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Fe-LDH/泡沫铜的制备及催化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敌草隆性能与机制
1
作者 沈天瑶 杨怿 +3 位作者 于海鹤 徐鹏 张广山 王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以钴和铁元素为活性组分制备了片层状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LDH),通过调节元素摩尔比和水热温度、时间以及尿素投加量的制备条件得到了可以高效催化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的粉末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当n(尿... 采用一步水热法,以钴和铁元素为活性组分制备了片层状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LDH),通过调节元素摩尔比和水热温度、时间以及尿素投加量的制备条件得到了可以高效催化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的粉末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当n(尿素)∶n(Co)∶n(Fe)=10∶3∶1,水热温度为120℃,水热时间18 h时,得到的CoFe-LDH催化性能最优,其催化DBDP降解敌草隆(DUR)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常数分别达到了96.54%和0.1354 min^(-1),制备条件中水热时间对催化性能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将配比优化的CoFe-LDH负载在泡沫铜(CuF)表面,得到了片状可回收的三元CoFe-LDH/CuF(CFHC)催化剂。系统地表征了CFHC的结构组成,研究了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还原态铜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含量,显著地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CFHC的加入成功将DBDP对敌草隆的去除速率提升至0.2175 min^(-1),是DBDP空白体系的3.18倍。CuF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的导电能力,在降解过程中钴、铁、铜和氧空位之间的电子转移是高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CFHC重新调整了DBDP体系内的优势活性物种,·O_(2)^(-)和^(1)O_(2)取代·OH成为了降解敌草隆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钴铁 敌草隆 泡沫铜
下载PDF
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水中TAIC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李舜斌 孙亚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废水难以通过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TAIC生产废水,考察了单位面积有效放电...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废水难以通过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TAIC生产废水,考察了单位面积有效放电功率、溶液初始pH、电导率、放电间距等参数对TAIC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放电功率、中性环境、低电导率、减小放电间距有利于提高TAIC去除率,实验最佳条件下TAIC去除率可达8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难降解有机废水 精细化工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博华 薛冬 +1 位作者 董闪闪 白艳红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4,54,共9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式细胞分析、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及对其细胞形态、细胞膜变化、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式细胞分析、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及对其细胞形态、细胞膜变化、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放电功率为20.8 W的DBD等离子体处理80 s后,L.monocytogenes菌落数从初始8.26 lg CFU/mL降低至1.30 lg CFU/mL,其胞内ROS相对水平显著升高了9.5倍(P<0.05);DBD等离子体处理会破坏L.monocytogenes的细胞形态,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并使其发生去极化,且细胞损伤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生理盐水的pH值显著降低,氧化还原电位(ORP)、NO_(3)^(-)、NO_(2)^(-)和H_(2)O_(2)浓度均显著升高。DBD等离子体杀灭L.monocytogenes的作用机制是其可损伤细胞膜、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单增李斯特菌 杀灭效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在分析气体中微量组分的应用
4
作者 孙赟珑 杜雨桐 +1 位作者 吴晓良 张健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6期38-42,47,共6页
使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BID)对几种气体中特殊组分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使用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实验条件下,实现目标气体组分的全部分离检测。砷烷、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甲醛、水分可以使用TCD检测器进行分析,灵敏度却很低... 使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BID)对几种气体中特殊组分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使用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实验条件下,实现目标气体组分的全部分离检测。砷烷、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甲醛、水分可以使用TCD检测器进行分析,灵敏度却很低,但是在BID检测器上,这几种物质却表现出很高的响应;含氧有机物和含卤素有机物通常在FID检测器上进行分析,但是在含量很低的时候响应却不理想,BID检测器对于含卤素有机物和含氧有机物有着很高的响应峰面积。含硫化合物一般采用气相色谱FPD和SCD来检测,但是FPD和SCD使用条件限制多,维护繁琐,BID检测器对含硫化合物有着不错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线性范围,通过对以上物质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实验结果完全可以满足微量、痕量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 硫化物 含卤素有机物 含氧有机物 分析不确定度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茜素红溶液的降解 被引量:6
5
作者 雪晶 陈砺 +2 位作者 王红林 胡蔚昱 黄芳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95-2600,共6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mm、...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mm、输入电压为8kV时,降解效果较好。其中弱碱性环境下(pH=8.4)降解效果最好,40min后茜素红浓度降为0.26mg·L-1;在弱酸性环境(pH=5.8)中处理45min后,茜素红浓度为1.61mg·L-1;而在中性环境(pH=7.0)中降解效果较差,处理45min后茜素红残留浓度为5.70mg.L-1。溶液中的O3是推动氧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染料 茜素红 降解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与淀粉溶液的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于红 刘彦民 +2 位作者 韩治德 候英敏 修志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采用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淀粉溶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淀粉的形貌,发现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淀粉颗粒体积变小,并且更容易聚集。标准pH计检测发现,淀粉溶液pH值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大幅度的下降,等离子体处... 采用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淀粉溶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淀粉的形貌,发现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淀粉颗粒体积变小,并且更容易聚集。标准pH计检测发现,淀粉溶液pH值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大幅度的下降,等离子体处理后立即检测和2 h后检测的结果基本相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等离子体处理过的淀粉溶液,发现主要产物中含有葡萄糖和乙酸。比较传统淀粉酸水解和等离子体水解结果可见,后者水解程度明显大于前者,说明等离子体中活性成分与淀粉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解离淀粉长链是其水解的主要原因。等离子体与淀粉溶液反应产生的酸对淀粉水解的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淀粉溶液 PH值 葡萄糖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小平 戴乐阳 +1 位作者 曾美琴 欧阳柳章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0年第1期320-324,共5页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DBDP)是一种在大气压下即可发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具有电子浓度大、电子平均能量高的特点,因此,DBDP应用在材料制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综述了DBDP的发展历史、产生机理和基本...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DBDP)是一种在大气压下即可发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具有电子浓度大、电子平均能量高的特点,因此,DBDP应用在材料制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综述了DBDP的发展历史、产生机理和基本特征、放电参数及其影响等,重点介绍了DBDP在臭氧发生、有机物合成、薄膜制备、材料表面改性、高能球磨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低温等离子 表面改性 高能球磨
下载PDF
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微囊藻毒素-LR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玲芳 喻泽斌 +2 位作者 汝旋 黄俊 高丽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研究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去除及其反应动力学。在室温和常压下,考察了峰值电压、初始电导率、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降解率影响。结果表明,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MC-LR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研究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去除及其反应动力学。在室温和常压下,考察了峰值电压、初始电导率、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降解率影响。结果表明,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MC-LR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峰值电压的升高,MC-LR的降解率升高。高的溶液初始电导率和初始浓度不利于放电等离子体MC-LR的去除,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增长速率与毒素降解速率呈现正相关性;pH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毒素的去除,反应20min后溶液pH均会下降到3左右,H+浓度直线上升;初始浓度为26.16μg/L的MC-LR经过100min的处理之后降解到0.23μg/L,去除率达到99.35%,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1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高级氧化
下载PDF
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云南松单板表面的处理工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俊 杜官本 +1 位作者 雷洪 王洪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云南松单板表面,对处理后的单板进行胶合性能及表面性能分析,探讨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单板表面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1 000~4 000 W范围,随处理功率的增加,单板的胶合强度增大,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能增大... 采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云南松单板表面,对处理后的单板进行胶合性能及表面性能分析,探讨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单板表面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1 000~4 000 W范围,随处理功率的增加,单板的胶合强度增大,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能增大;在处理功率5 000 W时,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当处理次数为1~7次时,随处理次数的增加,单板的胶合强度增大,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能增大;在处理9、11次时,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当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 000 W,处理次数为7次时,木材表面改性效果最佳,其胶合强度、水接触角及表面能分别为2.1 MPa、43°、56.7 M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木材表面 胶合性能 表面性能
下载PDF
海洋真菌AP2T1菌株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变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翼 穆军 +3 位作者 董学伟 冯妍 毛锐涛 修志龙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5-79,92,共6页
对药源海洋真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变的实验方法初步研究.对等离子体放电诱变条件进行了探索,比较了等离子体单独诱变与等离子体-不同化学诱变剂复合诱变的诱变效果,并对两个较合适的诱变方式进行了致死曲线的研究,且对海洋真菌AP2T... 对药源海洋真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变的实验方法初步研究.对等离子体放电诱变条件进行了探索,比较了等离子体单独诱变与等离子体-不同化学诱变剂复合诱变的诱变效果,并对两个较合适的诱变方式进行了致死曲线的研究,且对海洋真菌AP2T1菌株进行了初步规模的诱变处理与活性筛选实验.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单独诱变及等离子体-氯化锂复合诱变较适合该菌株,且该海洋真菌孢子对等离子体的致死曲线与前人报道的细菌相似,并发现等离子体对老化失活的出发菌株可能具有激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可能是一种较适合海洋药源真菌诱变育种的新手段,值得继续完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育种 海洋真菌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下载PDF
埃洛石吸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亚甲基蓝废水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芳 陈元涛 +3 位作者 张炜 赫文芳 王雲生 刘晨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88,95,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果,提出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吸附方法,并利用XRD、FTIR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20 min后,协同体系对MB的降解率为96.36%。当M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HNTs的投加量为... 为进一步提高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果,提出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吸附方法,并利用XRD、FTIR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20 min后,协同体系对MB的降解率为96.36%。当M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HNTs的投加量为70 mg/L、放电功率为150 W、pH为6.7、通气量为200 m L/min时,MB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埃洛石纳米管 亚甲基蓝 脱色率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微曝气协同处理苯酚废水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红涛 吕永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7-70,共4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微曝气技术协同处理苯酚废水,考察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及曝气量对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酚降解率随放电时间增加、苯酚初始浓度减小而提高;曝气量为150 m L/min时,苯酚降解率为5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微曝气技术协同处理苯酚废水,考察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及曝气量对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酚降解率随放电时间增加、苯酚初始浓度减小而提高;曝气量为150 m L/min时,苯酚降解率为51.8%。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微曝气协同工艺处理苯酚废水,与单独使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工艺相比,苯酚降解率提高了15%~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微曝气 苯酚废水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钢 聂超群 +2 位作者 李汉明 张翼 朱俊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55,共5页
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了等离子体对周围空气施加的电动体积力的分布;借助电子天平测力实验对电动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单摆实验则进一步认识了尖端电极放电所产生的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动力集中裸露电极... 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了等离子体对周围空气施加的电动体积力的分布;借助电子天平测力实验对电动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单摆实验则进一步认识了尖端电极放电所产生的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动力集中裸露电极边缘以及等离子体生成区域附近;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力水平方向分力与激励电压之间是线性关系、电极的连接方式对电动力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电子天平 单摆
下载PDF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2,4-二氯苯酚的研究
14
作者 陈宇 程喜梅 +2 位作者 徐龙龙 金玲 代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750-754,共5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了水中2,4-二氯苯酚的降解反应,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考察了放电时间、无机盐、有机物以及金属离子等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情况进行分析...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了水中2,4-二氯苯酚的降解反应,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考察了放电时间、无机盐、有机物以及金属离子等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放电电压为25V,放电时间为120min时,FeSO_4作催化剂的条件下,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0%,当2,4-二氯苯酚浓度较低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C=COe-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降解 2 4-二氯苯酚 动力学
下载PDF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起始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屹 李伟鹏 +2 位作者 王福新 向阳 李子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参数化分析,考察了诱导速度和功率随信号波形、激励电压、信号频率、电极间距等参数变化的规律,同时采用流场显示方法和PIV技术研究等离子体在静止流场中诱导的涡系结构生长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等... 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参数化分析,考察了诱导速度和功率随信号波形、激励电压、信号频率、电极间距等参数变化的规律,同时采用流场显示方法和PIV技术研究等离子体在静止流场中诱导的涡系结构生长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通过诱导产生的起始涡存在3种主要的涡系结构,即裸露电极下游的主涡、裸露电极上游的反向涡以及主涡侧下方的二次诱导涡.进一步分析了主涡和反向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和激励器放电电流波形及放电图像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起始涡的产生机理,同时也证实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产生诱导气流机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起始涡 主涡 反向涡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沉积多孔硅纳米颗粒膜的光发射及红外光谱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磊 杨沁玉 +2 位作者 王德信 杨平 张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4-907,共4页
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以硅烷为源气体,在沉积区域加载脉冲负偏压进行调节,在玻璃基片上沉积得到具有荧光特征的多孔硅纳米颗粒膜。沉积过程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412 nm处出现S iH*(A2Δ→X2Π0-0... 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以硅烷为源气体,在沉积区域加载脉冲负偏压进行调节,在玻璃基片上沉积得到具有荧光特征的多孔硅纳米颗粒膜。沉积过程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412 nm处出现S iH*(A2Δ→X2Π0-0)特征峰,证明放电沉积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硅烷裂解。将脉冲负偏压固定在-300 V,当占空比从0.162增大到0.864时,薄膜的红外光谱显示S i—O—S i在1 070cm-1伸缩振动吸收峰与800 cm-1的弯曲振动峰都有所增强,而930 cm-1的S i—H弯曲振动减弱。说明随着占空比的增加,S i—O—S i键的结合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纳米颗粒膜 发射光谱 红外光谱 占空比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沉积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对麦秸秆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洋 杨雪慧 +1 位作者 陆凯悦 周晓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5,共7页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麦秸秆表面,分析了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和放电时间对麦秸秆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秆表面经过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表面自由能明显增大,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且...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麦秸秆表面,分析了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和放电时间对麦秸秆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秆表面经过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表面自由能明显增大,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其对麦秸秆外表面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此外,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大,电极间距的减小及放电时间的延长,麦秸秆表面的接触角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自由能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放电电压为30 V,电极间距为6 mm,处理时间为60 s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对麦秸秆表面润湿性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麦秸 润湿性: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迎雪 刘连杰 +5 位作者 张琳琳 谭亦成 李晓娟 彭开锋 刘志伟 龚德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7,42,共9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利用高能活性粒子对蛋白结构修饰以改善其功能特性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改性。以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SPI的理化特性及结构进行分析,探究DBD等离子体处理对SPI结构...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利用高能活性粒子对蛋白结构修饰以改善其功能特性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改性。以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SPI的理化特性及结构进行分析,探究DBD等离子体处理对SPI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样品相比,SPI经DBD等离子体处理40 s,凝胶性能达到最佳,其微观结构呈紧密的片状结构,硬度、黏附度分别增加2.63倍和5.98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60~120 s),其凝胶性能逐渐下降;对SPI结构的研究表明DBD等离子体处理对SPI一级和二级结构无显著影响,DBD等离子体介导产生的活性粒子氧化自由巯基为硫自由基,从而促进蛋白分子间二硫键的生成,形成稳固的三维网状结构,为SPI凝胶特性改善的主要原因,但过度氧化使SPI凝胶强度降低。因此,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在蛋白结构修饰以改善其功能特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控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以避免过度氧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大豆分离蛋白 结构修饰 凝胶性
下载PDF
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对低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中氩的亚稳态的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发萍 高丽红 +1 位作者 周永丽 徐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9-386,共8页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低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进行诊断,重点考察了Ar亚稳态1s_5和1s_3的数密度和气体温度随放电电压,气压,流量,极板间距,以及随N_2配比的变化情况。实验基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通过计...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低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进行诊断,重点考察了Ar亚稳态1s_5和1s_3的数密度和气体温度随放电电压,气压,流量,极板间距,以及随N_2配比的变化情况。实验基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通过计算吸收谱线的吸收峰面积求取Ar亚稳态的数密度,同时对谱线进行Voigt拟合得到多普勒展宽,进而求出气体温度。Ar亚稳态主要由电子碰撞产生,但同时电子也会碰撞亚稳态发生猝灭作用,从而使数密度减少;气体温度则与等离子体的实际功率、电子的状态以及粒子之间的碰撞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Ar亚稳态数密度和气体温度随放电电压和流量的增大都先增大,之后逐渐趋于平缓,但两者随流量的变化幅度都较之随放电电压的小,增长较缓慢。随气压的升高,Ar亚稳态数密度和气体温度先增加并达到一个极大值,而之后逐渐降低。实验数据表明,气压对谱线展宽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适当增大极板间距,Ar亚稳态数密度明显降低,但气体温度却有所升高。N_2的加入对亚稳态有很强的猝灭作用,0.5%的N_2就会使数密度下降50%,但随着N_2浓度的进一步增大,其数密度不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Ar亚稳态数密度 气体温度
下载PDF
飞行器绕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野平 侯银珠 汪发亮 《航空科学技术》 2016年第6期5-10,共6页
分析了正弦波激励及纳秒脉冲激励两种激励方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控制技术原理,介绍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分离控制、激波控制、附面层转捩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成果,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飞行器发展中的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 分析了正弦波激励及纳秒脉冲激励两种激励方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控制技术原理,介绍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分离控制、激波控制、附面层转捩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成果,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飞行器发展中的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对现代飞机的气动设计可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激励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