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云 谢科范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8,62,共6页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企业为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行为
下载PDF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8
2
作者 迟国泰 赵志冲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0,共10页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的关键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本研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个准则,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与...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的关键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本研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个准则,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等指标反映了科技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弥补现有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没有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的不足。二是通过主成分分析保留同一准则层内因子负载大、即反映信息含量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科技创新评价具有显著性影响。三是通过计算同一准则层内任意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在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中,优先保留反映企业主体地位的指标,若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都反映或都不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则删除因子负载小的指标,不仅避免指标反映信息冗余,还能保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现有研究并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弊端;改变现有研究在相关系数大的指标中人为主观删除一个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用21.9%的指标反映了87.3%的原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解决机制——以华为与X大学的联合研究中心为例
3
作者 邵记友 丁琨 杨忠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4-102,共9页
通过对华为与X大学的联合研究中心展开分析,探讨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解决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得以解决,是二者共同构建结构混合逻辑下自治组织单元的结果。在自治组织单元内部,企业与高校协... 通过对华为与X大学的联合研究中心展开分析,探讨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解决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冲突得以解决,是二者共同构建结构混合逻辑下自治组织单元的结果。在自治组织单元内部,企业与高校协商设计了分情景确定主导逻辑、主导逻辑保障少数逻辑利益、少数逻辑支持主导逻辑地位3种机制以确保组织单元的有效运行。研究结论对丰富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并扩展制度逻辑理论中结构混合方案的研究,同时对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创新实践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协同创新 制度逻辑冲突 结构混合 案例研究
下载PDF
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主体、社会条件与主攻方向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富胜 王松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56,共11页
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直面社会需求,推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创新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累积性和集体性,要求企业适应创新的特征和社会条件,始终坚持创新战略,保证资金持续投入,组织协调人力资源... 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直面社会需求,推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创新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累积性和集体性,要求企业适应创新的特征和社会条件,始终坚持创新战略,保证资金持续投入,组织协调人力资源。企业要抓住当代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以关键核心部件创新为主攻方向,建立关键核心部件开发平台。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研发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企业为主体 创新驱动发展 干中学 关键核心部件开发平台
原文传递
推进国家科技创新的实践逻辑:基础、动力与保障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利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8,共12页
科技创新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实践,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对其考察可以发现,国家科技创新的推进应以促进科技与实体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前提基础,实现由制造业引领的创新;以推进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为核心动力,突破关键部件技术的创新;... 科技创新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实践,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对其考察可以发现,国家科技创新的推进应以促进科技与实体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前提基础,实现由制造业引领的创新;以推进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为核心动力,突破关键部件技术的创新;以推动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为战略保障,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由此提升国家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践逻辑 与制造业融合 以企业为主体 以政府为主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