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8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镁叶面肥对‘妃子笑’荔枝果实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彭俊杰 杜婧加 +3 位作者 马武强 陈甜甜 税贤 周开兵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217-223,共7页
为探究叶面喷施钙镁肥解决‘妃子笑’荔枝果实成熟期“退糖”问题的原因,本研究以16年生‘妃子笑’荔枝树为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0.3%CaCl_(2)+0.3%MgCl_(2)混合水溶液为处理,喷清水为对照,测定果实糖含量和糖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妃... 为探究叶面喷施钙镁肥解决‘妃子笑’荔枝果实成熟期“退糖”问题的原因,本研究以16年生‘妃子笑’荔枝树为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0.3%CaCl_(2)+0.3%MgCl_(2)混合水溶液为处理,喷清水为对照,测定果实糖含量和糖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妃子笑’荔枝在果实生长发育前中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迅速积累,成熟期对照果实果糖、葡萄糖含量保持稳定,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在花后69 d处理果实果糖、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喷施叶面肥处理使糖代谢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在花后69 d处理使中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代谢酶净活性显著升高,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和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显著降低。总之,钙镁叶面肥处理通过提高中性转化酶活性、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来提高蔗糖代谢酶净活性,促进蔗糖的分解,同时降低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抑制糖酵解途径,从而引起果糖和可溶性糖积累,进而解决了‘妃子笑’荔枝成熟期“退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肥 荔枝 代谢酶
下载PDF
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营养成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钱蕾 秦毅 +5 位作者 张佳 李宗男 邓盼 周刚 李情怡 廖怀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豆天蛾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肠道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的豆天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滞育后期(150 d)达到最... 为了明确不同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豆天蛾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肠道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的豆天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滞育后期(150 d)达到最高值。滞育150 d的豆天蛾幼虫体内18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滞育6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油酸含量降低0.030个百分点(P<0.05),滞育30 d、90 d、120 d、15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麻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0.140个百分点、0.060个百分点、0.060个百分点、0.080个百分点(P<0.05)。滞育30 d豆天蛾幼虫肠道碱性磷酸酶、己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滞育120 d时达到最高值;海藻糖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在滞育90 d达到最高值;滞育120 d山梨醇脱氢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8.37%(P<0.05)。综上所述,滞育期的豆天蛾幼虫营养价值提高,代谢酶活性波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滞育 代谢酶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韩霞 王娜 +4 位作者 王路 王文 张妍 何玲玲 冯叶叶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MTRR基因A66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08月-2023年11月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不孕不育科及妇产科就诊并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非妊娠患者121例为RSA组,另...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MTRR基因A66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08月-2023年11月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不孕不育科及妇产科就诊并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非妊娠患者121例为RSA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保健咨询的育龄期女性129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CR金磁微粒法分析两组人群MTHFR C677T和A1298C、MTRR基因A66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基因型比较,复发性流产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和A1298C位点CC型、MTRR基因A66G位点GG型的分布频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复发性流产组叶酸高风险比率(8.26%)比健康组叶酸高风险比率(1.55%)高,且低风险的比率(22.31%)比健康组(37.21%)低(P<0.05)。结论MTHFR C677T的T等位基因和A1298C的C等位基因、MTRR基因A66G的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巴州地区人群复发性流产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叶酸代谢酶 MTHFR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肝代谢酶CYP1A2水平和临床特征与放射性皮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陈梓林 罗莲 +3 位作者 周娜 颜磊 黄嘉琪 陈勇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肝代谢酶CYP1A2水平和临床特征与放射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IIA期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mofsky performa...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肝代谢酶CYP1A2水平和临床特征与放射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IIA期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CYP1A2的表达水平。根据放射性皮炎程度分为重度组(n=21)、轻度组(n=81)、正常组(n=18)。采用χ2检验分析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与临床特性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放射治疗前后血清CYP1A2水平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皮炎程度不同组的血清CYP1A2水平的差异。结果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85%。放射治疗后重度组的血清CYP1A2水平为(5.43±0.99)ng/mL,轻度组为(3.67±1.08)ng/mL,正常组为(2.06±0.91)ng/mL。年龄、KPS、BMI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年龄≥60岁,KPS≤80分,BMI<18.5 kg/m^(2)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放射性皮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血清CYP1A2水平较放射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血清CYP1A2水平与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分级呈正相关(r=0.665,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年龄、KPS、BMI与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有关,放射治疗后血清CYP1A2水平升高,且与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代谢酶CYP1A2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炎
下载PDF
人工饲料和桑叶对家蚕机体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生 朱水芬 +6 位作者 陈松 陈云明 江亚 范永慧 杨启慧 李琼艳 杨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 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的血淋巴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桑叶组血淋巴ALP活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60 h和72 h,桑叶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桑叶组和人工饲料组血淋巴CarE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其中人工饲料组CarE活性略高于桑叶组,但差异不显著。在12 h和24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略低于人工饲料组;在36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开始升高,并且在48、60、72 h持续高于人工饲料组,AchE活性分别是人工饲料组的1.52、1.64、1.71倍。桑叶组家蚕中肠ALP活性在36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72 h,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酶活性为人工饲料组的2.13倍。人工饲料组中肠CarE活性在24 h开始显著高于桑叶组,在60 h达到最高值,为桑叶组的2.61倍;在72 h,CarE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桑叶组。桑叶组家蚕中肠AchE活性在12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在24~48 h桑叶组AchE活性继续增强;在60、72 h,AchE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分别为人工饲料组的2.68、2.84倍。综合分析可知,喂食人工饲料家蚕血淋巴和中肠ALP和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桑叶组,而中肠CarE活性显著高于桑叶组,提示人工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蚕的代谢生理,降低蚕体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桑叶 家蚕 代谢酶活性 不同组织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体内排泄及Ⅱ相代谢酶的影响
6
作者 孙佳 李容 +5 位作者 勾健 潘文琪 陆苑 刘春花 黄勇 刘亭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15-1322,共8页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体内排泄及Ⅱ相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复制AMI模型,尾静脉注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组)、丹参注射液(DGI组)以及川芎嗪注射液(LGI组)后,收集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体内排泄及Ⅱ相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复制AMI模型,尾静脉注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组)、丹参注射液(DGI组)以及川芎嗪注射液(LGI组)后,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液、粪便,U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川芎嗪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UGT1A6)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素主要经尿液排泄,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率为31.35%~33.27%,在粪便中的累计排泄率为4.52%~6.08%;川芎嗪在尿液、粪便中的累积排泄率较低,均不足1%;与DGI组相比,SGI组中UGT1A1和UGT1A6的表达增加(P<0.05,P<0.01);与LGI组相比,SGI组中UGT1A6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结论配伍后介导川芎嗪Ⅱ相代谢的UGT1A1和UGT1A6酶表达升高,使川芎嗪的原型排泄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急性心肌缺血 排泄 差异 Ⅱ相代谢酶
下载PDF
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赵婷婷 杨本鹏 +2 位作者 王俊刚 甘仪梅 张树珍 《中国糖料》 2023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研究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变化,解析甘蔗“源-库”糖分积累调控机制,分别对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新台糖22号’甘蔗成熟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的活性及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含量采... 为研究甘蔗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糖含量变化,解析甘蔗“源-库”糖分积累调控机制,分别对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新台糖22号’甘蔗成熟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的活性及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茎秆生长及糖分积累,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从10.3μmol/(gFW·h)逐渐升高至14.6μmol/(gFW·h),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至5.3μmol/(gFW·h);甘蔗叶片中蔗糖合成酶在茎秆中糖分积累时蔗糖合成活性由14.0μmol/(gFW·h)降低至9.1μmol/(gFW·h);分蘖期甘蔗叶片中蔗糖转化酶活性介于26.0~30.2μmol/(gFW·h),而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至13.9~16.4μmol/(gFW·h)。甘蔗叶片中蔗糖含量在茎秆中糖分积累时达到最高20.57 mg/gFW;分蘖期甘蔗叶片中还原糖含量2.1 mg/gFW,而拔节期、成熟期甘蔗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分别升高至5.45 mg/gFW和7.15 mg/gFW。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直接调控蔗糖合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及蔗糖含量积极响应茎秆中糖分积累信号,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甘蔗“源-库”糖分积累调控的关键作用靶点,进一步解析甘蔗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调控网络可为甘蔗糖分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糖代谢 蔗糖代谢酶 糖含量
下载PDF
早熟灵武长枣果实糖代谢酶与早熟的相关性
8
作者 李百云 李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通过研究早熟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试图解释早熟灵武长枣早熟机制,为枣树新品种认定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灵武长枣、灵武长枣为材料,定期测定果实转色、横纵径、果实糖酸含量、花青素类含量及果实转色变... 通过研究早熟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试图解释早熟灵武长枣早熟机制,为枣树新品种认定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灵武长枣、灵武长枣为材料,定期测定果实转色、横纵径、果实糖酸含量、花青素类含量及果实转色变化过程中的糖代谢酶活性,并对灵武长枣及其早熟果实的糖含量、代谢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早熟灵武长枣着色提早并且转色速度明显快于灵武长枣;早熟灵武长枣、灵武长枣果实横纵径变化规律一致,但前者横径增速快于灵武长枣,果型指数明显低于灵武长枣。(2)早熟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类黄酮、原花青素、总酚含量与灵武长枣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在同一时期,早熟灵武长枣果实上述指标的下降速率明显快于灵武长枣。早熟灵武长枣在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积累规律上与灵武长枣一致,但在同一时期,前者糖积累较快,早熟灵武长枣果实在完全成熟时的含糖量与灵武长枣差异不大,但可滴定酸含量低于灵武长枣,糖酸比更高。(3)灵武长枣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出现2次高峰,早熟灵武长枣的SS活性与灵武长枣一致,均出现2次高峰,但早熟灵武长枣的SS活性高峰提早8~10 d出现,且第1、第2高峰分别高于灵武长枣61.2%、15.7%。灵武长枣和早熟型灵武长枣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早熟灵武长枣的SPS活性高峰早于灵武长枣13 d,且SPS活性高48.9%。由此可见,在枣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果实内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提早调控且活性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果实糖分积聚,促进了早熟灵武长枣提早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芽变 早熟 代谢酶 育种
下载PDF
木霉菌配施有机肥对甜瓜果实糖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春霞 聂佳慧 +5 位作者 陈钱广 高佳怡 肖漫 王雨舒 熊亚男 靳亚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9-25,共7页
研究以提高甜瓜品质,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为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剂对甜瓜果实糖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优质甜瓜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CH7”薄皮甜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析果实糖分积累以及蔗糖相关代... 研究以提高甜瓜品质,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为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剂对甜瓜果实糖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优质甜瓜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CH7”薄皮甜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析果实糖分积累以及蔗糖相关代谢酶活性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处理)和CK1(农民常规施肥)相比较,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的(T1、T2、T3)处理显著增加了甜瓜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同时T2处理在花后35 d和T3处理在花后28 d和35 d提高了甜瓜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CK和CK1相比,T1、T2和T3处理增强了果实中的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S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花后28 d甜瓜的中性转化酶活性(NI);除了T1处理在花后21 d,其它处理显著抑制了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SS-d);除了T3处理在花后21 d,其它处理显著抑制了酸性转化酶活性(AI)。由此可见,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木霉菌,通过调节糖代谢酶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不同成熟时期甜瓜果实糖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木霉菌 糖分积累 代谢酶
下载PDF
以合理用药为导向阐述药物代谢酶研究方法的进展
10
作者 李秋红 胡勇 +2 位作者 鞠爱霞 郄青松 周育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72-0175,共4页
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对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可明确药物对代谢酶的影响,有效避免联合用药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将会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会... 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对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可明确药物对代谢酶的影响,有效避免联合用药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将会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代谢酶的基因表达量、蛋白表达量、酶活性强弱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密切关联。因此,采取何种技术对上述四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要。然而,未曾有过阐述药物代谢酶基因、蛋白、酶活性及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的报道。故此,本文总结近几年药物代谢酶基因、蛋白、酶活性及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为研究代谢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酶 研究方法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红宝石苹果果实有机酸组分及苹果酸代谢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光凯 薛诗怡 +4 位作者 李嘉祯 李汇斌 高燕 张小军 郝燕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4-892,共9页
【目的】测定红宝石苹果果实有机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苹果酸含量变化与其代谢相关酶的关系,探究红宝石果实低酸特性的生理基础。【方法】以不同生长发育期红宝石和富士2001苹果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果实总糖含量,高效液相... 【目的】测定红宝石苹果果实有机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苹果酸含量变化与其代谢相关酶的关系,探究红宝石果实低酸特性的生理基础。【方法】以不同生长发育期红宝石和富士2001苹果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果实总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测定分析果实苹果酸相关代谢酶活性及与苹果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红宝石苹果果实中有机酸成分主要为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琥珀酸5种,与富士2001苹果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一致,其皆以苹果酸为主。不同发育期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相近,但总酸含量差异显著。对果实有机酸不同组分定量分析,发现果实总酸含量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差异所致。进一步分析苹果酸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发育前期红宝石苹果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了苹果酸的分解,富士2001苹果与之类似。【结论】红宝石苹果是苹果酸为主的低酸型苹果品种,NADP-ME和NAD-MDH在其果实苹果酸积累中起主要协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宝石苹果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苹果酸代谢酶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大黄鱼生长、血清生化、营养成分、消化酶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友斌 黄温赟 崔铭超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研究工厂化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大黄鱼养殖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20±5)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低密度组(4.92 kg/m^(3))、中密度组(7.56 kg/m^(3))和高密度组(10.08 kg/m^(3))3个初始密度组进行为期150 d的养殖... 为研究工厂化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大黄鱼养殖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20±5)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低密度组(4.92 kg/m^(3))、中密度组(7.56 kg/m^(3))和高密度组(10.08 kg/m^(3))3个初始密度组进行为期150 d的养殖生产试验,检测了试验结束时不同密度组大黄鱼的生长指标、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消化酶和能量代谢酶活力水平。结果显示:高密度组大黄鱼终末增重率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低密度组,各密度组试验鱼的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鱼体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粗脂肪未出现显著差异;肝脏4种代谢酶的活性在试验末期,低、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密度组;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大黄鱼胃、肠道5种消化酶活性降低,中、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相比出现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高密度养殖可通过增加机体营养代谢和减弱的消化吸收能力影响能量的收支,从而对大黄鱼的生长、肌肉营养品质和生理健康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密度 流水养殖 生长 营养成分 血清生化 消化活性 代谢酶活性
下载PDF
稻田金背鲤尾柄肌纤维特征及相关代谢酶与基因表达研究
13
作者 张文争 杨立 +2 位作者 姚俊杰 蒙庆米 纪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5,共9页
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是经过多个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生活于稻田的鲤鱼。为推广金背鲤-稻田养殖模式,为该模式下的良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撑,以池塘养殖的金背鲤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学、酶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其尾... 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是经过多个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生活于稻田的鲤鱼。为推广金背鲤-稻田养殖模式,为该模式下的良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撑,以池塘养殖的金背鲤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学、酶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其尾柄肌纤维及相关代谢酶与基因表达,探究了稻田金背鲤尾柄肌肉在稻田浅水生态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特征。结果显示: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尾柄肌纤维直径稻田组均大于池塘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尾柄肌纤维横截面积稻田组大于池塘组,在渔获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尾柄肌纤维密度稻田组均小于池塘组,在渔获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代谢酶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和Ca2+-ATP酶活性稻田组均高于池塘组;在水稻扬花期,稻田组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稻田组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表达量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研究显示,稻田金背鲤尾柄肌肉有更大的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尾柄肌肉呈现较高的LDH和Ca2+-ATP酶活性,这是其适应稻田浅水生活的特点;稻田金背鲤的尾柄抗阻运动会引起肌肉肥大,与其激活蛋白质合成通路有关,而池塘金背鲤通常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与其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在水稻扬花期,稻田金背鲤PGC-1α基因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此阶段水稻开花、稻田中昆虫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以及生物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金背鲤 尾柄肌纤维 代谢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数据库中细菌与人源药物代谢酶的比较及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影响的展望
14
作者 皇甫逸凡 冉雨叶 +1 位作者 封硕 李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0,共9页
聚焦药物代谢相关的各种数据库和文献,对细菌来源与人源药物代谢酶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比较数据库中细菌与人源药物代谢酶收录信息的异同。结果发现细菌来源药物代谢酶比人源药物代谢酶要多很多(9703 vs 964),但是细菌来源药物代... 聚焦药物代谢相关的各种数据库和文献,对细菌来源与人源药物代谢酶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比较数据库中细菌与人源药物代谢酶收录信息的异同。结果发现细菌来源药物代谢酶比人源药物代谢酶要多很多(9703 vs 964),但是细菌来源药物代谢酶的数量相较于BRENDA数据库中细菌酶的总体数量却少很多(9703 vs 20835235)。这说明细菌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可能被大大地低估,需要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研究肠道菌群影响药物代谢的进展及不足,提出研究思路,即通过人工智能对肠道细菌来源蛋白是否具有药物代谢的能力进行预测,用基因编辑与体内外实验等方法进行生物学功能的验证,并建立注释功能完善的肠道菌群与药物代谢相关数据库,为如何深入挖掘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药物代谢 代谢酶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半咸水、淡水养殖刀鲚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酶活力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袁新程 施永海 +4 位作者 徐嘉波 税春 杨明 谢永德 张忠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和淡水养殖条件下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池塘套养方式,以同批次人工繁育的刀鲚1~+龄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10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半咸水养殖刀鲚...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和淡水养殖条件下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池塘套养方式,以同批次人工繁育的刀鲚1~+龄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10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半咸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半咸水刀鲚)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淡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淡水刀鲚)(P<0.05),其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均高于淡水刀鲚,而对脂肪的消化有所减弱。其中,半咸水刀鲚的4种内脏器官的淀粉酶(AMS)活力均大于淡水刀鲚,但差异不显著(P>0.05);胃和肝中蛋白酶活力均显著大于淡水刀鲚(P<0.05),肝和盲囊中脂肪酶(LPS)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刀鲚的AMS、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而LPS活力大小顺序为肠>盲囊>胃>肝;淡水刀鲚的AMS、蛋白酶和LPS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半咸水刀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降低(P<0.05);其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对刀鲚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研究表明,半咸水养殖条件不仅促进了刀鲚的生长,提升了刀鲚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还通过提高SOD和GSH-PX活力来提升刀鲚免疫力,减少外界环境威胁。综上所述,刀鲚更适合在半咸水中进行养殖,建议今后可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养殖1~+龄刀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半咸水 消化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代谢酶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饲用甘薯代谢酶活性、品质特性与产量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王文静 胡启国 +3 位作者 李秋红 刘亚军 王红刚 储凤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65-168,共4页
试验以饲用甘薯“F6~2”为试材,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复配用量微生物菌剂(CK、DH1、DH2、DH3、DH4)对饲用甘薯代谢酶活性、品质特性与产量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饲用甘薯在畜禽养殖领域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 试验以饲用甘薯“F6~2”为试材,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复配用量微生物菌剂(CK、DH1、DH2、DH3、DH4)对饲用甘薯代谢酶活性、品质特性与产量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饲用甘薯在畜禽养殖领域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与哈茨木霉菌复配的微生物菌剂在适宜用量下能显著提高饲用甘薯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且微生物菌剂36kg/hm^(2)(DH3)时上述碳氮代谢酶活性最高。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质和胡萝卜素含量,且以DH3处理下值最大。随微生物菌剂用量的增加,单株甘薯数、单株甘薯重,提高大薯率、中薯率和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在DH3处理下值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27.53%、23.32%、24.74%、43.34%、23.41%,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与单株甘薯重、产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蛋白质、胡萝卜素含量与单株甘薯重、大薯率、产量显著(P<0.05),单株甘薯重和中薯率与产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甘薯 微生物菌剂 代谢酶 品质特性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大蒜有机硫化物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园园 王彬 +1 位作者 刘燕 徐晓燕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近年来,大蒜有机硫化物(GOSCs)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中表现出低毒高效的效果,且可减少布地奈德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GOSCs具有单独开发和与现有药物复方开发的巨大潜力。为发现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我们... 近年来,大蒜有机硫化物(GOSCs)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中表现出低毒高效的效果,且可减少布地奈德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GOSCs具有单独开发和与现有药物复方开发的巨大潜力。为发现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我们需明确GOSCs及活性代谢产物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影响。通过查阅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到GOSCs药理作用相关文献46篇,GOSCs代谢转运和生物转化机制相关文献46篇及COPD相关文献6篇。作者对主要的GOSCs及活性代谢物的药理活性、生物转化机制,对主要的药物Ⅰ相、Ⅱ相代谢酶及药物转运体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主流COPD治疗药物的代谢机制,推测了药物联用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GOSCs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有机硫化物 细胞色素P450 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体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光周期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生长、脂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魏艳超 王燕妮 +5 位作者 王伟 王文杰 顾祎鑫 张正 化文原 战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以人工繁育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24L∶0D、16L∶8D、12L∶12D、8L∶16D、0L∶24D共5个光周期实验组,通过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探讨不同光周期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生长、脂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人工繁育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24L∶0D、16L∶8D、12L∶12D、8L∶16D、0L∶24D共5个光周期实验组,通过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探讨不同光周期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生长、脂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L∶24D外,大泷六线鱼幼鱼在实验条件中存活良好,存活率均大于95%。平均体质量增长率、平均体长增长率和饵料转化率在12L∶12D光周期下达到最大值,与16L∶8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酶除甘油三酯外,其余代谢酶在12L∶12D和16L∶8D光周期条件下活性较高,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的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12L∶12D光周期下达到最低值,且均与16L∶8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大泷六线鱼幼鱼适宜生长的光周期为12L∶12D和16L∶8D。[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光周期 生长 代谢酶 抗氧化
下载PDF
安徽地区女性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及代谢风险因素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方婷 张迪 +3 位作者 陈浩 郭莹 张雯雯 李志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64-567,共4页
目的 通过安徽地区女性叶酸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及代谢风险因素相关研究,为安徽地区女性人群,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提供补充叶酸及叶酸代谢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遗传学支持。方法 对2020年3月10日至8月17日该公司收集的499例女性乙二胺四乙酸(ED... 目的 通过安徽地区女性叶酸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及代谢风险因素相关研究,为安徽地区女性人群,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提供补充叶酸及叶酸代谢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遗传学支持。方法 对2020年3月10日至8月17日该公司收集的499例女性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标本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A1298C、C677T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 A66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基因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安徽地区女性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与中国人群数据库及中国赤峰、长春等10个省市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基因型TT基因型频率为19.4%,低于全国整体水平(28.0%);但安徽地区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温州、昆明、泉州、惠州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9岁女性中叶酸代谢能力水平为中、高度风险者是18~<30岁的2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地区女性MTHFR C677T位点与多地域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差异;高龄女性更应该了解叶酸代谢能力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合理补充叶酸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代谢酶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 甲硫氨酸合成还原 年龄 育龄妇女 安徽
下载PDF
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李燕 岳婷 +1 位作者 陈立霞 宋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82-0185,共4页
探讨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孕产妇400例,200例不良妊娠结局为研究组,200例正常妊娠结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多环芳烃类型、多环芳烃水平、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均显著高于对... 探讨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孕产妇400例,200例不良妊娠结局为研究组,200例正常妊娠结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多环芳烃类型、多环芳烃水平、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种,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显著增强,两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2)增加多环芳烃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代谢酶 基因多态性 妊娠结局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