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视角下中国省域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
1
作者 熊雯颖 孟菲 +1 位作者 陈航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0-250,共11页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构建最大休耕规模预测模型,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休耕迫切度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分配各省休耕规模,从而得到中国省域休耕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预计在90%、95%、100%的粮食自给率下,到2030年中国最大休耕规模分别为3237.310万、2678.970万和2120.640万hm^(2);2)省域之间的休耕迫切度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内蒙古等地休耕迫切度较高,四川、广西等地休耕迫切度较低;3)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约束条件下,地区之间休耕规模差异较大,内蒙古、甘肃等地休耕规模较大,北京、上海等地休耕规模较小。该研究将数量、质量和生态多元目标融合进休耕空间分区研究,能够为未来休耕制度的全面建立以及精准落地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规模 休耕空间布局 系统动力学 PSR模型 地保护
下载PDF
季节性休耕区雨养旱作春谷栽培技术规程
2
作者 王广才 张文英 +3 位作者 王变银 刘亚洁 陈朝阳 柳斌辉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5,共2页
《季节性休耕区雨养旱作春谷栽培技术规程》(DB 13/T 5682—2023)规定了在季节性休耕区雨养旱作春谷的栽培技术流程,为黑龙港季节性休耕区春谷雨养旱作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季节性休耕 雨养旱作 春谷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3
作者 梁锷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2,110,共5页
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对于新时代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要素主要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 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对于新时代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要素主要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构建应该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围绕生态供应链,聚焦市场化氛围建设机制、市场化条件建设机制、市场化监管机制和市场化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轮作休耕 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 生态供应链
下载PDF
基于“极化—涓滴”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雅婷 赵伟 +1 位作者 骆佳玲 谢海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分区 “极化—涓滴”理论 粮食安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健全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机理、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宝珠 陈煌 王金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 可持续性 空间瞄准率 补偿机制 监管体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治理实践与对策建议
6
作者 黄毅 邓志英 +1 位作者 黄玉屏 周子英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32-35,39,共5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湖南省作为国家第一批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治理试点地区,治理试点7年来成效显著,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在长期跟踪及调研...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湖南省作为国家第一批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治理试点地区,治理试点7年来成效显著,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在长期跟踪及调研污染治理过程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构建农地轮作休耕污染治理“四位一体”协调管理机制、建设和培育“现代小农”意识、探索多元化治理资金来源渠道、持续积累与创新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等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耕地污染治理长期性、系统性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轮作休耕 治理成效 困难 对策
下载PDF
耕地休耕补偿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俞振宁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耕地休耕补偿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沿着休耕补偿研究自然形成的“前期-中期-后期”轨迹,现有研究从“休耕补偿政策剖析与比较”出发,着力于“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决策”,落脚于“休耕补偿的政策效应与评估”。研究发现:代表性... 耕地休耕补偿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沿着休耕补偿研究自然形成的“前期-中期-后期”轨迹,现有研究从“休耕补偿政策剖析与比较”出发,着力于“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决策”,落脚于“休耕补偿的政策效应与评估”。研究发现: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休耕补偿政策各有特点,中国的休耕政策相对简单,仍需完善;休耕补偿对农户行为决策存在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差异性以及较多具体因素的影响路径仍不明确;休耕补偿主要表现为减贫增收和环境增益效应,但效应评估方法和影响机制研究仍不成熟。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对休耕补偿实践关注较多,但缺乏理论成果,休耕补偿政策的理论内核研究亟待加强;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研究较多,但系统性欠佳,休耕补偿与各主体行为的系统性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休耕补偿效应研究相对较薄弱,休耕补偿效应的综合交叉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休耕 补偿 综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作用——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8
作者 肖青奕 侯娇 +2 位作者 柳溪 陆世东 张旭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55-260,共6页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以及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效率的持续改善以推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粮食绿色生产视角准确客观评估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政策绩效,对于当前试点地区调整或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政策举措,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蕴含,也为当前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轮作休耕 粮食绿色生产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江苏省宜兴市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施情况、成效及问题与对策
9
作者 邵珊 朱正康 郑博文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6-18,共3页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也是落实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宜兴市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落实,总结了宜兴市近几年耕地轮作休耕的基本工作情况和工作...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也是落实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宜兴市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落实,总结了宜兴市近几年耕地轮作休耕的基本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并针对宜兴市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农民实施意愿较弱、休耕轮作模式单一等问题,在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模式、配套技术服务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轮作休耕制度 发展模式 技术服务 时空布局 宜兴市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治理补偿市场化研究
10
作者 黄玉屏 黄毅 邓志英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轮作休耕治理补偿的市场化研究有利于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对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补偿主体、补偿客体和补偿的市场化行为三要素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借鉴国外轮作休耕补偿的实践经验,从补偿主体的多元... 轮作休耕治理补偿的市场化研究有利于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对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补偿主体、补偿客体和补偿的市场化行为三要素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借鉴国外轮作休耕补偿的实践经验,从补偿主体的多元性、市场机制完善性、专项资金建设的多样性等方面研究我国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治理补偿的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轮作休耕 补偿 市场化机制
下载PDF
休耕土壤栽培对半夏产量和发病率的影响
11
作者 李真进 沈仙萍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19-21,37,共4页
以半夏野生种块茎、人工栽培种块茎作为种块茎,分别在常规熟化的土壤和休耕3年以上的休耕土壤中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并分析不同块茎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种植对半夏产量和发病率的影响,旨在为贵州半夏产业化发展提供选地、选种等栽培管理技... 以半夏野生种块茎、人工栽培种块茎作为种块茎,分别在常规熟化的土壤和休耕3年以上的休耕土壤中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并分析不同块茎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种植对半夏产量和发病率的影响,旨在为贵州半夏产业化发展提供选地、选种等栽培管理技术依据,推进贵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试验设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产量表现为T1>T2>T3>CK;发病率情况为CK>T3>T2>T1;T1处理组虽然产量高、发病率较低,但野生种块茎采集难度大,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可持续性;T3处理组具有可持续推广种植的优势,可以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土壤 栽培 半夏
下载PDF
丰镇市轮作休耕耕地质量监测分析
12
作者 赵丽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98-0102,共5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也是稳定的农业生产基础,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和质量问题,所以提高耕地质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丰镇市通过耕地轮作项目区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使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也是稳定的农业生产基础,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和质量问题,所以提高耕地质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丰镇市通过耕地轮作项目区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使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所提高,导致耕地质量提升,耕地的轮作对于提升耕地质量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地质量 监测分析
下载PDF
新时期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
13
作者 祁艳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81-183,共3页
为进一步促进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首先介绍了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优势,包括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产量和降低农药使用量等方面。其次,分析了新时期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策略。通过相关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首先介绍了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优势,包括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产量和降低农药使用量等方面。其次,分析了新时期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应用策略。通过相关措施,提高了玉米的总产量,推动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 现代农业
下载PDF
“三位一体”保护下的耕地休耕制度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庆媛 刘燕 +1 位作者 杨人豪 杨凯悦 《中国土地》 2023年第2期8-11,共4页
耕地休耕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视域,提出耕地休耕应重点优化休耕区域布局、完善休耕补偿体系、强化休耕地利用及管理,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治理... 耕地休耕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视域,提出耕地休耕应重点优化休耕区域布局、完善休耕补偿体系、强化休耕地利用及管理,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治理、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等相结合,全面健全耕地休耕制度等思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途管制制度 休耕 思考性 土地综合整治 三位一体 高标准农田建设 区域布局 补偿体系
原文传递
我国休耕制度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以欧盟休耕经验为镜鉴
15
作者 霍悦悦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7-72,共6页
休耕制度不仅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一环。我国休耕制度当前存在休耕规模难以确定、休耕补偿方式缺乏激励性、休耕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等困境,可借鉴欧盟限制性调整休耕规模,重视激励性休耕补偿方... 休耕制度不仅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一环。我国休耕制度当前存在休耕规模难以确定、休耕补偿方式缺乏激励性、休耕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等困境,可借鉴欧盟限制性调整休耕规模,重视激励性休耕补偿方式以及保障休耕补偿资金来源多元化等经验。我国休耕制度应当从合理确定休耕规模;充分发挥激励性补偿方式的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力量并设立专门休耕基金以保障休耕资金持续性供应等路径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规模 补偿方式 补偿资金来源 欧盟休耕经验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休耕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浮 曾思燕 +3 位作者 马静 刘俊娜 于昊辰 孙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1,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下水重度超采和质量劣等耕地分别占1.23%、2.31%、3.57%、0.68%和3.69%,应全部纳入休耕。(2)当前农户休耕意愿偏低,全国仅2.17%农户参与意愿高,84.92%的农户休耕意愿低或不愿意。不同情景下休耕需求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态安全优先情景(PES,20.57%)>农户意愿优先情景(PFW,18.98%)>食品安全优先情景(PFS,15.30%)。(3)不同情景下休耕导致的产能损失显著差异,全面执行休耕潜在的粮食产能损失率为PES(17.32%)>PFW(14.36%)>PFS(13.66%),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遵循农户意愿合理安排时序,可确保近期、中期、远期休耕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完全不影响中国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粮食高度自给。研究结论:实施休耕既要考虑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状况和农户意愿,也要减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而缓解耕地污染、保护生态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土壤污染 农户意愿 情景模拟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雯丽 任亮 +3 位作者 赵贵宾 李城德 任稳江 齐向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为了了解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休耕条件下耕地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免耕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年深翻1次、2次、3次对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了解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休耕条件下耕地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免耕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年深翻1次、2次、3次对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纳墒是土壤管护不可缺的必要措施,效应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总体上耕翻次数以2次为好,与1次相比,土壤容重有所减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有所改善及提高,3年平均0~100cm土层含水量可增加0.62个百分点、0~40cm土层容重多降0.032 g/cm^(3)、0~60 cm土层有机质提升0.0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休耕 深翻次数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我国休耕制度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324-328,共5页
随着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影响休耕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阻力。现行休耕制度试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休耕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矛盾,降低了休耕制度的吸引力;产权界定与休耕预期收益模糊,抑制了休耕主... 随着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影响休耕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阻力。现行休耕制度试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休耕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矛盾,降低了休耕制度的吸引力;产权界定与休耕预期收益模糊,抑制了休耕主体的积极性;休耕市场化补偿机制欠缺,阻碍了休耕地的维护和改善动力;休耕监督与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休耕地的持续利用等。从休耕计划制定、休耕保障与技术相结合对休耕制度试点进行再思考,提出包括构建耕地保护计划与休耕计划的转换机制;推进多元化休耕保障渠道,稳定休耕农户预期;构建休耕推广路径,健全监督与养护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保护 休耕制度 休耕主体 休耕 体制性障碍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休耕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蒲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为了缓解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我国从2016年开始试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休耕会使部分耕地暂时退出生产,会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回顾粮食安全的内涵演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安全观,然后... 为了缓解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我国从2016年开始试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休耕会使部分耕地暂时退出生产,会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回顾粮食安全的内涵演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安全观,然后在分析当前耕地的三种利用方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休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休耕与粮食安全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短期来看,休耕对短期的粮食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很小;长期来看,可以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同时休耕有利于改善粮食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食物安全观"代替"粮食安全观",与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结合,加强休耕地管理,防止"非粮化"倾向,建立粮食供需平衡的动态监测机制,正确制定并认真落实休耕规划,强化科技支撑,确保休耕持续有效,合理规划休耕规模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动态监测 休耕地管理 休耕规模
下载PDF
地下水漏斗区农户休耕响应与休耕政策优化路径——基于河北603户农户的调研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展图 杨庆媛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8年第5期18-24,共7页
我国部分耕地资源由于长期过度利用导致耕地地力透支,严重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耕是保护耕地产能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地下水漏斗区是我国探索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点区域。文章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60... 我国部分耕地资源由于长期过度利用导致耕地地力透支,严重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耕是保护耕地产能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地下水漏斗区是我国探索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点区域。文章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603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总结概括了地下水漏斗区整村推进休耕模式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农户的休耕认知、意愿及其响应。研究发现,地下水漏斗区休耕深受农户认同,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较高,但同时存在休耕农户缺乏主动改善地力的动力、对休耕耕地监管乏力、农户对休耕补助存在误读等问题,建议从加强休耕地的管护和利用、适时对休耕试点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探索休耕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完善休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整村推进 农户响应 休耕面积折算系数 休耕地管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