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婵媛 杜卓 李攻科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1年第2期20-30,共11页
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具有均一可调的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表面和较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吸附容量等特性,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 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具有均一可调的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表面和较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吸附容量等特性,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瞩目。简要介绍了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分离富集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以及生物大分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 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样品前处理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昆 杨红 +3 位作者 温刚 张元新 葛雅琨 隋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1,共4页
以CaCO_3为模板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RD)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MSNs样品对A549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aCO_3-HMSNs是以CaCO_3为核,介孔二氧化... 以CaCO_3为模板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RD)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MSNs样品对A549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aCO_3-HMSNs是以CaCO_3为核,介孔二氧化硅为壳的纳米粒子;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62.5μ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为100%;有92.80%的细胞吸收了样品HMSNs,即HMSNs具有较高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细胞内吞作用
下载PDF
不同粒径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昆 杨红 +2 位作者 张元新 葛雅琨 李世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0-513,共4页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_3·H_2O的加入量,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N_2吸附-脱...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_3·H_2O的加入量,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为典型的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采用合成后水热处理方法可提高材料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粒径 共沉淀法 水热处理
下载PDF
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与pDNA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昆 杨红 +3 位作者 葛雅琨 隋新 温刚 张元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6-132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度有序、分散性良好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Am-MSNs),并研究其吸附和保护质粒DNA(pDNA,PEGFP-N3)的性质,测定样品材料对A549和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Am-MSNs能有效吸附PEGFP-N3,并保护PEGFP-N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度有序、分散性良好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Am-MSNs),并研究其吸附和保护质粒DNA(pDNA,PEGFP-N3)的性质,测定样品材料对A549和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Am-MSNs能有效吸附PEGFP-N3,并保护PEGFP-N3免受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Am-MSNs对A549和HeLa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化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质粒DNA 吸附 保护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293T细胞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摄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迎 王建东 +2 位作者 滕兆刚 卢光明 郑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293T细胞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摄取变化。方法 :制备和表征MSNs;293T细胞分别与100μg/mL MSNs、MSNs+Lipofectamine2000共孵育,通过透射电镜(... 目的:研究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293T细胞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摄取变化。方法 :制备和表征MSNs;293T细胞分别与100μg/mL MSNs、MSNs+Lipofectamine2000共孵育,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及定量分析293T细胞对材料的摄取。结果:TEM、X线衍射及氮气吸附-脱附分析表明,制备的MSNs结构规则、分散性好,尺寸在100 nm左右;TEM定量结果发现,Lipofectamine 2000显著提高了293T细胞对MSNs的摄取,P<0.001。结论:Lipofectamine 2000能提高293T细胞对MSNs的摄取,为MSNs在293T细胞内的生物应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LIPOFECTAMINE 2000 细胞摄取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性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迎 滕兆刚 +1 位作者 卢光明 郑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会影响细胞摄取率,可能造成细胞凋亡。文中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种分散性不同的MSNs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2种分散性不同的纳米材料MSN-1...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会影响细胞摄取率,可能造成细胞凋亡。文中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种分散性不同的MSNs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2种分散性不同的纳米材料MSN-1和MSN-2;透射电镜观察293T细胞对2种材料的吞噬;选择0、100、150、200和250μg/mL共5种浓度与293T细胞体外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应。结果与MSN-1比较,MSN-2的分散性较好;293T细胞约吞噬10%的MSNs;与0μg/mL比较,100、150、200、250μg/mL的MSN-1与293T细胞共孵育引起细胞凋亡反应明显(P<0.05),而MSN-2并未引起明显的凋亡反应。结论在一定剂量下,分散性较佳的MSN-2在293T细胞内性能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分散性 293T 吞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负载离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婧 陈溯 冯广智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负载Ca^(2+)/PO_4^(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Ca^(2+)/PO_4^(3-)@MSNs)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耐磨性。方法制备25片1mm厚的人牙本质片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极固宁)、C组(MSNs)、D组(Ca^(2+)/PO_4^(3-)@M...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负载Ca^(2+)/PO_4^(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Ca^(2+)/PO_4^(3-)@MSNs)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耐磨性。方法制备25片1mm厚的人牙本质片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极固宁)、C组(MSNs)、D组(Ca^(2+)/PO_4^(3-)@MSNs体外混合)、E组(Ca^(2+)/PO_4^(3-)@MSNs体内混合)进行处理。每片再分为两半片,磨耗实验前后,一半扫描电镜观察横剖面计算牙本质小管堵塞率;另一半粘接剂处理,观察纵剖面,测量形成树脂突的长度。结果磨耗前B、C、D、E组的堵塞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树脂突长度与其余四组有差异,其余四组无树脂突。磨耗后B组堵塞率与C、D、E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C、D、E组间堵塞率无统计学差异。树脂突长度A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C、D、E组间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C、D、E组间有统计学差异;C、D、E组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Ns、Ca^(2+)/PO_4^(3-)@MSNs耐磨性能优于极固宁。Ca^(2+)/PO_4^(3-)@MSNs不同混合方法的即刻封闭效果及耐磨性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小管封闭 耐磨性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雨露 龙妹 +1 位作者 唐佳斌 蒋继波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2期115-123,143,共10页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形貌可控,因其孔容大、比表面积高,具有可控有序的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电化学、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药物储存与释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主要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及应用,...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形貌可控,因其孔容大、比表面积高,具有可控有序的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电化学、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药物储存与释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主要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及应用,着重介绍了在电化学相关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相关技术研究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结构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电化学
下载PDF
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囊泡结构的调变
9
作者 伍宏玉 赖彩浪 +1 位作者 李海涛 张友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2,共6页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对有机溶剂均三甲苯(TMB)的增容作用,合成了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首次通过控制有机溶剂TMB与无机硅源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投料时间间隔t,实现...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对有机溶剂均三甲苯(TMB)的增容作用,合成了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首次通过控制有机溶剂TMB与无机硅源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投料时间间隔t,实现对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结构的调变。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检测技术对酸性P123模板体系中的材料结构转变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变TMB与TEOS的投料时间间隔,能够实现介孔囊泡结构的调变,同时提出"协同囊泡模板"(cooperative vesicle templating,CVT)和"协同作用机制"(cooperative formation mechanism,FM)共存。通过简单合理的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介孔材料,以期开拓其在催化、分离以及医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也为合成其他介孔材料提供简单合理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容作用 二氧化硅囊泡材料 协同囊泡模板 协同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介孔SiO_(2)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在EOR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迪 王彦玲 +2 位作者 刘斌 张传保 许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7-1453,共7页
归纳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的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特性,着重阐述了MSN具有的超高比表面积与可控孔径、特殊介孔结构、超高吸附量与选择性接枝、靶向输送与智能响应控释以及高温高盐稳定分散等特性,同时总结了MSN在EOR中稳定Picker... 归纳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的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特性,着重阐述了MSN具有的超高比表面积与可控孔径、特殊介孔结构、超高吸附量与选择性接枝、靶向输送与智能响应控释以及高温高盐稳定分散等特性,同时总结了MSN在EOR中稳定Pickering乳液以及表面活性剂控释两个应用。并指出MSN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对EOR领域的启示作用,以期为MSN在EOR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提高石油采收率 智能响应控释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基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丛亮 冯妍卉 +4 位作者 张欣欣 李威 杨穆 李静 王戈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3-330,共8页
本文首先制备并表征了介孔二氧化硅SBA-15、填充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PANI/SBA-15和复合材料PPy/SBA-15,并建立双流计实验台开展了材料压片情况下的热导率研究.在测量得到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基础上,引入当量孔径,结合测量孔径对PANI/SBA-1... 本文首先制备并表征了介孔二氧化硅SBA-15、填充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PANI/SBA-15和复合材料PPy/SBA-15,并建立双流计实验台开展了材料压片情况下的热导率研究.在测量得到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基础上,引入当量孔径,结合测量孔径对PANI/SBA-15和PPy/SBA-15复合材料热导率随填充量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PANI/SBA-15和PPy/SBA-15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比基材SBA-15的热导率大得多;在相同的测量孔径和当量孔径情况下,PANI/SBA-15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比PPy/SBA-15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大;导电聚合物填充到复合材料孔道内和孔道外都有助于热导率的提高,填充到孔道内比填充到孔道外对热导率提高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热导率 聚苯胺 聚吡咯
原文传递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皮肤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日来 李玉珍 +3 位作者 李衡梅 刘新宇 李成 李红侠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41期3878-3881,共4页
目的:评价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的皮肤渗透性、刺激性及过敏性。方法:在体透皮实验中,将分别载不同量(0.75%和3%,W/W)MSNs和氨基修饰的MSNs(NH2-MSNs)的凝胶涂布于大鼠背部皮肤,考察24 h后皮肤中硅含量及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n=4)... 目的:评价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的皮肤渗透性、刺激性及过敏性。方法:在体透皮实验中,将分别载不同量(0.75%和3%,W/W)MSNs和氨基修饰的MSNs(NH2-MSNs)的凝胶涂布于大鼠背部皮肤,考察24 h后皮肤中硅含量及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n=4);皮肤刺激性实验中,将分别载3%MSNs和NH2-MSNs的凝胶多次(1次/d,共7 d)涂布于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给药期间每日观察局部皮肤红斑及水肿情况(n=4);皮肤过敏性实验中,于实验第1、7、14天将载3%MSNs和NH2-MSNs的凝胶、凝胶基质和1%2,4-二硝基氯代苯溶液(阳性对照)分别涂布于豚鼠背部皮肤左侧致敏,于末次致敏后14 d(第28天)同法涂药于右侧激发接触,以是否出现红斑或水肿为指标,观察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n=6)。结果:载0.75%、3%MSNs的凝胶致皮肤中硅含量分别为(10.812±3.963)、(22.050±5.721)μg/g,载0.75%、3%NH2-MSNs的凝胶致皮肤中硅含量分别为(7.799±2.068)、(16.416±3.221)μg/g,透射电镜显示MSNs能跨过皮肤屏障,进入真皮层;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出现红斑或水肿现象;与阳性对照比较,载MSNs及NH2-MSNs的凝胶均未导致豚鼠皮肤出现红斑或水肿。结论:MSNs作为局部施药载体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凝胶 渗透性 刺激性 致敏性 皮肤
原文传递
基于有机-无机介孔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对Cu^2和Co^(2+)的选择性测定
13
作者 梁静 牙禹 +4 位作者 谢丽萍 蒋翠文 李焘 王彦力 闫飞燕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介孔二氧化硅杂化材料(SBA-15-Tpy),通过透射电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N_2吸附-解吸曲线对其进行表征,并基于该材料建立了在水中对Cu^(2+)和Co^(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表明,SBA-15-Tpy与Cu^(2+)和Co^(2+)... 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介孔二氧化硅杂化材料(SBA-15-Tpy),通过透射电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N_2吸附-解吸曲线对其进行表征,并基于该材料建立了在水中对Cu^(2+)和Co^(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表明,SBA-15-Tpy与Cu^(2+)和Co^(2+)结合后会分别在800 nm和510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后不发生明显的吸收峰值变化。在最优条件下,检测Cu^(2+)和Co^(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200.0μmol/L和10.0~20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48μmol/L和4.28μmol/L。将上述方法用于江水中Cu^(2+)和Co^(2+)的测定,回收率在96.0%~108.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Cu^(2+) Co^(2+) 选择性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介孔硅材料的药物控制释放研究进展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薛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年第S1期103-104,共2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呈现出系列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介孔硅纳米材料是一种构建刺激响应药物释放系统的理想载体材料。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介孔二氧化硅... 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呈现出系列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介孔硅纳米材料是一种构建刺激响应药物释放系统的理想载体材料。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以及多种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的控制释放机制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合成 药物控制释放
下载PDF
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小妮 魏娟娟 +1 位作者 欧阳津 那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333-2351,共19页
纳米材料(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树枝状聚合物)基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药物递送、成像诊断等肿瘤诊疗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具有独特的孔径结构、较大的比表面... 纳米材料(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树枝状聚合物)基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药物递送、成像诊断等肿瘤诊疗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具有独特的孔径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其粒径大小、形貌结构易于调控,同时结合多种修饰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SNs材料功能化修饰后,可作为化学药物、基因、核酸、多肽、蛋白酶等治疗药物载体,在内、外源性刺激触发下,对肿瘤部位进行特异性靶向识别和可控性药物释放,使得肿瘤诊疗一体化成为可能.本文在对MSNs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现代生物医学中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功能化修饰 药物递送 肿瘤诊断治疗 生物成像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氧化硅介孔材料的啶酰菌胺纳米农药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芳 王琪 +2 位作者 白诗扬 尚慧 孙继红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5-1342,共8页
为解决疏水性杀菌剂啶酰菌胺水分散性差、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溶液吸附法,以2种介孔氧化硅分子筛SBA-15与FDU-12为载体构建负载啶酰菌胺的纳米载药体系,对2种纳米载体的形貌及结构等表征特性进行分析,并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 为解决疏水性杀菌剂啶酰菌胺水分散性差、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溶液吸附法,以2种介孔氧化硅分子筛SBA-15与FDU-12为载体构建负载啶酰菌胺的纳米载药体系,对2种纳米载体的形貌及结构等表征特性进行分析,并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靶标对纳米农药的抑菌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负载啶酰菌胺的纳米载药体系Bos-SBA-15和Bos-FDU-12,2种纳米载体结构分布均匀,Bos-SBA-15纳米颗粒呈椭球棒状,Bos-FDU-12纳米颗粒呈颗粒状,粒径分别为680.33 nm和870.61 n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证明啶酰菌胺已成功装载到SBA-15和FDU-12中,载药量分别为31.49%和22.44%。Bos-SBA-15和Bos-FDU-12在高温54℃贮存14 d时分解率仅为4.87%和4.41%,表明所构建纳米农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Bos-SBA-15和Bos-FDU-12纳米农药缓释性好,在288 h累积释放率达到69.42%和64.34%。Bos-SBA-15与BosFDU-12纳米农药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34.11μg/mL和41.54μg/mL,对立枯丝核菌后期生长阶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二氧化硅材料 纳米载体 缓控释放
原文传递
抗菌肽的递送载体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17
作者 薛浩 苏宪浩 +1 位作者 宋晓璐 刘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2-117,共6页
近几十年来,抗生素耐药性一直是公众健康和临床实践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抗菌肽(AMP)因其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广谱抗菌活性、较低的药物残留以及易于合成和修饰而成为替代抗生素治疗的可行替代方案之一。大多数抗菌肽来源于动植物,由... 近几十年来,抗生素耐药性一直是公众健康和临床实践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抗菌肽(AMP)因其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广谱抗菌活性、较低的药物残留以及易于合成和修饰而成为替代抗生素治疗的可行替代方案之一。大多数抗菌肽来源于动植物,由于其结构中氨基酸组成与序列的不同,使其作用机制也略有不同。抗菌肽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如抗菌肽易被酶水解、细胞毒性大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菌肽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抗菌肽的递送载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抗菌肽以上的缺陷,此外,该递送载体材料也有助于提高抗菌肽的疗效和生物稳定性、减少副作用以及获得有机靶向和药物控释的效果。主要对抗菌肽的递送载体材料(脂质体、抗菌肽-金属纳米粒子共轭物、模拟抗菌肽聚合物的纳米材料,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等)系统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药物递送系统 脂质体 抗菌肽-金属纳米粒子共轭物 模拟抗菌肽聚合物的纳米材料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原文传递
树枝状硅基纳米粒子对重金属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疆辉 亢玉龙 +2 位作者 樊荣荣 王亚斌 丁秀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表面硅羟基官能团可作为功能化活性位点。已有研究表明,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能够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材料(如MCM-41和SBA-15),对重金属...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表面硅羟基官能团可作为功能化活性位点。已有研究表明,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能够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材料(如MCM-41和SBA-15),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去除作用。综述总结了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的功能化方法,比较了其和功能化MCM-41或SBA-15对不同重金属离子(Pb^(2+)、Cr^(6+)、Hg^(2+)等)和放射性金属离子(U(Ⅵ)、Th(Ⅳ)等)的吸附性能,以期为设计具有优越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DMSNs基新型吸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吸附剂 重金属去除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原文传递
介孔硅纳米材料负载中药成分三七素的止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暕 黄琳清 +4 位作者 郑富香 李佳圃 任晓亮 邓雁如 邱喜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61-2665,共5页
目的基于载药材料制备新型止血材料负载中药活性成分三七素制备新型快速止血的复合材料。方法利用制备的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esoporous nano-silica, MSN)负载中药活性止血成分三七素(Dencichine, Den),构成介孔硅负载三七素(Mesoporous ... 目的基于载药材料制备新型止血材料负载中药活性成分三七素制备新型快速止血的复合材料。方法利用制备的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esoporous nano-silica, MSN)负载中药活性止血成分三七素(Dencichine, Den),构成介孔硅负载三七素(Mesoporous nano-silica@Dencichine, MSN@Den)。先对制备所得MSN进行透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法、水合粒径进行表征,再利用凝血指数BCI、凝血时间测定、大鼠断尾实验将MSN@Den止血效果与MSN和明胶海绵(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 AGS)进行比较并评价。结果比较于AGS与MSN,载药的MSN@Den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P<0.05)。结论将MSN与Den进行组合,将不稳定但具有高效止血性能的中药活性成分Den负载进稳定且具有一定止血能力的MSN,达到了相对于MSN与AGS更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三七素 止血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anatase TiO_2-SiO_2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维阳 姚有为 +2 位作者 孙尧俊 华伟明 庄国顺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4,共9页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3D)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anatase TiO2-SiO2 nanocomposite. The nanocomposite was obtained by using an ordered two-dimensional(2D) hexagonal mes...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3D)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anatase TiO2-SiO2 nanocomposite. The nanocomposite was obtained by using an ordered two-dimensional(2D) hexagonal mesoporous anatase 70 TiO2-30 SiO2-950 nanocomposite(crystallized at 950 °C for 2 h) as a precursor, NaO H as an etchant of SiO2 via a "creating mesopores in the pore walls" approach. Our strategy adopts mild conditions of creating pores such as diluted NaO H solution,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and solid/liquid ratio, etc. aiming at ensuring the integrities of mesopores architecture and anatase nanocrystals. XRD, TEM and N2 sorp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awall mesopores are highly dense and uniform(average pore size 3.6 nm), and highly link the initial mesochannels in a 3D manner while retaining mesostructural integrit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 to either crystallinity or size of the anatase nanocrystals before and after creating the intrawall mesopores.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s of rhodamine B(RhB, 0.303 min^–1) and methylene blue(MB, 0.757 min^–1) dyes on the resultant nanocomposite are very high, which are 5.1 and 5.3 times that of the precursor; even up to 16.5 and 24.1 times that of Degussa P25 photocatalyst,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3D interconnected mesopores structure plays an overwhelming role to the increments of activities. The 3D mesoporous anatase TiO2-SiO2 nanocomposite exhibits unexpected-high degradation activities to RhB and MB in the mesoporous metal oxide-based materials reported so far. Additionally, the nanocomposite is considerably stable and reusable. We believe that this method would pave the wa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3D highly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metal oxide-based materials with ultra-high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ARATION Mesoporous anatase crystal-silica nanocomposite Three 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mesopores architectur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rganic polluta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