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花榈木不同部位挥发性代谢物差异
1
作者 夏诗琪 周成钏 +5 位作者 郭昌庆 王甜 邵齐飞 赖建斌 刘丽婷 欧阳天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027-2039,共13页
花榈木(Ormosia henryi)是集药用、材用、景观于一体的重要珍贵植物。为进一步探究花榈木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及不同部位的差异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并分析了根、枝、叶代谢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在根、枝... 花榈木(Ormosia henryi)是集药用、材用、景观于一体的重要珍贵植物。为进一步探究花榈木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及不同部位的差异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并分析了根、枝、叶代谢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在根、枝和叶中共鉴定到589个挥发性代谢物,分为萜类、酯、杂环化合物、烃类等16类化合物。差异代谢物在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通路中显著富集。聚类热图结果表明,大多数代谢物在枝和叶中的富集量相对较高。萜类化合物在根中累积量降低,在枝和叶中富集,在叶中含量较高,其中柠檬烯、β-紫罗兰酮、α-蒎烯、α-松油醇等萜类成分累积量增加且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本研究对不同部位挥发性代谢物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花榈木不同部位药用特征成分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差异代谢 代谢组学分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代谢组学分析
2
作者 孟琳 韩秋峪 +3 位作者 黄杨 王文 吕慧 董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1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使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差异性筛选,鉴定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随机选取20例于本院分娩的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取20名正常孕妇作为健康组。两组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目的分析使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差异性筛选,鉴定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随机选取20例于本院分娩的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取20名正常孕妇作为健康组。两组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两组血清差异代谢物。结果本研究中共发现16种差异代谢物,与健康组相比,GDM组的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鸟氨酸、谷氨酸等显著升高,而谷氨酰胺、甘氨酸、精氨酸等代谢物显著降低,主要涉及的通路包括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等代谢通路。结论GDM患者与正常孕妇之间的代谢差异物为GDM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产科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疾病机制研究中提供了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代谢组学分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口腔软组织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向辉 张磊 韩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3期92-96,共5页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核磁共振(NMR)技术、气相色谱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其可筛选早期口腔疾病、判断预后、反映病情、探究发病机制并找寻疾病干预靶点等作用。常见口腔软组织疾病主要有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应用NMR技...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核磁共振(NMR)技术、气相色谱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其可筛选早期口腔疾病、判断预后、反映病情、探究发病机制并找寻疾病干预靶点等作用。常见口腔软组织疾病主要有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应用NMR技术及气相色谱与生物质谱技术对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及龈沟液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高密度脂蛋白、丙酮酸/草酰乙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水平可反映补肾固齿丸对于牙周炎疾病的疗效;应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与生物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唾液、组织及血清代谢轮廓进行研究,筛选出泛醌、神经氨酸和戊酸雌二醇等多种氨基酸代谢产物及激素类物质中间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阐释了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找寻到相应的治疗靶点;应用NMR技术及生物质谱技术分析口腔癌患者的组织、唾液及血浆的代谢轮廓特征,探究到癌变的多胺代谢通路的失调,筛选出1,2-丙二醇、岩藻糖及脯氨酸等具有临床早期诊断价值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口腔软织疾病分析技术 核磁共振 气相色谱 生物质谱 牙周病 口腔黏膜病 口腔癌
下载PDF
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继 闫卫利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4期2599-2601,共3页
代谢组学是以物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分析化学,以数学计算与建模为基础的化学计量学和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它研究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并且通过这种变化规律探究所发生的生物学事件... 代谢组学是以物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分析化学,以数学计算与建模为基础的化学计量学和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它研究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并且通过这种变化规律探究所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或过程的本质。目前代谢组学在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该文对其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2型糖尿病 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葡萄糖代谢机制 药效机制
下载PDF
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GC/MS代谢组学分析
5
作者 尹明华 邓红根 +4 位作者 蒋妍 万琳 吴丽霞 凌飞 汪金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46,共9页
GC/MS检测方法采用初步探明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的差异代谢物。与黄独微型块茎25℃离体保存相比较,黄独微型块茎4℃离体保存的差异性代谢物有丙氨酸(Alanine)、儿茶素(Catechin)、N,N-双(2-羟乙基)甲胺(N,N-Di-(2-Hydroxyethyl)-me... GC/MS检测方法采用初步探明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的差异代谢物。与黄独微型块茎25℃离体保存相比较,黄独微型块茎4℃离体保存的差异性代谢物有丙氨酸(Alanine)、儿茶素(Catechin)、N,N-双(2-羟乙基)甲胺(N,N-Di-(2-Hydroxyethyl)-methanami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和山梨糖(Sorbose)等。在黄独微型块茎4℃离体保存中,丙氨酸(Alanine)参与氰基氨基酸代谢;儿茶素(Catechin)参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水杨酸(Salicylic acid)参与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二恶英降解、苯丙氨酸代谢、芳烃降解、植物激素生物合成、铁载体组非核糖体肽合成和苯丙素的生物合成等。柠檬酸(Citric acid)参与来自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的生物碱生物合成、组氨酸和嘌呤的生物碱生物合成、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2-氧代羧酸代谢、萜类和类固醇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固碳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来自莽草酸途径的生物碱生物合成、来自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的生物碱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TCA循环)、植物激素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双组分系统、苯丙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来自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的生物碱生物合成等。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差异代谢物的初步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其低温离体保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低温离体保存黄独微型块茎的破除休眠以及其后续萌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 微型块茎 低温离体保存 GC/MS 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冬油菜陇油7号根部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彦 曾秀存 +7 位作者 马骊 孙柏林 武军艳 董云 刘丽君 金姣姣 孙万仓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5,101,共7页
为了解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超强抗寒生理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了低温胁迫条件下陇油7号根部代谢组学变化。KEGG富集分析发现,变化显著的代谢通路为: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油... 为了解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超强抗寒生理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了低温胁迫条件下陇油7号根部代谢组学变化。KEGG富集分析发现,变化显著的代谢通路为: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半乳糖代谢、α-亚麻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糖类、氨基酸、甘油磷酰胆碱、黄酮、6种磷脂(PG、PC、PE、PI、PS和PA)等均得到鉴定,其中糖(除鼠李糖外)、赖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和黄酮在低温处理后差异倍数均大于1.2,磷脂中PC在低温胁迫时增加,PC(13∶0/0∶0)亚类差异倍数最高,为5.295,PE和PS在低温胁迫后下降,差异倍数0.528~0.740,PI、PA和PG类的变化因亚类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根部代谢 代谢组学分析 冬油菜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品丽珠’葡萄转色中果皮差异代谢物分析
7
作者 丁亭亭 苏东平 +4 位作者 杜宜龙 陈景辉 赵红军 孙磊 王鹏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以‘品丽珠’葡萄转色前约4周(S1)、转色前约1周(S2)、转色前期(S3)果皮为试材,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葡萄果皮代谢物组分及变化。结果表明,S1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4种,S2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401种,S3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7种,3个取... 以‘品丽珠’葡萄转色前约4周(S1)、转色前约1周(S2)、转色前期(S3)果皮为试材,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葡萄果皮代谢物组分及变化。结果表明,S1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4种,S2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401种,S3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7种,3个取样期果皮中共检测出29类416种代谢物,其中373种为三者共有;转色过程中3个比较组果皮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2个(S1 vs S2)、195个(S1 vs S3)和186个(S2 vs S3),其中共有差异代谢物20个。通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S1 vs S2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二苯乙烯、二芳基庚酸类和姜酚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异黄酮的生物合成等通路;S1 vs S3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花青素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S2 vs S3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代谢途径、异黄酮、花青素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丽珠 转色 果皮 差异代谢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萱草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根际机制和根系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亚男 程立娟 周启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78-1985,共8页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花卉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 Trautv.et Mey.)对大港油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设定的土壤石油烃污染含量为:0、10 000和40 000 mg·kg^(-1).结果表明,萱草对石油烃含量≤40 000 mg·kg^(-1)...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花卉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 Trautv.et Mey.)对大港油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设定的土壤石油烃污染含量为:0、10 000和40 000 mg·kg^(-1).结果表明,萱草对石油烃含量≤40 000 mg·kg^(-1)具有良好的耐性,并且萱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修复效果比较显著,主要表现在试验组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53.7%和33.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1.8%和12.0%).通过GC-MS测定土壤中的氨基酸、有机酸以及糖类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PCA和PLS-DA模型探讨了土壤石油烃去除的根际机制.结果发现,萱草的种植确实改变了土壤各成分的分布特征,而且其中喃葡萄糖对石油烃的去除起到关键的作用.此外,对萱草根系代谢组学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污染组发现了特殊的代谢物丙氨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亚油酸.而且,石油烃的暴露确实改变了萱草根系的初生代谢流,引起了一些代谢物的显著变化.总之,萱草可以种植于石油烃含量≤40 000 mg·kg^(-1)的污染土壤,并具备了对石油烃的修复能力;同时石油烃的暴露改变了萱草的根系代谢,而这种改变可能是萱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做出的代谢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污染土壤 萱草 根际机制 根系 代谢组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两株地理隔离的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生抗氧化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组学分析(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维发 戴玉成 +5 位作者 孙敬 赵艳霞 缪康杰 潘沈元 张梅梅 魏江春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7-910,共14页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两株地理隔离的桦褐孔菌中国牡丹江菌株(IOM)和芬兰万塔菌株(IOV)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主要代谢产物组成的差异。IOM和IOV两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积累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酚类(TMP)以及三萜化合物(TMT)的...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两株地理隔离的桦褐孔菌中国牡丹江菌株(IOM)和芬兰万塔菌株(IOV)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主要代谢产物组成的差异。IOM和IOV两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积累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酚类(TMP)以及三萜化合物(TMT)的过程相似,但IOM菌株产生较高水平的TMP。代谢产物组成动力学比较结果表明,IOM在第3天含有较高水平的硬毛素类似物、桦褐孔菌二糖和TMT,但在第5天均有所下降。导致这些差异的代谢产物为fuscoparianolD,21,24-羊毛甾-7,9(11),23-三烯-3β,22,25-三醇,羊毛甾-8,23-二烯-3β,22,25-三醇,23,24-环戊羊毛甾-3β,21,25-三醇-8-烯,桦褐孔菌二糖,phelligridinsC,D及H,甲基地花菌素A和C,地花菌素B,davallialactone及methyl davallialactone。这些代谢产物在IOV的提取物中均参与清除自由基,而在IOM的提取物中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参与自由基的清除。两菌株的这些差异反应了环境条件对桦褐孔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即不仅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还影响代谢产物在防止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深层培养 抗氧化活性 次生代谢产物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在不同温度下的代谢组学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包雨卓 杨宁 +7 位作者 苍晶 冯明芳 吕岩 彭瞰看 田宇 张达 王军虹 孟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655,共9页
为明确东农冬麦1号耐寒越冬的生理机制,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东农冬麦1号幼苗分蘖节进行GC-TOF/MS代谢组学检测,并采用SIMCA软件对获得的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元变量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对温度变化反应明显的代谢产物有54个,对其进行KEG... 为明确东农冬麦1号耐寒越冬的生理机制,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东农冬麦1号幼苗分蘖节进行GC-TOF/MS代谢组学检测,并采用SIMCA软件对获得的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元变量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对温度变化反应明显的代谢产物有54个,对其进行KEGG分析发现,变化显著的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盐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以及肌醇磷酸盐代谢。分析不同温度下以上代谢通路中的差异化合物发现,室内培养组中,分蘖节中的γ-氨基丁酸、蔗糖-6-磷酸以及尿素等含量显著提高,使植株保持了较高的氮素含量,揭示了较高温度下(室内)小麦出现徒长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冬小麦越冬的生理特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农冬麦1号 大田低温 室内恢复 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花生种皮色素合成相关通路的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佳伟 马钰聪 +7 位作者 杨鑫雷 王梅 崔顺立 侯名语 刘立峰 胡梦蝶 蒋晓霞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0-254,共15页
花青素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而关于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花青素类型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紫珍珠、红珍珠、G110和白珍珠为研究材料,取开花后30 d和45 d样品进行转录组、代谢组分析... 花青素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而关于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花青素类型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紫珍珠、红珍珠、G110和白珍珠为研究材料,取开花后30 d和45 d样品进行转录组、代谢组分析以及双组学联合分析。RNA-Seq分析共鉴定出32805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通量分析表明不同组别具有差异。GO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还原过程、花色苷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和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富集到与种皮颜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4个、21个和19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代谢物包括原花青素、矮牵牛素、芍药素、锦葵素、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原花青素A1、A2、B2、B3,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在各个比较组显著上调,差异倍数为5.82~19.52。差异表达代谢物KEGG分析共富集到2条代谢通路,分别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转录组-代谢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是种皮颜色形成的关键合成通路,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为主要差异表达代谢物。选择6个富集通路中的20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开花后30 d的G110相对于白珍珠中有12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30 d的红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12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30 d的紫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10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45 d的G110相对于白珍珠中有2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45 d的红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7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45 d的紫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4个基因被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信息基础,同时对选育富含花青素的花生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青素 黄酮类生物合成 转录-代谢联合分析 QRT-PCR
原文传递
基于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质疏松症进展中骨髓代谢组学变化
12
作者 张慧丽 李克峰 +1 位作者 戴小丽 李仕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03-1611,共9页
目的:探讨兔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过程中骨髓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兔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制作兔OP模型模拟绝经期妇女的OP过程。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的变化。通过活体磁... 目的:探讨兔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过程中骨髓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兔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制作兔OP模型模拟绝经期妇女的OP过程。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的变化。通过活体磁共振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和离体液相色谱结合质谱(LC-MS/MS)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骨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的取样分析节点均分别设定在术前、术后2个月和术后5个月。结果:随着时间的发展,术后5个月OVX组的BMD值较Sham组明显减低(2个月,P<0.05;5个月,P<0.01)。1H-MRS扫描分析表明,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髓中的乳酸和脂类含量在术后2个月和5个月时均明显增加。OVX组骨髓中的胆碱、肌酸、谷氨酰胺、羟脯氨酸却较Sham组减少。在术后2个月时,进行离体骨髓代谢组学分析,也得到了上述相似的骨髓代谢变化结果。此外,1H-MRS扫描分析发现,OVX组的氨基酸、酰基肉碱、核苷酸和神经酰胺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关分析发现,BMD值与乳酸值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842,P<0.01),BMD与胆碱、肌酸、谷氨酰胺和羟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随着OP进展,骨髓代谢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利用1H-MRS对活体进行骨代谢变化扫描分析可能是评价OP的一种潜在无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骨髓 骨质疏松症 代谢组学分析 时间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玉米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4 位作者 黄璐 张美微 张盼盼 牛军 刘京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1,共14页
为了探明我国玉米主要推广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花粒期高温胁迫下基因表达及代谢物差异,挖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14 d的穗位叶及对照叶进行... 为了探明我国玉米主要推广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花粒期高温胁迫下基因表达及代谢物差异,挖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14 d的穗位叶及对照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高通量代谢物测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81 Gb干净序列。郑单958高温胁迫7 d后检测到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个为上调基因。继续高温胁迫14 d共检测到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0个为上调基因。高温胁迫7 d与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1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47个为上调基因。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共检测到381个差异表达基因,164个上调基因。继续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到299个差异表达基因,226个为上调基因。高温胁迫7 d与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共检测到24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75个上调基因。在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对比组中检测到664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253个上调基因。在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595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110个上调基因。代谢物测序共检测到654个代谢物,郑单958高温胁迫7 d后共检测出2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5个代谢通路中。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出54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13个代谢通路中,其中9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检测出9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24个代谢通路中,其中43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出3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13个代谢通路中,其中14个上调表达。郑单958高温胁迫7 d与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对比组共检测出144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36个代谢通路中,其中81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郑单958高温胁迫14 d与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共检测出15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81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花粒期 高通量转录测序 代谢组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郑单309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的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川 黄璐 +5 位作者 乔江方 张美微 张盼盼 牛军 刘京宝 王淑凤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共13页
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序技术对玉米新品种郑单309高温胁迫7、14 d及正常生长条件下材料的穗位叶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分析高温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代谢物,以期发掘玉米响应高温胁... 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序技术对玉米新品种郑单309高温胁迫7、14 d及正常生长条件下材料的穗位叶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分析高温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代谢物,以期发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共检测到5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5个为上调表达基因,440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共检测到5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4个为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20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90个为上调表达基因,1260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区、分子功能调控等GO分类。郑单309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节奏过程、细胞外区等GO分类。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单个有机体进程、细胞成分等GO分类。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主要分布于5、7、15个KOG/COG分类,主要注释到6、7、20个KEGG代谢途经。代谢组学分析共检测到654个代谢物,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8个上调表达,32个下调表达;郑单309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4个上调表达,36个下调表达;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46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17个上调表达,29个下调表达。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的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精氨酸及脯氨酸代谢等KEGG通路。郑单309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的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KEGG通路。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的46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KEGG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花粒期 高通量转录测序 代谢组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联合分析不同品种柿叶矿物质含量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贤美 王洁 +2 位作者 高瑞 龚榜初 艾呈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86-3002,共17页
柿叶含有丰富的钙、铁、锰、锌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不同柿树品种,其柿叶中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有着明显差异。本研究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inn,DL)为对照,采用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研究了‘黑柿’(Diospyros kaki.Hei... 柿叶含有丰富的钙、铁、锰、锌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不同柿树品种,其柿叶中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有着明显差异。本研究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inn,DL)为对照,采用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研究了‘黑柿’(Diospyros kaki.HeiShi,HS)、‘西村早生’(Diospyros kaki Thunb.Nishimurawase,NM)、‘泰富’(Diospyros kaki Thunb.TaiFu,TF)鲜嫩柿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从DL vs.HS、DL vs.NM和DL vs.TF中分别获得了382、391和368个差异代谢产物(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其中229个为共同DAMs。经RNA测序,获得了182008个单基因(unigenes),平均长度为652 bp,从DL vs.HS、DL vs.NM和DL vs.TF中分别获得了2598、3503和333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经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分别从DL vs.HS、DL vs.NM和DL vs.TF中获得了9、12和12个与矿物质吸收相关的DEGs,其中6个为共同DEGs,每百万碱基测序的转录本序列每千碱基序列片段数(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transcript sequence per millions base pairs sequenced,FPKM)值差异倍数为1.34–6.15,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其表达趋势均与RNA测序结果一致,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倍数为0.26–10.21。转录组学数据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黑柿’鲜嫩柿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矿物质,‘西村早生’和‘泰富’次之。联合分析显示,6个DEGs与其代谢产物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说明,3个柿树品种中,‘黑柿’的鲜嫩柿叶可推荐用于富含矿质元素柿叶茶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矿物质吸收 转录分析 代谢组学分析 联合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新进展论述
16
作者 路彦茹 刘晓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7期0309-0309,共1页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是在代谢组学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近些年来,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也随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本文将对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新进展进行介绍分析,并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是在代谢组学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近些年来,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也随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本文将对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新进展进行介绍分析,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技术 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新进展
原文传递
应激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spexin 的表达变化及代谢物质研究
17
作者 赖奇 马燕华 +2 位作者 樊保敏 赵玲 林成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43-549,共7页
分别通过避水应激(WAS)和母婴分离(NMS)的方法建立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粪便颗粒数以评价肠道运动的变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结肠中spexin以及其受体GALR2的表达变化.同时通过UPLC/MS对结肠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PLS-DA结... 分别通过避水应激(WAS)和母婴分离(NMS)的方法建立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粪便颗粒数以评价肠道运动的变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结肠中spexin以及其受体GALR2的表达变化.同时通过UPLC/MS对结肠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PLS-DA结合FDR统计分析筛选代谢差异物,与标准品的MS/MS碎片轮廓进行比对鉴定代谢物,通过MSEA分析代谢物相关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WAS和NMS应激反应均可引起大鼠排便颗粒数显著增加,表明其肠道运动有所加强.定量PCR结果显示,应激反应可引起大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部位spexin基因表达增高,同时增加近端结肠部位GALR2受体的表达,而远端结肠中GALR2表达变化不显著.通过对大鼠结肠组织中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孕酮(progesterone)、亚油酸(Linoleic acid)、胆碱(Chol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等脂类代谢产物在应激状态下均表现出显著变化.可见应激状态下大鼠结肠部位spexin、GALR2以及相关代谢产物均发生显著变化.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spexin及GALR2或代谢物的变化或与应激后肠道运动的变化密切相关.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后期进一步研究spexin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联性可深入阐明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大鼠模型 spexin 代谢组学分析 肠道运动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志茹 赵盼月 翟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22,共8页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将养殖欧洲鳗鲡幼鱼的9口水泥池[初始规格(141.5±1.9)g/尾;初始鱼重(682±23)kg/池]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口池,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将养殖欧洲鳗鲡幼鱼的9口水泥池[初始规格(141.5±1.9)g/尾;初始鱼重(682±23)kg/池]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口池,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添加500 mg/kg胆汁酸(BA1组)、基础饲料添加1000 mg/kg胆汁酸(BA2组)的饲料。实验期为15周。实验结果表明,BA组比对照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组织中脂肪空泡数量明显减少,肝脏粗脂肪水平显著降低(P<0.05)。BA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仅BA1组乙酰辅酶A羧化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BA组肝脂酶、脂蛋白酯酶和总脂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BA组间上述酶活性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BA1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水平上调,主要是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增强。由此可见,欧洲鳗鲡幼鱼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通过降低脂肪合成有关酶水平及增加脂肪分解有关酶活性,主要增强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从而可减少肝脏脂肪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肝脏 营养成分 脂肪代谢 代谢组学分析 欧洲鳗鲡
下载PDF
九蒸九制对鸡头黄精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19
作者 王俊楠 卢琪 +3 位作者 薛淑静 陈晓春 张春兰 杨德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为了探究蒸制处理对鸡头黄精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种类和含量影响,采用低场核磁、苯酚-浓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等对其中的水分分布、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和代谢产物等进行分析。结果... 为了探究蒸制处理对鸡头黄精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种类和含量影响,采用低场核磁、苯酚-浓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等对其中的水分分布、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和代谢产物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次蒸制后,鸡头黄精结合水的含量、多糖含量逐渐降低,水提液pH值逐渐降低呈弱酸性达到4.07,还原糖、总酚、黄酮含量逐渐升高分别达到28.69%、10.02 mg/g和0.69%,抗氧化性逐渐增强,ABTS抗氧化能力在7制达到最高为0.73 mmol/L,较1制增加0.35 mmol/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在8制达到最高分别为81.95%,1.97 mmol/L,较1制分别增加50.92%,1.72 mmol/L;同时蔗糖逐渐水解从18.53mg/g到7.62mg/g,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提高,分别由1制0.00和11.30mg/g,达到9制17.25和230.89 mg/g。选取一制与九制黄精进行代谢物差异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到1310种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有176种(按其特性分为38类),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到1841种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有148种(按其特性分为26类)。黄精经蒸制后有效成分差异性显著,对鸡头黄精炮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头黄精 九蒸九制 HPLC-ELSD LC-MS 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UPLC-MS/MS对肾阳虚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代谢标志物筛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胜男 戚晓楠 +2 位作者 姚啸生 任路 陈文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0-1415,共6页
目的 基于UPLC-MS/MS法筛查肾阳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代谢物,探讨肾阳虚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肾阳虚家系中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12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UPLC-MS/MS法检出代谢物,并进行差异分析和信号通路的富... 目的 基于UPLC-MS/MS法筛查肾阳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代谢物,探讨肾阳虚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肾阳虚家系中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12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UPLC-MS/MS法检出代谢物,并进行差异分析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 分析得到157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γ-氨基丁酸、L-异亮氨酸、黄嘌呤、十二烷二酸等93个代谢物上调,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肌氨酸、苯乙酰甘氨酸等64个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脂酶D信号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代谢等。结论 筛选出的差异代谢标志物可进一步用于肾阳虚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研究中医肾阳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分析 肾阳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