生在物体概念系统的领域水平.此外,被试陈述的分类理由提示,人工制造条件的成因可能导致被试自动推测物体的功能,进而影响物体分类.最后讨论了物体的功能对物体分类的影响,以及新理论代替基于设计的人造物分类理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人造物 设计 成因 功能
原文传递
技术总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舒红跃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5,共7页
关键词 技术哲学 人造物 物象化 哲学研究 生活世界 实事 还原 主观
原文传递
作为“人造物”的元宇宙:建构动力、弱公共性及增强策略 被引量:22
20
作者 谢新水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55,共12页
与霍金所讨论的自然宇宙完全不同,元宇宙是“人造物”。在初期,人性、资本和技术是建构和塑造元宇宙的三重主要动力。无论是“映射论”还是“模拟论”都要将可交流性和公共性嵌入到元宇宙中。虽然“无接触时代”的特殊环境凸显了元宇宙... 与霍金所讨论的自然宇宙完全不同,元宇宙是“人造物”。在初期,人性、资本和技术是建构和塑造元宇宙的三重主要动力。无论是“映射论”还是“模拟论”都要将可交流性和公共性嵌入到元宇宙中。虽然“无接触时代”的特殊环境凸显了元宇宙的可交流性,扩大了元宇宙的连接范围,增强了沉浸感,提升了交互质量,但由于人性、资本和技术的自利性,它们在建构元宇宙的同时也从自利的角度去塑造它,这样就忽略或削弱了其公共性。元宇宙的使命是增进公共利益、提升社会福祉,而不能使之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竞技场”、数字内容世界的“名利场”、精神世界的“内卷域”。治理作为孪生宇宙的元宇宙比治理现实世界更加复杂。政府作为元宇宙建构的引导者,虽然不能改变人性,但要谨防资本和技术削弱元宇宙的公共性。这就要求政府坚持包容审慎、主动监管的策略,以法律和伦理路径维护元宇宙的公共性。元宇宙不仅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更要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如何治理作为“人造物”的元宇宙,是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 元宇宙 公共性 公共管理 虚拟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