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诗为文”观念演变论略--以《东坡志林》《陶庵梦忆》为例
1
作者 马晨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以诗为文”,即以散文文体为基础,化用吸收诗体特征成文。早期散文文体内部包含诗的因素,经由文体理论现世,散文逐步发展成熟,“以诗为文”的观念由模糊未分到清晰确立,散文的诗化倾向愈发明显,审美风格发生偏移。该观念凝聚于宋代,并... “以诗为文”,即以散文文体为基础,化用吸收诗体特征成文。早期散文文体内部包含诗的因素,经由文体理论现世,散文逐步发展成熟,“以诗为文”的观念由模糊未分到清晰确立,散文的诗化倾向愈发明显,审美风格发生偏移。该观念凝聚于宋代,并在宋代完成长期新变定型,《东坡志林》的文本样态及审美风格显示了“以诗为文”这种文体渗透观念的跳跃发展。至晚明小品,诗文跨界融通的创作观念达到成熟阶段,张岱《陶庵梦忆》集小品之大成,化诗歌句式节奏之外在、情志之内涵、意境之神韵入文,笔调自然圆熟,冲淡太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为文 晚明小品 《东坡志林》 《陶庵梦忆》
下载PDF
“以诗为文”与鲁迅《野草》文体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1,共8页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①。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传统律诗延存到现代虽仍然一家独大,但其僵化的形式于生活丰富多彩、社...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①。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传统律诗延存到现代虽仍然一家独大,但其僵化的形式于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变革急遽的新时代的诗情表达无疑是一种制约,这就势必要对诗歌形式提出更自由鲜活的、多元多功能的要求。"作诗如作文",使新诗走散文化之路,确实反映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诗人文体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形式 中国古典 如作 以诗为文 鲁迅《野草》 体意识 胡适
原文传递
“以诗为文”传统与现代小说的诗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颜同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9-172,共4页
"以诗为文"是叙事文体受"诗骚传统"影响的历史现象,与其说缘于文学继承,不如说来自于作家的独特创造。现代小说的"诗化",既是小说借镜诗歌之后形成的一种交叉性文体趣味,也是奠基于民族审美心理之上所形... "以诗为文"是叙事文体受"诗骚传统"影响的历史现象,与其说缘于文学继承,不如说来自于作家的独特创造。现代小说的"诗化",既是小说借镜诗歌之后形成的一种交叉性文体趣味,也是奠基于民族审美心理之上所形成的精神格调。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文体观念较为淡薄,作家的全部作品几乎都以诗化、散文化著称;另一种是在强化小说客观性、情节性的过程中,时常有越轨的笔致,在小说内容的局部对诗化有所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为文 传统 创造 现代小说
下载PDF
刘大櫆诗集序的诗性特质——兼论桐城派“以诗为文”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睿 吴怀东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10,29,共7页
在桐城派作家中,刘大櫆诗文兼擅,他将诗歌的表现手法与精神内涵引入古文中,"以诗为文",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诗体特征。他为别人的诗集所作的序共有28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营构了浑融的意境,具有诗性特质。刘大櫆的&qu... 在桐城派作家中,刘大櫆诗文兼擅,他将诗歌的表现手法与精神内涵引入古文中,"以诗为文",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诗体特征。他为别人的诗集所作的序共有28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营构了浑融的意境,具有诗性特质。刘大櫆的"以诗为文",丰富了古文的美学意蕴,体现了桐城派开放的文体观念与创新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以诗为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集序 "以诗为文" 桐城派
下载PDF
论朱自清散文以诗为文的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蕾 陈蕊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83-85,共3页
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为寻求现代散文的突破,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诗的元素,形成了以诗为文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将诗的语言和结构用于散文创作中;二是大量使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三是坚持诗言志的理念,以丰富散文的题材和内容。
关键词 以诗为文 朱自清
下载PDF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6
作者 周固成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张岱的小品文呈现出"以诗为文"的特点,诗歌对其小品文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可看出其以诗为文表现为:以诗的形式为文,以诗的意象为文,以诗的抒情为文三个方面。其小品文具备"以诗为文"... 张岱的小品文呈现出"以诗为文"的特点,诗歌对其小品文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可看出其以诗为文表现为:以诗的形式为文,以诗的意象为文,以诗的抒情为文三个方面。其小品文具备"以诗为文"跟张岱的诗歌理论中将诗歌的高度概括化跟高度个性化的统一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以及其在高雅精美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学识修养气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小品 以诗为文
下载PDF
追求崇高 以诗为文——论郭保林散文的审美取向
7
作者 黄科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5-69,共5页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保林 以诗为文 追求崇高 化散 创作 自然景观 艺术效果 审美取向 黑格尔 朱光潜
下载PDF
杜甫“以诗为文”论
8
作者 许总 《杜甫研究学刊》 1981年第2期19-25,共7页
杜甫的文赋创作,被宋代学者概括为“以诗为文”。然而对于这种艺术手法以及杜雨文赋本身,却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陈师道《后山诗话》载:黄鲁直云:……诗文各有体。韩以额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陈善《扪虱新话》称。
关键词 以诗为文 黄鲁直 陈师道 《扪虱新话》 杜甫 《后山话》
下载PDF
從賦和序看李白駢文的“以詩爲文”
9
作者 肖悦 《骈文研究》 2020年第1期35-46,共12页
"以詩爲文"是歷代文學家在創作中使用的一種重要文體互滲方式。李白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傳世,還創作了很多高品質的駢文,他不但深諳詩歌的創作方法,而且還"以詩爲文",將詩歌的表現手法和創作理念應用於駢文中... "以詩爲文"是歷代文學家在創作中使用的一種重要文體互滲方式。李白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傳世,還創作了很多高品質的駢文,他不但深諳詩歌的創作方法,而且還"以詩爲文",將詩歌的表現手法和創作理念應用於駢文中。李白駢文的"以詩爲文"主要體現爲三個方面:一是李白駢文中對詩句的化用;二是李白駢文"清雄奔放"的句式與格律;三是李白駢文高度的感染力。李白"以詩爲文"的深層次原因在於他對建安風骨的繼承。李白駢文的"以詩爲文"在賦、序、表、書、記、贊、頌、碑、銘、祭文等不同文體之中均有體現,是李白在駢文創作中使用的重要手法,這一手法使李白駢文展現出了雄厚的盛唐氣象,也推動了李白駢文成爲盛唐駢文的一個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以詩爲 建安風骨
下载PDF
“以诗为文”与鲁迅《野草》文体的艺术特征
10
作者 姜振昌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6期98-100,共3页
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作诗如作文”,使新诗走散文化之路,确实反映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诗人文体意识的自觉。新诗“革命”实... 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作诗如作文”,使新诗走散文化之路,确实反映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诗人文体意识的自觉。新诗“革命”实际上就是一场由文体意识的觉醒触发的“形式即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如作 体意识 以诗为文 开拓性工作 鲁迅《野草》 胡适
原文传递
论李白散文的诗性特质
11
作者 刘汾 《沧桑》 2010年第3期234-235,250,共3页
李白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又是散文名家。从内容方面来说,李白散文以情动人,带有浓郁的诗情、诗意;从表现手法来说,李白散文以诗为文,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 李白 性特质 以诗为文
下载PDF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
12
作者 王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5期89-90,93,共3页
在晚明小品的创作大家中,张岱诗文兼擅,他将自己诗歌中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手法充分融入小品文的创作之中,"以诗为文",使小品文饱含了诗性特征。以《陶庵梦忆》为范本,探讨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
关键词 《陶庵梦忆》 小品 以诗为文
下载PDF
铭刻在大地与碑石上的心灵散文——王剑冰散文论
13
作者 樊洛平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文学失去了共振效应愈发边缘化的时代,在文学样式走向多样化却也难以经典化的时代,散文家王剑冰以他的创作,启示了小散文可以拥有的大世界,山水景致浸润中的大文化。其散文创作,一是在读山读水的行走中,展示大自然之子的情怀;二是通... 在文学失去了共振效应愈发边缘化的时代,在文学样式走向多样化却也难以经典化的时代,散文家王剑冰以他的创作,启示了小散文可以拥有的大世界,山水景致浸润中的大文化。其散文创作,一是在读山读水的行走中,展示大自然之子的情怀;二是通过人间万象的书写,发掘历史人文精神与平凡生活中的文化底蕴;三是以诗为文,寻求一种诗性表达和美文书写。由此所见证的,是那种呼唤了真善美的经典散文魅力,同样能够穿越历史,发出时代新声和个性化生命感悟,拥有铭刻于大地和碑石的持久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剑冰散 大自然情怀 人间关爱 化底蕴 以诗为文
下载PDF
唐宋赠序文风演变论——以韩欧等唐宋大家作品为例
14
作者 熊礼汇 《斯文》 2017年第1期16-40,共25页
赠序是唐宋古文家常用的文体,也是唐宋古文中实用性强、文学性强而美感特质突出的文体之一。比较韩、柳、欧、苏等人的作品,不难看出唐宋赠序文风演变的特点。唐人以古文为赠序始于韩愈。韩愈赠序,有以送别诗序为赠序者,有以摆脱诗序影... 赠序是唐宋古文家常用的文体,也是唐宋古文中实用性强、文学性强而美感特质突出的文体之一。比较韩、柳、欧、苏等人的作品,不难看出唐宋赠序文风演变的特点。唐人以古文为赠序始于韩愈。韩愈赠序,有以送别诗序为赠序者,有以摆脱诗序影响、自成一体者为赠序者。最重要的修辞策略是以诗为文,写法则因事因人而异。风格走向一为雄直奇崛,一为平实自然。其美感特质首先显现为赠序内容对读者引发的感兴作用,其次显现为赠序写人、叙事、体物的形象美、境界美;最后显现为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所创造的艺术美。和韩愈极其变化有异,柳宗元赠序显得质实,无伸缩吞咽之美。欧阳修基本上坚持的是韩愈以诗为文的修辞策略,写法则多用其以旁说引入正题,以及驰骤跌宕、寄意言外的手法;风格属于平易、清淡、柔婉一路。其美感特质,引人注目的是与其独特表现方式密切相关的情韵美、风神美、深婉屈曲之美和淡宕夷犹之美。王安石赠序,以议论为主,说理多于抒怀,语句挺拔而少有枝叶,婉转达意而难掩其峭。"简峭",可谓王安石赠序风格走向、书写方法、艺术风貌、美感特征之总称。曾巩亦以说理为主,且说理持公理共识和一般见解者多,说自得之见和独特人生体会者少。言之谨密,细意熨帖,少有疏爽之气。苏轼赠序除有韩愈两种赠序体制外,另增一类以杂说内容为题的赠序。其文显出赠序以说为中心内容、正题内容逐渐淡化以致省略的文体特征,同时出现了藉赠人以言而以自抒情怀为主的书写策略。唐宋赠序文风演变特点有五:一即作为唐宋士大夫或士人重要文化生活内容,赠序创作从未停止过,而且有愈来愈增强其功用的趋势。二即赠序的两种体制在韩愈手中已然定型,宋人只是沿用而已。三即北宋古文家作赠序,皆有意学韩,欲得其一体,或能及或不能及而自有特色。四即宋人学韩,选择性强,受唐宋文化雅俗之变和个人艺术趣味影响,往往一位作家能得韩一体。大抵韩愈两种风格都为宋人所继承,而以平易为大宗,成为北宋赠序文风发展的主流倾向。五即宋人学韩,都会保持自己的古文本色,这也是唐宋赠序有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赠序 韩柳欧苏 风演变 以诗为文
下载PDF
谈《故都的秋》的文本建构方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荣 《中学语文》 2021年第9期54-55,共2页
郁达夫《故都的秋》自入选中学课本以来,解读的文章可谓多如牛毛。但据郁达夫之子郁飞回忆说,《故都的秋》为急就章,急就章凭何而成,就成为我们探究文本的一个重要切入口,笔者结合郁达夫的古诗文修养,对《故都的秋》的文本建构方式和独... 郁达夫《故都的秋》自入选中学课本以来,解读的文章可谓多如牛毛。但据郁达夫之子郁飞回忆说,《故都的秋》为急就章,急就章凭何而成,就成为我们探究文本的一个重要切入口,笔者结合郁达夫的古诗文修养,对《故都的秋》的文本建构方式和独特的审美特点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语言建构 本解读 以诗为文 以悲为美
下载PDF
杜诗中的幽默意趣及其审美特征
16
作者 黄维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55-58,共4页
以“雅谑”为其传统风格的中国幽默,在杜甫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学表现。今天,日趋精深的理论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老杜的特别风趣”(胡适),提供了艺术赏鉴方面的思维基础。以诗为文体,我们能从中探寻到其幽默的人文内容和艺术属性。自嘲... 以“雅谑”为其传统风格的中国幽默,在杜甫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学表现。今天,日趋精深的理论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老杜的特别风趣”(胡适),提供了艺术赏鉴方面的思维基础。以诗为文体,我们能从中探寻到其幽默的人文内容和艺术属性。自嘲,是杜诗幽默中最为普泛的一个主题。自嘲意识的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自我玩笑的方式,即从极为理智的角度观照自身处境或形象,从而体现了一种变苦为谐的超脱心态,如《将适吴楚》中“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等等。又如《独坐二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术 孔子家语 审美特征 幽默 群臣 以诗为文 唐人 理论发展 内容
下载PDF
韩愈诗平议
17
作者 王德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7-92,共6页
对于韩诗,历来议论不一.司空图以为“韩吏部诗歌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扶电,撑扶于天地之间”(《题柳集后》)张戒以为“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 对于韩诗,历来议论不一.司空图以为“韩吏部诗歌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扶电,撑扶于天地之间”(《题柳集后》)张戒以为“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岁寒堂诗话》)陈师道引苏子赡云:“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又引黄庭坚云:“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后山诗话》)惠洪和尚《冷斋夜话》叙述沈括与吕惠卿的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歌发展史 以诗为文 白居易 吕惠卿 歌创作 性格 司空图
下载PDF
历代诗话选辑
18
《师道(人文)》 2022年第1期60-60,共1页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谢玄晖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唐子西曰:“古人虽不用偶俪,而散句之中暗有声调,步骤驰...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谢玄晖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唐子西曰:“古人虽不用偶俪,而散句之中暗有声调,步骤驰骋,亦有节奏。”此所谓文中有诗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子西 散句 词调 谢玄晖 以诗为文 历代 选辑
下载PDF
再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法”
19
作者 朱铁年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5年第Z1期37-38,共2页
再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法”朱铁年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中“法”的认识,笔者此前已撰文作了探讨。因限于篇幅,只就表现方法之“法”进行了论述。本文将从法则法式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法”进行透视,使人们对古代... 再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法”朱铁年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中“法”的认识,笔者此前已撰文作了探讨。因限于篇幅,只就表现方法之“法”进行了论述。本文将从法则法式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法”进行透视,使人们对古代文学批评能够有多侧面、多层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学批评 中国古代 学作品 “法” 学体裁 学创作 学批评家 以诗为文 体格
下载PDF
论杨朔的散文艺术
20
作者 石明辉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87-93,共7页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艺术 杨朔散 以诗为文 作品 艺术风格 歌艺术 意浓郁 古典 艺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