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智合一”商科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广水 亓俊忠 +7 位作者 刘文斌 吴升刚 韩西清 罗继秋 刘锡冬 王岳喜 王志华 潘振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2,共5页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教育理念,丰富了"仁智合一"商科特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涵,更加明确了商科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系统设计了"...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教育理念,丰富了"仁智合一"商科特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涵,更加明确了商科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系统设计了"仁智合一"商科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弱化的问题。创建了"一合六全八平台"保障体系,明显提高了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合一 商科特色 综合素质 培养体系
原文传递
以仁统智 仁智合一——现代新儒家对人文与科学对立的消解
2
作者 方友金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5-88,共4页
人文与科学的断裂是当代人的生存境遇,现代新儒家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原型,整合现代西方的科学 精神,返本开新,以仁统智,仁智合一,对如何消解人文与科学的对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人文与科学 仁智合一
下载PDF
从“文武合一”到“心刀合一”——基于中日阳明学比较的视域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8,共7页
武士的形象在日本就如同中国的君子。中国有"君子一言",日本有"武士一言",都是用来形容诚信的。在仁、智、勇这三个核心概念中,儒士文化凸显的是仁与智,强调"仁智合一",而武士文化凸显的是仁与勇,强调的... 武士的形象在日本就如同中国的君子。中国有"君子一言",日本有"武士一言",都是用来形容诚信的。在仁、智、勇这三个核心概念中,儒士文化凸显的是仁与智,强调"仁智合一",而武士文化凸显的是仁与勇,强调的是"仁勇合一"。王阳明的"智"是建立在"仁"或良知本体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武士的日本讲的是"心外无刀",而阳明心学却讲的是"心外无理","理"即"仁"即"良知",它与"心"同一,"智"依附于"心",故而心智的本质仍在于仁或良知。这是心学化的阳明兵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也是与武士化的兵学之道的重要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合一 心刀合一 仁智合一 仁勇合一
原文传递
孔子的知识论 被引量:8
4
作者 冷天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孔子的知识论具有仁智合一、上下通贯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认知的目的是为己与成人,认知的对象是意义世界,认知的原则是德性优先与自觉志道,认知的途径是一以贯之与下学上达。孔子的知识论初步确立了儒家的认识论、知识论范式。
关键词 仁智合一 意义世界 一以贯之
下载PDF
寻求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现代新儒家科学观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童恒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新儒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新儒家在哲学视域下思考如何在人文理性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科学理...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新儒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新儒家在哲学视域下思考如何在人文理性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科学理性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凸显道德人文精神对于科学理性的导引价值,以寻求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这对于解决当今科技异化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科学观 人文理性 科学理性 仁智合一
下载PDF
王吉相的《四书心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岂之 《文博》 1995年第3期63-63,共1页
王吉相,字天如,陕西省彬县西坡乡票村人.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出身寒微,因有志于学而为泾阳书室塾师赏识.在塾师帮助下,他潜心于科举,康熙壬子年(1672年)中举,又于丙辰年(167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改... 王吉相,字天如,陕西省彬县西坡乡票村人.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出身寒微,因有志于学而为泾阳书室塾师赏识.在塾师帮助下,他潜心于科举,康熙壬子年(1672年)中举,又于丙辰年(167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改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因病辞归故里,并拜李(禺页)为师,潜心于儒家性命道德之学,《四书心解》即他读《四书》时所写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明清之际 翰林院 庶吉士 发展动向 仁智合一 个人的体验 道德实践 中进士 科举考试
下载PDF
中国传统智德关系的体认方式及其对现代人格发展的影响
7
作者 孙振民 王敏幸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0-74,共5页
华夏民族在自己的独特生活实践中 ,通过观天察地 ,体物悟道 ,逐步构筑起“仁智合一”、“以德为本”的独特人格发展模式 ,从而与西方传统表现出迥然相异的风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的重构。文化的核心是人化 ,社... 华夏民族在自己的独特生活实践中 ,通过观天察地 ,体物悟道 ,逐步构筑起“仁智合一”、“以德为本”的独特人格发展模式 ,从而与西方传统表现出迥然相异的风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的重构。文化的核心是人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应始终把现代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把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智德关系 仁智合一 健康人格 人的现代化 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观念 全面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