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陈冉 薛连国 +7 位作者 周航 贾韬 蔡志梅 朱原辛 苗蕾 魏计锋 赵利东 毛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3-492,共10页
目的:观察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32例MM患者应用含伊沙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32例患者包括复发难治多发... 目的:观察含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32例MM患者应用含伊沙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32例患者包括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5例(R/RMM组)和硼替佐米诱导有效但因不良反应(AE)或其他原因转换为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的MM患者17例(转换治疗组)。治疗方案包括IPD (伊沙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方案,IRD (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ICD (伊沙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ID (伊沙佐米+地塞米松)方案。结果:R/RMM患者总有效率(ORR)为53.3%(8/15),其中完全缓解(CR) 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2例,部分缓解(PR) 5例。IPD方案组、IRD方案组、ICD方案组、ID方案组R/R MM患者的ORR分别为100%(3/3)、42.9%(3/7)、33.3%(1/3)、50%(1/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5,P=0.452)。既往接受1线治疗后的患者ORR为50%(2/4),2线治疗后的患者ORR为50%(3/6),3线及以上治疗后的患者ORR为60%(3/5),其不同线数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4,P=0.730)。17例转换治疗后获得CR 6例,VGPR 5例,PR 4例,ORR为88.2%(15/17)。IPD方案组、IRD方案组、ICD方案组、ID方案组的ORR分别为100%(3/3)、100%(6/6)、100%(3/3)、60%(3/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7,P=0.184)。R/RMM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9 (6.6-11.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8(11.8-24.2)个月。转换治疗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5(7.3-22.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所有接受联合治疗患者中10例发生3-4级AE。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病变,乏力及感染等。接受伊沙佐米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7例,均为1-2级。结论: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R/RMM治疗有效,特别是对于硼替佐米诱导有效的转换患者,AE整体可控,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复发难治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AERS的伊沙佐米风险信号挖掘
2
作者 杨莉 赵新才 +1 位作者 徐嵘 张剑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70-2774,共5页
目的 挖掘伊沙佐米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 2.1在线工具,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自伊沙佐米在美国上市(2015年11月20日)至Open Vigil网站最近更新(2023年3月31日)的药品不良事件(A... 目的 挖掘伊沙佐米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 2.1在线工具,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自伊沙佐米在美国上市(2015年11月20日)至Open Vigil网站最近更新(2023年3月31日)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PR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5.1版对信号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标准化编码。结果 共提取到以“伊沙佐米”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3 841份,涉及患者以男性稍多(49.53%),且年龄多为65岁及以上(72.48%);报告来自57个国家/地区,以美国(52.90%)为主。共挖掘到阳性信号186个,强、中、弱信号分别有51、99、36个,累及SOC 19个。发生频次和PRR信号强度均排在前50位的PT包括周围神经病(414例,强信号)、血小板计数降低(379例,强信号)、血小板减少症(360例,强信号)、血细胞减少症(75例,强信号)、神经病学症状(41例,强信号),累及SOC为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和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累及胃肠系统疾病(2 588例)的ADE发生次数最多,包括腹泻(1 077例,强信号)、恶心(737例,中信号)、呕吐(459例,中信号)、便秘(275例,中信号)等;感染及侵染类疾病阳性信号包含PT最多,且多数未被药品说明书记载,其中强信号12个(1 030例)、中信号30个(627例),主要涉及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脓毒症、带状疱疹等;心脏器官疾病中的心脏淀粉样变性(7例,强信号)、急性冠脉综合征(14例,强信号)和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肾功能损害(91例,中信号)均为较强信号且均未被药品说明书记载。结论 除需常规关注的伊沙佐米相关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等常见ADE外,临床还需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密切监测其心血管毒性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不良事件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Frailty评分对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陈玲 曾融 +1 位作者 谭九美 邓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Frailty评分对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MM患者72例,均予以枸橼酸伊沙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分为Ⅰ~... 目的探讨Frailty评分对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MM患者72例,均予以枸橼酸伊沙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比较2组Frailty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Frailty评分对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72例MM患者均实施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总有效率为80.55%;出现不良反应70例、以乏力占比最高,发生率为72.22%,其次为淋巴细胞降低25.00%、贫血18.06%,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例。Ⅲ~Ⅳ级组Frailty评分高于Ⅰ~Ⅱ级组(P<0.05)。70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均随访12个月,其平均生存时间(22.30±2.28)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railty评分≥2分是MM患者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railty评分预测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AUC值为0.925(95%CI:0.816~1.000,P<0.001),敏感度为88.90%,特异度为100.00%。结论MM患者采用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贫血、血小板降低等。治疗期间采用Frailty评分体系评估不良反应,有利于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高危者,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枸橼酸伊沙佐米 Frailty评分
下载PDF
伊沙佐米联合用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吴雅荣 陈钟乐 +2 位作者 唐俐伶 张克娟 张新龙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伊沙佐米联合用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依照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和研究组(给予伊沙... 目的 探讨伊沙佐米联合用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依照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和研究组(给予伊沙佐米+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每组39例。对比2组患者近期抗肿瘤疗效、治疗前后骨髓瘤细胞、β_(2)-微球蛋白、M蛋白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统计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近3个月抗肿瘤疗效比较,研究组总体反应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骨髓瘤细胞、β_(2)-微球蛋白及M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骨髓瘤细胞、β_(2)-微球蛋白及M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骨髓瘤细胞、β_(2)-微球蛋白及M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周围神经病变、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12个月随访结束,对照组、研究组总存活率分别为73.68%、92.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沙佐米联合用药治疗复发难治性MM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骨髓瘤细胞、β_(2)-微球蛋白及M蛋白水平,安全可靠,同时还可延长患者近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性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伊沙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蔡宋浩 林树洪 +3 位作者 洪少杰 黎永谦 杨琪玫 叶俊彬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1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伊沙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5月汕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3例应用伊沙佐米治疗的MM患者,其中,初治组6例、转换组13例、复发/难治组19例、auto-HSCT后维持治疗组5例... 目的:观察伊沙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5月汕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3例应用伊沙佐米治疗的MM患者,其中,初治组6例、转换组13例、复发/难治组19例、auto-HSCT后维持治疗组5例。结果:6例初治MM患者中,2例患者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3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ORR)为83.3%。转换组13例患者中,CR率从转换前23%上升至转换后46%。RRMM组19例患者中,2例患者CR,5例患者PR,2例患者疾病稳定(SD),10例患者疾病进展(PD),ORR为36.8%,CR率为10.5%,中位总生存(OS)为[8.0(2.0~37.0)]月,1年OS为47%。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维持治疗组,3例患者移植后评估为PR,维持治疗后获CR;1例患者移植后为VGPR,维持治疗后获CR;1例患者移植后CR,维持治疗后持续CR。安全性评估中无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MM患者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向倩 任诗慧 李晓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6月,手工检索查询到的所有文献。按照纳入... 目的系统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6月,手工检索查询到的所有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30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伊沙佐米可降低MM患者疾病进展风险(HR=0.75,95%CI:0.68~0.83,P<0.00001),并可降低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疾病进展风险(HR=0.73,95%CI:0.57~0.94,P=0.01),但对患者的死亡风险无明显改善(HR=0.94,95%CI:0.82~1.08,P=0.37)。伊沙佐米组发生任何≥3级不良事件风险增加(RR=1.18,95%CI:1.11~1.25,P<0.00001),主要增加的不良事件为血小板减少、腹泻、皮疹、周围神经病变。结论伊沙佐米治疗MM对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明显益处,可明显降低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且毒性有限,口服疗法更加方便,因此是MM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疗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分析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7
作者 毛沛沛 《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分析伊沙佐米加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复发难治性MM患者总共68例,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4例分为对照组(予以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余下34... 目的 分析伊沙佐米加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复发难治性MM患者总共68例,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4例分为对照组(予以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余下34例分为观察组(在前组基础上加以伊沙佐米),比较两组的疗效,化疗前后生化指标(骨髓浆细胞占比、血沉、M蛋白含量和β2-微球蛋白),化疗前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以及IgM水平),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2%)高出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骨髓浆细胞占比、血沉、M蛋白、β2-微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骨髓浆细胞占比、血沉、M蛋白、β2-微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骨髓浆细胞占比、血沉、M蛋白、β2-微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血小板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感染、皮疹、胃肠道反应、乏力及头晕嗜睡副反应出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沙佐米加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对复发难治性MM患者疗效理想,能控制其病情进展,改善其免疫功能,且不会显著增加副反应出现,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来那度胺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安全信号挖掘研究
8
作者 郝晓慧 张萍 +1 位作者 武璐璐 王丽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挖掘分析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简称“伊沙佐米”)上市后潜在的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伊沙佐米从2015年11月上市到2023年3月31日的AE... 目的挖掘分析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简称“伊沙佐米”)上市后潜在的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伊沙佐米从2015年11月上市到2023年3月31日的AE报告,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标准化。采用报告比值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AE信号挖掘。结果在数据库中以伊沙佐米为首要怀疑的AE报告共14156例。经ROR法和BCPNN法进行检测筛选,获得204个有效首选术语(PT)信号,累及17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与说明书进行比对发现,说明书未记载的PT信号有156个,新发比较严重AE信号为死亡、心血管系统、肾脏及泌尿系统等,临床需给予高度关注。结论对伊沙佐米真实世界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提示临床需慎重评估伊沙佐米AE危险因素,加强用药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 蛋白酶体抑制剂 信号挖掘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运用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测定伊沙佐米合成过程中微量杂质
9
作者 乔晓娜 陈增华 +1 位作者 路晓慧 杨远航 《天津药学》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运用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测定伊沙佐米合成过程中微量杂质的新方法。方法:一维体系中,使用质谱不兼容流动相0.1%三氟乙酸水溶液(A)-乙腈(B)对伊沙佐米与杂质进行正常分离,二维体系中使用质谱兼容流动相0.5%甲酸... 目的:建立一种运用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测定伊沙佐米合成过程中微量杂质的新方法。方法:一维体系中,使用质谱不兼容流动相0.1%三氟乙酸水溶液(A)-乙腈(B)对伊沙佐米与杂质进行正常分离,二维体系中使用质谱兼容流动相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连接高分辨质谱对杂质进行质荷比的检测。通过软件控制阀切换,使一维体系中的目标杂质峰切入二维体系中,根据测定的分子离子峰及二级碎片质荷比,结合合成工艺,进行杂质初步推断。结果:液相分离出的杂质结合质谱精确分子量,参考伊沙佐米可能的断裂机制,解析了杂质结构。并在实验室进行了定向合成,通过液相色谱分析,进一步佐证了鉴定杂质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建立的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新方法,可快速实现伊沙佐米合成过程中微量杂质的定性分析,为伊沙佐米的合成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阀切换 微量杂质分析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贺艳娟 张凯旋 +4 位作者 邹浪 陈曙平 蒋端凤 胡健 祝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tiple myeloma,RRMM)16例(RRMM组),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目的:评价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tiple myeloma,RRMM)16例(RRMM组),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或欲改善疗效而转换治疗组27例(转换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伊沙佐米单药、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或环磷酰胺等两药或三药方案。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RRMM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6.25%,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的比率为18.75%,有效者多为远期复发患者。转换治疗组ORR为88.89%,与转换前的ORR(81.48%)相比,疗效有进一步提高,其中59.26%的患者获得了进一步的缓解。主要AEs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乏力、皮疹、关节疼痛等。结论:伊沙佐米对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后的转换治疗者及远期复发者有效;对于硼替佐米治疗后近期复发患者可能无效。AEs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鲍静 陈晓文 +3 位作者 夏亮 赵雨辰 夏瑞祥 夏海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含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其中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mul...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含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其中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38例,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转换治疗患者42例,治疗方案为含伊沙佐米的两药或三药方案。评价伊沙佐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RRMM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5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1.05%;转换治疗患者ORR为83.33%,与转换前ORR(78.57%)相比,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其中45.24%(19/42)患者缓解加深;主要的血液学AEs包括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以及贫血,非血液学AEs主要是腹泻和乏力等。结论:伊沙佐米对RRMM、硼替佐米不耐受MM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平 王兰兰 +4 位作者 关军 周英 王秋香 程辉 邹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联合AHSCT治疗的4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诊... 目的:探讨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联合AHSCT治疗的4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4岁,初治时均不同程度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循环超负荷(外周水肿、胸腹腔积液)、骨硬化症、内分泌病变(甲状腺、性腺等)、皮肤改变(色素沉着、血管瘤、白甲等)、M蛋白、视乳头水肿等临床表现及特征。2例患者合并Castleman病,3例患者行脑脊液检测且均提示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周期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诱导化疗后序贯AHSCT。随访时间10-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无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可控,治疗后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伊沙佐米作为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毒性更小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AHSCT治疗POEMS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蛋白酶体抑制剂 伊沙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莹 刘卓刚 胡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9-682,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2个周期及以上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2个周期及以上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总反应率(ORR)评价其疗效,主要包括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同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27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ORR达63.0%,其中2例患者达到CR,4例达到VGPR,11例达到PR,中位反应时间54天。伊沙佐米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未导致停药,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未加重。结论:在此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伊沙佐米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萌 马欢欣 廖爱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952-955,共4页
伊沙佐米是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PI),是可逆的PI,其突破了硼替佐米及卡菲佐米仅能皮下或静脉限制的局限性,成为首个口服的PI。2015年美国FDA批准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1种化疗方... 伊沙佐米是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PI),是可逆的PI,其突破了硼替佐米及卡菲佐米仅能皮下或静脉限制的局限性,成为首个口服的PI。2015年美国FDA批准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1种化疗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伊沙佐米上市对提高MM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伊沙佐米的基础、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进行简单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体抑制剂
下载PDF
伊沙佐米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15
作者 姜炅 戴社教 +2 位作者 陈芬荣 董蕾 刘欣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伊沙佐米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5、25、50、... 目的观察伊沙佐米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5、25、50、100μmol/L的伊沙佐米及相同体积PBS。各组分别于作用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光密度值)。各组作用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计数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β-catenin、NF-κB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呈升高趋势。相同作用时间下,对照组、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增殖能力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对照组、12.5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迁移和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及Wnt、β-catenin、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伊沙佐米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伊沙佐米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Wnt/NF-κB通路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伊沙佐米对MM患者sVCAM-1、β2-MG和超声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刘敏 余卓君 +2 位作者 梁艳 黄知平 唐元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4-1178,共5页
本文探究苯达莫司汀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sVCAM-1、β2-MG的超声评估价值。选取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研究组给予... 本文探究苯达莫司汀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sVCAM-1、β2-MG的超声评估价值。选取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研究组给予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伊沙佐米。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检测患者sVCAM-1、β2-MG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sVCAM-1、β2-MG、皮质IBS、髓质IBS、叶间动脉RI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肾脏体积、肾脏长度、叶间动脉PS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研究组治疗无效患者相比,治疗有效患者肾脏体积、肾脏长度、叶间动脉PSV水平较高,皮质IBS、髓质IBS、叶间动脉RI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苯达莫司汀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后sVCAM-1、β2-MG水平下降,临床疗效理想,同时,经联合治疗后超声参数明显变化,提示超声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苯达莫司汀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Β2-微球蛋白 超声
下载PDF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在SDF1/CXCR4轴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晓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在SDF1/CXCR4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伊沙佐米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分析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在SDF1/CXCR4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伊沙佐米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伊沙佐米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沙佐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疾病缓解率及SDF-1、CXCR4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伊沙佐米组患者疾病缓解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伊沙佐米组感染、周围神经病变、Ⅲ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疗程后,伊沙佐米组患者血清SDF-1、CXCR4水平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患者在消化道反应、乏力、心血管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感染、周围神经病变、血液学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其聚散调节关键点在于SDF1/CXCR4轴,与抑制瘤细胞的增殖、转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冰 李月红 +1 位作者 张晓娇 朱太岗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代谢、炎症状态及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因子4(PF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82... 目的:探讨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代谢、炎症状态及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因子4(PF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8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n=41)、对照组(n=41)。研究组采取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VAD(长春新碱+地塞米松+阿霉素),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疾病缓解率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FDP、D-D、PF4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疾病缓解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75.61%vs51.22%,χ^(2)=5.256,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血清BGP、ALP水平显著升高,CTX-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血清CRP、TNF-α、FDP、D-D、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沙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MM患者,能显著提高疾病缓解率,进一步调节血清FDP、D-D、PF4水平,减轻患者炎症状态,改善骨代谢,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炎症状态 沙利度胺 伊沙佐米 难治性
下载PDF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园园 魏仕梦 +2 位作者 邹吉甜 李欣 张予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结果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是近... 目的探究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结果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是近年来应用于MM的主要治疗药物。伊沙佐米作为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口服PIs,可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用于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或新诊断MM患者。该联合方案为中国首个含有PIs的全口服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已获得初步认可。结论伊沙佐米及其联合方案可有效治疗MM,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伊沙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晶 庄静丽 +7 位作者 魏征 季丽莉 程志祥 高如攀 张怡安 陈晨 张雪皎 刘澎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4月4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2周期或以上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除轻链淀粉样变性及浆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4月4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2周期或以上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除轻链淀粉样变性及浆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方案包括伊沙佐米单药以及联合其他药物(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或地塞米松等)的两药或三药方案。伊沙佐米的起始剂量为4 mg,第1、8、15天口服,28 d为1个周期。治疗第2周期及第4周期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共2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包括复发/难治15例、初发12例。复发/难治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53.3%,其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5例部分缓解(PR);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53 d。其中,既往硼替佐米治疗难治者ORR为54.5%(6/11)。可评估初发患者9例,ORR 100.0%,2例CR、3例VGPR、4例PR;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38 d。伊沙佐米治疗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主要血液学毒性为淋巴细胞、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和贫血;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和胃肠道反应。所有患者未出现3~4级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在中国真实世界中,伊沙佐米对初诊及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