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汀类药物与骨密度:一项药物靶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
作者 马玮玮 熊勇 +3 位作者 陈虹谷 黄文茁 黄新 周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40-4345,共6页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这使其成为潜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之一。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药物靶点介导的脂质表型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获取了与他汀类药物...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这使其成为潜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之一。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药物靶点介导的脂质表型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获取了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骨密度相关数据。主要分析方法是逆方差加权法,同时也使用了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加权中值方法和MR-Egger回归法。使用β值和95%CI来评估他汀类药物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进行敏感性分析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使用Cochran’s Q检验来评估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是否存在水平多效性。使用留一法分析确定是否有单个或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了结果。结果与结论:他汀类药物作用靶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足跟定量超声骨密度(β=-0.086,95%CI:-0.117至-0.055,P=5.42×10^(-8))和全身骨密度(β=-0.193,95%CI:-0.288至-0.098,P=7.35×10^(-5))呈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支持了他汀类药物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胆固醇相关基因和骨骼健康关系的理解,还揭示了改善骨密度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骨密度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包头地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白茹玉 吴丽娥 +3 位作者 郭霞 张佳 于文龙 禹延雪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不同人群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心脑血管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调查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心脑...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不同人群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心脑血管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调查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心脑血管疾病认知水平及他汀使用情况,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登记有效调查对象2100例,年龄为(58.7±11.0)岁(40~94)岁,男性占45.1%(n=948)。其中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CVD)史占14.2%(298例),无CVD有危险因素人群49.5%(1040例),正常人群36.3%(762例)。包头地区报告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14.8%,三组人群分别为46.3%、14.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VD组中,女性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性小;高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且CVD认知水平高则与他汀使用率呈正相关。CVD危险因素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龄、CVD认知水平高,他汀类药物使用可能性大,农村、吸烟、肥胖人群可能性小。正常组人群服用他汀原因占比:自觉应服用>亲友介绍>广告媒体宣传>医生处方。结论:内蒙古包头地区人群在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不同亚组人群中差异较大,且存在正常人群过度用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及GRADE评价
3
作者 张学沛 唐秀能 +3 位作者 郑悟华 冯艳玲 李双田 张宏亮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收集...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收集他汀类药物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组干预措施为他汀类药物,对照组干预措施为非他汀类药物或安慰剂、生活方式干预),不限他汀类药物的品种、剂量及用药持续时间,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和GRAED pro3.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7项RCT(6篇中文,1篇英文),共1121例NAFL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干预措施比较,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的肝酶水平(丙氨酸转氨酶:WMD=-10.45,95%CI=-15.49~-5.41,P<0.0001;天冬氨酸转氨酶:WMD=-9.59,95%CI=-13.03~-6.15,P<0.00001;γ-谷氨酰转移酶:WMD=-6.37,95%CI=-9.90~-2.84,P=0.0004),改善血脂指标水平(总胆固醇:WMD=-0.80,95%CI=-1.07~-0.53,P<0.00001;三酰甘油:WMD=-0.32,95%CI=-0.41~-0.24,P<0.0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0.59,95%CI=-1.03~-0.15,P=0.0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0.54,95%CI=0.15~0.93,P=0.007),改善肝脏组织学变化(OR=2.79,95%CI=1.59~4.90,P=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44~2.27,P>0.05)。敏感性分析中,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其余指标结果稳健。GRADE证据评估结果显示,三酰甘油为中级证据质量,其余结局指标为低等级或极低等级证据质量。结论:基于本研究的情况,他汀类药物在NAFLD的治疗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可降低肝酶水平,改善血脂指标水平和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耐受性良好。但本研究纳入研究数量不足且对他汀类药物品种、给药剂量及多种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充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他汀类药物与骨关节炎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武瑞骐 张璇 +2 位作者 周毅 孟林 李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106-4112,共7页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骨关节炎(包括膝骨关节炎和髋骨关节炎)具有保护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与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关联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利用大规模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他...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骨关节炎(包括膝骨关节炎和髋骨关节炎)具有保护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与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关联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利用大规模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他汀类药物与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来自FinnGen最新第9版数据库,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和髋骨关节炎数据来自IEU Open GWAS、英国生物库和关节炎研究英国骨性关节炎遗传学(ArcOGEN)数据库。逆方差加权法为评估因果效应的主要分析方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加权中值方法和MR-Egger回归用于补充说明。以比值比和95%CI评价他汀类药物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和髋骨关节炎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进行敏感性分析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使用Cochran’s Q检验异质性,MR-Egger-intercept检验是否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确定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等。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他汀类药物与骨关节炎(OR=0.998,95%CI:0.996-0.999,P=0.01)、膝骨关节炎(OR=0.964,95%CI:0.940-0.989,P=0.005)和髋骨关节炎(OR=0.928,95%CI:0.901-0.955,P=4.28×10^(-7))风险之间存在负向因果关系;②MR-Egger-intercept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骨关节炎:P=0.658;膝骨关节炎:P=0.600;髋骨关节炎:P=0.141);③研究结果为观察性研究所述的他汀类药物降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和髋骨关节炎风险提供了证据,他汀类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骨关节炎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秦弦 王倩 +1 位作者 侯佳 徐冬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4,共7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影响到全球10%~15%的育龄期女性,与欧美白人女性相比,亚洲女性患内异症的风险增加了9倍。内异症不仅会引起慢性盆腔痛、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影响到全球10%~15%的育龄期女性,与欧美白人女性相比,亚洲女性患内异症的风险增加了9倍。内异症不仅会引起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等疼痛症状,还会引起不孕,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疲劳、高度敏感和焦虑的情绪,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女性生育年龄推迟,解决如内异症这种影响女性生育力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迫在眉睫。近年来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异常、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抑制内异症的进展,少量临床研究也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内异症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综述内异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并从细胞、动物、人体三个层面综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内异症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他汀类药物 脂质代谢 治疗作用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中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田鹏 孟婷婷 +3 位作者 张钰 刘安邦 郑燕 苏国海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317-1322,共6页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中有保护作用。本文对相关报道进行综...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中有保护作用。本文对相关报道进行综述,以期对肿瘤患者心血管损伤的预防、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他汀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血管损伤 还原酶抑制剂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抗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LDL-C达标率和其他血脂指标影响
7
作者 王佳星 吴洁琼 李红月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40... 目的探讨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他血脂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治疗4周后LDL-C达标率和降低>50%达标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和12周后2组LDL-C均降低,且治疗4、8和12周后研究组LDL-C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和12周后2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降低,HDL-C升高(P<0.05)。治疗4、8和12周后,研究组总胆固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LDL-C达标率和降低>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应用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利于改善血脂水平,提高LDL-C达标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不耐受 血脂康 阿利西尤单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下载PDF
湘西地区ACS患者PCI术后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8
作者 黄盼 丁建平 +1 位作者 雷雪春 贾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508-1514,共7页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ACS患者PCI术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2021年06月01日到2022年12月01日期间因ACS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后好转出院6个月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ACS患者PCI术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2021年06月01日到2022年12月01日期间因ACS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后好转出院6个月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508例ACS且行PCI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52例,女性156例,50岁至70岁的患者占比较高。根据MMAS-8量表评分,其中依从性好组129例,占25.39%;依从性中等组179例,占35.24%;依从性差组200例,占39.37%。服药依从性中等及以上的患者占60.6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 = 1.551)、年龄(OR = 3.393)、职工医保(OR = 0.158)、生活环境(OR = 0.320)、婚姻状况(OR = 0.156)、退休(OR = 0.001)、学历(OR = 2.541)、是否与子女同居(OR = 3.947)是ACS行PCI术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湘西地区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中等以上比例较多,根据其影响因素分析,需要多加关注女性、高龄、居住在农村、文化水平低以及鳏寡患者,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定期随访,有利于提高他汀类及其他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S PCI 他汀类药物 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9
作者 黄治果 李荣添 +2 位作者 郭顺 李桂华 贾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收集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收集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文献,共计15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遗传模型下,CT+TT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程度[MD=-1.87,95%CI(-3.62,-0.13),P=0.04]、总胆固醇(TC)降低程度[MD=-1.42,95%CI(-2.80,-0.04),P=0.04]均显著高于CC型;CT+TT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程度[MD=-0.65,95%CI(-2.48,1.18),P=0.49]、甘油三酯(TG)降低程度[MD=-0.05,95%CI(-2.94,2.84),P=0.97]与CC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隐性遗传模型下,TT型患者的TC降低程度[MD=2.26,95%CI(0.97,3.56),P=0.0006]、HDL-C升高程度[MD=2.38,95%CI(0.42,4.35),P=0.02]均显著高于CC+CT型;CC+CT型患者的LDL-C降低程度[MD=1.53,95%CI(-0.10,3.15),P=0.07]、TG降低程度[MD=0.06,95%CI(-2.98,3.10),P=0.97]与TT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加性遗传模型下,TT型患者的TC降低程度[MD=2.98,95%CI(1.27,4.69),P=0.0006]、LDL-C降低程度[MD=2.84,95%CI(0.67,5.01),P=0.01]均显著高于CC型;TT型患者的HDL-C升高程度[MD=2.40,95%CI(-0.17,4.97),P=0.07]、TG降低程度[MD=0.97,95%CI(-2.93,4.87),P=0.63]与CC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异常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时,LDL-C、TC降低效果可能与ABCB1基因C3435T杂合和纯合突变有关,即与CC型患者比较,CT或TT型患者的LDL-C、TC降低效果可能更明显;HDL-C升高效果可能与纯合突变有关,即与CC+CT型患者比较,TT型患者的HDL-C升高效果可能更明显;而TG变化可能与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ABCB1基因 C3435T多态性 降脂疗效 基因型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用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推荐声明》解读
10
作者 史威力 李明艳 段红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5-1412,共8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可减少CVD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2022年8月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对他汀类药物降低CVD发病/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的益处和潜在危害证据...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可减少CVD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2022年8月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对他汀类药物降低CVD发病/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的益处和潜在危害证据进行了全新审查,更新了《他汀类药物用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推荐声明》,推荐40~75岁伴有≥1种CVD危险因素且10年CVD风险≥10%的成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CVD的一级预防(B类推荐);40~75岁伴有≥1种CVD危险因素且10年CVD风险为7.5%~10.0%的成年人选择性使用他汀类药物进于CVD的一级预防(C类推荐);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评估≥76岁的成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CVD的一级预防以降低CVD事件和死亡的利弊(Ⅰ类声明)。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该最新推荐予以解读,为我国他汀类药物用于CVD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一级预防 成年人 指南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连湃 王帆 +2 位作者 林春波 张国辉 李建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5,75,共5页
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 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调节细胞自噬、调控铁死亡、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种途径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以期为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列腺癌新方案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前列腺癌 铁死亡 细胞周期 肿瘤微环境 甲羟戊酸途径 自噬
下载PDF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
12
作者 孙珍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1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1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颈动脉情况(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2.82±0.68)s、凝血酶时间为(17.21±1.47)s、纤维蛋白原为(2.50±0.40)g/L,优于对照组的(11.97±0.23)s、(15.28±1.26)s、(2.83±0.4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0.99±0.16)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3±0.13)mm,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25±0.20)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01±0.16)m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可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帮助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和颈动脉有关指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栓形成 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常旭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丁苯酰联合他汀类降脂药以及基础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丁苯酰联合他汀类降脂药以及基础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状况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反应状况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酰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他汀类降脂药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联合多奈哌齐治疗NAFLD合并AD的疗效及对LCN2的影响
14
作者 何盛泉 黄竹锋 +1 位作者 陈恺 朱伟谦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多奈哌齐治疗NAFLD合并AD的疗效及对LCN2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6例NAFLD合并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多奈哌齐治疗NAFLD合并AD的疗效及对LCN2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6例NAFLD合并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OD水平更高,MDA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CN2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LCN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VS18.18%)对比差异不大(t=2.276,P=0.131)。结论:在他汀类药物联合多奈哌齐治疗NAFLD合并AD的疗效十分显著,可加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多奈哌齐 NAFLD合并AD 疗效 LCN2
下载PDF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于海游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 目的分析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8.73±3.46)分低于对照组的(14.02±4.21)分,Barthel指数(72.72±7.53)分高于对照组的(54.86±6.33)分(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TG(1.21±0.34)mmol/L、TC(2.70±0.22)mmol/L、LDL-C(1.57±0.38)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9±0.52)、(3.63±0.58)、(2.12±0.49)mmol/L,HDL-C(1.86±0.7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59±0.48)mmol/L(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RP(2.07±0.39)mg/L、IMT(0.63±0.14)mm低于对照组的(5.46±1.26)mg/L、(0.85±0.19)mm(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采用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血脂水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刘秀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他汀类药物 炎性因子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对比观察
17
作者 钟伟兵 熊玲兵 刘衍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10-12,67,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南昌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予以高血压基础治疗,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三组,A组2... 目的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南昌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予以高血压基础治疗,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三组,A组23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22例(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C组23例(予以辛伐他汀治疗),三组均干预8周。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和血脂情况、不良反应及心血管健康评分。结果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和C组(P<0.05);血压值比较,治疗后B组舒张压、收缩压较A组和C组更低(P<0.05),A组和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B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A组和C组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A组和C组高(P<0.05),A组和C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B组心血管健康评分较A组和C组高(P<0.05),A组、C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有一定疗效,相较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血压、血脂水平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好,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高脂血症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G、TC及LDL-C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明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泗阳康达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成两组进行分析,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 目的:研究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泗阳康达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成两组进行分析,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9.68%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相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TG、TC、LDL-C及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大剂量 他汀类药物 替罗非班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19
作者 周京喜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7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 2月在金溪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他汀类... 目的 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 2月在金溪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他汀类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比对照组的77.1 4%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G、LDL-C、T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LVEF、SV、CO、CI、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他汀类调脂药物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还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他汀类调脂药物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陈卓 边伟红 高兵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13-0016,共4页
研究阿利西尤单抗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收治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45例)、联用阿利西尤单抗(观察组:45例),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血脂... 研究阿利西尤单抗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收治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45例)、联用阿利西尤单抗(观察组:45例),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血脂水平、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评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阿利西尤单抗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利于及时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益于治疗效果提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利西尤单抗 他汀类药物 联合治疗 血脂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