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鼠尾草酸
1
作者 霍达 陈献忠 +1 位作者 杨海泉 曹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I0002,I0003,共9页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效生产方面极具潜力。该研究根据热带假丝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来源于鼠尾草的铁锈醇合酶基因CYP76AH24和鼠尾草酸合酶基因CYP76AK6、来源于拟南芥的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ATR1进行全序列密码子优化以及基因合成。以生产鼠尾草酸前体次丹参酮二烯热带假丝酵母1C2PM04作为出发菌株,将上述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中成功合成鼠尾草酸。利用模块化工程与酵母不同亚细胞区室的空间组合,将上述3条基因以模块化的方式导入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进行表达,鼠尾草酸产量分别为10.25 mg/L和4.64 mg/L。通过下调角鲨烯合酶基因ERG9,降低法尼基焦磷酸池的消耗进而改变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产量,效价达到26.3 mg/L。将细胞色素P450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进行融合表达,测试以刚性linker(E3AK,E3AK×2,E3AK×3)和柔性linker(G4S,G4S×2,G4S×3)为连接肽,融合表达CYP76AH24和ATR1,鼠尾草酸产量提高1.54倍。该文通过增加CPR拷贝数,增加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表达水平,产量达到78.2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鼠尾草酸 细胞色素P450 融合蛋白 代谢工程
下载PDF
代谢工程产2′-岩藻糖基乳糖的研究
2
作者 涂班策 黄广文 +2 位作者 黄明珠 刘斌 陈雪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4,共6页
人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HMO)是存在人母乳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婴儿的健康和发育密切相关。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HMO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具有显著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如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 人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HMO)是存在人母乳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婴儿的健康和发育密切相关。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HMO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具有显著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如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婴儿免疫力等。现如今合成2′-FL的方法有直接提取、化学合成、酶促合成以及微生物发酵法,但前3种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及不足,微生物发酵法成为最有潜力的方法。该文对利用微生物进行改造从而提高2′-FL产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低聚糖 2′-岩藻糖基乳糖 微生物发酵 代谢工程 futC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陶雨萱 郭亮 +2 位作者 高聪 宋伟 陈修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2,共13页
微生物固定CO_(2)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策略之一,为固碳减排、节能生产与绿色合成提供了借鉴。然而,微生物在固定CO_(2)过程中存在底物利用效率低、能量需求量大、路径难优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6种天然CO_(2)... 微生物固定CO_(2)是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策略之一,为固碳减排、节能生产与绿色合成提供了借鉴。然而,微生物在固定CO_(2)过程中存在底物利用效率低、能量需求量大、路径难优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6种天然CO_(2)固定途径与5种人工CO_(2)固定途径,并从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和人工微生物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固定CO_(2)合成化学品的最新进展。在自养微生物固定CO_(2)方面,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提高CO_(2)固定途径效率、开发能量捕集系统与调节碳代谢流分布;在异养微生物固定CO_(2)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强化羧化途径、重构CO_(2)固定途径与优化能量供给;在人工微生物固定CO_(2)方面,主要的研究思路是设计人工CO_(2)固定途径与构建人工CO_(2)固定微生物。最后,从CO_(2)固定的关键酶、途径和微生物三方面展望了进一步提高CO_(2)固定效率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代谢工程 二氧化碳固定 固碳减排
下载PDF
代谢工程—生物工程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立新 魏东芝 叶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7-49,共3页
代谢工程包括推理性代谢工程及逆代谢工程。针对限制生物活性的因素 ,从不同的途径设计代谢改变策略 ,采用重组DNA技术解除或削弱该影响 ,提高目的产物的产率 ,是生化工程学科提高生物活性的新兴研究领域。讨论了推理性代谢工程及逆代... 代谢工程包括推理性代谢工程及逆代谢工程。针对限制生物活性的因素 ,从不同的途径设计代谢改变策略 ,采用重组DNA技术解除或削弱该影响 ,提高目的产物的产率 ,是生化工程学科提高生物活性的新兴研究领域。讨论了推理性代谢工程及逆代谢工程的设计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工程 推理性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 生物工程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软骨素
5
作者 赵春雷 郭亮 +5 位作者 高聪 宋伟 吴静 刘佳 刘立明 陈修来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11-2122,共12页
目前生物法合成软骨素的研究策略主要侧重于构建合成路径,缺乏对前体物质供应的精细化调控,从而限制了软骨素的合成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借助代谢工程策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重构与优化了软骨素合成路径,获得了... 目前生物法合成软骨素的研究策略主要侧重于构建合成路径,缺乏对前体物质供应的精细化调控,从而限制了软骨素的合成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借助代谢工程策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重构与优化了软骨素合成路径,获得了合成软骨素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了发酵法生产软骨素。通过在E.coli BL21STAR(DE3)中表达UDP-葡萄糖脱氢酶(KfoF)、UDP-氨基葡萄糖异构酶(KfoA)和软骨素聚合酶(KfoC),构建了完整的软骨素合成路径。通过氨基转移酶(GlmS)和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GlmM)的基因表达水平优化,提高了软骨素合成前体UDP-GalNAc的供给量;优化KfoF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善了软骨素合成前体UDP-GlcA的供给效率。在5 L发酵罐上,最优工程菌株E.coli GZ17的软骨素产量达到了2.95 g/L。上述研究策略为硫酸软骨素菌株的构建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代谢工程改造生产其他糖胺聚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路径优化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氢咕啉酸
6
作者 董宁 房欢 +4 位作者 赵莹 姜平涛 赵江华 张同存 张大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4-52,共9页
维生素B_(12)是唯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维生素,其合成途径尤为复杂。大肠杆菌工程菌是生成维生素B_(12)的新菌种。氢咕啉酸作为维生素B_(12)合成途径重要的稳定中间体,通过代谢工程提高大肠杆菌氢咕啉酸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不同宿主的... 维生素B_(12)是唯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维生素,其合成途径尤为复杂。大肠杆菌工程菌是生成维生素B_(12)的新菌种。氢咕啉酸作为维生素B_(12)合成途径重要的稳定中间体,通过代谢工程提高大肠杆菌氢咕啉酸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不同宿主的对比发现BW25113(DE3)是生产氢咕啉酸的合适宿主。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将氢咕啉酸生物合成基因在染色体上表达,氢咕啉酸产量提高12倍,达到6.38 mg/L。增加前体尿卟啉原Ⅲ供应,氢咕啉酸产量再次提高,达到11.61 mg/L。敲除ackA-pta对氢咕啉酸产量提高没有效果。经过引入运动发酵假单胞菌来源的Entner-Doudoroff途径提高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水平,1株无抗菌株的氢咕啉酸产量提高到14.60 mg/L。该研究为大肠杆菌高效生产维生素B_(12)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咕啉酸 大肠杆菌 适配筛选 代谢工程 Entner-Doudoroff途径
下载PDF
利用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产丙酮酸研究
7
作者 方哲 操文军 +3 位作者 刘娟 张思琪 肖志强 单杨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7,共9页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可以作为前体物质,参与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丙酮酸产量,选择利用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生产丙酮酸。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依次敲...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可以作为前体物质,参与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丙酮酸产量,选择利用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生产丙酮酸。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依次敲除谷氨酸棒杆菌中与丙酮酸代谢支流相关的5个关键基因(丙酮酸醌氧化还原酶基因pqo、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yc、转氨酶基因alaT、缬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基因avtA、丙酮酸脱氢酶基因aceE),摇瓶发酵72 h后丙酮酸的产量达到14.64 g/L。通过过表达编码转酮醇酶基因tkt、转醛酶基因tal、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ck,增加合成丙酮酸前体物质的供应。最终,复合培养基摇瓶发酵72 h后,发酵液中丙酮酸的产量达到15.39 g/L,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提高了28倍。研究旨在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丙酮酸 代谢工程 同源重组 过表达
下载PDF
酵母中乙酰辅酶A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招悬 刘营航 +1 位作者 刘萌萌 祁庆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6期599-607,共9页
乙酰辅酶A是微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节点,参与胞内多种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过代谢工程改造乙酰辅酶A的生产途径,增加乙酰辅酶A产量,是提高以乙酰辅酶A为前体化合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酵母胞内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详细阐述了丙... 乙酰辅酶A是微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节点,参与胞内多种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过代谢工程改造乙酰辅酶A的生产途径,增加乙酰辅酶A产量,是提高以乙酰辅酶A为前体化合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酵母胞内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详细阐述了丙酮酸脱氢酶(PDH)旁路途径、PDH途径、磷酸转酮酶-磷酸转乙酰酶(PK-PTA)途径和柠檬酸裂解途径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以及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在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中的不同,总结了酵母中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策略以及2种酵母改造策略的相互借鉴,为最终在酵母中实现目标化合物的高效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 酵母 代谢工程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利用甲酸研究进展
9
作者 程真真 张健 +2 位作者 高聪 刘立明 陈修来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4期756-778,共23页
微生物利用甲酸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实现碳资源回收利用与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在微生物利用甲酸过程中存在甲酸利用效率偏低、细胞生长速率缓慢、目标代谢物产量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甲酸利用的微生物、... 微生物利用甲酸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实现碳资源回收利用与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在微生物利用甲酸过程中存在甲酸利用效率偏低、细胞生长速率缓慢、目标代谢物产量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甲酸利用的微生物、代谢路径与代谢工程策略三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利用甲酸的研究进展。在甲酸利用微生物方面,概述了天然甲酸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以及模式微生物的代谢工程改造潜能;在甲酸利用代谢路径方面,梳理了天然的甲酸利用路径、重构与优化的甲酸利用路径与人工的甲酸利用路径的关键步骤、能量/还原力消耗与特点;在甲酸利用代谢工程策略方面,阐述了提高甲酸同化效率与改善甲酸利用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关键方法。最后,从甲酸利用的微生物、代谢路径与代谢工程策略三个方面,展望了微生物利用甲酸的发展方向,为甲酸生物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微生物 代谢路径 能量再生 代谢工程
下载PDF
红酵母基因组和代谢工程改造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雨真 梅天秀 +4 位作者 李治文 王淇 李俊 邹岳 赵心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9,共13页
红酵母是一类产红色素酵母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江河、湖泊等各种生态环境。很多红酵母菌株具有生产多糖、油脂、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的能力,在养殖、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对红酵母的研究逐渐... 红酵母是一类产红色素酵母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江河、湖泊等各种生态环境。很多红酵母菌株具有生产多糖、油脂、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的能力,在养殖、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对红酵母的研究逐渐深入,对不同红酵母的基因组序列和代谢关键酶进行了研究,扩展了对这类重要酵母的深入认识。此外,对红酵母的基因组编辑和代谢工程改造也取得了进展,为提高其工业应用效率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红酵母的生物技术应用,以及红酵母基因组分析和代谢工程改造相关的研究进展,为未来更深入理解红酵母的生理代谢和利用红酵母转化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进行可持续生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酵母 活性物质 基因组 代谢工程改造 生物技术应用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毕赤酵母生产赤藓糖醇
11
作者 赵思佳 王晓璐 +2 位作者 孙纪录 田健 张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47,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以毕赤酵母为底盘细胞构建赤藓糖醇生产菌株。通过调控糖酵解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的表达,敲除副产物阿拉伯糖醇和核糖醇生产相关基因,过表达不同来源的4-磷酸赤藓糖磷酸化酶、赤藓糖还原酶和糖醇磷酸酶,构建毕赤酵母赤... 本研究旨在以毕赤酵母为底盘细胞构建赤藓糖醇生产菌株。通过调控糖酵解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的表达,敲除副产物阿拉伯糖醇和核糖醇生产相关基因,过表达不同来源的4-磷酸赤藓糖磷酸化酶、赤藓糖还原酶和糖醇磷酸酶,构建毕赤酵母赤藓糖醇生产菌株,对过表达戊糖磷酸途径关键酶转酮酶(TKL)、磷酸核酮糖差向异构酶(RPE)及赤藓糖还原酶对赤藓糖醇产量的影响也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过表达酿酒酵母来源的糖醇磷酸酶基因pyp1及大肠杆菌来源的4-磷酸赤藓糖磷酸化酶基因yidA的工程菌株C8具有赤藓糖醇生产能力,摇瓶发酵产量为30 mg/L;进一步过表达tkl和rpe后,菌株C10摇瓶发酵产量提高约40倍,达到1.2 g/L,高密度发酵产量为10.6 g/L;赤藓糖还原酶的过量表达并没有提升赤藓糖醇的产量,反而提高了副产物的产量。本研究首次在毕赤酵母中成功构建了赤藓糖醇合成通路,为改造毕赤酵母高效生产赤藓糖醇及其他高价值化合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毕赤酵母 代谢工程 发酵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生物合成L-甲硫氨酸的代谢工程改造研究进展
12
作者 柳羽哲 江泽沅 +4 位作者 高欣 曾琦 王钰盛 刘晓婷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26-234,共9页
L-甲硫氨酸是生命体必需的唯一含硫氨基酸,其作为前体参与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动物饲料、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由于L-甲硫氨酸是唯一无法用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利用代... L-甲硫氨酸是生命体必需的唯一含硫氨基酸,其作为前体参与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动物饲料、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由于L-甲硫氨酸是唯一无法用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提升L-甲硫氨酸产量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并比较在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中L-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网络机制;分别从解除代谢途径对关键酶的反馈作用、阻断或削弱支路代谢途径、中心代谢调控网络的优化、增强辅助因子的供应以及转运系统的优化这5个方面综述L-甲硫氨酸代谢工程改造策略,总结L-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并作展望,旨在为L-甲硫氨酸高产发酵菌株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甲硫氨酸 代谢工程 生物合成 谷氨酸棒杆菌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汕头籍科学家攻克“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难关 专访国际代谢工程奖获得者陈国强
13
作者 陈文惠 《潮商》 2023年第3期54-56,共3页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代谢工程学会宣布,将2023年度国际代谢工程奖授予中国学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以表彰他通过开发利用嗜盐菌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全球代谢工程领域所作出的...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代谢工程学会宣布,将2023年度国际代谢工程奖授予中国学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以表彰他通过开发利用嗜盐菌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全球代谢工程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国强 工业生物技术 代谢工程 系统生物学 嗜盐菌 开发利用 卓越贡献 下一代
下载PDF
简谈微生物代谢工程原理与应用
14
作者 孙凌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0076-0079,共4页
微生物代谢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集合了多种学科,是当前国内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工程操作以及工艺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优化,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细胞的性能。本文围绕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原理与应... 微生物代谢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集合了多种学科,是当前国内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工程操作以及工艺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优化,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细胞的性能。本文围绕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原理与应用展开分析,并就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动态调控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更好的促进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发展,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代谢工程 原理 应用
下载PDF
代谢工程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青乔 陈宁 王东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代谢工程的代谢网络理论、代谢分析、节点分析和中心代谢物作用机理等代谢工程理论基础。然后 ,分析了代谢工程的各种具体设计思路 ,并以实际例子作了详细说明。另外还对代谢工程的新兴研究方向———逆代谢工程进行了简... 本文首先论述了代谢工程的代谢网络理论、代谢分析、节点分析和中心代谢物作用机理等代谢工程理论基础。然后 ,分析了代谢工程的各种具体设计思路 ,并以实际例子作了详细说明。另外还对代谢工程的新兴研究方向———逆代谢工程进行了简单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工程 代谢网络 代谢分析 代谢工程 发酵工业 微生物
下载PDF
维生素C生物转化的代谢工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红杰 张惟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本文从代谢工程角度出发,综述维生素C(Vc)生物转化代谢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3条产生Vc重要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LG)反应路线的代谢机制、反应酶系及代谢工程菌构建等方面的问题;并对Vc生物转化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维生素C 生物转化 代谢工程 2-酮基-L-古龙酸 反应路线 代谢工程
下载PDF
啤酒酿造中双乙酰的微生物代谢工程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维宝 《啤酒科技》 2005年第10期8-9,12,共3页
双乙酰是啤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也是影响啤酒成熟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酵母细胞内双乙酰的代谢途径和微生物代谢工程为基础,通过分析细胞内双乙酰的代谢网络,设计合理的重组DNA--增加ILV5和ILV3基因拷贝数,提高缬氨酸生产通量;改变I... 双乙酰是啤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也是影响啤酒成熟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酵母细胞内双乙酰的代谢途径和微生物代谢工程为基础,通过分析细胞内双乙酰的代谢网络,设计合理的重组DNA--增加ILV5和ILV3基因拷贝数,提高缬氨酸生产通量;改变ILV2基因,降低双乙酰的前驱物质α-乙酰乳酸的生成;构建含α-乙酰乳酸脱羧酶(ALDC)基因的工程菌;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外加α-乙酰乳酸脱羧酶制剂--以此来降低或阻断双乙酰的生成,从而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本文综述了啤酒酿造中双乙酰的微生物代谢工程调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双乙酰 微生物代谢工程 调控 低双乙酰 啤酒酿造 代谢工程 微生物 Α-乙酰乳酸脱羧酶 基因拷贝数
下载PDF
植物萜类代谢工程 被引量:27
18
作者 韩军丽 李振秋 +3 位作者 刘本叶 王红 李国凤 叶和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1-569,共9页
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商业价值。随着近年来萜类代谢途径和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代谢工程已成为提高萜类产量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对萜类代谢工程领域具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回顾,然后讨论... 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商业价值。随着近年来萜类代谢途径和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代谢工程已成为提高萜类产量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对萜类代谢工程领域具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回顾,然后讨论了萜类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其中重点探讨了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在萜类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代谢工程 功能基因组学 研究策略
下载PDF
木糖发酵酒精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巍峰 张晓梅 +1 位作者 陈冠军 刘春朝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3,共6页
木糖发酵是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产生酒精及其他化工产品最为重要的一环,但自然界中缺少能将上述生物质有效转化为乙醇的微生物菌种.近年来,根据代谢工程原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酵母和细菌进行遗传改造,或将木糖代谢途径引入传统的酒精... 木糖发酵是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产生酒精及其他化工产品最为重要的一环,但自然界中缺少能将上述生物质有效转化为乙醇的微生物菌种.近年来,根据代谢工程原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酵母和细菌进行遗传改造,或将木糖代谢途径引入传统的酒精发酵菌酿酒酵母及高酒精产生菌运动发酵单胞菌中,从而拓展其底物利用范围;或使原本可以利用多种糖底物的细菌获得选择性产生酒精的能力,构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木糖发酵重组菌株.虽然这些重组菌株在木糖转化酒精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在对木糖代谢调控机制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现有菌株,并结合生化工程技术对重组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取乙醇.本工作介绍了近年来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菌种发酵木糖生产酒精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酒精 代谢工程 酿酒酵母 细菌
下载PDF
代谢工程酵母菌合成紫杉烯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伟 孟超 +1 位作者 朱平 程克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108,共6页
紫杉烯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为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建立一个生物合成紫杉烯的代谢途径,克隆了酵母的羟甲基戊二酰Co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基因和=牛儿基=牛儿基二磷酸(ger... 紫杉烯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为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建立一个生物合成紫杉烯的代谢途径,克隆了酵母的羟甲基戊二酰Co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基因和=牛儿基=牛儿基二磷酸(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GGDP)合酶基因,并构建了其融合表达载体pGBT9/HG;同时构建了包含紫杉烯合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ADH/TS;将这两个表达载体共转化酵母细胞,通过GC-MS分析检测工程酵母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获得的工程酵母能够合成紫杉烯,即在酵母细胞中建立了一个合成紫杉烯的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 GGDP合酶 紫杉烯合酶 紫杉烯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紫杉醇 酵母菌 融合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