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以痛为腧”理论探讨体外冲击波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熊清丽 肖永焕 +3 位作者 文武 张菁 侯静 敖梅英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0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以痛为腧”理论体外冲击波(ESW)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NTCS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以痛为腧”理论体外冲击波(ESW)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NTCS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实施基于“以痛为腧”理论ESW阿是穴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疼痛程度、颈肩部软组织肌张力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第1次、第3次、第5次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治疗第5次平均肌电值(AEMG)较对照组低,中位频率(MF)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NTCS病人基于“以痛为腧”理论ESW阿是穴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颈肩部软组织肌张力,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以痛为腧 体外冲击波 阿是穴
下载PDF
基于“以痛为腧”理论探讨穴位敏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宇 郝晓敏 +5 位作者 张旭东 吴小丽 张静 张琳 高辛瑜 刘清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5-8,共4页
穴位敏化是经络腧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腧穴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正确认识腧穴的本质。穴位敏化形式多样,但穴位痛敏是目前针灸临床应用广泛、研究较多的敏化类型,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穴位敏化研究将以循按为特征... 穴位敏化是经络腧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腧穴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正确认识腧穴的本质。穴位敏化形式多样,但穴位痛敏是目前针灸临床应用广泛、研究较多的敏化类型,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穴位敏化研究将以循按为特征的探查压痛点归于“以痛为腧”,并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从“以痛为腧”的溯源到现代对穴位敏化的认识以及穴位痛敏的探查和机制探讨,进一步揭示穴位敏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穴位
下载PDF
刘智斌教授基于“以痛为腧”理论应用针挑疗法辨治痛症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彬锋 刘智斌 高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5期151-153,167,共4页
痛症是临床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通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目前治疗以镇痛药物为主,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类药物对骨关节病及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致疼痛常疗效欠佳。基于此,陕西省名中医刘智斌教授结合多年临证... 痛症是临床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通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目前治疗以镇痛药物为主,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类药物对骨关节病及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致疼痛常疗效欠佳。基于此,陕西省名中医刘智斌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与针灸学“以痛为腧”理论,提出痛症治法关键应“菀陈则除之”;此外刘教授认为痛症与皮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依此提出“针挑疗法”,临床重视辨经取穴和“以痛为腧”取穴相结合,操作手法强调横刺挑提、牵拉摇摆。本文从“以痛为腧”阐述刘教授应用针挑疗法辨治痛症经验,并附验案1则,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斌 针挑疗法 以痛为腧 穴位敏化
下载PDF
以痛为腧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65
4
作者 陈仲杰 郭宇鹏 吴中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癌痛的方法。方法:将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根据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分为3层,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将每一层病人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治疗,在疼痛部位找3~5个最明显的压痛...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癌痛的方法。方法:将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根据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分为3层,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将每一层病人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治疗,在疼痛部位找3~5个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为针刺点;药物组按WHO三阶梯给药原则给口服药,轻度癌痛用阿司匹林,中度用可待因,重度用吗啡。以数字分级法评定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和药物组均可有效控制癌痛,但针刺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5%,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癌痛可取得优于三阶梯药物的止痛效果,且无止痛药的毒副反应及成瘾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针灸疗法 肿瘤/并发症 @以痛为腧
下载PDF
“以痛为腧”按揉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征宇 陈培青 +3 位作者 严隽陶 刘骁 杨香媛 吴根诚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为探索“以痛为腧”按揉法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制作神经痛大鼠模型 ,从术后第 7天开始在神经结扎处以按揉法治疗 ,每天 1次 ,共 2 1d。并以光热测痛法测定大鼠的痛敏分数 ;2 1d后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 β ... 为探索“以痛为腧”按揉法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 ,采用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制作神经痛大鼠模型 ,从术后第 7天开始在神经结扎处以按揉法治疗 ,每天 1次 ,共 2 1d。并以光热测痛法测定大鼠的痛敏分数 ;2 1d后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 β 内啡肽含量。结果 :单次治疗 2 0min后 ,大鼠痛敏分数显著下降 ,并可持续 90min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多次推拿次日测痛显示 ,随着推拿次数的增加 ,大鼠痛敏分数绝对值逐渐减小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另外 ,血浆 β 内啡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以痛为腧”按揉法治疗 ,具有较明显的即刻镇痛和疗程镇痛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其能提高 β 内啡肽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大鼠模型 以痛为腧 按揉法 敏分数 血浆Β-内啡肽
下载PDF
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凡星 朱宏锦 +1 位作者 姜翠花 蔡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4期3007-3009,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根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口服给药。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平均止痛起效时间、持续... 目的探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根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口服给药。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平均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90%,起效时间分别为(24.22±5.61)m in和(27.36±7.52)min,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68±1.04)min和(5.89±1.76)min,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是有效且安全的,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中药外涂 癌性疼
下载PDF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傅俊钦 赵百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远离痛点方向平刺(15°),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之按压力量,每一次试验前后,试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试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订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对肌筋膜疼痛之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完全缓解率增加。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之总有效率均相同,可达100%。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平均减分率仅略为增加。3种针刺时间比较,疼痛缓解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得宜,针刺5min即有很好的疼痛缓解效果;针刺时间延长,疼痛再缓解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综合征 针刺时间 扳机点 点方向
原文传递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角度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傅俊钦 赵百孝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角度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位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刺(15°)组、斜...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角度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位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刺(15°)组、斜刺(45°)组与直刺(90°)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位患者。针刺时间均为5 min,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按压力量,每一次实验前后,实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实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刺(15°)组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斜刺(45°)之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刺(90°)组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刺组平均减分率(73.9%)、完全缓解率(43.3%)、显愈率(60.0%)均明显优于斜刺组(54.2%,13.4%,36.7%)与直刺组(37.8%,3.3%,16.7%)。总有效率平刺组(96.7%)与斜刺组(86.7%)均明显优于直刺组(60%)。3种针刺角度互相比较,疼痛缓解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刺组较斜刺组与直刺组更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综合症 针刺角度 扳机点 点方向
下载PDF
治疗经筋病“以痛为腧”浅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吉平 王燕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97-797,共1页
"以痛为腧"是治疗经筋病基本的取穴原则,但因经筋病病因病机多样,涉及脏腑经脉不同,症状表现有异,若拘泥于此,未免过于局限.试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 治疗 经筋病 以痛为腧
下载PDF
以痛为腧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海廷 洪世顺 +2 位作者 周礼平 张青 蔡美煌 《四川中医》 2016年第5期168-17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组以痛为腧弧形护腰带改进型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对照组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单盲接受治疗,经排除、脱落,59例患者通过治疗前后非特异性腰痛量表评定积分、JOA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 目的:通过观察组以痛为腧弧形护腰带改进型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对照组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单盲接受治疗,经排除、脱落,59例患者通过治疗前后非特异性腰痛量表评定积分、JOA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过以痛为腧弧形护腰带改进型治疗,其非特异性腰痛量表积分降低,JOA评分增加,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增加,临床疗效明显,并且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 以痛为腧 弧形护腰带改进型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经筋病“以痛为腧”刍议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茵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5-377,共3页
“以痛为腧”是针灸临床治疗经筋病的主要取穴方法 ,它反映了经筋病多以局部、近部取穴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时 ,它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笔者从经筋病的病因、病位、病变特征以及诊断注意点等进行了分析 ,提出“以痛为腧”必须建立在深... “以痛为腧”是针灸临床治疗经筋病的主要取穴方法 ,它反映了经筋病多以局部、近部取穴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时 ,它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笔者从经筋病的病因、病位、病变特征以及诊断注意点等进行了分析 ,提出“以痛为腧”必须建立在深入分析病变解剖结构、病理变化的基础上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才可使治疗具有针对性 ,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筋膜炎 中医药疗法 阿是穴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40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凡星 刘晓 +1 位作者 朱宏锦 蔡钢 《中医外治杂志》 2010年第3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确诊为癌性疼痛的患者,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的方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40例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确诊为癌性疼痛的患者,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的方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40例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 以痛为腧 中药外涂
下载PDF
根据“以痛为腧”理论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针刺方案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俊灵 吴意赟 +4 位作者 孙建华 傅海扬 李彦彩 吴晓亮 刘景 《光明中医》 2019年第9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根据"以痛为腧"理论,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及经B超精确定位损伤部位3种针刺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随... 目的根据"以痛为腧"理论,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及经B超精确定位损伤部位3种针刺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阿是穴组、B超定位针刺组,每组15例,共45例患者。分别选择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B超定位损伤部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VAS评分:患者治疗后即时,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1、第2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其他2组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JOA评分:患者治疗后即时,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1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其他2组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2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阿是穴及B超定位损伤部位针刺,在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耐久力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功能方面较传统针刺方案有优势,B超定位损伤部位针刺方案在改善疼痛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功能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而阿是穴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要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以痛为腧 VAS JOA 传统针刺 阿是穴 B超定位
下载PDF
“以痛为腧”治疗经筋病的认识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文霞 张春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期3-4,共2页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病一般表现为经筋循行处筋肉、关节的疾患,以疼痛、运动障碍为主。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腧"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强调局部取穴的重要性。同时,配合...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病一般表现为经筋循行处筋肉、关节的疾患,以疼痛、运动障碍为主。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腧"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强调局部取穴的重要性。同时,配合以灶为腧、整体观念取穴,通过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近治与远治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经筋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病 以痛为腧 整体观念 针灸学
下载PDF
“以痛为腧”粗细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0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傅俊钦 《中医研究》 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三种粗细针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位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8号针组、32号针组与36号针组3组,每组各30例。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三种粗细针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位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8号针组、32号针组与36号针组3组,每组各30例。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各组远离痛点方向平刺(与皮肤呈15°角),将针尖通过扳机点,进针深度约为3.5 cm,提插滞针后留针5 min。针刺前后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统一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对比各组疗效、针刺前后疼痛量表积分及平均减分率。结果:28号针组与32号针组疗效均明显优于36号针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号针组及32号针组针刺前后疼痛量表积分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二组针刺后与36号针组针刺后疼痛量表积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8号针组与32号针组之平均减分率均明显优于36号针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痛为腧"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疗效随着毫针的增粗而增强,在一定程度内二者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综合症/治疗 针粗细 扳机点 点方向
下载PDF
经筋病“以痛为腧”辨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茵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38,共2页
经筋病,现泛指运动神经系统类疾病,为针灸科常见病。长期以来,其选穴多崇古训,即“以痛为腧”。“以痛为腧”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在叙述十二经筋的病候后,提出其“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后杨上善进一步... 经筋病,现泛指运动神经系统类疾病,为针灸科常见病。长期以来,其选穴多崇古训,即“以痛为腧”。“以痛为腧”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在叙述十二经筋的病候后,提出其“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后杨上善进一步阐述道:“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以痛为腧 阿是穴 取穴法 针久疗法
下载PDF
“以痛为腧”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蕾 陈以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7期6-7,共2页
"以痛为腧"治法的形成 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居住在山洞或处阴暗潮湿之地,多发生风湿痛和创伤痛,有了病痛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病痛处靠近火堆或用石块按压痛处以帮助缓解,由此以砭石按压痛处的方法成为最初始的以痛为腧治法的萌芽。
关键词 以痛为腧 原始社会 创伤 风湿 治法 自觉
下载PDF
“以痛为腧”恢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紫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409-410,共2页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恢刺法治疗颈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取颈部风池穴至肩井穴连线及督脉哑门穴至大椎穴连线上压痛点为腧穴行恢刺法,对照组取颈夹脊、风池、天柱、阿是穴针刺...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恢刺法治疗颈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取颈部风池穴至肩井穴连线及督脉哑门穴至大椎穴连线上压痛点为腧穴行恢刺法,对照组取颈夹脊、风池、天柱、阿是穴针刺。结果: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总有效率试验组97.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痛为腧"恢刺法治疗颈性颈椎病疗效较好,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以痛为腧 恢刺法
下载PDF
针灸“以痛为腧”治疗颈肩肌劳损46例
19
作者 黄漫为 蔡熹 郑锦清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1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以痛为腧"治疗颈肩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颈肩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以痛为腧"选取风池、颈部穴、肩井及天宗、外关、后溪,择"痛"而针灸;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灸"以痛为腧"治疗颈肩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颈肩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以痛为腧"选取风池、颈部穴、肩井及天宗、外关、后溪,择"痛"而针灸;对照组以超短波、红外线局部治疗,以治疗前后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情况积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6.1%,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1.3%,总有效率为80.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痛为腧"针灸治疗颈肩肌劳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肌劳损 颈肩穴 以痛为腧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以痛为腧”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陆冰 李征宇 肖彬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该病发生率的升高,国内外都在寻求更好的保守治疗此类疾病的办法。"以痛为腧"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治疗经筋病的取穴方法,而近年来,国外也出现类似含义的"肌筋膜激痛点&qu... 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该病发生率的升高,国内外都在寻求更好的保守治疗此类疾病的办法。"以痛为腧"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治疗经筋病的取穴方法,而近年来,国外也出现类似含义的"肌筋膜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疾病的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方面有重合之处。本文就国内"以痛为腧"和国外"激痛点"的治疗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软组织损伤性疼 肌筋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