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势度识别的激励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宫诚举 韩岳 周暮格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针对动态综合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优势度识别的激励评价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识别被评价对象的自身优势度和竞争优势度确定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激励量以及评价结果的激励量。首先通过计算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相对... 针对动态综合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优势度识别的激励评价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识别被评价对象的自身优势度和竞争优势度确定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激励量以及评价结果的激励量。首先通过计算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势水平和贡献度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发展水平;其次通过规划求解确定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自身优势度;然后利用自身优势度计算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通过被评价对象评价结果间的比较确定各被评价对象的竞争优势度;最后根据优势度结果确定被评价对象的激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综合评价 激励评价 优势度识别 自身优势度 竞争优势度
下载PDF
四川省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中许 王梓蔚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7期50-57,共8页
交通优势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观测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揭示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间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从而为区域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四川省183个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 交通优势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观测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揭示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间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从而为区域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四川省183个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测算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可以观察到四川县域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减弱以及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四川省县域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电磁空间对抗的空战优势度评估方法
3
作者 郑景嵩 潘明 +1 位作者 李金亮 南昊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2,共6页
针对传统空战态势评估方法中较少考虑电磁空间对抗要素影响的问题,通过分析空战对抗过程中感知发现、跟踪锁定和攻击发射时间差提出了一类优势函数指标,结合机动行为外推、探测行为外推和攻击行为外推算法,形成了一种适用于电磁空间对... 针对传统空战态势评估方法中较少考虑电磁空间对抗要素影响的问题,通过分析空战对抗过程中感知发现、跟踪锁定和攻击发射时间差提出了一类优势函数指标,结合机动行为外推、探测行为外推和攻击行为外推算法,形成了一种适用于电磁空间对抗的空战优势度评估方法。并通过仿真示例结果中不同时长及时差的比对,分析了电子对抗带来的优势度变化,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战优势度 电磁空间 电子对抗 优势函数指标 行为外推
下载PDF
AHP中计算排序向量的优势度矩阵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梅霞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本文将优势度矩阵与最小夹角法 (LAM )和相对熵方法 (REM)相结合 ,提出了两种新的计算排序向量的方法———优势度最小夹角法 (DLAM)和优势度相对熵方法 (DREM) ,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理论研究和算例分析都表明 ,这是两种比较好的计算... 本文将优势度矩阵与最小夹角法 (LAM )和相对熵方法 (REM)相结合 ,提出了两种新的计算排序向量的方法———优势度最小夹角法 (DLAM)和优势度相对熵方法 (DREM) ,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理论研究和算例分析都表明 ,这是两种比较好的计算排序向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优势度矩阵 排序向量 优势度最小夹角法 优势度相对熵方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县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适配空间演化研究——以大湘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麻学锋 于美琪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1,共7页
基于协同耦合视角探讨综合交通与旅游产业集聚的适配机理,并从县域尺度构建交通优势度模型,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逐步回归及空间计量模型探究2000—2019年大湘西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适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基于协同耦合视角探讨综合交通与旅游产业集聚的适配机理,并从县域尺度构建交通优势度模型,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逐步回归及空间计量模型探究2000—2019年大湘西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适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失配现象逐步改善,适配均衡性逐渐提升,形成以永定区、凤凰县、吉首市为核心的圈层结构。(2)适配水平整体具有明显空间相关性,局部集聚模式多元化,表现为由慈利县、花垣县、吉首市向辰溪县、洪江市降低趋势。(3)区域创新效率、旅游资源丰富度、城镇化水平等对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适配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水平始终是影响适配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旅游产业集聚 适配 空间演化 大湘西
下载PDF
青藏高原县域交通优势度-自然环境承载-社会经济需求关系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苗毅 戴特奇 +3 位作者 王成新 宋金平 魏浩轩 陈培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174,共10页
交通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具有复杂的影响与作用。作为世界典型的大尺度生态环境脆弱区,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需在保护与发展的权衡中综合判断。该研究尝试基于多源数据,围绕青藏高原交通设施体系、自... 交通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具有复杂的影响与作用。作为世界典型的大尺度生态环境脆弱区,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需在保护与发展的权衡中综合判断。该研究尝试基于多源数据,围绕青藏高原交通设施体系、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开展实证,辨析其中的关系及寻求适应性的优化。结果表明:①交通优势度以西宁的城西区等市辖区为高值核心,沿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形成优势带;西藏形成围绕拉萨的中心-外围结构,限于区位方面的劣势,拥有机场的边远区县也不具备明显的交通优势。②自然环境承载与社会经济需求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如中西部区县自然环境承载较强但社会经济需求水平低,多数县域自然环境承载得分趋低,而当前社会经济需求较低的县未来出行需求或较快增长。以上趋势值得关注。③交通优势度与自然环境承载、社会经济需求虽整体呈正相关性,但2015年36个、2020年28个县三个维度的得分具有中度以上的结构性差异,交通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有待协调。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交通发展较好、结构性差异不大的县域应关注交通“提质”,但也应规避大规模新建交通带来的潜在生态环境胁迫;对于边境等“供不应求”的县域应完善高等级交通干线、改善路网衔接、发展通用航空运输来满足居民出行、边境点轴开发及国土凝聚的需求。该研究期望为青藏高原全域及相关县域交通发展与规划布局提供参考,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等大尺度生态脆弱区的交通与地域相适应、保护与发展相协同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自然环境承载 社会经济需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地缘关系的“海上丝路”沿线港口区位优势度评价
7
作者 郭建科 冯天琪 +1 位作者 秦娅风 刘晓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2-1664,共13页
从港口联系出发,综合港口的地缘关系相关要素,以2008、2018年“海上丝路”沿线港口为对象,对沿线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展开评价。研究发现:1)港口区位优势度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无标度特征,通过对港口间地缘关系的量化表达,发现在国际经贸往来... 从港口联系出发,综合港口的地缘关系相关要素,以2008、2018年“海上丝路”沿线港口为对象,对沿线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展开评价。研究发现:1)港口区位优势度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无标度特征,通过对港口间地缘关系的量化表达,发现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处于不同相对地位的腹地经济所赋予港口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呈现较高水平的区位优势度;2)港口间的区位联系强度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定律,区位联系重心向亚洲转移,反映随着亚洲诸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以亚洲为主导的港口区位联系格局逐渐形成;3)通过与主流的复杂网络指标的对比发现,尽管全球化时代“流空间”下形成要素流动的集中化,但诸如地缘关系、空间距离等基础的地理属性仍保持其独立性,未在全球产业与贸易的重构的影响下而呈现空间不均衡,港口区位优势度将保持较稳定的格局分布。基于地缘关系的港口区位分析可有效补充港口在航运网络区位联系的不足,对于揭示港口在国际航运网络中的区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区位 地缘关系 区位优势度 国际贸易 海上丝路
下载PDF
交通优势度与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及互动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8
作者 张克伟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71-84,共14页
交通建设和人口流动相互促进和制约,两者的协调均衡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交通强国战略的切实保证。引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交通和人口流动两个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 交通建设和人口流动相互促进和制约,两者的协调均衡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交通强国战略的切实保证。引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交通和人口流动两个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公路和铁路的交通优势度分别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核心–边缘”结构和单核心的“放射状”结构;山东省的人流网络密度整体较低,高密度区呈现核心阴影效应,联系强度的空间邻近性显著,城市个体的人口流动势能差异较大;交通系统对人口流动系统的带动和约束作用相对更强,根据发展水平组合关系可分为16类,以超前型和同步型为主,根据耦合系协调关系分可为3类,以公路、铁路均为良性协调的类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人口流动 社会网络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时序特征及旅游资源优势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9
作者 陈丹阳 李孜沫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发展旅游有助于脱贫的实现,并阻断返贫的发生。以江西24个国家级脱贫县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各县脱贫时序的基础上,通过旅游资源品位度、丰富度、集聚度指标构建旅游资源优势度评价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脱贫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度。... 发展旅游有助于脱贫的实现,并阻断返贫的发生。以江西24个国家级脱贫县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各县脱贫时序的基础上,通过旅游资源品位度、丰富度、集聚度指标构建旅游资源优势度评价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脱贫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度。结果表明:(1)江西24个国家级脱贫县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赣中南地区,并具有时间上“起步-发展-加速-扫尾”的发展路径和空间上2次由南向北迁移的脱贫时序。(2)江西脱贫县旅游资源品位度、丰富度、集聚度均主要以赣中、赣南地区优于赣北地区,且率先脱贫的县域通常属于旅游资源品位度、丰富度和集聚度的高值县。(3)江西脱贫县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数量差异显著,分别有优势区3个、普优区10个、一般区7个和劣势区4个;空间分异规律显著,赣中地区西部和赣南地区东部形成旅游资源优势度高值区,在助力旅游脱贫特别是实现旅游阻贫中具备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 旅游阻贫 旅游资源优势度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的湘江综合交通优势度分析
10
作者 范维琦 李峰 谭华东 《湖南交通科技》 2023年第4期178-183,共6页
科学构建湘江流域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形成综合交通主动脉的交通大格局,加速湖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的重要先决条件。以湘江流域6个城市作为节点,从旅游、物流的角度利用空间引力模型来分析湘江流域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强度,并建立了... 科学构建湘江流域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形成综合交通主动脉的交通大格局,加速湖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的重要先决条件。以湘江流域6个城市作为节点,从旅游、物流的角度利用空间引力模型来分析湘江流域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强度,并建立了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湘江流域各城市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根据模型,长株潭区域的交通引力强度最高,且具备较强的区域交通优势度,但湘江流域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发展较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模型 交通优势度 湘江流域
下载PDF
中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君 毛德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22-1128,共7页
为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定义了区域虚拟水战略优势度概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禀赋、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现状4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指标的... 为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定义了区域虚拟水战略优势度概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禀赋、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现状4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体系,进而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内陆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将31个省(市、区)划分成高优势度组、较高优势度组、中等优势度组和低优势度组4种类型区,并给出每一类型组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水资源规划管理和虚拟水研究等方面的差别性建议。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呈现较为典型的"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分布规律;从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等级结构来看,基本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纺锤型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战略 虚拟水战略优势度 中国 优势度评价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国伟 李亮 +2 位作者 陈勇 李胜 王蕾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6期47-50,55,共5页
为评估区域的交通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方法。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提取区域的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数据;依据区域内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分布,分别计算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交通... 为评估区域的交通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方法。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提取区域的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数据;依据区域内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分布,分别计算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加权组合归一化的3个指标,构建区域的交通优势度。在四川省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行,能够客观地反映区域的交通建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交通优势度 交通网络密 交通干线影响 区位优势度
下载PDF
吉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艳艳 于洋 +1 位作者 贺玉曼 张鸿杰 《北方经济》 2013年第22期53-55,共3页
本文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章程》关于交通优势度的计算流程和方法对吉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最终划分吉林省49个县域中交通优势度最高、中等、最低的城市及其占比。
关键词 公路网络密 交通干线影响 区位优势度 交通优势度 吉林省
下载PDF
灌区土地利用优势度分析——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璐红 李亚妮 王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300-14302,共3页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资料、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资料,以土地利用优势度为基础,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法对灌区各类土地利用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效益-成本比值为1.5,比值...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资料、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资料,以土地利用优势度为基础,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法对灌区各类土地利用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效益-成本比值为1.5,比值较大,说明耕地是泾惠渠灌区的优势土地资源;研究区内土地资源丰度为0.73,土地资源组合指数为2.3,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为0.32,说明研究区土地资源组合指数较大,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较小,说明研究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针对"泾惠渠灌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一是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保护耕地资源;二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以灌区为单位,建立灌区土地利用等级及价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优势度 效益-成本 人均土地资源优势度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城市住房区位优势度的空间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洋 吴康敏 +1 位作者 张虹鸥 陈伟莲 《中国房地产》 2017年第27期9-15,共7页
基于住宅优势度理论,从日常生活便利性、公共服务便利性、周边景观水平、周边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城市内部住房区位优势度的总体评价体系,并提出区位优势度的"四边形"计算方法。对广州的实证研究表明,住房区位优势度总体呈现... 基于住宅优势度理论,从日常生活便利性、公共服务便利性、周边景观水平、周边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城市内部住房区位优势度的总体评价体系,并提出区位优势度的"四边形"计算方法。对广州的实证研究表明,住房区位优势度总体呈现中心高、外围低的圈层式分异格局。随着与CBD距离的增大,住房区位优势度呈指数型下降,但二者又不完全对应,显示出该评价模型具有的独特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优势度 住房区位 住宅优势度理论 广州
下载PDF
AHP中一种具有累积优势度的和法(英文)
16
作者 徐泽水 《菏泽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文[3]中提出的特征向量法[EM]因具有优势度而被广泛应用于向量排序,和法[SM]不具有优势度但简单实用。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排序方法——具有平均累积优势度的和法[DSM],它结合了EM和SM的一些优点,与EM、SM、GDSM、AMDM相比,DSM简单、实用... 文[3]中提出的特征向量法[EM]因具有优势度而被广泛应用于向量排序,和法[SM]不具有优势度但简单实用。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排序方法——具有平均累积优势度的和法[DSM],它结合了EM和SM的一些优点,与EM、SM、GDSM、AMDM相比,DSM简单、实用、合理,且计算排序向量所需时间少。数据结果表明:DSM和EM总是得到相同的方案排序,而SM、LLSM、GMDM、AMDM有时会产生逆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优势度 累积优势度矩阵 和法 向量排序
下载PDF
层次分析中计算排序向量的优势度和法
17
作者 李梅霞 《昌潍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28-30,33,共4页
利用特征根方法具有极限累积优势度的思想,将优势度矩阵与和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排序方法──优势度和法。讨论了其性质并给出算例分析。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和法 优势度矩阵 优势度和法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振华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王艳兵 韩新生 曹恭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6,共9页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进样树液流向林分蒸腾的尺度扩展方法提供依据,在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热扩散探针对5株不同优势度样树的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优势度树木的液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优势度越大的树木,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到达峰值越早,峰值也越大;日均液流速率明显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瞬时变化的响应敏感性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敏感性则弱于后者,但整体上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趋势一致,不同优势度树木间液流速率的相对差异比较稳定。相关分析表明:液流速率与优势度(或相对树高)、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冠长、胸径显著正相关,而与冠幅、边材面积正相关但不显著。利用拟合的优势度与液流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R2=0.95)计算了样地内所有树木的液流速率及其平均值,即林分平均液流速率,该值比常用方法计算结果低16%。建议今后在利用样树液流速率测定结果进行尺度扩展计算林分液流速率和蒸腾时,增加考虑优势度等主要树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优势度 树高 液流速率 太阳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下载PDF
区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实证——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61
19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1 位作者 刘瑞超 姚士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动脉。对于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而言,交通区位的影响日益强烈。尝试建立一种简单易懂的交通优势度比较模型,并以山东省139个县(市)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山东各地的交通优势差...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动脉。对于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而言,交通区位的影响日益强烈。尝试建立一种简单易懂的交通优势度比较模型,并以山东省139个县(市)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山东各地的交通优势差异。同时利用SPSS模型,对山东省各县市交通优势度进行聚类分析,将全省不同地区的交通优势度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五个等级,发现全省各县(市)区优势度具有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呈现类似同心圆的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模型 山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