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以文为诗”到“以诗为画”——北宋士人画体的形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崇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102,共7页
中国古代与院体画(或称作家画)相对的文人画或士人画体形成于北宋。北宋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在创造了"文章之余事"的"以文为诗"的宋诗体;同时也以书画为诗余,创造了以诗为画的"墨戏"一体。以苏轼为领袖的文... 中国古代与院体画(或称作家画)相对的文人画或士人画体形成于北宋。北宋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在创造了"文章之余事"的"以文为诗"的宋诗体;同时也以书画为诗余,创造了以诗为画的"墨戏"一体。以苏轼为领袖的文人画群体超功利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活动,使"墨戏"形成北宋的士人画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以诗为画 墨戏 士人 文书一体
下载PDF
明末画家李流芳的“诗意画”创作及审美风貌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广杰 张世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68-72,共5页
李流芳是明末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生当国家颠危之际,多次应会试而不中,无奈息影林泉,以诗画自娱。他或依诗作画,将唐、宋诗家清旷萧疏的诗意化为朦胧恍惚的画境;或以诗意为画,借助缣素笔墨以泻胸中意趣和情思。他的"诗意画"... 李流芳是明末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生当国家颠危之际,多次应会试而不中,无奈息影林泉,以诗画自娱。他或依诗作画,将唐、宋诗家清旷萧疏的诗意化为朦胧恍惚的画境;或以诗意为画,借助缣素笔墨以泻胸中意趣和情思。他的"诗意画"多为意境清雅的山水,墨韵滋润浑厚,寄寓了哀乐无端的感慨之情。他这种以绘画消解功名无着的现实焦虑,缓释没世而名不传的生命忧伤的情怀,促使他形成了酣畅而清润的笔墨特征和简练有法的构图模式,在画面简远超逸的朦胧中,传达出明丽清绝的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流芳 以诗为画
下载PDF
北宋文人画思潮与李公麟绘画的诗兴意趣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广杰 史宝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北宋苏轼文人集团将诗歌作为文人余事的观念及以诗歌为翰墨游戏的创作态度转移到书画上面,推动了文人画思潮的兴起。李公麟是苏轼文人集团中实践"士人画"文艺思想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王维山水画水墨淡彩之法,创为白描人物、鞍... 北宋苏轼文人集团将诗歌作为文人余事的观念及以诗歌为翰墨游戏的创作态度转移到书画上面,推动了文人画思潮的兴起。李公麟是苏轼文人集团中实践"士人画"文艺思想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王维山水画水墨淡彩之法,创为白描人物、鞍马,此类画作见筋见骨,淡泊清雅;又兼他画中融入诗思,以笔墨表现文人的生活情态和胸中意蕴,从而使他的绘画散发出士大夫文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诗兴趣味。他不仅在绘画理论上呼应苏轼,还进一步与苏轼合作,创作了数幅具有典范意义的"诗意画",为北宋以来诗意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公麟 以诗为画
原文传递
李公麟绘画的诗兴意趣与“诗意画”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广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0-86,共7页
李公麟是苏轼文人集团中实践苏轼"士人画"文艺思想的重要人物。他因王维山水画水墨淡彩之法,创为白描人物、鞍马,此类画作见筋见骨,淡泊清雅;又兼他融诗意入画,以笔墨表现文人的生活情态和胸中意蕴,从而使他的绘画散发出士大... 李公麟是苏轼文人集团中实践苏轼"士人画"文艺思想的重要人物。他因王维山水画水墨淡彩之法,创为白描人物、鞍马,此类画作见筋见骨,淡泊清雅;又兼他融诗意入画,以笔墨表现文人的生活情态和胸中意蕴,从而使他的绘画散发出士大夫文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诗兴趣味。他不仅在绘画理论上呼应苏轼,还进一步与苏轼合作,创作了数幅具有典范意义的"诗意画",为北宋以来"诗意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公麟 诗为 以诗为画
下载PDF
北宋“以文为诗”观念及其对词与书画的影响
5
作者 于广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47-53,共7页
"以文为诗"的新变与北宋经学、词与书画等领域的新变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独具特色的"元祐新经义";施于文则接续中唐韩、柳的古文运动;施于诗则打破自《诗经》... "以文为诗"的新变与北宋经学、词与书画等领域的新变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独具特色的"元祐新经义";施于文则接续中唐韩、柳的古文运动;施于诗则打破自《诗经》以来"以诗为诗"的诗歌传统,代之"以文为诗";施于词则是打破词的乐体本质与"花间宗风","以诗为词",成曲子中缚不住的士大夫之词;施于书画则是打破晋唐以来"尚法"的书画之风,成"士人书画"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以文为 以诗为词 以诗为画
下载PDF
邓椿《画继》以“清”论画及其诗学意义
6
作者 于广杰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5期4-12,共9页
邓椿《画继》以"清"论画,是对北宋以来"士人画"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本质是文人士大夫"以诗为画",用诗性精神提升画品展现出的艺术境界。"清"既是文人艺术的一种审美风貌,更是文人人格精... 邓椿《画继》以"清"论画,是对北宋以来"士人画"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本质是文人士大夫"以诗为画",用诗性精神提升画品展现出的艺术境界。"清"既是文人艺术的一种审美风貌,更是文人人格精神的在文艺中的凝结;体现着北宋以来文人士大夫文化以其生活趣味、人生旨趣、审美理想规制各体艺术,使文人艺术文人化、诗意化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椿 士人 以诗为画
原文传递
我画的是我内心的光
7
作者 朱德群 《艺术品鉴》 2023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在中国,唐代大家王维曾经创作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作品;宋代画院以诗为画的题目来考录画家,比如“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需多”,其实根据此题亦可画一幅抽象画。可见,中西方绘画思想是有相通之处的,只是中国绘画“意境”概念... 在中国,唐代大家王维曾经创作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作品;宋代画院以诗为画的题目来考录画家,比如“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需多”,其实根据此题亦可画一幅抽象画。可见,中西方绘画思想是有相通之处的,只是中国绘画“意境”概念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而西方从19世纪末才开始有类似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有 中有 一点红 中西方绘 抽象 以诗为画 恼人春色 相通之处
原文传递
古诗中的博物学(十)·绝句二首
8
作者 王甬胤 《中学科技》 2022年第4期24-25,共2页
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而杜甫的有些诗则是“诗中有画”。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用“以诗为画”来形容杜甫的很多诗。本文要讲的这组绝句就是“以诗为画”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中有 论家 绝句 杜甫 博物学 以诗为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