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大曲产α-淀粉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雯净 李煜滋 +2 位作者 黄丹 罗惠波 夏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筛选菌株固态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产α-淀粉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挥发性风味... 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筛选菌株固态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产α-淀粉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α-淀粉酶的菌株L-3,其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40℃条件下最适合菌株L-3生长,发酵4 d时菌数最多,为1.08×1011 CFU/g;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50℃条件下淀粉酶活力最高,发酵4 d时酶活可达(128.64±1.191)U/g,更有利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合成。基于差异风味物质通路富集结果,最适菌株L-3生长的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40℃条件下,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显著富集,乙醛的合成与通向丙酮酸代谢和糖异生的转化在此通路中进行,其显著富集可能与乙醛在该温度下的大量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大曲 Α-淀粉酶 分离 鉴定 代谢特性
下载PDF
连续间作下的紫花苜蓿/燕麦根系与碳氮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汪雪 刘晓静 +2 位作者 王静 吴勇 童长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6,共12页
为探明豆/禾牧草连续间作下的根系生长特性、碳氮代谢特性及二者相互耦联机制的长期效应,通过田间框栽土培试验,以紫花苜蓿单作和燕麦单作为参照,对紫花苜蓿/燕麦间作种植后第2年、第3年(高产期)连续2年的根系特征、碳氮代谢特性及其相... 为探明豆/禾牧草连续间作下的根系生长特性、碳氮代谢特性及二者相互耦联机制的长期效应,通过田间框栽土培试验,以紫花苜蓿单作和燕麦单作为参照,对紫花苜蓿/燕麦间作种植后第2年、第3年(高产期)连续2年的根系特征、碳氮代谢特性及其相互协调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的生物量表现为间作显著高于单作(P<0.05);燕麦的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表现为间作显著高于单作(P<0.05);燕麦的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4个氮代谢酶活性和碳水化合物积累量表现为间作显著高于单作(P<0.05),而紫花苜蓿与燕麦表现相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量与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氮代谢酶活性、根系特性呈正相关;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与Tr、Pn、Gs、硝酸还原酶(NR)活性、氮积累量、蛋白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与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紫花苜蓿与燕麦间作更有利于燕麦优化其根系形态,同时也会显著提高燕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强燕麦RuBPCase、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等碳、氮代谢酶活性,进而促进其体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积累以改善燕麦生物量和品质,连续间作减弱了系统内燕麦对紫花苜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抑制,拓展了紫花苜蓿总根长,但整体而言,间作抑制了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和碳、氮代谢水平,不利于其代谢产物及生物量的积累;且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对碳、氮代谢起显著促进作用,紫花苜蓿/燕麦间作体系内根系及碳、氮代谢的协调一致可有效提高体系内生物量和蛋白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燕麦 连续间作 根系特性 碳氮代谢特性
下载PDF
代谢矿井CH_(4)和CO气体的微生物提取及生长代谢特性
3
作者 邓寅 王彩萍 +1 位作者 邓军 王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8-698,共11页
为了降低采空区CH_(4)和CO等可燃性气体的产生和蓄积,抑制可燃性气体爆炸,保障煤矿安全开采,采用生物治理方法,对矿井不同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定向富集和驯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富集后的菌液生长特性以及菌群结构关系,通... 为了降低采空区CH_(4)和CO等可燃性气体的产生和蓄积,抑制可燃性气体爆炸,保障煤矿安全开采,采用生物治理方法,对矿井不同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定向富集和驯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富集后的菌液生长特性以及菌群结构关系,通过分离和提纯,确定了代谢CH_(4)和CO气体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唯一碳源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微生物的富集程度,且不同样品中的优势菌群表现不一,富集后菌群的CH_(4)代谢率达到80%,CO代谢率超过95%;纯化后提取到2株甲烷氧化菌(S2、T7)和3株CO氧化菌(M1、M7、M13),并确定了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其中CO氧化菌在对数期内完成了CO气体代谢,CO代谢率超过95%,而CH_(4)气体代谢伴随甲烷氧化菌的生长全过程,代谢相对缓慢,CH_(4)代谢率分别为76.1%、74.5%;此外,甲烷氧化菌利用了更多的CH_(4)气体进行生长繁殖,表现出比CO氧化菌更高的菌液浓度、更高的O_(2)消耗量以及更低的CO_(2)产生量,但CO氧化菌具有比甲烷氧化菌更强的气体代谢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CH_(4)和CO等可燃性气体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对防止采空区因自燃而引发热动力灾害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绿色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和CO氧化菌 微生物提取 唯一碳源 菌群结构 生长代谢特性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冯佰利 高小丽 +2 位作者 王长发 张嵩午 李生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中后期各酶活性均较高。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归属关系密切,可借助冠层温度进行抗旱材料生理代谢性状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型小麦 干旱 叶片衰老 活性氧代谢特性 冠层温度 代谢特性 干旱条件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硫水平对玉米氮、硫代谢特性及根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空军 胡昌浩 +2 位作者 董树亭 刘开昌 刘存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通过Hoagland营养液水培玉米 ,定量研究了供S水平对玉米根系活性和植株S、N代谢特性的影响 .当玉米缺S时 ,玉米根系活性和叶片硝酸还原酶 (NR)活性显著降低 ,植株冠 /根比增大 ;根系与地上部对S、N的吸收均减少 ,S在根系和新生叶中分配... 通过Hoagland营养液水培玉米 ,定量研究了供S水平对玉米根系活性和植株S、N代谢特性的影响 .当玉米缺S时 ,玉米根系活性和叶片硝酸还原酶 (NR)活性显著降低 ,植株冠 /根比增大 ;根系与地上部对S、N的吸收均减少 ,S在根系和新生叶中分配相对减少、在衰老叶和茎鞘中分配相对增多 ;N在根系中分配增多 ,新生叶和完全展开叶中分配相对减少 ;植株蛋白质、蛋白氮、蛋白硫、无机硫的含量均显著降低 ,非蛋白氮比率增多 ,无机硫占总S的比率变小 ,全N/全S比增大 ;蛋白质中的N/S比在地上部无显著变化 ,而在根系中显著增大 ;根系对S缺乏的反应更为敏感 .研究表明 ,缺S植株蛋白质含量与NR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S的缺乏或过量均影响玉米的N、S代谢 ;以根系作为S素营养诊断器官 ,以N/S比或无机S/全S比作为诊断指标较灵敏 ,正常条件下其数值分别为 10 .7和 0 .3 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水平 玉米 代谢特性 代谢特性 根系活性 供硫 N-S交互作用
下载PDF
生物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 被引量:34
6
作者 席劲瑛 胡洪营 +1 位作者 姜健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对于提高生物反应器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用Biolog方法在160d的运行过程中研究了处理甲苯气体的木屑生物过滤塔和活性炭生物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研究发现,木屑过滤塔和活性炭过滤塔... 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对于提高生物反应器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用Biolog方法在160d的运行过程中研究了处理甲苯气体的木屑生物过滤塔和活性炭生物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研究发现,木屑过滤塔和活性炭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平均代谢活性在长期运行时均有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在运行前期未发生显著变化,但103d后在过滤塔进气端出现显著变化,到160d时整个过滤塔内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均发生改变.2套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与代谢特征指纹未表现出较大差异,表明长期运行时填料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较小.在Biolog平板内的95种碳源中,羧酸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更容易被过滤塔中的微生物群落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方法 生物过滤塔 群落代谢特性
下载PDF
低温SBR工艺活性污泥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尹军 李瑞 +2 位作者 张振庭 王建辉 王小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7±1)℃条件下,从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生物活性、污泥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低温S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低温SBR系统在好氧阶段前40min能够将96%的COD去除,整个运行周期活性污泥对COD的代谢状况良好;由于低温的影响,... 在(7±1)℃条件下,从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生物活性、污泥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低温S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低温SBR系统在好氧阶段前40min能够将96%的COD去除,整个运行周期活性污泥对COD的代谢状况良好;由于低温的影响,活性污泥硝化反应过程受到抑制,反硝化过程无法正常进行;低温不是影响SBR反应器中聚磷菌P代谢过程的关键因素,在低温条件下聚磷菌对P的摄取、释放代谢状况良好;活性污泥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碘硝基四氮唑(INT)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TTC和INT-ETS活性能够有效表征整个运行过程活性污泥的代谢特性;稳定运行的低温SBR系统活性污泥表现出良好的沉降性,MLSS、MLVSS、以及MLVSS/MLSS都高于常温SBR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低温SBR 活性污泥 代谢特性 生物活性 沉降性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欢欢 杨长明 +2 位作者 李建华 葛利云 赵建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8-702,共5页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供试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床体上层高于床体下层,前部高于后部.在实验期内,前部上层样点平均色度变化(AWCD)值增长速率较前部下层...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供试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床体上层高于床体下层,前部高于后部.在实验期内,前部上层样点平均色度变化(AWCD)值增长速率较前部下层、后部上层及后部下层分别高出83.3%、15.8%和57.1%.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其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部上层基质微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碳源为糖类和氨基酸,而前部下层对聚合物和羧酸的代谢程度最高.功能多样性指标分析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丰度、均匀性和多样性指标均高于下层,前部下层微生物群落的均匀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取样点,存在较强的优势种;后部下层的丰度指数则明显低于其他采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碳源代谢特性 Biolog方法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欢欢 葛利云 +2 位作者 顾国泉 李建华 赵建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利用biolog微平板,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平均色度变化(AWCD)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要小于下层碳源代谢能力,对不同碳源利用特性分析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微... 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利用biolog微平板,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平均色度变化(AWCD)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要小于下层碳源代谢能力,对不同碳源利用特性分析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对糖类利用较好,对胺类、氨基酸、羧酸和聚合物其次,对酚类利用能力较差。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不同栽种植物和不同深度类型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各自不同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功能多样性指数研究显示,不同样点间丰度差别较小,而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都是下层要高于上层,风车草湿地高于香蒲湿地。研究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代谢特性受到不同环境和栽种植物影响,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代谢特性 BIOLOG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代谢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凌空 翟磊 +3 位作者 姚粟 宋振 杨玉新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从新疆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确定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 从新疆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确定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抑菌能力,筛选获得了3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的乳酸菌,即Lactobacillus pentosus CPC1(CICC 6283)、Lactobacillus pentosus CPC2(CICC 6294)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CC3(CICC 6287),为乳酸菌在果蔬发酵中的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分离鉴定 生长代谢特性
下载PDF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欢欢 葛利云 +2 位作者 蒋愉林 李建华 赵建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44-2149,共6页
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的碳去除机理,利用Biolog微平板,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平均色度变化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要高于下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不同部位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 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的碳去除机理,利用Biolog微平板,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平均色度变化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要高于下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不同部位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群落结构;对不同碳源利用特性的分析表明,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对糖类利用较强,而前部上层微生物对氨基酸和羧酸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微生物,但对聚合物利用能力低于其他点;功能多样性指数研究显示,不同样点间丰度差别较小,而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上层要高于下层,前部下层微生物群落的均匀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样点。研究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不同部位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代谢特性 BIOLOG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哈萨克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翟磊 凌空 +3 位作者 宋振 姚粟 程池 杨玉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27,共6页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哈萨克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奶酪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这些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哈萨克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奶酪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这些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抑菌能力,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的乳酸菌,即Lactobacillus paracasei KCH3(CICC 6277),Lactobacillus fermentum KM1(CICC 6278)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KC3(CICC 6290),为果蔬发酵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多相分类学鉴定 代谢特性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菌好氧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郑平 胡宝兰 徐向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1-526,共6页
将取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混培物与 N itrosomonas europaea和取自常规硝化反应器的混培物所作的比较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能利用氨和羟胺为基质消耗氧 ;也能将基质氨和羟胺转化为亚硝酸 ;抑制氨氧化的抑制剂烯丙基硫脲和联氨... 将取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混培物与 N itrosomonas europaea和取自常规硝化反应器的混培物所作的比较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能利用氨和羟胺为基质消耗氧 ;也能将基质氨和羟胺转化为亚硝酸 ;抑制氨氧化的抑制剂烯丙基硫脲和联氨可抑制厌氧氨氧化菌对氨的氧化 .厌氧氨氧化菌与好氧氨氧化菌 ,特别是两种混培物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菌 氮素污染 生物脱氮 好氧代谢特性
下载PDF
二级曝气生物滤池中碳、氮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林慧 徐国勋 +2 位作者 张强 陈超 卜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69,共4页
采用以高分子生物载体为填料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和NH3-N负荷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25℃、pH值为5.8~7.4、气水比为3.5∶1时,对COD的去除率与进水有机负荷呈正相关,硝化率同有机... 采用以高分子生物载体为填料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和NH3-N负荷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25℃、pH值为5.8~7.4、气水比为3.5∶1时,对COD的去除率与进水有机负荷呈正相关,硝化率同有机负荷及NH3-N负荷呈负相关,且主要取决于前者。当有机负荷为2.75~3.90 kg/(m3.d)时,对COD的去除率可高达98%;当有机负荷为0.77~1.48 kg/(m3.d)时,硝化率可达93.3%~98.1%,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达39.4%。降低进水有机负荷可解除高负荷所导致的硝化抑制作用,使硝化的起始点提前,提高硝化率,显示出单独驯化的硝化滤池在去除NH3-N上的优势。硝化菌受反冲洗的影响大于异养菌,反冲洗6 h后系统可基本恢复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曝气生物滤池 代谢特性 有机负荷 氨氮负荷
下载PDF
大肠杆菌DH5α耐乙酸突变株的选育及其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才庆 叶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0-465,共6页
大肠杆菌DH5α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宿主菌之一 ,但由于对代谢副产物乙酸十分敏感 ,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为了提高E .coliDH5α乙酸耐受力 ,采用6 0 Co诱变结合连续培养 ,逐步提高稀释率和乙酸钠选择压力 ,于含乙酸钠平板进一步筛选 ,得... 大肠杆菌DH5α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宿主菌之一 ,但由于对代谢副产物乙酸十分敏感 ,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为了提高E .coliDH5α乙酸耐受力 ,采用6 0 Co诱变结合连续培养 ,逐步提高稀释率和乙酸钠选择压力 ,于含乙酸钠平板进一步筛选 ,得到 5株对乙酸耐受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菌株 ,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其中DA1 9显示最强的耐受性能。DA1 9与DH5α相比 ,在复合培养基YPS和YPS2G中菌体浓度分别提高 1 7%和 5 % ,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提高 8%和 2 7% ,产乙酸分别减少为 6%和 5 9% ;在基本培养基中的细胞浓度提高 2 4倍 ,在含 1 0g L乙酸钠培养基中达到的细胞浓度与不加乙酸钠DH5α的细胞浓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乙酸突变株 选育 代谢特性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中碳和氮代谢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祖波 祖建 周富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用充填陶瓷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研究碳和氮代谢特性。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氨氮为52 mg/L左右、COD为100mg/L左右和回流比为200%时,经过20多d的运行,出水氨氮小于0.05 mg/L、COD小于25 mg/L、亚硝态氮为4.7 mg/L和硝态氮为7.1 mg/L,COD去除率... 用充填陶瓷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研究碳和氮代谢特性。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氨氮为52 mg/L左右、COD为100mg/L左右和回流比为200%时,经过20多d的运行,出水氨氮小于0.05 mg/L、COD小于25 mg/L、亚硝态氮为4.7 mg/L和硝态氮为7.1 mg/L,COD去除率达75%,氨氮去除率达99.9%,总氮去除率达78%;过大和过小的回流比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性能都是不利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一般城市污水以及含低COD、高氨氮工业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代谢特性 回流比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景华 李谷 +2 位作者 张世羊 陶玲 张春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5-309,共5页
利用BiologEeo微板技术,以循环水养殖池塘和对照塘为试验对象,研究池塘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探讨生态调控措施对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塘P7、P8和循环塘P1、P2细菌总数、微生物代... 利用BiologEeo微板技术,以循环水养殖池塘和对照塘为试验对象,研究池塘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探讨生态调控措施对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塘P7、P8和循环塘P1、P2细菌总数、微生物代谢活性、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循环塘高,其次是P3、P4、P5,P6最低。各池塘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率最高(31.0%~48.7%),其次为羧酸(13.4%~18.0%)、氨基酸(10.1%~20.5%)和聚合物(9.4%~17.0%),胺类和酚类的利用率分别为5.7%-9.7%、4.95%~7.50%。主成分分析可将不同池塘的微生物群落明显区分开来,说明不同池塘的微生物群落有着不同的碳源代谢特性,受影响最大的是含氮化合物和聚合物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微生物 碳源代谢特性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生防菌株Men-myco-93-63液体培养代谢特性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艳 孟庆芳 +4 位作者 杨文香 刘大群 李亚宁 张立荣 张汀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76-178,共3页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链霉菌Men-myco-93-63,由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提供。 1.2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1.2.1 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淀粉,1%葡萄糖,2%蔗糖,0.02%果糖,2.0%花生饼粉,0.5% NaCl,0.2%酵母膏,0...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链霉菌Men-myco-93-63,由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提供。 1.2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1.2.1 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淀粉,1%葡萄糖,2%蔗糖,0.02%果糖,2.0%花生饼粉,0.5% NaCl,0.2%酵母膏,0.6%(NH4)2SO4,0.02% KH2P04,0.25%CaCO3,0.07%FeSO4,0.07% ZnSO4pH自然。 1.2.2 培养方法每100 mL培养基接种1 mL 孢子悬液(浓度107数量级),装入500 mL三角瓶, 30℃,200 r/min振荡培养,每12 h取样检测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 代谢特性 MEN-MYCO-93-63 菌体生长 初探
下载PDF
无桔霉素红曲色素突变株FM5183对单谷氨酸钠(MSG)、组氨酸的代谢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祖芳 翁佩芳 +1 位作者 张礼星 Philippe J BLANC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1-33,共3页
经过复合诱变处理得到的产无桔霉素的红曲色素变异株 ,编号为FM51 83,在摇瓶条件下分批深层培养 ,研究了菌株在碳源为葡萄糖条件下对单谷氨酸钠 (MSG)、组氨酸的代谢特性 ,该菌株分别在含MSG和组氨酸情况下 ,对产生的中间产物苹果酸和... 经过复合诱变处理得到的产无桔霉素的红曲色素变异株 ,编号为FM51 83,在摇瓶条件下分批深层培养 ,研究了菌株在碳源为葡萄糖条件下对单谷氨酸钠 (MSG)、组氨酸的代谢特性 ,该菌株分别在含MSG和组氨酸情况下 ,对产生的中间产物苹果酸和乙醇的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突变菌株FM51 83产生的酒精量为 2 5~ 2 7g L ,苹果酸浓度最大值为 5 8g L ;另外 ,在含MSG和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对产生的色素量进行测定 ,其色价分别为 2 5 5和 1 1 8,对试验所用的氮源等条件下 ,整个发酵过程未有桔霉素检出。突变菌株FM51 83是一株较理想的无桔霉素红曲色素工业化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桔霉素红曲色素突变株FM5183 单谷氨酸钠 组氨酸 代谢特性
下载PDF
白酒发酵窖泥中一株产氢细菌的分离及其代谢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丹 刘超兰 +3 位作者 张文学 邓宇 赖登燡 范鏖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4,共4页
利用Hungate严格厌氧技术从窖齡为20年的老熟窖泥中分离到1株菌株S11-18-8。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其与NCBI中的Clostridium mesophilum strain SW408(NR_044386)的同源性最高,高达99%。研究了该菌株在乳酸钠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黄... 利用Hungate严格厌氧技术从窖齡为20年的老熟窖泥中分离到1株菌株S11-18-8。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其与NCBI中的Clostridium mesophilum strain SW408(NR_044386)的同源性最高,高达99%。研究了该菌株在乳酸钠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黄水培养基和葡萄糖-糟醅浸提液培养基等不同发酵条件下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各发酵条件下均能够产生H2、乙酸和丁酸。在黄水培养基中细菌S11-18-8不仅能够发酵代谢产生丁酸和乙酸等有机酸,还能起到很好的"降乳"作用。在葡萄糖糟醅培养基中主要也是代谢产生乙酸和丁酸,同时起到"增己"的作用。因此,推测该菌株在白酒发酵过程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细菌 分离 代谢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