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议仁道原则对大学生德育的借鉴意义
- 1
-
-
作者
孙传文
赵浩政
-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
出处
《理论导报》
2007年第12期91-91,共1页
-
文摘
相对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所谓"天道观"而言,儒家,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原始儒家对人的认识——即所谓"人道观"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儒家伦理中"以人为本"的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人的存在及其文化创造是儒家的基本关注之点。儒家价值观即展开于与之相涉的一系列关系中。孔子提出了仁道的原则,其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何谓"仁"?
-
关键词
仁道原则
以人为本
孔子
儒家伦理
原始儒家
儒家价值观
先秦时期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文化创造
天道观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感通能力与“可以为善”:朱子对性善论的诠释
- 2
-
-
作者
江求流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外汉学中的中国哲学文献翻译与研究”(18JZD014)。
-
文摘
心性论构成了朱子哲学的重要内容,但论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心、性、情等概念的内涵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辨析。事实上,朱子心性论的核心所涉及的是以仁义礼智之性为具体内容的人性对主体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人性何以是善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朱子那里,人性实质上是主体内在的感通能力,主体以这种感通能力为基础,在遭遇相应的外在情境时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对朱子而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作为心理层面的善的意识,可以进一步引发亲亲、仁民、爱物、敬长、尊贤等具体的善的行为。虽然从善的意识到善的行为的转化往往受到主体自身的自私自利的动机的抑制,但这种善的意识本身总是会在主体遭遇孺子入井等情境时,不可遏止地、必然地流露出来。所谓的人性本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
关键词
感通
性善
仁义礼智
作用是性
知觉为仁
仁道原则
-
Keywords
empathy
innate goodness
benevolence,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
function is nature
perception is benevolence
principle of benevolence and virtue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儒家伦理道德对网络人际交往困惑的疏解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付龙
陈富国
-
机构
中山大学社科系
南昌大学马列部
-
出处
《兰州学刊》
2004年第1期153-154,共2页
-
文摘
网络带来人类社会生活全新景观的同时 ,其“病症”也隐隐出现和发生。面对全新的网络人际互动模式 ,发掘儒家伦理道德中符合时代的价值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 ,对消除或缓和网络“病症”的发生 ,融洽网络人际关系 ,疏解网络人际交往困惑将大有裨益。
-
关键词
儒家
伦理道德
网络人际交往
道德理想
仁道原则
人际情感
“修身为本”
诚信
人际信任危机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C912.1
[经济管理]
-
-
题名浅析孔子的经权观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路园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
文摘
经权观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孔子就将仁道原则作为经的具体内涵,并讲求在具体情境中因时权变,透显出了儒家的卓异智慧。同时,他自身的价值理念与处世之道亦是对经权关系的很好注脚。探讨孔子的经权观。对于我们理解儒学的经权思想以及把握儒家的真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
关键词
孔子
经权
仁道原则
时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中国文化对21世纪的意义
- 5
-
-
作者
杨束芳
-
机构
内蒙古党校
-
出处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1999年第S3期86-88,共3页
-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21世纪
知识分子
人文精神
学术思想
仁道原则
文化传统
内在价值
存在意义
正义原则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先秦儒家天人之辨的价值内涵
- 6
-
-
作者
杨国荣
-
机构
上海华东师大哲学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1-36,共6页
-
文摘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之辩内含多重意蕴:既涉及天道观,又关联着价值观。从后一意义看,天即广义的自然及本然,人则首先指主体的创造活动(自然的人化)及其成果(表现为各种形态的文明)。对象世界及人本身是否应当超越自然(天)的状态?文明是否有价值?自然的人化是否应伴随着人的自然化?等等,作为价值观的天人之辩总无法回避这些问题。自先秦开始,中国哲人便已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天人关系加以阐释,并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本文拟通过分析先秦儒家(孔、孟、荀),对儒学的天人之辩及其内蕴作一检视,并进而从一个侧面把握儒家的价值体系。
-
关键词
仁道原则
孔子
孟子
天人之辩
价值内涵
先秦儒家
人道原则
孝悌
礼则
超越自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文化及其未来意义
- 7
-
-
作者
吕露
-
机构
深圳市行政学院
-
出处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28-32,共5页
-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仁道原则
人文精神
政治制度
学术思想
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分子
内在价值
美国宪法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孔子的理想人格
- 8
-
-
作者
魏光峰
-
机构
安阳师专校办
-
出处
《天中学刊》
1998年第S1期1-3,共3页
-
-
关键词
孔子的理想人格
论语
道德规范
个人本位
伦理思想
“己所不欲
意志自由
道德行为
仁道原则
思想道德建设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