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乙醇酸盐优化培养基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1
作者 武晓玲 徐珒昭 +3 位作者 徐远志 宁可 解庆刚 许晓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3-192,共10页
本研究在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培养最终活菌数可达到10^(9)CFU/mL以上。同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两种培养基发酵上清液中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其中特征性... 本研究在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培养最终活菌数可达到10^(9)CFU/mL以上。同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两种培养基发酵上清液中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其中特征性产物进行了生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kk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通过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氨酰基t RNA生物合成、胆汁分泌、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产生更多的丙酸、巴多昔芬、多烯紫杉醇、长春花碱等多种功能性代谢产物,与抗癌、抗炎、减肥等功能直接相关。这一研究为Akk作为益生菌制剂及后生元对诸多疾病的调控功能性提供了确凿证据,同时为今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培养基优化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后生元
下载PDF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响应面分析法(RSA)优化培养基及控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勇军 王昌禄 +2 位作者 乐晓洁 曹伟锋 于志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3,47,共4页
用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设计)对乳酸菌LB-1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中三个主要组分(大米糖化液、玉米浆、番茄汁)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L-乳酸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一个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当大米糖化液为13.2... 用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设计)对乳酸菌LB-1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中三个主要组分(大米糖化液、玉米浆、番茄汁)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L-乳酸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一个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当大米糖化液为13.23g/L、玉米浆浓度为13.9ml/L、番茄汁浓度为11.8ml/L时,L-乳酸产量能达到最高并且稳定。此外,还对发酵中的不同控氧发酵方式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兼性厌氧的乳酸菌发酵L-乳酸同样需要控氧,而且控氧对L-乳酸产量有相当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发酵 乳酸菌 产量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培养基 控氧
原文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庆大霉素含量在优化培养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范一文 吴晓英 +1 位作者 王海兵 郭利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I0002-I0006,共5页
目的在庆大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过程中,探索庆大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庆大霉素含量测定手段,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紫色小单孢菌产庆大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 目的在庆大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过程中,探索庆大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庆大霉素含量测定手段,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紫色小单孢菌产庆大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合为:黄豆饼粉3.5%,CaCO3 0.5%,淀粉5.5%,CoCl2 0.0006%。优化的发酵条件为:种龄60h,接种量12mL,装液量50mL/500mL摇瓶。在此优化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6d,庆大霉素效价较优化前提高了85.5%。结论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微生物法测定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产生的误差小于4%,该方法可以用于庆大霉素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分光光度法 优化培养基
下载PDF
快速优化培养基检测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一文 吴晓英 +1 位作者 王海兵 郭利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2,63,共5页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庆大霉素含量测定手段,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紫色小单孢菌产庆大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合为:黄豆饼粉3.5%,CaCO30.5%,淀粉5.5%,CoCl20.0006%。优化的发酵条件为:...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庆大霉素含量测定手段,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紫色小单孢菌产庆大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合为:黄豆饼粉3.5%,CaCO30.5%,淀粉5.5%,CoCl20.0006%。优化的发酵条件为:种龄60 h,接种量12 mL,装液量50 mL/500 mL摇瓶。在此优化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6 d,庆大霉素效价较优化前提高了85.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微生物法测定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产生的误差小于4%,该方法可以用于教学实验中庆大霉素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分光光度法 优化培养基
下载PDF
中药及其优化培养基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火云 孙启玲 +2 位作者 袁月祥 刘晓风 陈飞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9-192,共4页
采用比浊法确定枸杞和山药浸提物对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了该菌的两种增值培养基,其中50%枸杞浸提物的添加量为2%,25%山药浸提物的添加量为3%.对处于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对该菌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稳定期... 采用比浊法确定枸杞和山药浸提物对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了该菌的两种增值培养基,其中50%枸杞浸提物的添加量为2%,25%山药浸提物的添加量为3%.对处于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对该菌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稳定期时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技术计数,最高活菌数达到2.21×108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双歧杆菌 中药 增殖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因工程菌(E.coli pGEX)产降血压肽培养基的组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亚丽 刘冬 +2 位作者 张丽君 李世敏 梁世中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摇瓶发酵,确定该菌株融合蛋白表达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其各成分质量分数为:胰蛋白胨2.6%,酵母提取物1.9%,氯化钠0.5%,葡萄糖0.5%,另外KC l 4 mmol.L-1,MgC l210 mmol.L-1。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使用优化培养基可使GST融合...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摇瓶发酵,确定该菌株融合蛋白表达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其各成分质量分数为:胰蛋白胨2.6%,酵母提取物1.9%,氯化钠0.5%,葡萄糖0.5%,另外KC l 4 mmol.L-1,MgC l210 mmol.L-1。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使用优化培养基可使GST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到1.8 g.L-1,占总蛋白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压肽 基因工程菌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优化培养基配方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兰 董鸿晔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71-372,共2页
BP神经网络可以用来对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能够弥补一些传统方法的不足,但是由于BP神经网络自身固有的缺陷导致网络参数的不确定性,因而优化过程中常易陷于局部最优而想象全局最优结果的搜索。利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特点,将... BP神经网络可以用来对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并且能够弥补一些传统方法的不足,但是由于BP神经网络自身固有的缺陷导致网络参数的不确定性,因而优化过程中常易陷于局部最优而想象全局最优结果的搜索。利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特点,将其与BP神经网络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预测精度和推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优化培养基配方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AR307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8
作者 衡利冰 夏永军 +1 位作者 艾连中 刘欣欣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乳酸菌因其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降低血清胆固醇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升发酵乳酸菌的增殖密度,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AR307为试验对象,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优化。... 乳酸菌因其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降低血清胆固醇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升发酵乳酸菌的增殖密度,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AR307为试验对象,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OD_(600)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最优碳源为麦芽糖,添加量为3.5%;最优氮源为酵母浸粉、酪蛋白胨与牛肉浸出粉,比例为1∶1∶1,添加量为2.21%;最优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钾,添加量为0.75%。在此优化条件下,静置发酵24 h,植物乳杆菌AR307的OD_(600)值达到了6.4,菌体密度得到了提升,为AR307工业化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下载PDF
产聚苹果酸出芽短梗霉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9
作者 黄璐璐 李松 +2 位作者 韩孟秀 魏胜华 李艳宾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21,共8页
从自然土壤样本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聚苹果酸(PMLA)菌株,该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进化分析鉴定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筛选菌株同时具有聚苹果酸、普鲁兰多糖和liamocin胞外聚合物的合成能力。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 从自然土壤样本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聚苹果酸(PMLA)菌株,该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进化分析鉴定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筛选菌株同时具有聚苹果酸、普鲁兰多糖和liamocin胞外聚合物的合成能力。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该菌种产PMLA的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获得较优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30 g/L、硝酸钠5 g/L、玉米浆1.22 g/L、氯化钾0.5 g/L、磷酸二氢钾0.1 g/L、七水硫酸镁0.2 g/L、碳酸钙30 g/L,采用该培养基获得聚苹果酸的最大产量为25.82 g/L,比优化前提高了7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聚苹果酸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下载PDF
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优化及胞外多糖抗氧化性初探
10
作者 王逸初 白妍 +3 位作者 贺晓龙 刘月芹 靳鹏飞 高小朋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北虫草人工栽培中菌丝液体发酵培养菌丝长速慢,产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引入了用于人工栽培的北虫草菌种(Cordyceps militaris),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提取北虫草胞外多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因素筛选实验及Placket... 针对北虫草人工栽培中菌丝液体发酵培养菌丝长速慢,产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引入了用于人工栽培的北虫草菌种(Cordyceps militaris),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提取北虫草胞外多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因素筛选实验及Plackett-Burman分析表明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爬坡试验进一步得出,当蔗糖浓度为25 g·L^(-1)、酵母粉为6 g·L^(-1)、磷酸二氢钾为2 g·L^(-1)时,北虫草生物量达到较大值2.113 g·L^(-1)。最后经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6.364 g·L^(-1)、酵母粉6.699 g·L^(-1)、磷酸二氢钾2.093 g·L^(-1),此时菌丝干重达到最大值为2.314 g·L^(-1)。验证实验表明结果准确,产量提升了107.34%。对胞外多糖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测定试验表明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发酵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樟芝-太子参双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效应分析
11
作者 赵生月 吴小环 +4 位作者 姜春玲 张余 郑世仲 刘盛荣 叶祖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及KH2PO4对樟芝菌丝生长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太子参6 g·L^(−1),葡萄糖10 g·L^(−1),酵母粉4 g·L^(−1),蛋白胨6 g·L^(−1),KH_(2)PO_(4)1.5g·L^(−1)。利用优化培养基深层发酵,樟芝生物量达到4.73 g·L^(−1),与对照培养基及PDB培养基相比,胞内三萜含量分别提高2.75%和24.85%,胞外多糖分别提高161.11%和113.64%;发酵液中高密度无性孢子含量达1.8×10^(7)个·mL^(-1)。【结论】太子参适合作为樟芝双向液体发酵的药性成分,可有效促进樟芝菌丝生长、活性成分合成和无性孢子形成,是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太子参 正交试验 培养基优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产朊假丝酵母发酵蛋白桑的培养基优化
12
作者 侯俊豪 陈帅君 +3 位作者 吴疆 米琴娜 张熙凯 童应凯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以蛋白桑桑叶为研究对象,利用产朊假丝酵母菌进行培养料发酵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并实施了葡萄糖、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铵[(NH4)_(2)SO_(4)]、硫酸镁(MgSO_(4))、蒸馏水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发酵后测定了产朊假丝酵母... 以蛋白桑桑叶为研究对象,利用产朊假丝酵母菌进行培养料发酵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并实施了葡萄糖、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铵[(NH4)_(2)SO_(4)]、硫酸镁(MgSO_(4))、蒸馏水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发酵后测定了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菌数,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即1.2 g葡萄糖、0.025 g KH2PO4、0.05 g(NH4)_(2)SO_(4)、0.001 g MgSO_(4)、16 mL蒸馏水。在此培养基中,产朊假丝酵母菌能以菌数多达10.05亿/g进行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蛋白桑 发酵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一株清酒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基优化
13
作者 范洪臣 柴利平 +2 位作者 郑惠丹 韩雪 秦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10,共7页
从传统食品谷物发酵液中筛选出1株乳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与菌落和菌株形态观察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活菌数为指标,改变基础培养基组成的成分及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组成。... 从传统食品谷物发酵液中筛选出1株乳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与菌落和菌株形态观察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活菌数为指标,改变基础培养基组成的成分及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为鱼蛋白胨14.50 g/L、酵母浸粉6.50 g/L、葡萄糖28.00 g/L、柠檬酸三铵1.50 g/L、磷酸二氢钾2.00 g/L、硫酸镁0.20 g/L、硫酸锰0.12 g/L、吐温-80 1.20 mL/L,此条件下,活菌数达到3.125×10^(9) CFU/mL,相比MRS发酵培养基活菌数(1.980×10^(8) CFU/mL)提高了1 478.28%。该优化培养基具有活菌数高和经济方便的特点,为清酒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筛选 清酒乳杆菌 优化培养基 菌体增殖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的培养基优化
14
作者 王禹 牟蕴慧 +3 位作者 侯睿宁 刘万达 谭巍 于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2-77,共6页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通常采用诱导分化、增殖、生根3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工序较为繁琐,为探索出一种既可用于草莓茎尖诱导分化,也可用于增殖、生根培养步骤的通用培养基,进一步简化操作工序,以草莓“红颜”0.3 mm的茎尖为试材,生长...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通常采用诱导分化、增殖、生根3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工序较为繁琐,为探索出一种既可用于草莓茎尖诱导分化,也可用于增殖、生根培养步骤的通用培养基,进一步简化操作工序,以草莓“红颜”0.3 mm的茎尖为试材,生长激素采用6-BA、TDZ、NAA、IAA、IBA并分别设置5个不同浓度,应用L_(25)(5^(6))的正交试验,筛选出可用于茎尖诱导分化、增殖、生根培养的通用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TDZ 0.7 mg·L^(-1)+NAA 0.1 mg·L^(-1)+IAA 0.1 mg·L^(-1)+IBA 0.3 mg·L^(-1),诱导分化率为67.2%,增殖系数为8.5,生根率为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育苗 正交试验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产生菌出芽短梗霉的紫外诱变及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廷彬 殷海松 +1 位作者 张琳 乔长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19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该文以出芽短梗霉CGMCC 3337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产普鲁兰多糖突变株UV-10,普鲁兰多糖产量稳定在(75.28±0.79)g/L,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响应面等试验探究高产普鲁兰多糖... 为进一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该文以出芽短梗霉CGMCC 3337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产普鲁兰多糖突变株UV-10,普鲁兰多糖产量稳定在(75.28±0.79)g/L,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响应面等试验探究高产普鲁兰多糖的最适培养基及条件。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25.26%。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适培养基组成:蔗糖150 g/L,牛肉粉4.17 g/L,MgSO_(4)·7H_(2)O 0.76 g/L,K_(2)HPO_(4)8.58 g/L,FeSO_(4)·7H_(2)O 0.03 g/L。优化后培养基多糖产量达到97.6 g/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紫外诱变 菌种筛选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金耳类酵母型菌株分离与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优化
16
作者 张璐 李翘楚 +2 位作者 王增利 丁强 王鸿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为获得纯金耳多糖,采用担孢子弹射法分离获得金耳类酵母型菌株(EF145),通过ITS序列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测定金耳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EF145菌株的菌体呈卵圆形,大小约为(2.5~4.0)μm... 为获得纯金耳多糖,采用担孢子弹射法分离获得金耳类酵母型菌株(EF145),通过ITS序列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测定金耳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EF145菌株的菌体呈卵圆形,大小约为(2.5~4.0)μm×(2.0~4.0)μm,出芽增殖;菌落乳白色、表面凸起、光滑、湿润;其ITS序列与金耳子实体小条带一致,经Blast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该菌株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7.67%,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51.7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43%。EF145菌株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蔗糖、酒石酸铵和磷酸二氮钾,EF-145菌株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 g·L^(-1)、酒石酸铵7.5 g·L^(-1)、磷酸二氢钾4 g·L^(-1)、土豆浸粉3 g·L^(-1)、维生素B 10.2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类酵母型菌株 胞外多糖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木葡糖醋杆菌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优化及外源物质对其代谢的影响
17
作者 王凯 赵萍 +5 位作者 冯佩瑶 晋丹 高杰 汪瑞 李佳颖 刘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08-215,共8页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木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xylinus)的发酵培养基,基于优化结果探究了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CMC)三种外源物质对BC合成过程...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木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xylinus)的发酵培养基,基于优化结果探究了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CMC)三种外源物质对BC合成过程中BC产量、总糖消耗、乙酸、丙酮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4%、酵母浸粉1%、蛋白胨0.8%、MgSO_(4)1.9%、Na_(2)HPO_(4)0.2%、乙酸0.4%、乙醇1.6%,BC产量为5.19 g/L。外源添加SA、CMC-Na、CMC后,总糖的消耗量分别提高了29.9%、22.82%和15.73%,BC终产量分别为6.72、6.01和5.1 g/L。相较于对照组,SA和CMC-Na组丙酮酸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9.02%和16.52%,促进了丙酮酸的积累与利用,提高了BC的积累量。CMC添加组乙酸的积累量最高为4.27 g/L,这与BC产量的下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葡糖醋杆菌 BC产量 培养基优化 代谢
下载PDF
耐酒精高产L-乳酸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18
作者 肖敏敏 邢馨月 +5 位作者 刘文光 孟祥慧 魏姗姗 张天笑 王玉华 李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143,共9页
为提高L-乳酸产量,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该研究经过筛选、驯化获得一株耐酒精且高产L-乳酸的菌株鼠李糖乳杆菌AK-0779。使用玉米酒糟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菌株AK-0779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葡萄糖添加量、酵母粉添加... 为提高L-乳酸产量,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该研究经过筛选、驯化获得一株耐酒精且高产L-乳酸的菌株鼠李糖乳杆菌AK-0779。使用玉米酒糟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菌株AK-0779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葡萄糖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和玉米酒糟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添加量9.80%,玉米酒糟添加量0.98%,酵母粉添加量1.72%,L-乳酸产量为78.91 g/L,糖酸转换率为80.52%。与酵母粉完全充当氮源产L-乳酸82.36 g/L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玉米酒糟能有效代替部分酵母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氮源,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玉米酒糟 L-乳酸 发酵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富铁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19
作者 曾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目的】分离鉴定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株,优化其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方法】从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选育耐铁酿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2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 【目的】分离鉴定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株,优化其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方法】从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选育耐铁酿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2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麦芽糖)、氮源种类(硫酸铵、酵母膏、蛋白胨、尿素)及不同质量浓度Fe^(2+)(100,200,300,…,1000,1200,1600,2000μg/mL)、碳源(10,20,30,40,50,60,70,80,90 g/L)、氮源(无机氮源2,4,6,8,10,20 g/L;有机氮源4,8,12,16,20,24,28 g/L)、无机盐(MgSO4·7H2O 0.3,0.5,1.0,1.5,2.0 g/L;KH2PO40.5,1.5,2.5,3.5,4.5 g/L)的培养基进行试验,探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酿酒酵母富铁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26,28,30,32,34,36,38℃)、初始pH值(3.5,4.0,4.5,5.0,5.5,6.0,6.5,7.0,7.5)、接种量(2%,4%,6%,8%,10%,12%)、转速(140,160,180,200,220 r/min)、装液量(250 mL三角瓶中分别装20,30,40,50,60,70 mL)对酿酒酵母富铁能力的影响。选择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转速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获得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从三叶木通果园土壤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耐铁酿酒酵母菌株ZY-JM16,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该菌株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0 g/L、尿素4 g/L、酵母膏24 g/L、KH_(2)PO_(4)2.5 g/L、MgSO_(4)·7H_(2)O 0.5 g/L、Fe^(2+)900μg/mL(FeSO_(4)·7H_(2)O 4.5 g/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现该菌株高富铁率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4.8、温度28℃、转速180 r/min、接种量6%、装液量50 mL(250 mL锥形瓶),发酵时间为40 h。在此条件下,该菌株铁富集率达到91.80%,较优化前提高了229.27%;菌体生物量达13.0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59.07%。【结论】获得1株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ZY-JM16,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明晰了其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菌株选育 饲料添加剂 培养基优化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产2-苯乙醇星形假丝酵母培养基及冻干保护剂的优化
20
作者 蒋霞 李春燕 +2 位作者 王鑫炜 史学伟 王斌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60,共10页
菌种保藏技术对菌种活性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冷冻干燥法是较为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高产2-苯乙醇的星形假丝酵母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星形假丝酵母X11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冷冻干燥保藏条件,开... 菌种保藏技术对菌种活性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冷冻干燥法是较为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高产2-苯乙醇的星形假丝酵母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星形假丝酵母X11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冷冻干燥保藏条件,开发能应用于葡萄酒增香的酵母制剂。结果表明,星形假丝酵母X11的最佳培养基条件为蔗糖12%,酵母浸粉1%,硫酸锰0.07%,在此条件下星形假丝酵母OD560nm值达到了2.524。星形假丝酵母X11最佳冷冻干燥条件为脱脂奶粉19.64 g/100mL,海藻糖11.29 g/100mL,山梨醇5.83g/100mL,在此条件下,菌体存活率为65.67%,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研究结果将为星形假丝酵母X11在葡萄酒增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假丝酵母 培养基优化 冷冻干燥 响应面法 2-苯乙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