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烤烟烟气焦油、7种代表性有害成分及烟碱释放量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松 孙培健 +5 位作者 孙学辉 王宜鹏 贾云祯 聂聪 张晓兵 刘惠民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7,共10页
选取国内代表性烟叶产区的C3F等级烟叶样品,以及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用量较多的、与C3F等级接近的巴西、美国、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等5个我国主要烤烟进口国烟叶样品,卷制成单料烟。考察选取的进口烟叶与国产烟叶样品烟气焦油、卷烟... 选取国内代表性烟叶产区的C3F等级烟叶样品,以及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用量较多的、与C3F等级接近的巴西、美国、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等5个我国主要烤烟进口国烟叶样品,卷制成单料烟。考察选取的进口烟叶与国产烟叶样品烟气焦油、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7种代表性有害成分和烟碱释放量差异,分析了5个进口国家烤烟烟叶有害成分释放量特点。结果表明:国产C3F等级烟叶烟气的单位燃烧烟丝重量NNK和苯酚释放量均值为最低,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气 焦油 危害性评价指数:7种代表性有害成分 烟碱
下载PDF
江苏省水质全要素代表性监测体系的设计
2
作者 张璘 嵇晓燕 +4 位作者 王华 徐亮 刘雷 金浩波 刘倩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9,共8页
为了评价并进行城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介绍了江苏省组织开展涵盖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和城市内河5种类型"全要素、代表性"水质监测断面(点位)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以及全要素断面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分苏南、... 为了评价并进行城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介绍了江苏省组织开展涵盖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和城市内河5种类型"全要素、代表性"水质监测断面(点位)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以及全要素断面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分苏南、苏北、苏中3个区域,对全省地表水监测代表性进行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调整后全省水质综合指数极差从41.07降至7.17,标准差从3.16降为0.49;采用德尔斐层次分析法分析,设计了水质代表性指数,含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计算表明,调整前全省水质代表性指数得分为69.1分,调整后为88.7分。将调整结果进行论证后再与各市环保主管部门交换意见,取得最终一致后正式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 代表性评价指数 水质监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集与粒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丁雪姣 沈强 +3 位作者 聂超甲 胡青青 叶回春 张世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 [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安徽省土地覆被的转移数量与方向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栅格大小研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选取合适的粒度范围;基于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结果](1) 2000—2010年安徽省的土地覆被始终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林地与人工表面;人工表面的增加是建立在耕地面积减少基础之上的,在10年间共有超过3 200km2的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2)景观指数存在粒度效应,粒度变化会对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域尺度下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合适粒度范围为100~125m;(3)研究安徽省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有4个,分别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结论]计算安徽省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0~125m,安徽省的代表性景观指数集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粒度效应 代表性指数 土地覆被 安徽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部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研究
4
作者 韩岳婷 李建勇 +2 位作者 刘剑波 杨锐 牛地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3-781,共9页
基于准噶尔盆地西部46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资料,估算了19种主要花粉类型的联合指数(A)、低代表性指数(U)、超代表性指数(O)、代表性系数(R)、区内无植被出现时某花粉类型百分比的平均值(Ma)、区内有植被出现时某花粉类型百分比... 基于准噶尔盆地西部46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资料,估算了19种主要花粉类型的联合指数(A)、低代表性指数(U)、超代表性指数(O)、代表性系数(R)、区内无植被出现时某花粉类型百分比的平均值(Ma)、区内有植被出现时某花粉类型百分比的平均值(Mp)、样方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间相似系数(CC),定量描述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结果表明:第1组包括藜科,A值为1.0,O、U值均为0,R值为12.5,Mp远大于Ma,对植被指示意义明显;第2组包括蒿属和麻黄属,A值在0.1~0.4之间,O值在0.6~0.9之间,U值均为0,R值大于18.5,Mp与Ma相差3.6%~12.1%,对植被具较明显指示意义;第3组包括白刺属、百合科、唇形科、豆科、禾本科、菊科、蓼科、毛茛科、蔷薇科、伞形科、莎草科、十字花科、石竹科、旋花科、荨麻科和紫草科,A值小于0.6,U值在0.2~0.9之间,O值在0.1~1.0之间,R值小于4.0,Mp与Ma相差小于4.9%,对植被指示意义不明。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化石花粉资料准确恢复古植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植被 代表性指数 相似系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北方森林植被主要表土花粉类型对植被的指示性 被引量:84
5
作者 李月丛 许清海 +1 位作者 肖举乐 阳小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8-608,共11页
中国北方森林植被68个表土花粉样品中,主要花粉类型联合指数(A)、超代表性指数(O)、低代表性指数(U)、R值、植被不存在时花粉百分比最大值(Xa)和平均值(Ma)、植被存在时花粉百分比最大值(Xp)和平均值(Mp)的计算表明:胡桃、青檀、禾本科... 中国北方森林植被68个表土花粉样品中,主要花粉类型联合指数(A)、超代表性指数(O)、低代表性指数(U)、R值、植被不存在时花粉百分比最大值(Xa)和平均值(Ma)、植被存在时花粉百分比最大值(Xp)和平均值(Mp)的计算表明:胡桃、青檀、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皂荚等A值较高,O值及U值均较低,对植被指示明显,为适中代表性类型;云杉、冷杉、栎、鼠李、沙枣、落叶松、榆、杨、黄栌、花椒、木犀科、绣线菊、毛茛科、榛等,尽管A值和O值大于0.5,但Xa远低于Mp,R值小于1,对植被指示意义较明显,属低代表性类型;桦、松、蒿、藜科等,A值适中,O值和R值较高,U值较低,但Xa,Xp和Ma值较高,属超代表性类型,对植被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其他花粉类型对植被指示性不明显或需进一步研究。花粉百分比与植物盖度关系研究表明,多数在森林中建群或为优势成分的乔木花粉与母体植物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森林植被中的伴生乔木、灌木和多数草本花粉与植物盖度无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松花粉30%以上,可能有松林存在;云、冷杉林中云杉、冷杉花粉高于20%,无云杉植物存在时云、冷杉花粉低于5%;落叶松林中落叶松花粉低于20%,落叶松在植被中不占优势时花粉百分比低于5%,周围植被无落叶松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多低于1%;桦木林中桦树花粉高于40%,无桦属植物存在时桦属花粉多低于5%;栎树林中栎属花粉百分比高于10%,无栎属植物存在时栎属花粉多低于1%;鹅耳枥林中鹅耳枥林花粉低于15%,无鹅耳枥植物存在时鹅耳枥花粉多低于1%;杨树纯林中杨树花粉百分比约0~5%,杨属与其他阔叶树混交时杨花粉不易被记录到;胡桃楸纯林中胡桃花粉所占百分比约为25%~35%,无胡桃属植物存在时胡桃花粉低于1%;青檀林中青檀花粉低于15%,无青檀属植物存在时青檀花粉也不出现;榆树林中榆树花粉约8%~20%,榆树与其他阔叶树混交时榆树花粉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森林植被 花粉百分比与植物盖度 花粉联合指数(A) 代表性指数(O) 代表性指数(U) R值 花粉指示性
下载PDF
宁夏大罗山表土样品中主要花粉类型的代表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伍婧 马玉贞 +2 位作者 桑艳礼 蒙红卫 胡彩莉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7,共11页
基于宁夏大罗山(森林岛屿)及其周边地区69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分析的数据,计算得到主要花粉类型的联合指数(A)、低代表性指数(U)、超代表性指数(O)和花粉百分比含量。通过分析表明:禾本科和蒿属花粉与植被的关系呈强相关,花粉的... 基于宁夏大罗山(森林岛屿)及其周边地区69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分析的数据,计算得到主要花粉类型的联合指数(A)、低代表性指数(U)、超代表性指数(O)和花粉百分比含量。通过分析表明:禾本科和蒿属花粉与植被的关系呈强相关,花粉的出现能够指示母体植物在当地的生长;桦木属、藜科、云杉属和松属花粉类型具超代表性,但若花粉百分比含量较高仍可以表征母体植物在当地的生长;菊科、蔷薇科、瑞香科、旋花科、榛属、莎草科、大戟科、唇形科、豆科、木樨科、杨属、柳属、蒺藜科和伞形科花粉与植被的关系呈弱相关,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十字花科和柽柳科花粉与植被无相关性,花粉的出现和百分比含量都不能作为母体植物出现的指标。以上结果可为化石孢粉记录的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植被 代表性指数 百分比含量 森林岛屿 大罗山
原文传递
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景观指数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立平 张世文 +1 位作者 叶回春 黄元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4,共10页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土地损毁 土地复垦 景观指数 粒度效应 代表性指数 魏家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