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索寓言
1
作者 John Telfer 《空中英语教室(初级版.大家说英语)》 2024年第4期12-14,51,共4页
一头老狮子住在一个洞穴里。它的动作已经变得迟缓,所以很难抓到食物。“我该怎么办?”它心想,“我已经没办法又跑又跳了,再过不久一定会饿死。”它想了又想。“我知道了!可以让食物接近我啊。我会假装生病,这样其他动物就会来看我,然... 一头老狮子住在一个洞穴里。它的动作已经变得迟缓,所以很难抓到食物。“我该怎么办?”它心想,“我已经没办法又跑又跳了,再过不久一定会饿死。”它想了又想。“我知道了!可以让食物接近我啊。我会假装生病,这样其他动物就会来看我,然后我再吃掉它们!”一开始,它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它躺在它的洞穴里哭泣。动物们听到它的声音,都感到很担心,就进去看它。狮子邀请它们进入洞穴之后,就会把它们吃了!有一天,一只狐狸从洞穴旁边经过。它听到一个声音,是老狮子在洞穴里哭。狐狸站在外面。“你还好吗?”它问狮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洞穴 狐狸 狮子 声音 食物 生病 动物
原文传递
我们不要做狡猾的狐狸--读《伊索寓言》有感
2
作者 徐文质 蔡秋霞(指导)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3年第10期22-23,共2页
读目录今天,我从家里书架上找到一本书--《伊索寓言》。我先翻开目录,仔细阅读,发现有很多写狐狸的寓言故事。我想,我就先读有关狐狸的寓言吧。我拿出笔,列了个表格,把有关狐狸的寓言题目都摘抄下来,数了数一共有13篇。
关键词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狐狸 摘抄 目录 仔细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中的《伊索寓言》 被引量:1
3
作者 褚蓓娟 《学语文》 2007年第4期35-36,共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的《读(伊索寓言)》是钱钟书的一篇随笔。文章的妙处在于开启了另一种解读寓言的方式。钱先生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发简单,愈发幼稚,教得孩子误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因果报应,也像在禽兽之间一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的《读(伊索寓言)》是钱钟书的一篇随笔。文章的妙处在于开启了另一种解读寓言的方式。钱先生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发简单,愈发幼稚,教得孩子误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因果报应,也像在禽兽之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卢梭却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失去了天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读(伊索寓言)》 高中语文第二册 因果报应 钱钟书 人教版 小孩 纯朴
下载PDF
给教参挑刺——《读〈伊索寓言〉》中有关蝙蝠故事的原文与寓意辨析
4
作者 朱益嫣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5期38-39,共2页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关键词 《读〈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教参 《语文》第四册 寓意 原文 蝙蝠 伊索寓言
下载PDF
中国近代伊索寓言的翻译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延礼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中国近代伊索寓言的翻译郭延礼一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①他又说,古希腊人“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 中国近代伊索寓言的翻译郭延礼一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①他又说,古希腊人“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中国近代文学 海国妙喻 译本 忠实于原文 意拾 传教士 喻言 《酉阳杂俎》 利玛窦
下载PDF
寓言文体解读——从《伊索寓言》说起 被引量:6
6
作者 罗良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2,共5页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文体 解读 寓言作家 公元前 古希腊 古罗马 历史
下载PDF
伊索寓言的中国化——论其汉译本《意拾喻言》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0,共4页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文词章句读的范例。为此,译者按照汉语言文化的规范,将伊索寓言改写成了流畅、地道、亦庄亦谐的杂录体笔记小说。《意拾喻言》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近乎彻底的中国化。这对于我们反思翻译界日渐政治化的归化、异化之争,提供了历史的个案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拾喻言 伊索寓言 翻译 中国化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伊索寓言》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策略及改编伦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笑远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1-75,共5页
寓言在西方的审美教育中有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认为对教育儿童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另一种则认为可能对孩子产生迷惑和假象。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对《乌鸦喝水》、《鹿和狮子》等伊索寓言的改编从儿童的认知和接受出发,在发挥寓言教育功... 寓言在西方的审美教育中有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认为对教育儿童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另一种则认为可能对孩子产生迷惑和假象。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对《乌鸦喝水》、《鹿和狮子》等伊索寓言的改编从儿童的认知和接受出发,在发挥寓言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两则改编后的伊索寓言均强调其故事性的特点,突出了事件的起源、过程和结局,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此外,作为基础教育的教材要引入和改编哪些有道德和审美教育意义的寓言文本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小学语文 教材改编 人教版
下载PDF
《伊索寓言》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立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9-51,共3页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被译介到我国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在传播期间,经过诸多翻译者的辛勤努力,使《伊索寓言》由最初的几则到后来的几百则,不仅增加了寓言的数量,而且译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由于译者各异,他们对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的认...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被译介到我国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在传播期间,经过诸多翻译者的辛勤努力,使《伊索寓言》由最初的几则到后来的几百则,不仅增加了寓言的数量,而且译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由于译者各异,他们对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的认识角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形成了译文风格的不尽相同,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伊索寓言》打开了诸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传播方式 版本比较
下载PDF
“诗哲之争”视域中的《伊索寓言》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定安 王晓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是将西方反逻各斯思潮以反文以载道的形式在中国语境下展开。这些译者无论是执着于道,还是执着于文,其翻译实践及效果恰恰与其主张相背离。文章通过这些不同译本,浅析译者受限的主体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伊索寓言 诗哲之争 文以载道 周作人
下载PDF
翻译与救国:林译《伊索寓言》析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辉 《英语研究》 2011年第1期46-51,共6页
林纾的《伊索寓言》翻译、刊印于庚子国难之后,风行一时,引发了20世纪初期的寓言热。但就故事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而言,林译反不及1840年的《意拾喻言》,因为译者的兴趣,不在于演绎故事,而在于抒发自己救国保种的政治关怀。附加在林译寓言... 林纾的《伊索寓言》翻译、刊印于庚子国难之后,风行一时,引发了20世纪初期的寓言热。但就故事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而言,林译反不及1840年的《意拾喻言》,因为译者的兴趣,不在于演绎故事,而在于抒发自己救国保种的政治关怀。附加在林译寓言后的译者识语——"畏庐曰",将伊索笔下的"草木禽兽之相酬答"引入现实政治领域,借助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点评列强宰割下的晚清时局,鼓动爱国志气,宣扬救国方略。因此,翻译融入了晚清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与话语之中,成为志士仁人救国保种的工具乃至"实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伊索寓言 翻译 识语 救国保种
下载PDF
试论如何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伊索寓言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湘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巧妙地利用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地手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文学作品 伊索寓言
下载PDF
林纾译《伊索寓言》百年未解底本之谜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建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百年林纾研究中的热点一直聚焦在林译小说方面,而原作底本的发掘尤其是困扰学界的难点。林纾与严复子侄合译的《伊索寓言》已经面世100余年,底本情况尚不明究底。对照分析美国博士Hill用英文翻译的三则林译寓言,我们发现了"嫌犯&qu... 百年林纾研究中的热点一直聚焦在林译小说方面,而原作底本的发掘尤其是困扰学界的难点。林纾与严复子侄合译的《伊索寓言》已经面世100余年,底本情况尚不明究底。对照分析美国博士Hill用英文翻译的三则林译寓言,我们发现了"嫌犯"原来是乔治·汤森翻译的Three Hundred Aesop’s F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林译 原作底本
下载PDF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纾儿童文学翻译——以《伊索寓言》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索寓言》的添加、阐发与改写及所造成的影响。目的论观照下的林纾的翻译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最终促成该译著在目的语文化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伊索寓言 目的论 儿童文学 翻译
下载PDF
古希腊《伊索寓言》与先秦诸子寓言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群 凌茜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寓言的标本,绝大多数以动物为题材,具有注重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等特点。与其时代相近的诸子寓言则以人物题材为主,它是诸子出于使论说的道理形象化、增强言语的生动性而创造...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寓言的标本,绝大多数以动物为题材,具有注重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等特点。与其时代相近的诸子寓言则以人物题材为主,它是诸子出于使论说的道理形象化、增强言语的生动性而创造的,是附属于说理的,是为说理而作的具有一定故事性的譬喻和象征,重在哲理的阐发而不是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刻划。从本质上讲,诸子寓言是说理的辅助,是一种使说理形象化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故事文体。尽管差异很大,但作为同一文体,二者则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拟人化手法 诸子寓言 形象化的说理工具 虚构和夸张
下载PDF
《五卷书》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建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49-151,共3页
印度的《五卷书》与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两部伟大的寓言故事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少对《五卷书》与《伊索寓言》做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书中寓言故事的仔细找寻、相互参照,发现《五卷书》和《伊索寓言》有十一组相似... 印度的《五卷书》与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两部伟大的寓言故事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少对《五卷书》与《伊索寓言》做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书中寓言故事的仔细找寻、相互参照,发现《五卷书》和《伊索寓言》有十一组相似的寓言。这些相似的寓言故事隐含着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印度与希腊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用单个相似寓言故事的分析,来确定它究竟是源于印度还是源于希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卷书》 伊索寓言 比较研究 影响
下载PDF
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的语篇结构分析——以《伊索寓言》“恋爱的狮子和农夫”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茵芃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Z期71-72,共2页
修辞结构理论是一套关于自然语篇描写的理论,着眼于通过语篇结构的分析,解释作者的交际意图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本篇将采用修辞结构理论的描述框架对一则伊索寓言故事的语篇结构进行描述和解释,思考伊索寓言的语篇结构模式是如何为其... 修辞结构理论是一套关于自然语篇描写的理论,着眼于通过语篇结构的分析,解释作者的交际意图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本篇将采用修辞结构理论的描述框架对一则伊索寓言故事的语篇结构进行描述和解释,思考伊索寓言的语篇结构模式是如何为其寓意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结构分析 伊索寓言 语篇结构 修辞结构
下载PDF
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伊索寓言 中西文学比较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视阈中《庄子》寓言与《伊索寓言》角色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淑红 黄东花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为文本语料,对比探讨两部寓言作品中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的评价意义及其实现评价功能语言资源的异同和理据,领悟庄子和伊索对现实社会人与事的态度评价,从而启迪人类思想和人生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庄子》 寓言 伊索寓言 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
下载PDF
中西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之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国清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中狐形象的含义、狐形象的性格、狐形象体现的社会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许多异同之处。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伊索寓言 狐形象 性格 社会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