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路径肝素对门静脉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声旺 颜海雄 +2 位作者 马小倩 郑薇 王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临床上肝素主要作为抗凝药物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目前糖尿病患者门静脉胰岛移植术后主要通过四肢的外周静脉而不是门静脉输注肝素,达到抗凝、保护移植物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探讨经门静脉与耳缘静脉输注肝素对门静... 目的:临床上肝素主要作为抗凝药物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目前糖尿病患者门静脉胰岛移植术后主要通过四肢的外周静脉而不是门静脉输注肝素,达到抗凝、保护移植物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探讨经门静脉与耳缘静脉输注肝素对门静脉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 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的影响,为临床胰岛移植手术抗凝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日龄3~5 d新生猪(Xeno-1型)50只,取出胰腺后分离并提纯胰岛。选择1.5~2.0月龄非糖尿病模型长白猪10只作为受体,外科手术暴露门静脉,将新生猪胰岛(12000 IEQ/kg)通过门静脉移植于长白猪肝脏。移植术前10 min所有受体均团注肝素50 U/kg,团注肝素后实验组通过门静脉输注肝素[10 U/(kg·h),5只]、对照组通过耳缘静脉输注肝素[10 U/(kg·h),5只]。分别于术前、术后1、3及24 h采集两组动物上腔静脉血液,实验组于术后1、3 h采集门静脉血液。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3 h上腔静脉血液补体C3a、C5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检测术后1、3 h实验组门静脉、上腔静脉血液抗Xa(anti-Xa)、抗IIa(anti-IIa)水平。术后24 h取两组动物肝组织行病理检查,观察肝内胰岛炎性细胞浸润和周围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C3a、C5a、TAT、β-TG、D-dimer水平及APTT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 h实验组C3a、TAT及D-Dim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实验组C5a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 h实验组门静脉血液anti-Xa、anti-IIa水平均高于上腔静脉(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肝血管内存在胰岛细胞团。实验组胰岛周围少量血栓形成、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胰岛周围明显有血栓形成和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门静脉输注肝素与耳缘静脉输注肝素比较,门静脉直接输注肝素对补体系统、凝血系统激活及炎性细胞浸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IBMI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门静脉 肝素 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 糖尿病
下载PDF
猪胰岛细胞异种移植激活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峰 曹赛 +2 位作者 王维 李旺 董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6036-6040,共5页
背景:胰岛移植中,胰岛移植物的早期大量丢失是由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损伤所致。要深入研究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和抑制方法,稳定和标准化的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体外模型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目的:观察成体猪胰... 背景:胰岛移植中,胰岛移植物的早期大量丢失是由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损伤所致。要深入研究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和抑制方法,稳定和标准化的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体外模型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目的:观察成体猪胰岛移植物在异种移植体外模型中激活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的表现,探索一种异种细胞移植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体外模型的稳定建模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1/11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新鲜全血来源于体检血型为O型的健康志愿者,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湖南沙子岭猪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部提供。方法:以酶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胰岛细胞。将5000胰岛当量和10000胰岛当量成年猪胰岛分别与实验组人新鲜全血混合加入肝素化的管道,使Loops管内新鲜血液中肝素的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0.01,0.02g/L。Loops管固定于钟摆式摇床中摇摆5,10,60min模拟血液在体内血管的流动。空白组健康人新鲜全血抽出后立即作检测,对照组健康人新鲜全血7mL混合100μL培养液摇摆60min。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血常规、血液中人补体片段、人末端补体复合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球蛋白的变化,称凝血块的质量,并对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测。结果:TubingLoops内肝素质量浓度为0.001g/L时对新鲜全血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最小,可以长时间模拟体内血液生理功能不变。血液样本加入成体猪胰岛以后,10000胰岛当量实验组于10min开始出现了血凝块,随时间的延长,凝血块逐渐增大,TubingLoops管中血液的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血小板球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浆中人补体片段、人末端补体复合物明显增加,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被大量消耗,较5000胰岛当量实验组变化明显。血凝块病理学检测显示,胰岛细胞周围被血栓包围,其周边及血栓内均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胰岛移植物表面包膜被破坏,出现裂解征象。结论:采用10000胰岛当量成年猪胰岛加至健康人新鲜全血的内表面0.001g/L肝素化管道,固定于钟摆式摇床中可以建立稳定、标准化的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 胰岛 血凝块
下载PDF
TLR诱导的染色质修饰介导炎症反应的基因特异性调控
3
作者 张迁 苏小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2-502,共1页
关键词 介导炎症反应 特异性调控 染色质 TLR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细胞分泌 自身免疫性疾病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一氧化氮(NO)分泌增加:内毒素介导炎症反应的证据?
4
作者 邵建国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一氧化氮 分泌增加 内毒素 介导炎症反应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包裹人胰岛减轻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体外研究
5
作者 杨玉伟 李万里 +6 位作者 陈继冰 丰丙政 徐之然 吴玲玲 武桢 顾新伟 高宏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69,共8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方法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CO_(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C包裹胰岛的效果及胰岛的体外功能。体外构建血液循环管型模型,空白对照组加入0.2 mL胰岛培养液,胰岛组加入800胰岛当量未包裹的胰岛,MSC包裹组加入800胰岛当量MSC包裹的胰岛,37℃条件下循环60 min。在0、30、60 min 3个时间点各取0.5 mL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循环60 min后将血液用70μm滤网过滤,收集血浆、血凝块及胰岛。血凝块及胰岛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D11b阳性细胞在胰岛周围聚集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C3a、C5b-9、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L-8含量。结果MSC和胰岛共同孵育24 h后胰岛可以被MSC包裹,包裹程度约80%。胰岛组和MSC包裹组血凝块和胰岛周围均存在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MSC包裹组较胰岛组CD11b阳性细胞少。与全血共孵育0、30、60 min后,MSC包裹组和胰岛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TF含量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TAT、TF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6、TNF-α、IL-8表达水平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1β、IL-6、TNF-α、IL-8、MCP-1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SC包裹胰岛可通过减少胰岛TF在血液中的暴露,在凝血反应阶段减轻IBMIR,从而减少移植早期胰岛移植物的损伤和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即刻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IBMIR) 胰岛封装 补体 组织因子 趋化因子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应对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玉伟 张婷 +2 位作者 李万里 陈继冰 高宏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2-357,共6页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和终末期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能力。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是胰岛移植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后可迅速出现凝血级联和补体系统激活、炎症细胞聚集等,造成大...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和终末期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能力。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是胰岛移植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后可迅速出现凝血级联和补体系统激活、炎症细胞聚集等,造成大量移植胰岛丢失,严重影响胰岛移植的疗效。如何减轻IBMIR对胰岛造成损伤是目前胰岛移植的研究热点,临床推荐的治疗胰岛移植IBMIR的药物有肝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依那西普。新近研究表明多种方法和药物可以减轻IBMIR对胰岛的损伤,本文就这些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前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胰岛移植IBMIR的应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糖尿病 即刻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IBMIR) 炎症反应 胰岛丢失 胰岛保护 胰岛封装 凝血
下载PDF
AngⅡ介导的高血压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丽 张翥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3-536,共4页
关键词 介导炎症反应 高血压 炎症反应机制 ANG 炎症反应过程 炎性细胞 反应性氧族 管腔狭窄 外周阻力
下载PDF
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颖 李鹏 +3 位作者 王本刚 石蕊 赵宁 刘永锋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的发生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为250~300g,分离、纯化胰岛,建立体外循环模型,于37℃下循环反应60min后加入胰岛...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的发生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为250~300g,分离、纯化胰岛,建立体外循环模型,于37℃下循环反应60min后加入胰岛800当量模拟IBMIR,分别于循环前、加入胰岛前、加入胰岛后5min、15min、30min、60min后留取血液行血常规检测,用酶标法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浆补体3a(C3a)含量。循环60min后取过滤残余血栓和组织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加入胰岛体外循环60min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几乎全部耗竭,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减少亦较为明显,但淋巴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血浆中的TAT、C3a含量随循环时间延长而增加。循环60min后的过滤残余的血栓块和组织中胰岛数量较少,结构破坏严重,被膜不完整,胰岛周围被微血栓包绕,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凝血反应、补体激活和白细胞激活可能是导致IBMIR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 胰岛移植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补体3a
下载PDF
超声分子靶向显像体外胰岛移植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
9
作者 高峰 梁琪 +3 位作者 李俊玲 董琼 马小倩 王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2-638,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赖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Lys-Gly-Asp-Ser,KGDS)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显示体外胰岛移植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mmediately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可行性,为无创、实时、动态地研究和评价IB... 目的:探讨采用赖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Lys-Gly-Asp-Ser,KGDS)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显示体外胰岛移植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mmediately blood-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可行性,为无创、实时、动态地研究和评价IBMIR探索一种新的分子影像学方法。方法:7 m L新鲜全血+1 000胰岛当量(islet equivalent quantit y,IEQ)新生猪胰岛体外制作IBMIR模型。实验分为3组,均重复3次:A组对照组,不加造影剂;B组加普通超声造影剂;C组加靶向超声造影剂。将上述各组Loops管道固定于摇床,并浸于37℃的水浴中。采用超声造影模式实时观察Loops管内的回声,记录超声发现血栓出现的时间;并采用Line成像模式存储在硬盘,脱机分析血栓超声增强强度。实验开始后10,30,60 min 3个时间点,经70μm过滤网过滤Loops管内血液,测定过滤液体的凝血系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ATA),D-二聚体(D-dimer)]、补体系统(C3a,C5b-9)及胰岛素含量等指标,过滤网内血块做病理学检测。结果:A组没有加入造影剂,超声不能发现血栓形成;B组、C组加入超声造影剂后超声可以发现血栓,其中B组加入自制普通超声造影剂,血栓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周边及内部无增强,呈充盈缺损改变,发现血栓时间为(7.3±0.5)min,相应血栓超声增强强度的灰阶值为31.22±3.56;C组加入靶向超声造影剂,超声清晰显示环状增强的血栓,发现血栓时间为(13.2±0.6)min,其超声增强强度的灰阶值为75.85±5.21。B组、C组血栓灰阶值及发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检测证实各实验组均发生了IBMIR;病理结果显示胰岛与新鲜全血接触后,其表面形成血栓壳,加入带荧光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显微镜可以清楚观察到胰岛周边呈明亮的荧光光环,与血栓壳位置、形态、范围完全吻合。结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可以靶向显像体外IBMIR,为无创评估IBMIR的发生及其范围、程度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 超声分子影像
下载PDF
P2X4Rs在脑缺血性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艳艳 张筱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1期2155-2157,共3页
P2X4受体(P2X4 receptor,P2X4R,P2X4Rs)是ATP受体(P2-purinoceptors,P2)的一个亚型,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中脑内主要分布于海马、嗅球及大脑皮层等。研究发现脑缺血缺氧情况下,损伤后的神经元释放ATP至胞外,激活其配体... P2X4受体(P2X4 receptor,P2X4R,P2X4Rs)是ATP受体(P2-purinoceptors,P2)的一个亚型,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中脑内主要分布于海马、嗅球及大脑皮层等。研究发现脑缺血缺氧情况下,损伤后的神经元释放ATP至胞外,激活其配体门控性通道P2X受体,进一步激活小胶质细胞,而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释放一氧化氮合酶、促炎因子等物质介导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神经元,而阻断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缺血导致的神经损伤。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调控小胶质细胞表面或细胞内表达的受体或蛋白分子、拮抗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毒性因子、促进小胶质细胞分泌神经保护性物质、阻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等成为脑缺血治疗的新思路。本文对P2X4受体在脑缺血性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介导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活化 脑缺血性损伤 介导炎症反应 P2X4受体 RECEPTOR 中枢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介导 ATP受体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炎症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晓红 李洪涛 +2 位作者 李嘉仪 李鑫阳 安思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7-1910,共4页
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 PMN)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生理情况下PMN的增殖与凋亡保持动态平衡,既有利于机体的防御反应,又有利于炎性反应的消散. 但在严重创伤... 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 PMN)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生理情况下PMN的增殖与凋亡保持动态平衡,既有利于机体的防御反应,又有利于炎性反应的消散. 但在严重创伤、脓毒血症、烧伤、缺血再灌注等条件下, PMN 过度激活、聚集于靶组织、释放大量毒性介质及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超过防御需要、持续过度的炎性反应会造成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 PMN的数量、功能及存活时间会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 适时抑制PMN过强的效应或促进其凋亡则有利于减轻机体损伤. 目前,以PMN过度浸润为特征、免疫系统控制失调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肺损伤、牙周炎、结核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有关. 因此了解PMN凋亡机制,适度地调控PMN凋亡,对于治疗创伤、控制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在炎症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凋亡 炎症损伤 PMN凋亡 介导炎症反应 非特异性炎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性细胞因子 机体损伤
下载PDF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1期990-990,共1页
答:炎症介质是导致炎症过程渗出、变质等病理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在炎症过程中起着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可引起局部刺激、损伤和全身性症状等。
关键词 炎症过程 炎症介质 介导炎症反应 病理学变化 局部刺激 全身性
下载PDF
胰岛保护和功能维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宏君 邱敏华 陈继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胰岛移植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有很广阔的前景,但移植后功能不良、排斥反应和供体不足等是胰岛移植领域的瓶颈。优化胰腺保存方法对获取有效胰岛的数量及功能的维护有积极意义;在培养期间对胰岛进行抗排斥反应和抗凋亡处理,包括... 胰岛移植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有很广阔的前景,但移植后功能不良、排斥反应和供体不足等是胰岛移植领域的瓶颈。优化胰腺保存方法对获取有效胰岛的数量及功能的维护有积极意义;在培养期间对胰岛进行抗排斥反应和抗凋亡处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MSC来源的外泌体、抗凋亡药物和基因修饰等可能成为临床胰岛移植胰岛保护与功能维护的重要方法;胰岛移植后抗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药物的使用对于胰岛功能的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从胰岛制备到胰岛移植的全过程,探讨胰岛保护和功能维护相关策略,旨在为提升供体质量以弥补供体绝对数量的不足,提升胰岛移植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胰岛保护 糖尿病 干细胞 外泌体 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IBMIR) 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下载PDF
胰岛细胞移植后发生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机制
14
作者 王圣刚 赵中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0-353,共4页
在胰岛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当其一接触受体血液即会引发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使胰岛细胞迅速破坏失去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笔者就IBMIR发生机制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凝血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和抗体的作用、炎症介质和炎症细... 在胰岛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当其一接触受体血液即会引发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使胰岛细胞迅速破坏失去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笔者就IBMIR发生机制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凝血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和抗体的作用、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葡萄糖毒性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 凝血 补体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IL-6在骨骼肌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男 左群 +1 位作者 于新凯 屈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8-551,540,共5页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白细胞介素-6(intedeukin-6,IL-6)是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参与...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白细胞介素-6(intedeukin-6,IL-6)是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修复 骨骼肌损伤 IL-6 非免疫细胞 细胞生理功能 介导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功能调节
原文传递
Th17细胞与肺纤维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华 李其皓 董昭兴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3期415-417,共3页
Th17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能够分泌IL-l7的效应T细胞亚群,是一群重要的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关于肺纤维化形成机理的研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Th17细胞与肺纤维化的关系研究有了非常重要的进展。有新的资料证明,Th17细... Th17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能够分泌IL-l7的效应T细胞亚群,是一群重要的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关于肺纤维化形成机理的研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Th17细胞与肺纤维化的关系研究有了非常重要的进展。有新的资料证明,Th17细胞与肺纤维化发病机理有密切关系。下面就Th17细胞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在肺纤维化的作用等相关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肺纤维化 介导炎症反应 相关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形成机理 发病机制 发病机理
下载PDF
Th17/CD4^+ CD25^+ Treg细胞失衡与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会平 王宁玲 翟志敏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我国是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高发国家。然而急性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能诱导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发病机制 CD25^+ 细胞失衡 儿童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介导炎症反应 Th17细胞
下载PDF
Th17/Treg细胞平衡与骨代谢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楠 陈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正常骨代谢是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过程,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因子与骨代谢有着密切联系,其中CD4^+T细胞对骨代谢平衡的调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Th17细胞及Treg细胞由CD4^+T细胞在不同微环境及细胞... 正常骨代谢是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过程,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因子与骨代谢有着密切联系,其中CD4^+T细胞对骨代谢平衡的调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Th17细胞及Treg细胞由CD4^+T细胞在不同微环境及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而成,参与宿主的免疫应答。Th17细胞介导炎症反应,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在正常状态下二者保持平衡状态,但在机体发生异常时,二者的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失常,从而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同控制的骨稳态。本文就Th17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7/Treg细胞平衡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平衡 骨代谢 成骨细胞介导 TREG细胞 Th17细胞 介导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功能 免疫功能失常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h_(17)细胞效应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日辉 陈曲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3-995,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细胞亚型 效应因子 功能研究进展 CD4^+T细胞 生物学 介导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效应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和坏死的预测因子 被引量:2
20
作者 池肇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3期13-14,共2页
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经过个体间差异甚大,多数病人是轻型的,自限性的,重型坏死型占10%~15%,病死率为30%~50%。开始是胰内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蛋白原激活多肽(TAP)的裂解变为胰蛋白酶,进而蛋白酶被激活,引起胰的自... 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经过个体间差异甚大,多数病人是轻型的,自限性的,重型坏死型占10%~15%,病死率为30%~50%。开始是胰内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蛋白原激活多肽(TAP)的裂解变为胰蛋白酶,进而蛋白酶被激活,引起胰的自我消化和被免疫系统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上发挥关键性作用。酶原激活和自我消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介导细胞因子释放进入循环,细胞因子引起细胞激活。AP的严重性取决于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最为严重的是引起远隔器官损害和多系统器官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坏死型 预测因子 严重度 细胞因子释放 多系统器官衰竭 酶原激活 胰蛋白酶 介导炎症反应 局部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