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要素、困境与完善路径——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曙光 王红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代表作评价制度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有助于破“五唯”,立“四新”。研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发现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构建和实施过程... 代表作评价制度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有助于破“五唯”,立“四新”。研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发现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强制性规则缺失、规范性约束缺位及文化性认知束缚的困境。为此,完善法律法规、第三方监督和强化奖惩活动有益于塑造学术评价行动框架;强调社会约束性期待、强化高校内外部和学术共同体规范是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内在要求;遵循改革规律、破除传统负向文化的影响、以学术思维为导向、推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代表作 代表作评价制度 规制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 文化—认知性要素
下载PDF
代表作评价制度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施途径初探
2
作者 黄丽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2,共4页
代表作评价制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各级科研单位教学评价改革的有益探索。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当前探索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并从综合的视角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对科研群体的科研能... 代表作评价制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各级科研单位教学评价改革的有益探索。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当前探索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并从综合的视角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对科研群体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可及时肯定并评价对应的科研价值,激励科研群体深耕细作,提升科研成效和社会效益。文章运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教师群体,探究代表作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价值,并根据教育实践现实,探究实施途径,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创设公信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制度 教师 科研能力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代表作评价:探索之路与完善之策 被引量:29
3
作者 姜春林 赵宇航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在教育部倡导"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和"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试行了代表作评价制度。首先,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试行现状与学术界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其... 在教育部倡导"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和"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试行了代表作评价制度。首先,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试行现状与学术界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结合代表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代表作评价实施有效性的若干因素,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身的复杂性、评审专家的认知偏差、学科划分、同行选择、人情关系等因素共同影响了代表作制的评价效用。最后,从处理好代表作评价中的同行评议与定量评价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治理体系及优化学术环境等角度提出了完善代表作评价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同行评议 量化方法 评价治理体系 学术环境
下载PDF
基于高校自然科学奖的代表作评价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敏 杜尚宇 王春蕾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7,共4页
代表作评价是目前科技评价改革的重点,主要是针对科技评价中过于强调量化指标而产生的问题提出的,是落实'破五唯'的重要举措。自然科学奖评选采用的是典型的代表作评价机制,以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 代表作评价是目前科技评价改革的重点,主要是针对科技评价中过于强调量化指标而产生的问题提出的,是落实'破五唯'的重要举措。自然科学奖评选采用的是典型的代表作评价机制,以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提供的代表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代表作的选择标准和评价模式,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代表作具有的'三高'特征,即期刊影响力高、论文被引频次高和同行专家评价高。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评选的同行评议结果与科学计量学指标呈正相关,可作为高校代表作评价制度开展的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自然科学奖 基础研究 科技评价
原文传递
政策视角下代表作评价制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苏金燕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17”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有数量缺质量的状况,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自此以后,国家出台多项与学术评价有关的政策文件,以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通过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总结提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17”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有数量缺质量的状况,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自此以后,国家出台多项与学术评价有关的政策文件,以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通过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总结提炼文件中与代表作评议有关的核心观点,对目前代表作评价中涉及的代表作的类型、数量、构成,以及代表作评价的机制、方法和使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政策文件既将代表作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制度,又将其作为一种评价方法来认定,代表作评价的意义就是将现有的评价思路向注重质量方向引导,要正确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同行评价 分类评价 评价制度
下载PDF
定量分析支持的医学科研项目代表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华 肖畅 +1 位作者 单连慧 安新颖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87,共6页
鉴于目前我国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缺乏具有推广基础的示范应用,为促进代表作评价方法和工具创新,更加科学、准确、客观地开展科研成果代表作评价,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评价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代表作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鉴于目前我国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缺乏具有推广基础的示范应用,为促进代表作评价方法和工具创新,更加科学、准确、客观地开展科研成果代表作评价,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评价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代表作评价的内涵和特点,设计提出基于客观数据和定量方法支持的医学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评价方法,并选取20个科研项目的代表作进行实证分析,依次分级计算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效率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科学计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合计算得到的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的量化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作为专家定性评价的参考和依据。最后,在强调代表作形式的多样性、提倡代表作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改进传统评价方法等方面作出思考并提出建议,为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科研项目 学术评价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学术计量的代表作评价制度落地实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荣婕 杨帆 +4 位作者 苏爽 陈平 杨东 赵天琦 杨智君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学术计量与成果评价改进工作的实施样本,研究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实践情况,分析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我国难以普遍落地的原因,讨论如何基于代表作评价制度构建更加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对计量领域的... 目的: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学术计量与成果评价改进工作的实施样本,研究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实践情况,分析代表作评价制度在我国难以普遍落地的原因,讨论如何基于代表作评价制度构建更加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对计量领域的评价研究样本,从制度发展和评价特点等角度回顾了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实施进展,分析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围绕如何完善学术评价机制提出几点思考。结果:代表作评价具有成果形式多样及由同行评议主导等特点,需从学术评价互认、专家评审管理、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结论: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构建质量导向的学术评价体制,基于代表作评价制度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对促进我国科技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代表作评价 计量 同行评议 定量评价
下载PDF
高校教师代表作评价的意义和制度保障 被引量:6
8
作者 叶伟萍 李林 黎红中 《中国人事科学》 2019年第9期35-41,共7页
代表作评价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高校实施高质量分类评价、实现学术评价去行政化、打破人才评价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代表作评价制度,涉及职称评审制度的各个环节,包括不同层级组织的推荐选拔制度、同行评议制度、... 代表作评价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高校实施高质量分类评价、实现学术评价去行政化、打破人才评价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代表作评价制度,涉及职称评审制度的各个环节,包括不同层级组织的推荐选拔制度、同行评议制度、代表作评价制度、匿名评审制度、申诉举报制度、回避制度、公示制度等。其中同行评议制度是代表作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依托;匿名评审制度保证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客观有效性;回避制度保证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公正性。进一步优化代表作评价和同行评议,应强化相关制度保障,切实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和回避制度,逐步尝试从国内评审扩大到国际评审;建立同行评议人的甄选机制,建设同行评议专家库,保障制度运行的客观性和学术性;加强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保障评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
下载PDF
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场景研究
9
作者 董克 鲍远瑾 +1 位作者 吴佳纯 杨玉洁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深化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认识,揭示现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学术管理部门发布的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政策文本为主线,结合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典型实践,揭示代表...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深化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认识,揭示现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学术管理部门发布的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政策文本为主线,结合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典型实践,揭示代表作发展的阶段历程与“三评”场景中的特点。[结果/结论]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建设主要由三类主体驱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回归质量导向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探索阶段、明晰对象与流程的代表作评价制度体系化阶段、以“代表性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多场景评价阶段、“破五唯”背景下细化的代表作评价阶段;在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等场景中,现行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实施流程与程序安排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五唯 代表作制度 代表作评价 人才评价 项目评审 机构评估
原文传递
“破五唯” 下代表作评价制度有效性和有限性思考
10
作者 俞立平 黄梦亭 金鹏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50,共6页
[目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评价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出破除“五唯”“SCI至上”“重量不重质”等顽疾,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代表作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 [目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评价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出破除“五唯”“SCI至上”“重量不重质”等顽疾,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代表作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现状,并从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出发,分析了代表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业界和科技评价界共同思考解决。[结果/结论]“五唯”问题可能是个伪问题;传统评价方法与代表作评价应结合使用;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是解决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本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五唯 代表作评价制度 有效性 有限性
原文传递
代表作评价制度: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燕 韩菲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0,共6页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扭转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促进评价真正回归价值评估、回归科学。在学科评价视域内,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发展程度差异大,...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扭转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促进评价真正回归价值评估、回归科学。在学科评价视域内,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发展程度差异大,评价对象选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外显指标凸显,评价内容的整体成效、实际创新强调不足;存在价值偏好,缺乏高共识的评价标准;公信力受损,评价过程需要进一步规范等。为破解以上制约因素,探索提出:合理设置代表性"数量";突出"代表作集群"的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研制专家评价指南;优化学术共同体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有效发挥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科内涵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制度 学科评价 制约因素 对策
原文传递
用“互联网+代表作”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并论开放评价引发的开放教育革命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益东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意义]摒弃"以刊评文"、淡化量化指标、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以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快速扭转原创、突破、颠覆性成果明显偏少的局面。主观性强、创新非共识、同行利益纠结使得同行评议难以胜任代表作评价制度,当务之急是变... [目的/意义]摒弃"以刊评文"、淡化量化指标、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以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快速扭转原创、突破、颠覆性成果明显偏少的局面。主观性强、创新非共识、同行利益纠结使得同行评议难以胜任代表作评价制度,当务之急是变革评价方法,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方法/过程]作者提出开放评价法15年,不断完善并提出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继承同行评议的优点并克服其缺陷,通过评价公开规范展示的代表作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与高效合理。[结果/结论]开放评价及其简明版实现学术评价的客观化,不仅可以有效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破解"一流人才"僵局,而且引发开放教育革命,实现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充分激活开放教育资源,加快"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评价 互联网+代表作 代表作评价 开放教育 “一流人才”僵局 大IT革命
原文传递
“学术代表作”制度下教师评价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帅 张颖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0,共4页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被视为改变我国学术质量低下的有效方法。文章在对当前职称评审学术代表作评价机制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探索并构建科学、适应、有效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势在必行;针对代表...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被视为改变我国学术质量低下的有效方法。文章在对当前职称评审学术代表作评价机制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探索并构建科学、适应、有效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势在必行;针对代表作评价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专家库建立、评价指标设立保障条件,探讨了学术代表作评价机制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称评审 代表作评价 同行评议
原文传递
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学术评价制度构建——基于S大学的经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积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6,共13页
高校学术评价的重点和基础在于科研成果和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而在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中专业化技术职务的评聘更为典型和引人注目。S大学多年来坚持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已建立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评... 高校学术评价的重点和基础在于科研成果和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而在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中专业化技术职务的评聘更为典型和引人注目。S大学多年来坚持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已建立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了规范性、公正性和合理性。这一制度以2016年新修的《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评聘工作办法》为主件,以《教师系列职务评审量化办法》等为附件,其内容包括了指导思想和评聘原则、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申报资格及业绩的认定、对特殊人员的聘任等方方面面;其突出特点是评价过程公开透明、量化办法全面合理、坚持同行专家评价、代表作评审严格、注重分类指导与评价、配套制度完善。总结吸收S大学学术人才评价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构建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学术评价制度,其量化评价应不同于以往以科研为主、以成果数量和项目级别等为主的方法,要既评科研,也评教学,既看数量,也看质量,同时也不忽视思想政治表现与职业道德情操。与量化评价重在全面、客观和准确地揭示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不同,代表作评价主要在于测度、考量被评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评审代表作,外审专家的遴选至关重要,并应采取措施,尽力排除人际关系等干扰。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来说,单纯量化的办法存在诸多弊端,而单纯代表作评价亦有不少问题。相较而言,实行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评价制度,不失为保证学术评价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且具可操作性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评价制度 量化评价 代表作评价
下载PDF
面向代表作评价的学术论文创新性测度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8,共8页
[目的/意义]以学术论文代表作遴选和评价为目的,探索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为代表作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方法/过程]对创新概念进行解构,将创新测度指标分为差异度和收益度;使用引用句更客观、丰富地表征文献内容和创新点;... [目的/意义]以学术论文代表作遴选和评价为目的,探索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为代表作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方法/过程]对创新概念进行解构,将创新测度指标分为差异度和收益度;使用引用句更客观、丰富地表征文献内容和创新点;将词频统计与词向量相结合,将文本内容与引文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代表作评价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结果/结论]对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论文及其相关论文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引频次、仅基于文本内容和仅基于引用网络的创新性测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合理有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术论文代表作的创新性测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 差异度 收益度 定量评价 代表作评价 学术论文代表作
原文传递
政策视角下代表作评价制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金燕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7期16-18,共3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虽然"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虽然"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甚至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智库的研究中,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标准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 学术命题 能力和水平 论文数量 政策视角 代表作评价
下载PDF
代表作评价制度: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17
作者 陈燕 韩菲 《高教文摘》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一、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征与“量化”评价标准以及针对教师个体的评价相比,代表作评价制度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一)突出质量、贡献和影响“量化”评价标准是以数量为基础,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关注学术论文的产量,以及SCI、SSCI、CSSCI等期... 一、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征与“量化”评价标准以及针对教师个体的评价相比,代表作评价制度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一)突出质量、贡献和影响“量化”评价标准是以数量为基础,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关注学术论文的产量,以及SCI、SSCI、CSSCI等期刊数据库所主导的符号价值。“代表作评价制度”则是以质量为基础,更注重的是学术论文的创新层次、实际质量与贡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个体 符号价值 创新层次 期刊数据库 学术论文 SCI 评价标准 代表作评价
原文传递
人文社会科学代表性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姜春林 魏庆肖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6,共10页
阐述了代表性论文评价的实质;探讨将科学计量方法导入代表作评价的条件性和可能性,对传统科学计量指标、引用位置指标、社会网络指标、替代计量学指标等指标内容与特点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将科学计量方法与同行评议相结合对代表性论文进... 阐述了代表性论文评价的实质;探讨将科学计量方法导入代表作评价的条件性和可能性,对传统科学计量指标、引用位置指标、社会网络指标、替代计量学指标等指标内容与特点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将科学计量方法与同行评议相结合对代表性论文进行评价,并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代表性论文评价的指标体系;从组织、运行、监督等三方面对代表性论文评价的实现机制作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代表作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基于Z指数模型的药学科研人员代表作评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佐奇 李芙蓉 +1 位作者 孙劲楠 郝海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512,共8页
探究一种基于论文学术认可度的代表作筛选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比较分析representative法、h指数核心法、职称申报者主观选择结果和本研究建立的学术认可度法(一区期刊-学科领域百分位-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Q1-PSA-CNCI)的优劣势,将得到... 探究一种基于论文学术认可度的代表作筛选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比较分析representative法、h指数核心法、职称申报者主观选择结果和本研究建立的学术认可度法(一区期刊-学科领域百分位-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Q1-PSA-CNCI)的优劣势,将得到的代表作分别引入Z指数后形成Z_(h)、Z_(r)和Z_(q)指数,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相较于其他方法,Q1-PSACNCI法得到的代表作数量更为合理。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并且Z_(q)指数在参与评定不同职称的教授中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Q1-PSA-CNCI法能够帮助筛选代表作且相较于另外两种方法筛选出的代表作数量更为合理,Z_(q)指数可作为代表作评定的指标为论文定性评价提供参考,同行评审采用“小同行”完善评审过程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代表作筛选 Z指数 Z_(q)指数 h指数核心法 Q1-PSA-CNCI
下载PDF
“代表作”制度的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世鹏 包翔 +1 位作者 宋余庆 刘桂锋 《情报工程》 2022年第2期97-108,共12页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代表作”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进行概述总结,为形成科学、完整的能够为各方信服的“代表作”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代表作”制度理论研究成果、列举“代表作”制度建设和实施案例,...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代表作”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进行概述总结,为形成科学、完整的能够为各方信服的“代表作”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代表作”制度理论研究成果、列举“代表作”制度建设和实施案例,介绍“代表作”评价和“代表作”抽选的一般方法。[结果/结论]建议根据“代表作”政策法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特质,建立同行评议专家库,探索结合科学计量法与同行评价两种方法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场景的“代表作”评价体系将有效筛选高质量的“代表作”,从而改善学术环境,引导科研管理与评价向更加积极合理方向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制度 代表作评价 代表作”抽选 科学计量 同行评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