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
1
作者 金绍荣 唐诗语 任赞杰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8,共18页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大研发投入来提高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将削减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农业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业企业、国有农业企业、两职分离的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等治理主体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同时农业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编排理论
下载PDF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储德银 程扬帆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5,共21页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不仅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借助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不仅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借助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水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加突出。随后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显著促进了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产业链扩张。本文以上研究结论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经济效应,更是为培育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税收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税收营商环境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提质增效
下载PDF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恒 王树昊 李川川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度考察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经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改革的实际税负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资源配置渠道带来的正面影响,初始税收负担较重或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丰富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税收负担 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4
作者 课题组 张哲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实施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选择。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厘清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实施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选择。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厘清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能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排除疫情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成本的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案例分析表明,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采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进一步验证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深化数字技术与供应链体系的融合,积极倡导应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共同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的价值,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创新
下载PDF
绿色金融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了吗?——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张小勇 郭爱君 雷中豪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100,174,共16页
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也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构建多期DID和DDD模型,利用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也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构建多期DID和DDD模型,利用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金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缓解融资约束两个中间机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种影响在不同融资需求、产权性质、发展规模的企业之间和“两高一剩”与非“两高一剩”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为此,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帮助企业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对于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重差分模型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投融资期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然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7,171,共17页
金融机构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与企业融资以短期为主,映射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应对行为,理论上会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规避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反两种影响。利用2004—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 金融机构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与企业融资以短期为主,映射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应对行为,理论上会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规避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反两种影响。利用2004—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投融资期限错配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一关系在企业规模小、资本密集程度高、信息不透明程度高、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更显著。投融资期限错配通过增强管理者风险规避程度(提高管理者短视主义)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挤出创新投入)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排除非线性效应和行业的年度趋势的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其他经济后果表现为对有形资产的偏向性配置。总之,应从供需两端发力,将提高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供给水平和公司现代化治理能力,作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期限结构 投融资期限错配 管理者短视主义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国家审计、非效率投资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7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非效率投资 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监督 双重差分模型 代理问题 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下载PDF
技术融合式创新、知识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8
作者 薛莹 赵文凯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技术融合式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链接技术创新网络获取各类要素资源,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注入创新动能。基于2010—2021年1208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技术融合式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链接技术创新网络获取各类要素资源,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注入创新动能。基于2010—2021年1208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融合式创新水平提升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溢出在技术融合式创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伴随产业集聚程度上升,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在较好的资源禀赋条件下,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更强。据此,应重塑多节点交互生态创新网络,切实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构筑跨空间知识资源集聚平台,发挥知识要素溢出撬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融合式创新 知识溢出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下载PDF
税收努力、资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9
作者 曾静婷 杨默如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文章利用手工收集测算的2011—2020年285个地级市政府税收努力数据匹配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税收努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税收努力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税收努力对全... 文章利用手工收集测算的2011—2020年285个地级市政府税收努力数据匹配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税收努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税收努力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税收努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税收努力对于非沿海企业、财政支出占比和税收返还比例较高城市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市属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效应。第三,税收努力通过缓解资源错配有效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论表明,应充分发挥政府财税政策资源配置职能、建立健全政府税收征管机制和增强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努力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错配
下载PDF
大数据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内外部双重视角的分析
10
作者 戴艳娟 沈伟鹏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4,共17页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大数据发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大数据发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潜在机制及作用异质性,主要发现如下:大数据发展能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替换被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大数据发展能通过在企业内部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从企业外部降低企业金融错配程度和环境不确定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高融资约束度、高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大数据发展仅提升了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成长期企业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推动企业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数字化变革、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大数据发展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下载PDF
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郑伟业 吕雪萌 +2 位作者 许超敏 李雄英 陈炜彬 《现代管理》 2024年第4期574-587,共14页
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运营和就业创造的影响显著,被视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手段。本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并通过OP和LP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运营和就业创造的影响显著,被视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手段。本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并通过OP和LP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和资本密集度正相关,与企业年龄和资产负债比负相关。研究还发现,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对政府补贴的效果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创新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弱。特别地,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大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这可能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更依赖尖端技术。因此,政府应重视其补贴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参照企业特征采取多元化补贴形式,使企业能专注于优势技术领域,从而从宏观层面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实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毛煜森 《山西财税》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当前,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大智移云物”等新技术在新领域不断被拓展应用,数字经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并逐步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在此过程... 当前,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大智移云物”等新技术在新领域不断被拓展应用,数字经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并逐步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针对宏观层面的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不断被重视,在此背景下,针对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成为被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深度融合 大智移云 高质量发展 拓展应用 实体经济 驱动力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工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13
作者 李孟遥 《科技与金融》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本文使用2014—2019年上市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能够显著抑制试验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本文使用2014—2019年上市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能够显著抑制试验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一步分析得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设立后,试验区内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支持分别对企业生产效率有所影响,但其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未达预期。本文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效应评估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和直接经验的证据,为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诸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改革创新 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发展水平 非国有企业 准自然实验 重污染企业 政策效应评估
下载PDF
数字经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14
作者 孙榕慧 《信息产业报道》 2024年第1期0199-0201,共3页
数字经济对于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增长模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全要素生产率是描述企业“内功”的关键指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促进效率变革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数字经... 数字经济对于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增长模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全要素生产率是描述企业“内功”的关键指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促进效率变革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背景下企业能否利用、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 ,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途径研究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渠道。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评估我国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研发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艳娟 彭丽丽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比较明显。绿色金融发...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比较明显。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研发投入的动力,且对高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强。绿色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绿色研发投入推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绿色研发投入在促进高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传导作用相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发展 绿色研发投入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高技术企业 外源融资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金融数字化发展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小坤 辛子辰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11,共15页
选用2011—2020年356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数字化发展缓解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冲击,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摩擦的冲击作用... 选用2011—2020年356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数字化发展缓解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冲击,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摩擦的冲击作用;相较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缓解作用效果更好。细分金融摩擦之后,发现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缓解融资成本和资本错配,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无法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饱和性与融合深度,从而缓解金融摩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摩擦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数字化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下载PDF
讨论前置制度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合君 何思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5,共7页
讨论前置制度是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企党建的重要实践要求。本文基于群体决策理论,厘清了讨论前置制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和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10年至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 讨论前置制度是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企党建的重要实践要求。本文基于群体决策理论,厘清了讨论前置制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和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10年至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讨论前置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中介机制分析表明,讨论前置制度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企业被巡视监督以及所属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高时,讨论前置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讨论前置制度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具体表现为提升了对研发人员与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上述研究为国有企业贯彻落实讨论前置制度,全面深化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治理 讨论前置制度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鹏 柳力群 周可憧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从数据大国到数据强国是我国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目标,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以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企业... 从数据大国到数据强国是我国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目标,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以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国有及中小规模企业、成长性及治理水平越高的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政策实施后提高的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缓解是数字经济政策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大重要途径,因此,应进一步拓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数字强国战略做好政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炳南 冯雨 张浩 《中国环境管理》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税收 融资约束 创新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燕 《当代金融研究》 2023年第1期71-82,共12页
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研究,分析金融科技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金融科技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 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研究,分析金融科技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金融科技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更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丰富了金融科技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技术创新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