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际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管理:基于刻板印象威胁应对策略的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柴民权 管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4-65,共12页
近年来,针对农民工社会认同主体性的研究正成为这一典型群体社会认同领域新的主题。本研究以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策略为出发点,基于刻板印象威胁应对的否定策略、认同融合策略和角色榜样策略,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管理进行社会心... 近年来,针对农民工社会认同主体性的研究正成为这一典型群体社会认同领域新的主题。本研究以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策略为出发点,基于刻板印象威胁应对的否定策略、认同融合策略和角色榜样策略,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管理进行社会心理层面的系统性研究,试图探讨不同代际农民工社会认同管理的主体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威胁应对策略具有显著的代际差异,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社会认同管理策略: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呈现双重认同趋势,其认同管理是稳定的和理性的;而新生代群体的社会认同则是不稳定的和非理性的,其否定策略、角色榜样策略、认同融合策略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性原因可能是二者具有认同整合的不同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农民 认同管理 刻板印象威胁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强与弱:代际农民的信息能力差异及信息化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岳奎 赵小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农民的代际更替来看,老一代农民的信息能力明显弱于新一代农民,具体表现在老一代农民的信息内容层次和信息利用率低于新一代农民,并且与新一代农民相比,老一代农民信息... 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农民的代际更替来看,老一代农民的信息能力明显弱于新一代农民,具体表现在老一代农民的信息内容层次和信息利用率低于新一代农民,并且与新一代农民相比,老一代农民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主体信息能力不足。正是基于这种差别,提升农民的信息能力应采取差异化的信息发展策略:在老一代农民的信息化建设上,采用"弱信息化范式",即强调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新一代农民的信息化建设上,采用"强信息化范式",即强调人的信息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农民 信息能力 策略 “强信息化范式” “弱信息化范式”
下载PDF
代际农民工居住意愿:安家需立业
3
作者 王静 《劳动经济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稳定的职业是农民工愿意且能够在城市立身的根本。顺畅的职业流动、合理的职业分布,有助于农民工居住意愿的提升。本文采用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代际农民工静态职业分布对其居住意愿的影响,并探究动态职业... 稳定的职业是农民工愿意且能够在城市立身的根本。顺畅的职业流动、合理的职业分布,有助于农民工居住意愿的提升。本文采用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代际农民工静态职业分布对其居住意愿的影响,并探究动态职业流动地位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端职业农民工的居住意愿更强,上一代农民工的居住意愿受职业地位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整体的职业流动和分布多局限于中低端,抑制了其居住意愿的提升,而人力资本是助推农民工职业地位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农民 职业地位 居住意愿
原文传递
农村就地知识化:解决农民工代际转换问题的关键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玉兴 刘桂斌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1-44,共4页
当前农民工代际转换现象反映出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本文从知识经济与传统物质经济的区别入手,分析了不同经济时代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然后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农村就地知识化的发展模式是解决农民工代... 当前农民工代际转换现象反映出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本文从知识经济与传统物质经济的区别入手,分析了不同经济时代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然后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农村就地知识化的发展模式是解决农民工代际转换问题的根本,进而深入分析了启动这一模式的三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代际转换 知识经济 二元经济 农村就地知识化
下载PDF
当代农民工代际转换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及化解 被引量:3
5
作者 舒克龙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改革开放30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初步演化成了三代农民工群体,而当前三代农民工代际转换方式的改变,已经与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一系列较大的矛盾冲突。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化解这些矛盾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十分紧迫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农民代际转换 新农村建设 矛盾 化解
下载PDF
农户农业信息选择行为代际差异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6
作者 孙艳 慕宏杰 石志恒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75-86,共12页
农民信息素质是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构建农民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应用AHP-TOPSIS法对研究区不同代际农民信息素质进行评价,之后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不同代际农民信息素质的影响因素。评价结果显... 农民信息素质是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构建农民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应用AHP-TOPSIS法对研究区不同代际农民信息素质进行评价,之后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不同代际农民信息素质的影响因素。评价结果显示不仅不同代际农民的信息素质水平存在差异,各代际农民信息素质发展的均衡水平存在差异外,不同代际农民各维度发展也存在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个体禀赋、信息工具、生产经营及信息意识四类特征变量都不同程度地对各代际农民信息素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质 AHP-TOPSIS法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不同代际农民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差异及其引领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志友 胡爽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6-251,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呈现显著差异。老一代农民价值观较为传统和同质化,新生代农民价值观相对现代和多元化,在义利观上,前者倡导仁义取向居于首位,后者崇尚利益取向占据主导。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呈现显著差异。老一代农民价值观较为传统和同质化,新生代农民价值观相对现代和多元化,在义利观上,前者倡导仁义取向居于首位,后者崇尚利益取向占据主导。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西方文化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冲击以及农民独立人格的成长是导致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就现实功用及发展趋势而言,无论是老一代农民的价值观,还是新生代农民的价值观,都与新时代中国乡村社会所要培育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距,单一倡导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利于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代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的重塑和发展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乡村新乡贤作为引领主体,通过发挥新乡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作用,实现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农民代际价值观 新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 被引量:400
8
作者 刘传江 程建林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7,共10页
文章把农民工群体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强烈的市民化意愿使其成为了急需市民化且易于市民化的群体。文章主要运用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农民工课题组问卷调查数据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 文章把农民工群体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强烈的市民化意愿使其成为了急需市民化且易于市民化的群体。文章主要运用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农民工课题组问卷调查数据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了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进行量化,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并结合2005年调查数据测算的结果显示第二代农民工处于中市民化阶段。为了加快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出必须进行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代际差异 第二代农民 市民化进程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被引量:14
9
作者 Wang Xingzho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3期136-156,共21页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there are obviou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were born before and after the dividing line of 1980. The latter possess more human capital and have plans for their car...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there are obviou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ho were born before and after the dividing line of 1980. The latter possess more human capital and have plans for their careers. In seeking work they tend to rely o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nd they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ir job stability is often quite low. They are more subject to infringement on their rights or more prone to believe that their rights have been infringed, but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labor law and are bolder in the defense of their rights. Their individual consumptio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1980 cohort, and they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temet users. This generation is more likely to spend their spare time in recre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eir evaluation of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society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y have a weakening connection with their hometowns and are therefore more willing to give up their contracted land and switch thei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o the cities where they work. Thi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oses a challenge not only to enterprises' ideas on management, but also to the dual urbanrural social structure. Having obtained the rights to migrate to and work in the cities, migrant workers should further obtain citizenship rights on a completely equal footing with urban resi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 POST-80S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CITIZEN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