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刑事推定——以合同诈骗罪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严颖婷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合同诈骗罪作为一种典型的目的犯罪,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的原因,在于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理论内涵理解的多元化以及司法实践推定标准的欠缺。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合同诈骗罪作为一种典型的目的犯罪,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的原因,在于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理论内涵理解的多元化以及司法实践推定标准的欠缺。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需要结合全案事实进行刑事推定,具有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所列举的五种客观情形,并不能直接认定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由"客观"向"主观"的危险跳跃不仅要符合一般的经验法则,还要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全面、综合地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刑事推定
下载PDF
论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2
作者 翁潇潇 《广东经济》 2017年第8X期197-197,共1页
本文通过对比大陆法系学说和我国学者的观点,提出的观点.再通过一个具体案例中的盗窃罪和诈骗罪来探讨在具体案件中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最后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正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关键词 财产犯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盗窃罪 诈骗罪
下载PDF
以个案角度浅议实务中诈骗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3
作者 李佳吟 《魅力中国》 2009年第30期293-294,共2页
依据学界通说,诈骗犯罪属于刑法理论中的目的犯又称意图犯,即该类犯罪要求行为人不仅在主观上须具有犯罪的故意且还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由于目的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内容,如何对其证明是始终困扰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非法占有目的 票据诈骗罪 诈骗犯罪
下载PDF
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研究
4
作者 范嘉义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28期138-139,共2页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刑法中可以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刑目的犯、占有型和占用型目的犯。合同诈骗罪属于法定型目的犯、占有型目的犯。刑法和司法解释对取得型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为实务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提供了法律...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刑法中可以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刑目的犯、占有型和占用型目的犯。合同诈骗罪属于法定型目的犯、占有型目的犯。刑法和司法解释对取得型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为实务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法定型目的 占有目的
下载PDF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5
作者 顾赶赶 《知识经济》 2015年第11期61-61,63,共2页
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享有债权不能阻却其可能构成诈骗罪。但是在认定其是否构罪时,应当结合犯罪嫌疑人具体的客观行为,在犯罪嫌疑人不能提供反证的情况下,通过推定的方式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其构成诈骗罪。
关键词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诈骗罪 推定
下载PDF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素的误识与匡正--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2款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晓滨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17,共15页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与司法实务的观点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素视为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本质区别,认为只要认定了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集资诈骗罪的罪行即可分明。但是,人的目的是无法被外界直接感知的主...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与司法实务的观点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素视为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本质区别,认为只要认定了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集资诈骗罪的罪行即可分明。但是,人的目的是无法被外界直接感知的主观心理事实,倘若将目的要素视为集资诈骗罪成立之根本,恐怕会使集资诈骗罪的判断完全或基本建立在无法被证据证实的主观心理事实之上,因而极易导致集资诈骗罪认定的恣意性。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本质区别应当在于侵害法益(实质违法)的不同,基于“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要素在推定集资诈骗罪违法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之其具有客观性和可认知性的特征,理应以该要素为认定集资诈骗罪,以及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素的作用则在于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共同推定集资诈骗罪的违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目的 刑事推定
原文传递
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司法推定之困境与应对
7
作者 周慧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2-124,共3页
非法占有目的之判定是贷款诈骗罪认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刑事司法实践中,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的非法占有目的往往难以依凭客观事实予以直接认定,因而需要适用刑事司法推定。引入司法推定能够有效化解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难以认定的困境... 非法占有目的之判定是贷款诈骗罪认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刑事司法实践中,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的非法占有目的往往难以依凭客观事实予以直接认定,因而需要适用刑事司法推定。引入司法推定能够有效化解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难以认定的困境,但由于《纪要》相关规定的不足,以及反证体系及其证明标准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司法推定的效果难以实现。因而,亟需对《纪要》的相关规定加以修改完善,并确立贷款诈骗罪中司法推定的反证体系与证明标准,以此保障司法推定在其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中有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司法推定
下载PDF
金融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翠翠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1-75,共5页
刑法理论关于八个金融诈骗犯罪,仅明文规定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司法实践及对相关的立法规定的分析,得出金融诈骗犯罪主观上均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该"非法占有目的&... 刑法理论关于八个金融诈骗犯罪,仅明文规定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司法实践及对相关的立法规定的分析,得出金融诈骗犯罪主观上均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该"非法占有目的"应属于主观的超过要素。进而就涉及到司法推定的问题,从剖析现有的立法关于司法推定的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最后就目前的立法模式提出更有利于解决此类犯罪主观目的认定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犯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主观的超过要素 司法推定
下载PDF
被害预防视角下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策略研究
9
作者 刘明竹 《公安教育》 2023年第5期28-31,共4页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涉网新型犯罪越来越突出,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连年大幅度上升,已...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涉网新型犯罪越来越突出,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连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公私财物 被害预防 新型犯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信息技术产业 宣传策略 互联网
下载PDF
酒驾请人顶替 骗保共同获罪
10
《农家致富》 2023年第1期49-49,共1页
【案例】某日,程某酒后驾车发生单方事故,造成车辆受损。程某联系朋友宋某来到事故现场,两人商议后,宋某向保险公司报案,谎称是其驾驶涉案车辆造成事故,骗取保险理赔款13万元。后二人被抓获归案,法院经审理认为,两人的行为均构成保险诈... 【案例】某日,程某酒后驾车发生单方事故,造成车辆受损。程某联系朋友宋某来到事故现场,两人商议后,宋某向保险公司报案,谎称是其驾驶涉案车辆造成事故,骗取保险理赔款13万元。后二人被抓获归案,法院经审理认为,两人的行为均构成保险诈骗罪,分别判处程某、宋某有期徒刑4年、1年6个月,并处相应罚金。【评析】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升,车险诈骗时有发生。本案中,程某作为车辆的被保险人,伙同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被保险人 骗保 保险理赔 事故现场 酒后驾车 诈骗
下载PDF
集资诈骗罪的立法完善与解释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艳东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17,共6页
集资诈骗罪的立法漏洞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是在立法完善时,将该罪的罪状修改为:“非法集资,骗取集资款,数额较大。”二是在司法过程中,根据金融诈骗罪的特殊性对法条进行应然解释。
关键词 集资诈骗罪 非法集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静 魏亚男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并确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限制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并确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限制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两次催收的认定、三个月的宽限期计算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透支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两次催收 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
下载PDF
集资诈骗罪犯罪构成新论——兼论吴英案件的定性
13
作者 杨艳霞 胡建媛 《消费导刊》 2012年第3期149-151,161,共4页
在民间金融领域,合法借贷与集资诈骗的界定一直是难题。对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要认真分析“诈骗方法”、“集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从根本上把握其类型。在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可以考虑采用司法推定的方法。非法占有... 在民间金融领域,合法借贷与集资诈骗的界定一直是难题。对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要认真分析“诈骗方法”、“集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从根本上把握其类型。在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可以考虑采用司法推定的方法。非法占有目的也可能表现为间接故意。用后期的集资款本金偿付前期的集资款本金和利息是集资诈骗者诈骗得逞的重要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应当将这一方法单独予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资诈骗罪 诈骗方法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吴英案件
下载PDF
论集资诈骗罪的认定与司法适用
14
作者 袁建伟 巴磊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集资诈骗罪认定的关键要素在于: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和客观上的非法集资行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判断不能从主观到主观,要有客观事实予以支撑。客观上非法集资行为的评价,监管部门的许可并非必要的因素,关键在于这种集资行为是否会... 集资诈骗罪认定的关键要素在于: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和客观上的非法集资行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判断不能从主观到主观,要有客观事实予以支撑。客观上非法集资行为的评价,监管部门的许可并非必要的因素,关键在于这种集资行为是否会对集资对象的财产以及财产利益带来具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英案 非法集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下载PDF
金融诈骗罪的两个误区及立法构想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文昌 颜九红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 ,但它一般不会从案件事实中直接反映出来 ,实践中常难于把握。故建议增设与金融诈骗罪相对应、但不要求“非法占有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立法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刑罚体系 犯罪构成
下载PDF
银行贷款业务的刑法保护——对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籍清华 《中国商界》 2010年第6X期140-141,共2页
贷款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受到了各种犯罪行为特别是贷款诈骗行为的侵害,严重威害了银行的利益。对贷款诈骗罪予以分析,指出其不足、明确其适用对于银行贷款业务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进行分析,指出应将单... 贷款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受到了各种犯罪行为特别是贷款诈骗行为的侵害,严重威害了银行的利益。对贷款诈骗罪予以分析,指出其不足、明确其适用对于银行贷款业务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进行分析,指出应将单位纳入其范围,同时也对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单位犯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下载PDF
试析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
17
作者 曾月英 《观察与思考》 2002年第7期44-45,共2页
贷款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常见的且多发的一种犯罪。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对贷款诈骗罪犯罪构成特征中主观方面的层次结构及内容认识不一,直接影响对贷款诈骗罪的正确认定与处理。笔者就此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 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主观方面 非法占有 侵犯财产罪 无权占有 放款 贷款 贷款诈骗行为
下载PDF
浅析贷款诈骗罪的构成
18
作者 杜薇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8-31,共4页
贷款诈骗罪是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在社会呼唤诚实信用的今天,司法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此罪的犯罪构成,正确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含义,区分清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贷款诈骗与票据诈骗,从而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犯罪构成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秩序 经济犯罪 借贷纠纷 票据诈骗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下载PDF
浅论贷款诈骗罪
19
作者 常涛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3-25,共3页
随着我国贷款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诈骗贷款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随之产生并愈益严重。由于立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司法部门在对这类犯罪的认定和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应从其犯罪构成要件四个方面去把握,同时要注意对“以非... 随着我国贷款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诈骗贷款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随之产生并愈益严重。由于立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司法部门在对这类犯罪的认定和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应从其犯罪构成要件四个方面去把握,同时要注意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以及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应如何处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单位犯罪
下载PDF
浅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四个问题
20
作者 姚晓琴 《知识经济》 2013年第2期77-78,共2页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要件认定、主观要件认定...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要件认定、主观要件认定、客观要件认定、刑民交错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疑难,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