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综方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糖原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张莉唯 刘喜明 +4 位作者 付守强 冯慧 汤阳 徐婧 朱晓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观察代综方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糖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激活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肥胖模型,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5 g/kg)和代综方低(0.20 g/kg)、高(0.40 g/kg)剂量组... 目的观察代综方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糖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激活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肥胖模型,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5 g/kg)和代综方低(0.20 g/kg)、高(0.40 g/kg)剂量组,另取常规维持饲料喂养的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6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取肩胛棕色脂肪组织及腹股沟、肾周、附睾白色脂肪组织,分别测定脂肪组织质量并计算体脂系数,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变化,PAS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糖原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糖原合成酶2(Gys2)、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3c(Ppp1r3c)、糖原合酶激酶(GSK)-3β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时点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C、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腹股沟、肾周、附睾白色脂肪组织质量及体脂系数显著升高(P<0.01),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细胞肥大、呈大空泡样,糖原积累较少,Gys2、Ppp1r3c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代综方高剂量组小鼠给药4、6周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G、TC、HDL-C、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肾周、附睾白色脂肪组织质量及体脂系数显著降低(P<0.05,P<0.01),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质量显著降低(P<0.05),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可见多处形态不规则的小空泡,周围伴有细胞核聚集,糖原积累增加,Gys2、Ppp1r3c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各组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GSK-3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代综方可通过上调Ppp1r3c表达提高Gys2活性,促进糖原合成,诱导脂肪组织棕色化,增加脂肪产热,改善肥胖及相关糖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代综方 脂肪组织 糖原合成 小鼠
下载PDF
代综方改善38例代谢综合征糖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晓云 王春霞 +4 位作者 赵玉雪 张玉璞 沈宝华 齐春水 刘喜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观察代综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MS患者代综方配方颗粒剂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肝脏超声及腰围、体... 目的:观察代综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MS患者代综方配方颗粒剂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肝脏超声及腰围、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和中医临床症状。填写病例观察表,录入epidata数据库,复核数据剔除不合格病例,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1)完成45例,脱落1例、不合格6例,共38例纳入统计分析;(2)体重、腰围、体质指数(BMI)较疗前降低(P<0.001);(3)改善血糖异常,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较治疗前降低(P<0.001);(4)改善MS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P<0.05);(5)改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6)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P<0.001);(7)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为97.37%;(8)治疗前后比较,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代综方颗粒能够降低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代谢紊乱,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征 糖脂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代综方
原文传递
代综方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晓云 楚小燕 +1 位作者 王兆礼 刘喜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鸡尾酒式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给予不同浓度DZF干预6 d。BODIPY493/503与DAPI双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情况;...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鸡尾酒式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给予不同浓度DZF干预6 d。BODIPY493/503与DAPI双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RT-PCR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C/EBP-α的蛋白表达。结果:DZF抑制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细胞内TG含量,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比较,DZF大剂量组明显下调ACC的m RNA表达(P<0.05),DZF小中大剂量均明显下调FAS的m RNA表达(P<0.01);与对照组比较,DZF中、大剂量组明显下调C/EBPα、PPAR-γ的m RNA表达(P<0.01),Western蛋白表达结果与m RNA结果一致。结论:DZF能够明显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EBPα、PPAR-γ、ACC、FAS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3T3-L1 脂肪细胞 分化
下载PDF
代综方对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董菲菲 朱晓云 +1 位作者 张俊龙 刘喜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于体外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细胞形成脂质堆积的肝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油酸或DZF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BODIPY49...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于体外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细胞形成脂质堆积的肝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油酸或DZF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BODIPY493/503与苯基吲哚(DAPI)双荧光染色进行胞内脂质堆积的形态学观察,通过MATLAB软件对荧光照片进行数学处理以测量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100~800μM的油酸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酸使HepG2细胞发生胞内脂质堆积,与剂量呈正相关;一定剂量的DZF(1 mg/L^20 mg/L)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显著减少油酸所致的肝细胞胞内脂质含量;10 mg/L的DZF作用4 h起效,作用96 h之内效果稳定;40 mg/L的DZF可降低HepG2细胞存活率(P<0.05),对胞内脂质含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综方可以抑制油酸所致HepG2细胞内脂质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HEPG2 游离脂肪酸 谢异常 BODIPY493/503
下载PDF
代综方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晓云 王朋倩 刘喜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代综方(DZF)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DZF或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干预48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甘油、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及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应... 目的研究代综方(DZF)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DZF或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干预48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甘油、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及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mRNA表达。结果 DZF使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1)、甘油的浓度不同程度增加,但对NEFA无显著影响(P>0.05),DZF使胞内TG降低(P<0.01);对照组Ros增加葡萄糖消耗(P<0.01),增加胞内TG积累(P<0.05),对培养上清中甘油、NEFA无显著影响(P>0.05);DZF各组能不同程度上调GLUT-4、HSL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erilipin的mRNA表达(P<0.01);Ros能上调GLUT-4、HSL、Perilipin的mRNA表达。结论 DZF能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和胞内TG分解,改善脂质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其作用机制与Ros增加胞内TG积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3T3-L1 葡萄糖转运体4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滴包被蛋白
下载PDF
代综方对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及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玉雪 朱晓云 +1 位作者 袁泉 刘喜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2%马血清(horse serum,HS)的DMEM培养液诱导C2C12骨骼肌细胞分化为肌管,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2-...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2%马血清(horse serum,HS)的DMEM培养液诱导C2C12骨骼肌细胞分化为肌管,荧光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2-NBDG测定葡萄糖摄取,对2-NBDG的量效时效关系进行测定;采用不同剂量DZF干预分化的C2C12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状态下葡萄糖摄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ZF对C2C12细胞GLUT4总蛋白表达及膜转位的影响。结果:在基础状态或胰岛素刺激下,DZF低、中、高剂量均可提高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状态下,DZF能促进GLUT4总蛋白及膜转位蛋白的表达(P<0.05);胰岛素刺激状态下,DZF对GLUT4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但仍可促进GLUT4膜转位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DZF可增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GLUT4蛋白向细胞膜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2-NBDG C2C12细胞 葡萄糖转运体4
原文传递
陈秋教授自拟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祝然然 邹彪 陈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35-1641,共7页
目的探讨陈秋教授自拟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肥胖门诊就诊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陈秋教授自拟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肥胖门诊就诊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6)。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采用代综方+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代综方+穴位埋线治疗,药物治疗周期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格检查指标、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大腿围、BMI、腰高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腰高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臀围、大腿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低于对照组,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In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Ins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Ins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ALT、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明显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脾虚湿阻 代综方 穴位埋线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代综方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瘦素、抵抗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8
作者 徐婧 刘喜明 +3 位作者 朱晓云 马文欣 付守强 张莉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7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代综方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3T3-L1脂肪细胞中细胞因子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鸡尾酒式”诱导3T3-L1前脂肪... 目的观察中药代综方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3T3-L1脂肪细胞中细胞因子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鸡尾酒式”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用0.5 mmol/L PA建立IR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代综方低浓度组(含代综方生药量0.5 mg/ml)、代综方高浓度组(含代综方生药量2.0 mg/ml),干预48 h。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基础消耗量(G_(Basic))和胰岛素刺激下消耗量(G_(Ins)),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ELISA检测上清中瘦素、抵抗素、TNF-α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瘦素、抵抗素、TNF-α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Ins、ISI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代综方高、低浓度组G_(Basic)、G_(Ins)、ISI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且代综方高浓度组G_(Basic)、G_(Ins)、ISI较代综方低浓度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代综方高浓度组3T3-L1脂肪细胞上清中瘦素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且抵抗素、TNF-α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代综方高浓度组3T3-L1脂肪细胞瘦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代综方低浓度和高浓度组抵抗素、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代综方能够增加PA诱导的IR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上调瘦素水平,降低抵抗素、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瘦素 抵抗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UPLC法同时测定黄连与代综方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健龙 张玉玲 +2 位作者 肖胜利 崔翰明 贡济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与代综方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2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3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与代综方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2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30∶70,V/V,pH3.20),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1.76~1088.05、20.88~1044.00、17.68~884.05、18.32~916.10n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5%。平均加样回收率结果:(1)黄连:盐酸药根碱为101.56%,RSD=2.16%(n=6);盐酸黄连碱为100.21%,RSD=3.32%(n=6);盐酸巴马汀为97.60%,RSD=1.96%(n=6);盐酸小檗碱为98.81%,RSD=1.48%(n=6)。(2)代综方:盐酸药根碱为98.87%,RSD=2.41%(n=6);盐酸黄连碱为99.12%,RSD=2.68%(n=6);盐酸巴马汀为98.98%,RSD=2.23%(n=6);盐酸小檗碱为98.55%,RSD=2.82%(n=6)。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盐酸药根碱分别为4.50、14.99ng/ml,盐酸黄连碱分别为5.10、17.00ng/ml,盐酸巴马汀分别为4.81、16.04ng/ml,盐酸小檗碱分别为4.64、15.47ng/m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高效,可用于黄连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连 代综方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代综方对不同方式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婧 刘喜明 +3 位作者 朱晓云 马文欣 付守强 张莉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中药代综方(DZF)对不同方式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鸡尾酒式联合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分别采用棕榈酸(PA),高浓度葡萄糖(HG),地塞米松(DEX)诱导建立IR模型。不同质量浓度DZF提取物(含生药质... 目的:探讨中药代综方(DZF)对不同方式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鸡尾酒式联合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分别采用棕榈酸(PA),高浓度葡萄糖(HG),地塞米松(DEX)诱导建立IR模型。不同质量浓度DZF提取物(含生药质量浓度2.0,0.5,0.1 g·L^(-1))干预24 h,另设模型组,罗格列酮(RSG)组,空白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基础消耗量(G_(Basic))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消耗量(G_(Ins)),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种模型中,DZF高浓度组G_(Basic),G_(Ins),ISI均明显增加(P<0.05,P<0.01);另外,PA诱导的IR模型中,DZF中浓度组G_(Basic),G_(Ins)显著增加(P<0.01),RSG组的G_(Basic),G_(Ins),ISI明显增加(P<0.05,P<0.01);HG诱导的IR模型中,DZF中浓度组的G_(Ins),ISI显著增加(P<0.05),RSG组G_(Basic),G_(Ins),ISI显著增加(P<0.01);DEX诱导的IR模型中,RSG组G_(Ins),ISI显著增加(P<0.01);3种模型中,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存在差异,DZF高浓度组G_(Basic),G_(Ins),ISI较DZF中、低浓度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3种模型中,DZF高浓度组,RSG组均提高了GLUT4 mRNA表达(P<0.05)。结论:代综方能够减轻HG,DEX,PA诱导的脂肪细胞IR,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具有非胰岛素依赖的增加葡萄糖摄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