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夏莎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C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多元线性...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C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MUIS-A评分为(85.69±6.25)分;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动脉瘤直径、术后并发症患者的MUI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建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6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40例腹腔镜胃癌根... 目的分析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4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实施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 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出血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国然 胡秀玉 +1 位作者 张秀和 赵树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究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介入性... 目的 :探究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 :这1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动脉瘤被完全栓塞的患者有10例(占66.67%),动脉瘤被大部分栓塞的患者有4例(占26.67%),动脉瘤被部分栓塞的患者有1例(占6.67%)。这1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对这15例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显示,其中有13例患者痊愈,有1例患者遗留有轻度的残疾,有1例患者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其痊愈率为86.67%。结论 :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4
作者 李晓洁 席从林 余晶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认知障碍(C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认知障碍(C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发生CD组(MoCA评分<26分)72例和未发生CD组(MoCA评分≥26分)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以分析该列线图模型预测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两组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3 d内脑梗死发生率、Fisher分级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OR=1.989,95%CI(1.281~3.089)]、术后3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OR=2.361,95%CI(1.413~3.946)]、NSE[OR=2.683,95%CI(1.781~4.042)]、S100β[OR=1.180,95%CI(1.028~1.354)]、hs-CRP[OR=4.320,95%CI(2.616~7.135)]是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0.839~0.93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8.803,P=0.367)。结论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3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NSE、S100β、hs-CRP是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aSAH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C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障碍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影响因素分析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5
作者 唐芮 禹玲 +1 位作者 陈骅 李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SIAE)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4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IAE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SIAE)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4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IAE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建模集(n=169)和验证集(n=7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疾病了解情况、社会支持度、家庭关怀度、自我感受负担。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中文版MUIS评分22~66分为低水平,≥67分为中高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ms程序包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ROC曲线。结果建模集169例患者中,93例疾病不确定感为低水平(低水平组),76例为中高水平(中高水平组)。中高水平组有术后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者占比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术后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重度为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术后并发症时,赋分85分;社会支持度低下时,赋分93分;家庭关怀度低下时,赋分100分;自我感受负担重度时,赋分82分。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AUC分别为0.806〔95%CI(0.738~0.874)〕、0.870〔95%CI(0.787~0.954)〕。结论有术后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重度为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颅内动脉瘤患者SIAE后中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疾病不确定感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明智 牛国栋 任洪波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SIAE)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4例。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IAE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 目的探讨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SIAE)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4例。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IAE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情况,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变化,术后3个月mRS分级情况,手术前、术后24 h血清NSE、S100β水平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mRS分级情况、预后良好率(对照组85.71%:观察组88.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血清NSE、S100β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感染、破裂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AE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与传统开颅夹闭术相当,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相较于开颅夹闭术,SIAE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对脑组织损伤较小,但治疗费用较高,临床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开颅夹闭 颅内动脉瘤 脑损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短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琛 殷长江 +2 位作者 张荣伟 杜晓光 李昱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26例,均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26例,均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同时行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结果26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均完成LVIS辅助介入栓塞治疗,其中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继续填塞弹簧圈后达到完全栓塞。术后即刻DSA检查发现,Raymond分级Ⅰ级23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血管事件,其中2例出现动脉瘤颈部复发扩张。术后12个月,mRS评分0分25例、≥1分1例,Raymond分级Ⅰ级22例、Ⅱ级4例。结论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接受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的短期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Target弹簧圈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