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的病机及防治
1
作者 丁雨欣 徐英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7-81,93,共6页
[目的]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 [目的]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伏气学说”是阐述机体感邪内伏,过时而发的学说,包含治未病和整体观的中医理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是由疫疠邪气、药石之毒伏匿体内,郁久而发的杂病,其潜伏性、易复发性与伏气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之邪从口鼻入,内陷膜原,流连三焦,散漫不收,郁久化热,耗伤气阴;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损伤、炎症因子释放、类固醇药物诱导等有关,皆与“伏气学说”有内在联系。治疗上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要,透达膜原,清化三焦,阻止伏邪内生;恢复期则应清热益气养阴与化痰祛瘀并重,及早祛除伏邪,防止病情进展。[结论]伏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为其临床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膜原 三焦 糖尿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
下载PDF
伏气学说及其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钦河 彭胜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413-414,共2页
上自《内经》,下到晚清,对伏气学说的渊源及其基本内容做了归纳和分析。对以伏气学说指导治疗的部分急、重、疑难病症如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伏气... 上自《内经》,下到晚清,对伏气学说的渊源及其基本内容做了归纳和分析。对以伏气学说指导治疗的部分急、重、疑难病症如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伏气学说有重新认识和研究的必要,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外感热病 临床意义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以伏气学说探讨感染后咳嗽辨治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金亮 于大兴 齐文升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8期790-791,共2页
感染后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中药的大量使用,使得感染后咳嗽形成正气损伤,风邪恋肺、肺胃伤阳、阴邪内伏之证,可见反复咳嗽难愈,咽痒诱发咳嗽频作,干咳,畏寒怕冷,乏力汗出,动则尤甚,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的阳虚临床表现。齐文升教授以... 感染后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中药的大量使用,使得感染后咳嗽形成正气损伤,风邪恋肺、肺胃伤阳、阴邪内伏之证,可见反复咳嗽难愈,咽痒诱发咳嗽频作,干咳,畏寒怕冷,乏力汗出,动则尤甚,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的阳虚临床表现。齐文升教授以伏气学说理论为指导,以宣肺散邪、扶正透邪为法,三拗汤和止嗽散合方加减而成宣肺止咳饮,寒温并用,能宣能降,能升能散,有表有里,宣不过散,降不过下,临床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感染后咳嗽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浅谈雷丰《时病论》中的伏气学说 被引量:7
4
作者 柳亚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1-52,59,共3页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六淫伏邪发病规律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丰 时病论 伏气学说
下载PDF
伏气学说与银屑病新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周丽君 冯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25-29,共5页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今中西医治疗银屑病的手段虽有效,但仍无法彻底避免复发,治疗的难度仍然存在。中医伏气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后世历代医家均对其有所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将伏气学说与温病紧密联系,极大推动了伏...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今中西医治疗银屑病的手段虽有效,但仍无法彻底避免复发,治疗的难度仍然存在。中医伏气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后世历代医家均对其有所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将伏气学说与温病紧密联系,极大推动了伏气学说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对银屑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中医药继续在临床中有效实践,越来越多中医工作者注重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现代疾病的诊疗,以更好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伏邪致病与多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故从银屑病的基本特征、现代治疗共识出发,探讨伏气学说指导下的银屑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伏邪 银屑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从伏气学说辨治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冰洁 马喜桃 钟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3期27-28,共2页
以中医传统伏气学说为指导,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与中医温病学说的联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 温病/伏气学说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伏气学说正误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学鸿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1期82-83,共2页
伏气说的提出是医家基于对《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意会,也是对《内经》学而未明和临床未开悟的结果。其肇始于王叔和,附和于后世医家,基本点是由"病温"颠倒为"温病",进而被清.叶天士演变为温病学... 伏气说的提出是医家基于对《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意会,也是对《内经》学而未明和临床未开悟的结果。其肇始于王叔和,附和于后世医家,基本点是由"病温"颠倒为"温病",进而被清.叶天士演变为温病学,又是伏气温病春温的前身。伏气说之所以得到不断发展,一是盲目创新;二是一味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新感学说 中医学说发掘
下载PDF
以伏气学说辨证治疗川崎病 被引量:5
8
作者 邱志文 《中医研究》 2005年第8期47-48,共2页
川崎病,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笔者以温病学中的伏气学说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根据伏气学说分型辨证施治。
关键词 川崎病/中医药疗法 伏气学说
下载PDF
运用伏气学说治疗顽固性口疮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耿东 曾元桂 施旭光 《光明中医》 2012年第5期871-873,共3页
以伏气学说为立论,结合气候环境特点,从整体观念系统地论述顽固性口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处方用药,并通过临床疗效验证其证治规律,同时附上跟随老师诊治实例二则,以供参详。顽固性口疮是指口颊、舌、牙龈、唇部等部位出现的深浅不... 以伏气学说为立论,结合气候环境特点,从整体观念系统地论述顽固性口疮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处方用药,并通过临床疗效验证其证治规律,同时附上跟随老师诊治实例二则,以供参详。顽固性口疮是指口颊、舌、牙龈、唇部等部位出现的深浅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溃疡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时方 顽固性口疮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伏气学说的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文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34-35,共2页
伏气学说源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经王叔和阐发而成为温病理论的重要方面。王叔和在《伤寒例》中指出:“春气温和,夏天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 伏气学说源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经王叔和阐发而成为温病理论的重要方面。王叔和在《伤寒例》中指出:“春气温和,夏天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而致。非时行之气也。”其后,伏气学说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直至清代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其临床应用 《伤寒例》 温病理论 《内经》 临床实践 王叔和 病者
下载PDF
以伏气学说探讨论治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振伟 《中医药研究》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以伏气学说探讨论治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的思路与方法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525100)李振伟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以下简称带毒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因临床症状缺如,唯从现代检验结果而得知。对于讲究辨治施治的中医来... 以伏气学说探讨论治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的思路与方法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525100)李振伟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以下简称带毒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因临床症状缺如,唯从现代检验结果而得知。对于讲究辨治施治的中医来说,因无症状可辨,该如何立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伏气学说 肝炎
下载PDF
基于“伏气学说”的清透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12
作者 孙路路 尤德明 +5 位作者 张颖 王海瑞 褚瑞萌 王玉宝 徐松波 吴目武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伏气学说"的清透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清透法中药(200m L/次,2次/d),西药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次,1次/d),中... 目的评价基于"伏气学说"的清透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清透法中药(200m L/次,2次/d),西药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次,1次/d),中西药组给予清透法中药和枸地氯雷他定片,各组1个疗程连续1周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每次间隔2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各组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结束,西药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P<0.01);中药组、中西药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月内各组患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月后中药组、中西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试验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伏气学说"的清透法中药和枸地氯雷他定片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远期疗效及改善复发率方面,清透法中药优于枸地氯雷他定片,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伏气学说 清透法 随机对照试验 复发率
下载PDF
基于伏气学说的犀角地黄汤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思文 陈湘君 刘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26-127,共2页
本文以“伏气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血热证的治法方药;认为本病乃内生伏邪,郁于肌肤,日久化热所致;正气衰弱,外邪内扰,内外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并据此确立以清热凉... 本文以“伏气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血热证的治法方药;认为本病乃内生伏邪,郁于肌肤,日久化热所致;正气衰弱,外邪内扰,内外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并据此确立以清热凉血为法,方选犀角地黄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寻常型银屑病 内生伏邪 犀角地黄汤
下载PDF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宁宁 姚鹏宇 刘亚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75-76,89,共3页
结合温病学家刘献琳对伏气学说的观点解析伏气学说,认为伏气致病病位为热伏血分,结合临床经验,确立伏气致病的理法方药,并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发病学说 邪伏血分 丹芍二地汤
原文传递
从伏气学说探讨清瘟败毒饮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伟桐 吉训超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1103-1105,共3页
基于伏气学说理论,结合现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及气血两燔证的治法与方药,认为感受邪气(EB病毒),久伏机体,日久化热,内生伏火,正气日久渐虚,感受时邪,内外合邪,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炼津成痰,痰热瘀互结... 基于伏气学说理论,结合现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及气血两燔证的治法与方药,认为感受邪气(EB病毒),久伏机体,日久化热,内生伏火,正气日久渐虚,感受时邪,内外合邪,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炼津成痰,痰热瘀互结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确立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为法,以清瘟败毒饮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清瘟败毒饮
下载PDF
伏气学说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雨田 武俊青 杨悦娅 《中医文献杂志》 1999年第2期10-11,共2页
人体外感六淫伏于体内不即刻发病,过后方发之病称为伏气病;所伏之邪称为伏邪或伏气;阐述伏气病的理论即称为伏气理论或伏气学说。按病因学分类,伏气病属外感范畴,因其感而不发,过后方发,故与普通外感病又有所不同。笔者曾对其发病特征... 人体外感六淫伏于体内不即刻发病,过后方发之病称为伏气病;所伏之邪称为伏邪或伏气;阐述伏气病的理论即称为伏气理论或伏气学说。按病因学分类,伏气病属外感范畴,因其感而不发,过后方发,故与普通外感病又有所不同。笔者曾对其发病特征、传变规律、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过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 伏气温病 伏气学说 沿革 中医史
下载PDF
伏气学说简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文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6-19,共4页
有关伏气争论的概况伏气学说(也称伏邪学说)的争论经历已久,自古至今,总的说来大体有三种见解,一种是维护伏气的观点,他们根据《内经》理论加以发挥,明清以前占大多数;另一种是反对伏气致病的观点。认为邪气并无伏藏的可能,自明清以来... 有关伏气争论的概况伏气学说(也称伏邪学说)的争论经历已久,自古至今,总的说来大体有三种见解,一种是维护伏气的观点,他们根据《内经》理论加以发挥,明清以前占大多数;另一种是反对伏气致病的观点。认为邪气并无伏藏的可能,自明清以来人数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伏气学说 中医理论 伏气
下载PDF
论伏气学说与乙型肝炎的辨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希广 赵福英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伏气学说 乙型肝炎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以“伏气学说”探讨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发病规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彭皓均 吴彦 +1 位作者 吴智兵 沈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8-650,共3页
初步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以"伏气学说"对本病进行分析及辨证论治。认为治疗多发性硬化应结合伏气的特点,在发作期以利湿驱邪为主,缓解期以固肾扶正为主,可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关键词 伏气学说 多发性硬化 中医病机 湿邪
原文传递
试论伏气学说之“伏”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文军 刘西洋 +1 位作者 冯全生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04-5806,共3页
伏气和新感是温病学两种重要的发病方式。机体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的疾病,称为伏气病。研究伏气病的理论称为伏气学说。文章聚焦伏气学说"伏"的部分,重点阐释了伏邪的内涵,邪伏的原因、部位和临床表现,提出除外七情余邪... 伏气和新感是温病学两种重要的发病方式。机体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的疾病,称为伏气病。研究伏气病的理论称为伏气学说。文章聚焦伏气学说"伏"的部分,重点阐释了伏邪的内涵,邪伏的原因、部位和临床表现,提出除外七情余邪可伏藏,正邪不争是邪伏的原因,少阴少阳是邪伏的主要部位,邪气内伏有迹(证候)可循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伏邪 温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